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人族的由来-《符咒古族》

  感谢“爱吃五彩时蔬的余皇”打赏的爆更撒花!!!太给力啦!!

  感谢“不远千里的陆怡”打赏的赞和催更符,陆怡已经陪伴符咒近半年。

  而像陆怡这样,一直从几十章追到现在三百章的读者,我知晓有不少,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不过大家不用破费,点点免费的就可以了。咱们符咒主打的就是免费、作者其实对收益一直不太看重,点点免费的,作者就非常高兴了。

  看见有盆友愿意这样力挺符咒,作者真的非常欣慰、开心。也会更加努力的写好每一章、每一卷。

  --------------------------------------------------------------------------------------

  苍雷山山巅,周青盘坐于最东边的廊亭中,双目紧闭,正专心内视己身。

  修士的修行之路,始于开玄境。

  在这个阶段,修士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苦修,锤炼肉身,练就坚韧的体魄。

  这时,灵气仅能通过经脉流动,修士体内的灵气尚未突破束缚,只能有限地穿行于经脉之间。

  此时的修士,虽能感应到天地间的灵气,但并不能真正掌控。

  接下来的境界是玄脉境。

  这一境界的修炼,依旧是在经脉中流转灵气,但与开玄境不同的是,修士会不断夯实自己的经脉,提升其承载灵气的能力,巩固灵气的基础。

  在这两个初期的境界中,修士的道胎并未完全开启,体内的诸多重要穴位仍然封闭。

  比如,『气海穴』位于灵海之下,是修士灵气汇聚的地方,也是修士根本之所在;

  『泥丸宫』,位于眉心,是神魂寄居之地;

  『命门穴』,位于背部腰部正中,为道胎的生命能量源泉;

  还有百会穴、神藏穴、灵墟穴等,分布在头顶、身体各处,这些穴位共同构成了修士的道胎。

  当修士踏入御虚境时,便会正式开启『气海穴』,并在其中形成『灵海』——即诸多修士所谓的丹田,承载着修士的所有灵气。

  这一境界的突破,意味着修士不再是单纯的气血流转,而是灵气的真正汇聚与掌控,从而具备了更强的战力。

  在御虚中期,修士将开启『命门穴』。

  『命门穴』与『神藏穴』一同被誉为道胎的生命能量源泉,是修士修行的关键所在。

  突破这两大穴位之后,修士的灵气流转将愈加顺畅,体内灵力汹涌澎湃,肉体的极限得到彻底突破,生命的延续与力量的源泉得以无尽汲取。

  唯有此时,修士才能在空中自在飞行,持久征战,纵横四海。

  进入御虚后期,则是开启『泥丸宫』之时。

  泥丸宫一旦打开,修士体内将孕育出『神海』,其中藏匿着修士的神魂。

  神魂的强大,决定了修士的战斗力、灵觉与神识的深邃。

  此时,修士不仅肉体愈加强大,其神魂也获得质的蜕变,修为步入更高的层次。

  甚至可以说,生命层次都得到了巨大提升,与世俗人族是两种生命。

  接下来便是道胎。

  何谓『道胎』?

  为何天地万族的修士强大之后皆以人形修行?

  这一切的根源,可追溯至太古与道衍之世。

  《道衍纪》记载:

  太古年间之初,星空浩渺,神灵万族并生。

  各族血脉天授,皆具独特之能,纵横星域,视自为神灵。

  其中,『道族』血脉深厚,体内道纹交织,天赋强横,鲜与他族争斗,然立于诸神之巅,隐而不显。

  至道衍之世,岁月流转,神族血脉逐渐衰退,后裔难以继承,诸族日渐衰弱,有的至灭绝。

  道族血脉虽渐稀薄,族群之中日渐繁盛。

  为守护古血,王族不乏有族人拘泥于古制,禁忌繁衍,设立婚规,固道印以传世长久。

  然而,族中亦有异变。

  王族中有人叛道,舍弃血脉之固守,自号为“人族”,启繁衍之道。

  随着时光流逝,人族渐盛,遍布星空,凭众为势,最终成为星空之霸主。

  古籍中记载,最初的『人族』并非如今所知的样子,而是源自于太古时代的『道族』。

  那时,星空广阔,诸神万族并立,天赋各异,各族皆自认为是神灵。

  其中,道族的血脉最为深厚,他们的身体上布满道纹,天赋极为强横。

  道族并不热衷与各族争斗,虽立于众神之巅,却始终低调隐匿。

  随着岁月的推移,进入道衍时期,诸神的血脉逐渐衰退,许多族群的后裔无法继承祖先的力量,甚至有些族群因此灭绝。

  虽然道族的血脉渐薄,但其族人却依然繁衍生息。

  为了保持血脉的纯正,部分王族采取了禁忌繁衍的方式,规定婚配规则,力求血脉纯净的延续。

  但最终,道族中出现了背叛者。

  有几支道族的王族放弃了道族的传统束缚,自散道纹,开始广泛繁衍,称自己为『人族』。

  随着岁月的流转,人族的繁衍愈加迅速,星空之中遍布了无数人族之地。

  凭借着日益强大的力量与无数的后代,他们最终屹立于星空之巅,掌控了星空中无尽的疆域。

  现今的人族是太古道族的后裔,这也在各大传世古籍中记载的清清楚楚。

  至于为何人形被认为最为契合大道的形态,其实这一切的根源,都要追溯到最初的道族。

  道族才是真正与大道最为契合的种族,而人形,不过是道族所孕育的“道形”。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一个修士的道胎最终显现为何种形态,甚至若其道胎化作一根玉米棒子,依然会在其身上显现出三百六十个穴位。

  这些穴位遍布道胎全身,每一个都与天地大道息息相通,是修士通向大成的关键所在。

  每一处穴位,都是修行之路的枢纽,承载着道韵与法则,透过这些穴位,修士方能感应天地之气,吸纳天地之力,逐步凝聚成无上的道果。

  ......

  提及道胎,便不得不深思——为何无论是兽族、灵族,亦或是某些诡异莫测的异族,皆能蜕变为道胎?

  此事,皆因一人之手,在诸多古籍中亦有清晰记载:

  『太古第五纪』,某大星中,灵石孕育异彩,经地火煅烧九千载,终见金莲盛放。

  就在那天地初启、万生纷争之时,一位赤足青年自焰中踏出,其发熔岩般狂流,目含星屑,映出初生之象。

  彼时,生灵朝生暮死,争夺先天道韵、厮杀不休。

  青年独行于焦土之间,目睹饕餮横行吞噬山岳,听见百族哀鸣;见玄鸟泣血筑巢,衔来竟是古神残肢。

  连续七日,他驻足于七处战场,指尖轻抚染血焦土,忽见血珠中映出相同的本源之气——原来,万物虽形异,皆出同根;

  众象之体,本质无别。

  低吟间,他道:“尔等争斗,不过皆为一源之异形。”

  遂折下饕餮獠牙,以北海玄冰为墨,于陨落之烛龙脊骨上挥毫题书,留下《同尘录》。

  书成那日,千里战场血气凝聚,朱砂符文忽现;

  麒麟、穷奇纷纷瞥见鳞甲间流露出的同色灵光,昭示着众生本源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