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修长城有工钱?-《天幕:保成二废三立,胤禛麻了》

  秦国历代君主:“……!!!”

  这孩子是不是经历的背叛太多,所以不相信任何人能守住这个天下,所以才想要长生。

  而政儿心里其实清楚,他没法长生,所以才一股脑的把脑子里想做的事全都弄出来,就怕来不及……

  造孽啊,嬴子楚和赵姬,这对父母带给政儿的背叛可是双重暴击。

  各朝代皇帝:“……有没有可能,他就是想长生。”

  当皇帝的,自然了解皇帝的心思,坐上这个位子,享受过权欲之后,到死都舍不得放下……

  李渊:“……不好意思,我李渊拿得起放得下。”

  李世民:“……爹,我封你当太上皇,你尽情享受晚年。”

  李渊:孝死你爹了。

  {晚上十点零一分,秦始皇开始对燕、赵、秦等国的旧城墙,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

  最终将形成西起陇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然而,这一浩大的工程实施期间,其艰巨程度与海量投入,致使大量百姓被迫背井离乡,长期投身艰苦劳役。

  秦始皇为此背负诸多骂名,被指责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修筑长城相较于边关庞大驻军的粮草消耗,无疑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长城能够有效阻挡匈奴骑兵的侵扰。

  其军事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

  而且长城的修建还保障了边境百姓的生活安全,从而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因此,修建长城实际上,是利国利民之举。

  世人常将暴君的标签贴于秦始皇身上,但纵观历史,诸多开国皇帝如刘邦和朱元璋,为绝后患都会杀掉功臣。

  相比之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并未杀过一个功臣。

  又有人诟病秦始皇苛政猛于虎,但依据“睡虎地秦简”记载,秦朝律法其实不乏人性化条款。

  例如,犯人赶上农忙时节还可休假四十天,且参与劳作并未无偿,而是有工钱发放,劳工所得足以维持家人生计。

  至于后来的陈胜吴广起义,常言是因徭役迟到会被处死,而无奈揭竿而起。

  但实则秦律条文规定,徭役迟到不过处以罚款惩戒。

  只是当时律法在基层落实时,出现了偏差,加之地方官吏横征暴敛,百姓不堪重负,最终才点燃了反秦的烽火。}

  “修长城有多少工钱是真是假?”

  “还有休息时间?”

  “还可以回家干农活?”

  “为什么这些我们不知道?”

  ……

  大秦修长城的徭役瞬间沸腾起来。

  原本大家也就是把天幕当干活期间听故事的消遣,现在却听见修长城还有工钱……

  他们每年都要服劳役,不知有多少人累死或病死在这里,他们却从未得知他们该得多少钱。

  既然有规定,那钱没完全到他们手里,是不是被贪污了?

  秦始皇眼神一暗,政令层层传递,速度还是太慢了,而且监督也不到位,底层百姓更无从得知他们应得的利益……

  扶苏跪伏在地,请求道:“儿愿前往长城监工,望父皇允准。”

  李斯对扶苏侧目一眼,眼中流露出一丝讶异,扶苏终于不是直接劝诫陛下暂停修长城,而是说他自己去监工。

  只有他自己去看,去听,去思考,他才能真正了解,陛下为何执意要修长城。

  扶苏可以良善,也可以重情重义,但他要执政,就要心狠。

  只有心狠,他才会明白,牺牲也是必须的。

  牺牲一部分个体利益,从而维护整体的长期利益,这是执政必须要做的冷血抉择。

  秦始皇眼里漾出一丝赞许,“吾儿有此心,朕当许之。”

  大秦有很多问题是因为他才得到镇压,但也仅仅是镇压不爆发而已。

  如今扶苏愿意前往长城解决问题,安抚民心,嬴政又怎会不同意呢。

  或许,他可以对扶苏的信任更多一些。

  扶苏的眼神愈发坚定,被阿父发配到长城的六国贵族,将是对他的第一个考验,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将大秦帝国延续下去。

  【其他皇帝都有一段风流往事,唯有秦始皇两眼一睁就是政治。

  哐哐干,每天批阅约200斤竹简,堪称第一劳模。

  虽然长城守护了我们,但万里长城里面埋了太多人……

  只能说,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就是因为罪在当代的人,过得太苦了。

  古时征徭役是真的当牲口用啊,自带干粮和基本上没有的饷银,回到家里田地还有可能被土豪兼并……

  长城、秦始皇陵、阿房宫、秦直道,这四大工程连轴转,百姓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怎么不怨声载道。】

  “阿房宫和秦始皇陵修建计划缓一缓……”

  秦始皇让李斯重新制定徭役制度,争取能最大限度落实政策。

  李斯把工钱与休息时间、服役期等方面一一细分,还有民夫家中田地的保障都写下。

  天幕出现后,关于百姓民生的问题,秦始皇就跟李斯讨论过。

  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如何安抚民心,稳住大秦这艘沉重又快速行驶的船,都是他们所要考虑的。

  各朝代皇帝:“……这就是毒唯的战斗力吗?”

  他们爱享受好美色,但也都有修长城,只是没有秦始皇那么疯狂而已。

  虽然,人命不值钱,服徭役总有人死,但他们也有提供基本的保障,并不是奔着要人命去的……

  “为什么一千多年前的秦朝修长城有工钱,我们没有?”

  “是啊,隔了一千多年,咱们的生活跟秦朝没什么差别……”

  “皇帝忙着修园子,怎么舍得拿钱出来给我们呢?”

  “就是,不加税我就感恩戴德了,还奢望什么给工钱。”

  ……

  他们服徭役还要自带干粮,朝廷提供的吃食根本吃不饱,去一次回来身体亏空的厉害。

  不加税的年头,家里人还能吃个半饱,若是皇帝打仗或是修园子什么的,就又要加税,吃都吃不饱。

  皇帝,在他们心中,是能够主宰他们性命的天子,可能够主宰他们命运的人太多太多。

  他们连收税的官吏都不敢得罪,更别提指望,连低头看一看百姓都觉得是恩赐的天子……

  指望谁呢,只能指望地里收成多一些,不至于全家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