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看人睡觉并且津津有味的依旧是赵策。
赵策其实很好奇谢清楹的精神状态,早上起来满脸是汗,这会又笑起来。
谢娘子实在是个很有趣的人。
实在不行还是配点药吧,别一会情绪激动起来伤了身子。
谢清楹轻声开口,顺手帮薇薇盖好被子,而后起身起到一半,便皱起眉头。
“你杀人了?”
这么重的血腥味?
谢清楹问的不无道理,在京城的时候,赵策的名声听着吓人,却还是有皇权,礼法规劝着他,好好一个奸臣,自己也受了不少伤。
但到顺州可就不一样了,顺王几乎不管事,他又有剿匪重任在身,起了杀心顺手杀几个人,谢清楹都觉得正常。
毕竟,这就是赵策的人设。
谢清楹是个理智的人,过了几天好日子也没真敢忘记自己的来时路。
赵策身上的血腥味很浅,不仔细闻根本感受不到,但谢清楹是个惜命的人,对这种味道尤其敏感。
薇薇还在睡午觉,谢清楹不想吵醒她,推着赵策远离床榻。
赵策被她猜中,闷闷的点点头。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顺州不是什么好地方,里头水深的很,今天刚到就有人让他去审那几个叛徒。
顺州宣恩的翠叠山,仅仅只是青川寨的老巢。
青川寨势力在顺州根深蒂固,匪民往来久了,自然有些人立场不坚定。
于他们而言,叛徒自然是投靠青川寨的人。
人证物证俱在,赵策初到顺州,自然要立威,只能亲手杀了。
或许今天杀的那两个人投靠青川寨之初,只是为了口饱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为了自己的利益害很多人。
赵策作为将领,自然要为大局着想。
顺州跟京城不一样,地方官多多少少听过他的名声,有些人想往上爬,特意将人准备好了往他跟前送,赵策为了后面行事方便,当然只有杀了。
解决完之后,赵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谢清楹,匆忙赶到蒋府,看到母女俩一起睡午觉的那一刻,他感到特别安心。
只是赵策没想到,自己明明已经沐浴更衣,谢清楹却还是一闻就闻出来了。
赵策说不出自己心里的感觉,任由谢清楹拉着自己坐下。
“以后身上有伤和血腥味,少往薇薇身边凑,勉得她想起来。”
薇薇见证了安安的死亡,那毕竟是一段令人心痛的回忆,薇薇还小,想起来对她不好。
“其实还好,只是小孩敏感,咱们做父母的,还是要小心点。”
谢清楹凑近赵策,轻轻闻了一下,才进入正题。
“抓贪污腐败还是找事去了?”
京城其实并不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太多束缚。
赵策是个将军,只有在战争上,才能发挥他的价值。
“叛徒。”
赵策见谢清楹一点都不在意的样子,心里的紧张也少了不少。
“谁给你留的?”
谢清楹阅文多年,对小说里的这种场景已经见怪不怪了。
赵策这种人设,多的是跟他臭味相投……不是,想要建功立业的人追随。
“城东王家的小儿子。”
谢清楹来之前就看了不少书,对顺州有些了解。
顺州除却匪患,地方地头蛇的势力也鱼龙混杂。
这个城东王家的小儿子之所以留着两个叛徒不杀,专程等着赵策来。
估计是要赵策记他一个好,而这正是赵策此时需要的。
地头蛇跟朝廷官员可是不一样的,赵策初来乍到,又是以凶狠闻名,为了早日解决匪患,他需要当地势力的帮助。
而城东王家也需要搭上赵策,可以保证自家的安危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好处,等赵策走了,打着他的名声,可以带来不少好处。
“什么时候查贪污腐败?”
这是谢清楹现在最在意的时候,小时候看高干文,只觉得爱情很美好,长大看高干文写一手遮天,只想把作者拉出来铐打,问问究竟遮的是谁的天。
赵策人虽然不怎么样,但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个青天大老爷。
贪官就应该罪该万死。
交的税应该全部变成惠民利民工程,而不是进他们口袋。
“必要的时候。”
朝廷给的军费毕竟有限,贪污腐败该查还是得查。
“到时候记得下死手。”
谢清楹温馨提醒,才想起来问他。
“对了,这个点,你回来干什么?外面没你事了?”
赵策刚想说两句好听的话,谢清楹的疑问将他浇了个透心凉。
“回来提醒谢娘子,记得这两天内向顺王府递拜帖,问问青川寨的情况。”
青川寨的事情,自然早有人跟赵策说过。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顺王在顺州多年,青川寨仍然继续壮大。
若不是先帝胞弟的身份,早就被言官骂死了。
青川寨能发展到现在这样,就算顺王没参与进去搜刮民膏民脂,只怕也脱不了关系。
谢清楹入顺王府,自然要打听一点没有的消息。
“郎君放心,妾身自会办好。”
谢清楹本想再说些什么,赵策却先她一步开口。
“你不想问我,为何如此就杀了他们?”
