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朝。
气氛异常凝重。
京兆府尹已经上奏,声称“水源投毒案”已经告破,抓获了“真凶”——一名工部的小小主事。
罪名是“嫉妒太子,蓄意报复”。
人证物证“俱全”。
柳尚书和张侍郎等人,站在朝班里,低着头,嘴角却带着一丝得意的微笑。
他们觉得,这件事,到此,已经尘埃落定了。
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就在皇帝准备宣布结案的时候,一个洪亮如钟的声音,响彻了整个金銮殿。
“陛下!臣,有本要奏!”
这声音洪亮如钟,沉稳似山,带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满朝文武的目光齐刷刷地转了过去,只见队列之中,镇国公范国公手持玉笏,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出来。
他身形魁梧,虽已年过半百,腰杆却挺得笔直,宛如一杆矗立在沙场上的不倒战旗。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谁都知道,这位轻易不开口的老国公,一旦开口,必然是石破天惊。
柳尚书嘴角的得意尚未散去,便僵在了脸上,方才还因为计谋得逞而微微发热的身体,此刻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凉了个透彻。
龙椅上的皇帝也收敛了即将结案的随意,眉头微蹙:“范爱卿有何事启奏?”
范国公目不斜视,目光如炬,直视前方,一字一顿地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迸出来的。
“臣,要弹劾户部尚书柳明志,礼部侍郎张远,京兆府少尹王德海等人!”
“结党营私,构陷忠良,意图动摇国本!”
轰!
这几句话,不啻于平地惊雷,在金銮殿上轰然炸响。
整个朝堂,瞬间哗然!
站在柳尚书身旁的一些官员,下意识地就挪动脚步,与他拉开了半尺距离,仿佛他身上沾了什么瘟疫。
“范……范国公!你……你休要血口喷人!”柳尚书的脸庞血色尽褪,指着范国公的手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声音都变了调。
“血口喷人?”
范国公发出一声满含讥讽的冷哼,从宽大的朝服袖中,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奏折,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这里,是柳大人你们,自水源投毒案发后,所有密会的时间、地点,谈话内容!是你们如何威逼利诱,寻找替死鬼!如何伪造证据,串通京兆府官员!”
“一桩桩,一件件,都给你们记得清清楚楚!”
“陛下,请圣裁!”
柳尚书看着那本厚厚的奏折,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双腿一软,差点当场瘫倒在地。
怎么可能?
他们行事如此隐秘,甚至连接头的暗号都换了好几次,范国公这个只知舞刀弄枪的武夫,是如何知道得一清二楚的?
难道他们之中,出了内鬼?
一时间,柳尚书的目光惊疑不定地扫过身旁的张侍郎等人,而他们,也同样回以见鬼了一般的眼神。
皇帝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阴沉来形容。
他甚至没有说话,只是对着身旁的内侍总管递了个眼色。
内侍总管连忙小跑下去,弓着身子从范国公手中接过奏折,再一路小跑呈了上去。
整个金銮殿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皇帝翻动书页时,那“哗啦、哗啦”的声响,每一次翻动,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柳明志等人的心上。
皇帝看得极快,但每多看一页,他周身的气压就低一分,握着奏折的手指因过度用力而骨节发白。
当他看到奏折最后,附上的那几封柳尚书等人与京兆府官员来往的,盖着鲜红私印的密信时,滔天的怒火终于压抑不住。
“砰!”
那本厚重的奏折被皇帝狠狠砸在龙案之上,发出一声巨响,震得整个大殿都嗡嗡作响。
“好!好一个结党营私!好一个构陷忠良!”
皇帝缓缓从龙椅上站起,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下方,那眼神,像是看着一群死人。
“柳明志!张远!王德海!你们,还有何话可说?!”
“陛……陛下……冤枉啊!”
柳尚书等人吓得魂飞魄散,再也站立不住,扑通一声齐齐跪倒在地,拼命地磕头,额头与冰冷坚硬的金砖碰撞,发出“咚咚”的闷响。
“陛下,这是诬陷!是范国公对臣等的诬陷啊!他这是公报私仇!”
