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神识查看位于外滩的江海关大楼的钟,时针已指向十点。此时去接头显然来不及了,她只好暂且放弃,决定先去拿胶卷再作打算。
她贴上隐身符,施展瞬移之术来到那棵古树旁。这棵树十分粗壮,树干上有好几个树洞。她凭借原主的记忆,找到了那个毫不起眼的小洞,抠掉洞口的泥巴,用小指轻轻一勾,一个用小纸包着的东西便掉了出来。
她将东西收入空间,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又仔细搜寻了一圈,找了个隐蔽安全的地方,进入了空间。或许是上辈子单身惯了,她竟忘了查看原主丈夫的情况。
她把胶卷拿到杂物房去冲洗,这里有她以前为图方便购置的专门冲洗黑白相片的药水和工具,真没想到如今还真能派上用场。胶卷冲洗出来后,她望着底片,上面的内容让她心里猛然一震。
情报内容:76号特工总部近期接到日本军方指令,计划在上海各大高校开展大规模搜捕行动,目标为暗中宣传抗日思想、组织学生运动的进步师生。此次行动拟定于5月20日深夜展开,由汪伪特工与日本宪兵队联合执行,涉及的学校有国立暨南大学、私立大同大学、私立震旦大学等多所学校进行突击检查,妄图破坏上海高校的抗日力量
她看完底片后,担心地下党同志不懂日语,因为上面有的是日文,便贴心地翻译好,还从空间里找出六十年代的纸张,工工整整地誊写下来,折叠起来,再用一块碎布包好。
天亮之后,她贴上人皮面具,伪装成一位中年妇女,又从空间里找出符合这个年代穿着的衣服换上,还好以前七七八八囤了不少。
等大街上行人来来往往的时候,她才走出空间,来到美亚裁缝店门口。进店后,她故意问伙计:“侬拉老板呢?”伙计只好上楼去把老板喊下来。老板昨晚一整晚都没睡好,这会儿看上去无精打采的。
她看店里没别的人,便跟老板说了接头暗语:“老板侬家亲戚走特了,伊叫阿拉把铜钿还给侬,侬回去点一点,看看数目对勿对。”
苗老板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招呼她上楼看布料:“这位贵客,本店楼上还有几匹上好个布料,侬可以上去看看,有欢喜个我给侬优惠。”
两人上了楼,苗老板先打开手帕大的布,看了纸上的内容,惊得他赶忙把东西塞进长衫衣服口袋里。
“侬是杜鹃?昨夜晚头我派人去接头,等了一个钟头侬也勿曾出现。”
“阿拉勿是杜鹃,阿拉是伊以前个同事,杜鹃伊死脱了,在接头个路上拨人打昏脱,丢到黄浦江里淹死了。阿拉昨日夜头才在江边寻到伊个尸体。伊出事体前做了两手准备,要是伊牺牲了,就叫我把情报直接送拨侬。情况紧急,侬快点安排人送出去或者发电报,勿要耽搁辰光了。”
“对了,侬通知一下你们红党,杜鹃是个好同志,伊个遗愿就是尽快完成任务。阿拉走了,就当阿拉勿曾来过搿搭。”她转身下楼去了。
苗老板忙着准备送情报,王梦瑶可不管这些。她出了门,找到一家外国人开的银行,拿这个时代有的金条,兑换了一些大洋,法币贬值太快,她可不要那玩意儿。
她漫步至商店,精心挑选了几件时下流行的时髦衣裙,又买了几匹市面上常见的布料,收进空间打算让灵溪她们帮忙缝制几件旗袍。毕竟她空间里的布料太过精美贵重,在当下这局势里,实在不适合穿出来招摇。
可她没有良民证,这可难不倒她。她变换隐身衣,悄然潜入警察局户籍处,费了一番功夫弄出一张良民证,贴上伪装后的相片,再盖上印章,便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她心里盘算着先去法租界看看有没有房屋出租,到了入口处却被拦住,这才知道进去还得有通行证。她不由得在心里暗骂:“这明明是华人的土地,竟不让华人自由进出,等过几年,定要把你们这些侵略者通通赶出去!”没办法,她只能找个地方变换隐身,混进了法租界。
踏入法租界,仿佛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街道两旁,欧式风格的建筑林立,高大的教堂,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却彰显着这里独特的“异域统治”色彩。