“他们是叛徒,证据够了就杀呗。”
谢清楹倒也没觉得有什么,现在社会许多乱象,有了证据还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减少刑期。
现在在小说里,赵策又是特权阶级,直接遵循好人就活,坏人就死,证据够了就砍了呗。
这样才爽,才会大快人心,才是小说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体现。
“你……当真是这样想?”
赵策有些意外谢清楹的答案,在安安一事后。
赵策原以为,谢清楹是那种极为尊重生命,不管任何人,她都想让她活下来的人。
赵策年少从军,刀下亡魂不少,可这世上本无绝对的黑与白,对与错,是与非。
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为帝王,战场上素不相识的人,也能举起手中的刀剑,毫不犹豫的砍下头颅。
京中的富贵会磨钝将士的刀,赵策回京后,受各方束缚,名声却坏了不少。
结识谢清楹之后,谢清楹做的所有事情,都在告诉他生命可贵,所以赵策今天杀了那两人,才会犹豫。
回来看谢清楹,东倒西歪说了一通后,赵策终于忍不住问她,他本以为会听到一些诸如“不行”“不能”“不可以”这些的话,可谢清楹却说“因为是叛徒,所以可以杀。”
赵策又有些看不懂她了。
谢清楹却想的很简单,见赵策的脸上难以形容,清楹小课堂再次开课。
“当然啊。好人长命,坏人该死才是正道啊。那些说祸害遗千年的都是假的,真正的祸害作恶多端,日夜提心吊胆害怕人刺杀,总有人得手,然后死相凄惨。
大局从来是牺牲自己,而不是牺牲他人。有罪的人该死,不管谁杀了都是大快人心。
当然也不是说你没完错,因为你毕竟抱有目的,算不上大公无私。”
还是那句话,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谢清楹只看结果,人心那么复杂的东西,看一圈下来发现地狱的鬼全在阳间。
谢清楹见赵策难得要与自己谈心,想着也到了顺州地界,身边除了女儿也没别人,这个时候讨好赵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谢清楹顺势去握赵策的手,觉得简直天助我也,她沿用上次赵策的玩笑。
“今天手不冷了,看来不是刀下亡魂,应该是天理昭昭,善恶有报。”
话还未说完,赵策便突然握住她的手,站起来抱谢清楹,声音低哑。
“阿楹……”
谢清楹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很是满意,抱着赵策劲瘦的腰身,安慰的拍了两下。
然而,谢清楹没想到,自己好心没好报,刚拍了两下,赵策又送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那阿楹觉得,我该死吗?”
谢清楹表示,你说这有些人吧,说话真是不讨人
赵策其实很好奇谢清楹的精神状态,早上起来满脸是汗,这会又笑起来。
谢娘子实在是个很有趣的人。
实在不行还是配点药吧,别一会情绪激动起来伤了身子。
谢清楹轻声开口,顺手帮薇薇盖好被子,而后起身起到一半,便皱起眉头。
“你杀人了?”
这么重的血腥味?
谢清楹问的不无道理,在京城的时候,赵策的名声听着吓人,却还是有皇权,礼法规劝着他,好好一个奸臣,自己也受了不少伤。
但到顺州可就不一样了,顺王几乎不管事,他又有剿匪重任在身,起了杀心顺手杀几个人,谢清楹都觉得正常。
毕竟,这就是赵策的人设。
谢清楹是个理智的人,过了几天好日子也没真敢忘记自己的来时路。
赵策身上的血腥味很浅,不仔细闻根本感受不到,但谢清楹是个惜命的人,对这种味道尤其敏感。
薇薇还在睡午觉,谢清楹不想吵醒她,推着赵策远离床榻。
赵策被她猜中,闷闷的点点头。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顺州不是什么好地方,里头水深的很,今天刚到就有人让他去审那几个叛徒。
顺州宣恩的翠叠山,仅仅只是青川寨的老巢。
青川寨势力在顺州根深蒂固,匪民往来久了,自然有些人立场不坚定。
于他们而言,叛徒自然是投靠青川寨的人。
人证物证俱在,赵策初到顺州,自然要立威,只能亲手杀了。
或许今天杀的那两个人投靠青川寨之初,只是为了口饱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为了自己的利益害很多人。
赵策作为将领,自然要为大局着想。
顺州跟京城不一样,地方官多多少少听过他的名声,有些人想往上爬,特意将人准备好了往他跟前送,赵策为了后面行事方便,当然只有杀了。
解决完之后,赵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到谢清楹,匆忙赶到蒋府,看到母女俩一起睡午觉的那一刻,他感到特别安心。
只是赵策没想到,自己明明已经沐浴更衣,谢清楹却还是一闻就闻出来了。
赵策说不出自己心里的感觉,任由谢清楹拉着自己坐下。
“以后身上有伤和血腥味,少往薇薇身边凑,勉得她想起来。”
薇薇见证了安安的死亡,那毕竟是一段令人心痛的回忆,薇薇还小,想起来对她不好。
“其实还好,只是小孩敏感,咱们做父母的,还是要小心点。”
谢清楹凑近赵策,轻轻闻了一下,才进入正题。
“抓贪污腐败还是找事去了?”