“诬陷?”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而平静的声音响了起来。
太子李承稷,从队列中缓缓走出。
他甚至没有看地上那群如丧家之犬的臣子一眼,只是对着皇帝,微微躬身:“父皇,儿臣这里,还有一些东西,想请父皇过目。”
他话音刚落,身后的福安便立刻捧着一个盖着明黄绸布的托盘,快步上前。
“这是什么?”皇帝的语气依旧冰冷。
李承稷伸手,一把掀开绸布。
托盘上,赫然放着几本边角已经磨损的账册,和一叠按着鲜红手印的供词。
“回父皇,这是儿臣命人,从那名被京兆府‘屈打成招’的工部主事家中,搜出来的东西。”
李承稷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了,柳尚书和张侍郎等人,近年来,是如何利用职权,贪墨国库银两,倒卖官仓粮食!”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甚至……与边关将领勾结,虚报军饷的详细账目!”
“嘶——”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如果说构陷太子是动摇国本,那与边关将领勾结,虚报军饷,这已经是形同谋逆!
柳明志猛地抬起头,面如死灰,嘴巴张了张,却一个字也发不出来。
完了。
全完了。
李承稷的目光,终于落在了那叠供词上。
“而这些,是从那些负责投毒的亡命之徒口中,问出来的。他们已经全部招认,是受了京兆府少尹王德海的指使!”
双重证据,死死地钉死了他们所有退路!
皇帝听完,不怒反笑,那笑声里,充满了无尽的冰寒与杀意。
他走下御阶,一步一步,缓缓地踱到柳明志的面前,停下。
整个大殿的文武百官,连呼吸都停滞了。
“柳明志,”皇帝低沉的声音响起,“你可知,贪墨军饷,按我大齐律法,当如何处置?”
柳明志浑身剧烈地颤抖着,牙齿咯咯作响,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皇帝没有等他回答,猛地抬高了声音,一字一句,如同雷霆宣判。
“当——诛——九——族!”
如果说,范国公的奏折,是给了柳尚书等人一记重拳。
那么,李承稷拿出的这些证据,就是一把直接捅进他们心脏的,致命的尖刀!
贪墨,卖粮,勾结军方,虚报军饷……
每一条,都是株连九族的死罪!
柳尚书听完,彻底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他知道,他完了。
这一次,是彻底完了。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太子和范国公,会突然拥有如此确凿的,能将他们一击致命的证据。
他们就像两个配合默契的猎人,一个负责把他从洞里引出来,另一个,则早已在洞口,布下了天罗地网。
整个金銮殿,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的大臣,都用一种惊骇的目光,看着镇国公,和太子殿下。
他们终于明白,这对未来的“国丈”和“女婿”,一旦联起手来,其能量,有多么恐怖。
皇帝看着地上的柳尚书等人,眼神里没有一丝怜悯,只有冰冷的杀意。
“来人!”他怒喝道,“将柳明志,张远,王德海等人,全部给朕拿下!打入天牢!所有涉案人员,一律彻查!绝不姑息!”
“是!”
禁卫军冲了进来,像拖死狗一样,把柳尚书等人拖了出去。
一场惊心动魄的朝堂风暴,就此落下帷幕。
范国公和李承稷,站在大殿中央,遥遥相望,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赞许和默契。
范柔柔在农场里,几乎是同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她放下手中的小锄头,抬头看了一眼京城的方向,嘴角,缓缓地,勾起了一抹释然的,也是冰冷的笑。
柳尚书,前世,你助纣为虐,看着我范家家破人亡。
这一世,我先断你一臂。
这,只是个开始。
气氛异常凝重。
京兆府尹已经上奏,声称“水源投毒案”已经告破,抓获了“真凶”——一名工部的小小主事。
罪名是“嫉妒太子,蓄意报复”。
人证物证“俱全”。
柳尚书和张侍郎等人,站在朝班里,低着头,嘴角却带着一丝得意的微笑。
他们觉得,这件事,到此,已经尘埃落定了。
然而,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就在皇帝准备宣布结案的时候,一个洪亮如钟的声音,响彻了整个金銮殿。
“陛下!臣,有本要奏!”
这声音洪亮如钟,沉稳似山,带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气,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头。
满朝文武的目光齐刷刷地转了过去,只见队列之中,镇国公范国公手持玉笏,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出来。
他身形魁梧,虽已年过半百,腰杆却挺得笔直,宛如一杆矗立在沙场上的不倒战旗。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谁都知道,这位轻易不开口的老国公,一旦开口,必然是石破天惊。
柳尚书嘴角的得意尚未散去,便僵在了脸上,方才还因为计谋得逞而微微发热的身体,此刻像是被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凉了个透彻。
龙椅上的皇帝也收敛了即将结案的随意,眉头微蹙:“范爱卿有何事启奏?”