街道上,一辆辆锃亮的汽车呼啸而过,扬起阵阵尘土。这些汽车多是洋人或是达官贵人的座驾,车身闪耀的光芒在阳光下格外刺眼。道路一侧,人力车夫们弓着背,拉着黄包车在街巷中穿梭,他们脸上写满了疲惫,却仍要在洋人的呵斥声中拼命奔跑。
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售卖昂贵洋货的商店,橱窗里摆满了来自西方的香水、珠宝和精致的服饰,吸引着那些追求时尚和奢华的富人们驻足。
也有一些传统的中式店铺,夹杂其中,却显得有些落寞。店里的老板们小心翼翼地经营着生意,既要讨好洋人和租界当局,又要应对物价飞涨和各种苛捐杂税带来的压力。
法租界的治安岗亭随处可见,站岗的既有法国巡捕,也有被雇佣的“红头阿三”(印度巡捕)。他们手持警棍,眼神警惕地打量着过往行人。行人经过岗亭时,都不自觉地加快脚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招来无端的盘查和打骂。
王梦瑶在隐蔽地方退出隐身,她觉得还是隐身衣好用,决定这个位面都穿隐身衣出门了。
她手上拎着刚买的小巧手提包,一边在街道上走着,一边不动声色地运用神识在周围探查,想找个合适的地方租下来。还真让她发现了目标,是一座独立的小楼,看着就让人觉得挺满意。
这座小楼布局规整,有一个二十多平方的小院。一共有八间房,还配备了两个卫生间。楼下四间房,空间方正,采光也不错。楼上的四间房,和一个阳台相对安静,视野更好。
房东是个法国人,头发有些凌乱,眼神里满是疲惫。他身上的衣服虽然还算整洁,但已经能看出洗过很多次的痕迹,袖口还有些磨损。不难想象,法国本土被德国占领之后,他家里的财产十有八九都没了。迫于无奈,他只能把这房子租出去,以此维持生计。
王梦瑶很满意房子,用黄金结算了五年的租金,房东很高兴,他答应帮王梦瑶办理这里的居住证明。等房东走后,她给全部房间施了清洁术,家具什么的还新,清洁术一施干干净净的,她又不住这里,所以懒得换家具了。
夜晚的法租界,霓虹灯闪烁,歌舞厅里传出阵阵靡靡之音。洋人们在舞池中纵情声色,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而在租界的阴暗角落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难民们挤在狭小潮湿的窝棚里,为了一口吃食而发愁。他们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看着租界内的繁华,却深知这些与自己无关。
整个法租界,表面上是繁华的都市,但在这繁华的背后,却是华人的屈辱与无奈,是侵略者的嚣张与跋扈,是民族苦难的深刻写照。
第二天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窗前,房东皮埃尔脚步轻快地来到这里。他看上去精神矍铄,容光焕发,想来是昨日意外得到的金条,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与勇气。
王梦瑶与皮埃尔一同前往巡捕房。在巡捕房内,王梦瑶从容地拿出伪造的良民证和租房合同,申请办理法租界居住证。为了顺利办成此事,她不动声色地塞给办理居住证的警察几块大洋。那警察瞬间眉开眼笑,手脚麻利地为王梦瑶办好了居住证。
王梦瑶趁机询问:“我打算去华人区找几个佣人来打理家里,他们需要过来办理相关手续吗?”警察点头称需要,还强调佣人们得有良民证。王梦瑶心里暗骂了一句“狗屁的良民证”,看来得想办法去偷几张良民证了。
从巡捕房出来后,皮埃尔便告辞离开了。此时的王梦瑶,凭借手中崭新的居住证,能够堂而皇之地行走在法租界的街道上。她安排福伯他们在空间里照好相片,冲洗出来后,贴身隐身符出了空间前往华人区警署偷取良民证并盖章。
而王梦瑶自己,则径直前往美国人开的银行兑换美元。她用黄金成功换得了一万美金。在法租界,无论是使用美金还是大洋都可以,但如果要和外国人交易,美金无疑更为便捷。
王梦瑶在银行办理业务时,想到了要不要在这里签到?试试看。令她惊喜的是,刚刚用黄金兑换了美金,现在签到得了金条,而且数量跟她交换出去的一样,这仿佛是一场及时雨。第二次签到,她得到了一块百达翡丽女士手表,正愁没有这个时代合适手表的她,当即决定回去就戴上。紧接着再次签到,又收获了一套洋装,从款式来看,应该是美国风格的服装。
