第66章 吴三桂:怀念崇祯-《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

  {崇祯的局面到底有多差呢?

  继位的第一年,浙江台风海啸,卷死数万人,就预示了他的执政生涯不会太平。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全国各地接连发生旱灾,陕西流寇大起,但西北的匪乱以及东北的后金之乱,却只是明末问题的冰山一角。

  比如西南地区的奢安之乱,前后持续了十七年,比李自成造反的时间都要长。

  其规模也不比李自成小,祸及四川、重庆、贵州三地,直到清朝都没能恢复元气,也基本收不了税。

  还有云南的沙普之乱,崇祯四年开始造反,一直到顺治年间,明朝都亡了,都还没有平定,前后持续三十六年。

  直到吴三桂被封异姓王,到云南就藩之后才得以解决。}

  【清朝入关,得要感谢奢安之乱。

  奢安之乱成了导致明朝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沙普之乱不仅终结了沐氏在云南的统治,也成为了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控制的契机。

  孙可望本来把云南治理得好好的,最后还是选择投奔清廷,后面被编入了《贰臣传》。

  孙可望是李自成之后,唯一一个具备反清能力且能取得成效的人。

  最后被清军“误射”而亡,跪着求活却落下个千古骂名。】

  正面见顺治皇帝的孙可望:“……突然就被架在这了。”

  唯一一个具备反清能力且能取得成效的人,在这里不是功勋,而是加速死亡的催化剂。

  “义王,后世之人猜测多有不实之处,不必放在心上,大清不会亏待你的。”十四岁的顺治淡淡说了句场面话。

  如果孙可望没有踏入北京城,那他还可能有所忌惮,现在……这千古骂名不背也得背了。

  孙可望苦笑着点头,想到顺治赏赐的珍宝,心里更是苦涩。

  张献忠诧异的看向坚决反明的孙可望,他的内政能力和地位在大西军比其他人还要高,他若当了叛徒……

  一起抗清的李定国沉声问道:“如今,你还想降清吗?”

  孙可望掌权但无兵,李定国掌兵但无权,导致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

  但李定国之所以能在前线横扫清军,正是因为有孙可望在内政方面的支持,如果失去孙可望,他们南明抗清会更艰难。

  若是孙可望再掉头过来对付南明,正合大清的意。

  “老子没那么贱。”

  孙可望早有反心,可现在知道了下场,必要使尽全力抗清。

  各个时期的吴三桂心里哗哗的凉,贰臣是什么意思,他还是知道的,自古以来叛徒都是要钉在耻辱柱上的……

  他怕是要遗臭万年了。

  投降的臣子们:“……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他们以为大清会在史书上大写特写他们投降,结果……弄了个《贰臣传》。

  身后名不保,后世子孙再无脸面做人,这太踏马羞辱人了。

  心理防线崩溃的大臣,有的直接就疯了,有的则是用尽手段自杀。

  顺治收到消息后,头也没抬,只是淡淡应了一声。

  这些人本来就对大清没什么贡献,死了就死了,有贡献的,哪里舍得这荣华富贵?

  还有,那个什么《贰臣传》也不是谁都能被收录进去的,小喽啰不必在意。

  康熙看向了胤禛,雍正看向了弘历,这《贰臣传》可真杀人诛心。

  已知,乾隆爱改史,并且会毁书籍……

  保清嘲讽一笑,“要么怎么说会咬人的狗不叫呢,这招妙啊!”

  “大节有亏”的人就该被钉在耻辱柱上,这才符合汉人忠君爱国的道德标杆,让汉官再也生不出反心。

  什么反清复明,都是一群乌合之众。

  乾隆对自己这一招非常满意,以此强化儒家纲常伦理,规范臣民道德,维护清朝统治秩序。

  忠君,忠哪个君,他大清就是君。

  {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也一度发生旱灾,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对经济的影响却非常严重。

  东南沿海地区,还时常受倭寇侵扰,拥有水军数万、战船数千的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父亲。

  他在台湾、澳门和吕宋都有地盘,可他虽然被朝廷招安,却只是为了更方便赚钱,既不听调也不听宣。

  崇祯想要让他做事,还得看他愿不愿意,如果郑芝龙不愿意,崇祯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唯一太平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广西。

  但在崇祯继位前的百年时间里,两广之地就已前后反了三次,所以对于这两个省份,崇祯一直小心翼翼,深怕又有人造反。}

  【两广人反清复明持续了三百年。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从广西爆发的。

  按理说,郑芝龙年轻的时候很有战略眼光,怎么老年就信了大清呢?

  他想得到一个异姓藩王称号,洪承畴招降时,清廷和多尔衮可没说同意让他做闽粤总督,最终被发配至宁古塔了。

  真服了,都知道异姓王什么下场,吴三桂他们一个个的还想封王,跟满清打了那么多年,还不了解敌人什么尿性?

  郑芝龙完全有能力一统东南亚,再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跟满清抗衡,但那个时候的认知不认为有这个可能性。

  郑芝龙拥立隆武帝想要以天子挟令诸侯,要是早点谋划台湾,南明复兴还有希望。

  可惜,郑成功放了李定国两次鸽子,南明复兴希望破灭。

  三藩之乱还有机会,可惜最后关头吴三桂死了。】

  已投降的郑芝龙:“……人就得服老。”

  其他时期的郑芝龙问手下人:“你们觉得天幕所说可行吗?”

  事情太大,他不敢轻信。

  手下:“这个发配宁古塔应该是真的。”

  隆武帝和黄道周等人纷纷讨论起能不能谋划台湾当退路,还有吴三桂,现在不反也得反了,如果可以合作,南明政权的机会会更大。

  现在大清没有民心,正是他们崛起的时候,可不能怂。

  郑成功和李定国立马传信合作,不管如何,这次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康熙时期的吴三桂直接整顿兵马准备反了,这群野猪皮就是野蛮,藩王职位说撤就撤,又是怀念崇祯的一天。

  给大清当狗之后,踏马的,在大明当人的日子都显得无比珍贵了起来。

  这天下,李自成争得,大清争得,他吴三桂怎么不能争?

  他吴三桂就要争上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