京城其实并不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太多束缚。
赵策是个将军,只有在战争上,才能发挥他的价值。
“叛徒。”
赵策见谢清楹一点都不在意的样子,心里的紧张也少了不少。
“谁给你留的?”
谢清楹阅文多年,对小说里的这种场景已经见怪不怪了。
赵策这种人设,多的是跟他臭味相投……不是,想要建功立业的人追随。
“城东王家的小儿子。”
谢清楹来之前就看了不少书,对顺州有些了解。
顺州除却匪患,地方地头蛇的势力也鱼龙混杂。
这个城东王家的小儿子之所以留着两个叛徒不杀,专程等着赵策来。
估计是要赵策记他一个好,而这正是赵策此时需要的。
地头蛇跟朝廷官员可是不一样的,赵策初来乍到,又是以凶狠闻名,为了早日解决匪患,他需要当地势力的帮助。
而城东王家也需要搭上赵策,可以保证自家的安危只是最微不足道的好处,等赵策走了,打着他的名声,可以带来不少好处。
“什么时候查贪污腐败?”
这是谢清楹现在最在意的时候,小时候看高干文,只觉得爱情很美好,长大看高干文写一手遮天,只想把作者拉出来铐打,问问究竟遮的是谁的天。
赵策人虽然不怎么样,但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个青天大老爷。
贪官就应该罪该万死。
交的税应该全部变成惠民利民工程,而不是进他们口袋。
“必要的时候。”
朝廷给的军费毕竟有限,贪污腐败该查还是得查。
“到时候记得下死手。”
谢清楹温馨提醒,才想起来问他。
“对了,这个点,你回来干什么?外面没你事了?”
赵策刚想说两句好听的话,谢清楹的疑问将他浇了个透心凉。
“回来提醒谢娘子,记得这两天内向顺王府递拜帖,问问青川寨的情况。”
青川寨的事情,自然早有人跟赵策说过。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顺王在顺州多年,青川寨仍然继续壮大。
若不是先帝胞弟的身份,早就被言官骂死了。
青川寨能发展到现在这样,就算顺王没参与进去搜刮民膏民脂,只怕也脱不了关系。
谢清楹入顺王府,自然要打听一点没有的消息。
“郎君放心,妾身自会办好。”
谢清楹本想再说些什么,赵策却先她一步开口。
“你不想问我,为何如此就杀了他们?”
“他们是叛徒,证据够了就杀呗。”
谢清楹倒也没觉得有什么,现在社会许多乱象,有了证据还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减少刑期。
现在在小说里,赵策又是特权阶级,直接遵循好人就活,坏人就死,证据够了就砍了呗。
这样才爽,才会大快人心,才是小说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体现。
“你……当真是这样想?”
赵策有些意外谢清楹的答案,在安安一事后。
赵策原以为,谢清楹是那种极为尊重生命,不管任何人,她都想让她活下来的人。
赵策年少从军,刀下亡魂不少,可这世上本无绝对的黑与白,对与错,是与非。
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为帝王,战场上素不相识的人,也能举起手中的刀剑,毫不犹豫的砍下头颅。
京中的富贵会磨钝将士的刀,赵策回京后,受各方束缚,名声却坏了不少。
结识谢清楹之后,谢清楹做的所有事情,都在告诉他生命可贵,所以赵策今天杀了那两人,才会犹豫。
回来看谢清楹,东倒西歪说了一通后,赵策终于忍不住问她,他本以为会听到一些诸如“不行”“不能”“不可以”这些的话,可谢清楹却说“因为是叛徒,所以可以杀。”
赵策又有些看不懂她了。
谢清楹却想的很简单,见赵策的脸上难以形容,清楹小课堂再次开课。
“当然啊。好人长命,坏人该死才是正道啊。那些说祸害遗千年的都是假的,真正的祸害作恶多端,日夜提心吊胆害怕人刺杀,总有人得手,然后死相凄惨。
大局从来是牺牲自己,而不是牺牲他人。有罪的人该死,不管谁杀了都是大快人心。
当然也不是说你没完错,因为你毕竟抱有目的,算不上大公无私。”
还是那句话,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谢清楹只看结果,人心那么复杂的东西,看一圈下来发现地狱的鬼全在阳间。
谢清楹见赵策难得要与自己谈心,想着也到了顺州地界,身边除了女儿也没别人,这个时候讨好赵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谢清楹顺势去握赵策的手,觉得简直天助我也,她沿用上次赵策的玩笑。
“今天手不冷了,看来不是刀下亡魂,应该是天理昭昭,善恶有报。”
话还未说完,赵策便突然握住她的手,站起来抱谢清楹,声音低哑。
“阿楹……”
谢清楹对自己的教学成果很是满意,抱着赵策劲瘦的腰身,安慰的拍了两下。
然而,谢清楹没想到,自己好心没好报,刚拍了两下,赵策又送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那阿楹觉得,我该死吗?”
谢清楹表示,你说这有些人吧,说话真是不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