她贴上隐身符,施展瞬移之术来到那棵古树旁。这棵树十分粗壮,树干上有好几个树洞。她凭借原主的记忆,找到了那个毫不起眼的小洞,抠掉洞口的泥巴,用小指轻轻一勾,一个用小纸包着的东西便掉了出来。
她将东西收入空间,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又仔细搜寻了一圈,找了个隐蔽安全的地方,进入了空间。或许是上辈子单身惯了,她竟忘了查看原主丈夫的情况。
她把胶卷拿到杂物房去冲洗,这里有她以前为图方便购置的专门冲洗黑白相片的药水和工具,真没想到如今还真能派上用场。胶卷冲洗出来后,她望着底片,上面的内容让她心里猛然一震。
情报内容:76号特工总部近期接到日本军方指令,计划在上海各大高校开展大规模搜捕行动,目标为暗中宣传抗日思想、组织学生运动的进步师生。此次行动拟定于5月20日深夜展开,由汪伪特工与日本宪兵队联合执行,涉及的学校有国立暨南大学、私立大同大学、私立震旦大学等多所学校进行突击检查,妄图破坏上海高校的抗日力量
她看完底片后,担心地下党同志不懂日语,因为上面有的是日文,便贴心地翻译好,还从空间里找出六十年代的纸张,工工整整地誊写下来,折叠起来,再用一块碎布包好。
天亮之后,她贴上人皮面具,伪装成一位中年妇女,又从空间里找出符合这个年代穿着的衣服换上,还好以前七七八八囤了不少。
等大街上行人来来往往的时候,她才走出空间,来到美亚裁缝店门口。进店后,她故意问伙计:“侬拉老板呢?”伙计只好上楼去把老板喊下来。老板昨晚一整晚都没睡好,这会儿看上去无精打采的。
她看店里没别的人,便跟老板说了接头暗语:“老板侬家亲戚走特了,伊叫阿拉把铜钿还给侬,侬回去点一点,看看数目对勿对。”
苗老板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招呼她上楼看布料:“这位贵客,本店楼上还有几匹上好个布料,侬可以上去看看,有欢喜个我给侬优惠。”
两人上了楼,苗老板先打开手帕大的布,看了纸上的内容,惊得他赶忙把东西塞进长衫衣服口袋里。
“侬是杜鹃?昨夜晚头我派人去接头,等了一个钟头侬也勿曾出现。”
“阿拉勿是杜鹃,阿拉是伊以前个同事,杜鹃伊死脱了,在接头个路上拨人打昏脱,丢到黄浦江里淹死了。阿拉昨日夜头才在江边寻到伊个尸体。伊出事体前做了两手准备,要是伊牺牲了,就叫我把情报直接送拨侬。情况紧急,侬快点安排人送出去或者发电报,勿要耽搁辰光了。”
“对了,侬通知一下你们红党,杜鹃是个好同志,伊个遗愿就是尽快完成任务。阿拉走了,就当阿拉勿曾来过搿搭。”她转身下楼去了。
苗老板忙着准备送情报,王梦瑶可不管这些。她出了门,找到一家外国人开的银行,拿这个时代有的金条,兑换了一些大洋,法币贬值太快,她可不要那玩意儿。
她漫步至商店,精心挑选了几件时下流行的时髦衣裙,又买了几匹市面上常见的布料,收进空间打算让灵溪她们帮忙缝制几件旗袍。毕竟她空间里的布料太过精美贵重,在当下这局势里,实在不适合穿出来招摇。
可她没有良民证,这可难不倒她。她变换隐身衣,悄然潜入警察局户籍处,费了一番功夫弄出一张良民证,贴上伪装后的相片,再盖上印章,便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她心里盘算着先去法租界看看有没有房屋出租,到了入口处却被拦住,这才知道进去还得有通行证。她不由得在心里暗骂:“这明明是华人的土地,竟不让华人自由进出,等过几年,定要把你们这些侵略者通通赶出去!”没办法,她只能找个地方变换隐身,混进了法租界。
踏入法租界,仿佛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街道两旁,欧式风格的建筑林立,高大的教堂,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却彰显着这里独特的“异域统治”色彩。
街道上,一辆辆锃亮的汽车呼啸而过,扬起阵阵尘土。这些汽车多是洋人或是达官贵人的座驾,车身闪耀的光芒在阳光下格外刺眼。道路一侧,人力车夫们弓着背,拉着黄包车在街巷中穿梭,他们脸上写满了疲惫,却仍要在洋人的呵斥声中拼命奔跑。
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有售卖昂贵洋货的商店,橱窗里摆满了来自西方的香水、珠宝和精致的服饰,吸引着那些追求时尚和奢华的富人们驻足。
也有一些传统的中式店铺,夹杂其中,却显得有些落寞。店里的老板们小心翼翼地经营着生意,既要讨好洋人和租界当局,又要应对物价飞涨和各种苛捐杂税带来的压力。
法租界的治安岗亭随处可见,站岗的既有法国巡捕,也有被雇佣的“红头阿三”(印度巡捕)。他们手持警棍,眼神警惕地打量着过往行人。行人经过岗亭时,都不自觉地加快脚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招来无端的盘查和打骂。
王梦瑶在隐蔽地方退出隐身,她觉得还是隐身衣好用,决定这个位面都穿隐身衣出门了。
她手上拎着刚买的小巧手提包,一边在街道上走着,一边不动声色地运用神识在周围探查,想找个合适的地方租下来。还真让她发现了目标,是一座独立的小楼,看着就让人觉得挺满意。
这座小楼布局规整,有一个二十多平方的小院。一共有八间房,还配备了两个卫生间。楼下四间房,空间方正,采光也不错。楼上的四间房,和一个阳台相对安静,视野更好。
房东是个法国人,头发有些凌乱,眼神里满是疲惫。他身上的衣服虽然还算整洁,但已经能看出洗过很多次的痕迹,袖口还有些磨损。不难想象,法国本土被德国占领之后,他家里的财产十有八九都没了。迫于无奈,他只能把这房子租出去,以此维持生计。
王梦瑶很满意房子,用黄金结算了五年的租金,房东很高兴,他答应帮王梦瑶办理这里的居住证明。等房东走后,她给全部房间施了清洁术,家具什么的还新,清洁术一施干干净净的,她又不住这里,所以懒得换家具了。
夜晚的法租界,霓虹灯闪烁,歌舞厅里传出阵阵靡靡之音。洋人们在舞池中纵情声色,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而在租界的阴暗角落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难民们挤在狭小潮湿的窝棚里,为了一口吃食而发愁。他们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助,看着租界内的繁华,却深知这些与自己无关。
整个法租界,表面上是繁华的都市,但在这繁华的背后,却是华人的屈辱与无奈,是侵略者的嚣张与跋扈,是民族苦难的深刻写照。
第二天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窗前,房东皮埃尔脚步轻快地来到这里。他看上去精神矍铄,容光焕发,想来是昨日意外得到的金条,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与勇气。
王梦瑶与皮埃尔一同前往巡捕房。在巡捕房内,王梦瑶从容地拿出伪造的良民证和租房合同,申请办理法租界居住证。为了顺利办成此事,她不动声色地塞给办理居住证的警察几块大洋。那警察瞬间眉开眼笑,手脚麻利地为王梦瑶办好了居住证。
王梦瑶趁机询问:“我打算去华人区找几个佣人来打理家里,他们需要过来办理相关手续吗?”警察点头称需要,还强调佣人们得有良民证。王梦瑶心里暗骂了一句“狗屁的良民证”,看来得想办法去偷几张良民证了。
从巡捕房出来后,皮埃尔便告辞离开了。此时的王梦瑶,凭借手中崭新的居住证,能够堂而皇之地行走在法租界的街道上。她安排福伯他们在空间里照好相片,冲洗出来后,贴身隐身符出了空间前往华人区警署偷取良民证并盖章。
而王梦瑶自己,则径直前往美国人开的银行兑换美元。她用黄金成功换得了一万美金。在法租界,无论是使用美金还是大洋都可以,但如果要和外国人交易,美金无疑更为便捷。
王梦瑶在银行办理业务时,想到了要不要在这里签到?试试看。令她惊喜的是,刚刚用黄金兑换了美金,现在签到得了金条,而且数量跟她交换出去的一样,这仿佛是一场及时雨。第二次签到,她得到了一块百达翡丽女士手表,正愁没有这个时代合适手表的她,当即决定回去就戴上。紧接着再次签到,又收获了一套洋装,从款式来看,应该是美国风格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