范国公目不斜视,目光如炬,直视前方,一字一顿地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迸出来的。
“臣,要弹劾户部尚书柳明志,礼部侍郎张远,京兆府少尹王德海等人!”
“结党营私,构陷忠良,意图动摇国本!”
轰!
这几句话,不啻于平地惊雷,在金銮殿上轰然炸响。
整个朝堂,瞬间哗然!
站在柳尚书身旁的一些官员,下意识地就挪动脚步,与他拉开了半尺距离,仿佛他身上沾了什么瘟疫。
“范……范国公!你……你休要血口喷人!”柳尚书的脸庞血色尽褪,指着范国公的手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声音都变了调。
“血口喷人?”
范国公发出一声满含讥讽的冷哼,从宽大的朝服袖中,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奏折,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这里,是柳大人你们,自水源投毒案发后,所有密会的时间、地点,谈话内容!是你们如何威逼利诱,寻找替死鬼!如何伪造证据,串通京兆府官员!”
“一桩桩,一件件,都给你们记得清清楚楚!”
“陛下,请圣裁!”
柳尚书看着那本厚厚的奏折,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双腿一软,差点当场瘫倒在地。
怎么可能?
他们行事如此隐秘,甚至连接头的暗号都换了好几次,范国公这个只知舞刀弄枪的武夫,是如何知道得一清二楚的?
难道他们之中,出了内鬼?
一时间,柳尚书的目光惊疑不定地扫过身旁的张侍郎等人,而他们,也同样回以见鬼了一般的眼神。
皇帝的脸色,已经不能用阴沉来形容。
他甚至没有说话,只是对着身旁的内侍总管递了个眼色。
内侍总管连忙小跑下去,弓着身子从范国公手中接过奏折,再一路小跑呈了上去。
整个金銮殿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皇帝翻动书页时,那“哗啦、哗啦”的声响,每一次翻动,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柳明志等人的心上。
皇帝看得极快,但每多看一页,他周身的气压就低一分,握着奏折的手指因过度用力而骨节发白。
当他看到奏折最后,附上的那几封柳尚书等人与京兆府官员来往的,盖着鲜红私印的密信时,滔天的怒火终于压抑不住。
“砰!”
那本厚重的奏折被皇帝狠狠砸在龙案之上,发出一声巨响,震得整个大殿都嗡嗡作响。
“好!好一个结党营私!好一个构陷忠良!”
皇帝缓缓从龙椅上站起,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下方,那眼神,像是看着一群死人。
“柳明志!张远!王德海!你们,还有何话可说?!”
“陛……陛下……冤枉啊!”
柳尚书等人吓得魂飞魄散,再也站立不住,扑通一声齐齐跪倒在地,拼命地磕头,额头与冰冷坚硬的金砖碰撞,发出“咚咚”的闷响。
“陛下,这是诬陷!是范国公对臣等的诬陷啊!他这是公报私仇!”
“诬陷?”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而平静的声音响了起来。
太子李承稷,从队列中缓缓走出。
他甚至没有看地上那群如丧家之犬的臣子一眼,只是对着皇帝,微微躬身:“父皇,儿臣这里,还有一些东西,想请父皇过目。”
他话音刚落,身后的福安便立刻捧着一个盖着明黄绸布的托盘,快步上前。
“这是什么?”皇帝的语气依旧冰冷。
李承稷伸手,一把掀开绸布。
托盘上,赫然放着几本边角已经磨损的账册,和一叠按着鲜红手印的供词。
“回父皇,这是儿臣命人,从那名被京兆府‘屈打成招’的工部主事家中,搜出来的东西。”
李承稷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了,柳尚书和张侍郎等人,近年来,是如何利用职权,贪墨国库银两,倒卖官仓粮食!”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甚至……与边关将领勾结,虚报军饷的详细账目!”
“嘶——”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如果说构陷太子是动摇国本,那与边关将领勾结,虚报军饷,这已经是形同谋逆!
柳明志猛地抬起头,面如死灰,嘴巴张了张,却一个字也发不出来。
完了。
全完了。
李承稷的目光,终于落在了那叠供词上。
“而这些,是从那些负责投毒的亡命之徒口中,问出来的。他们已经全部招认,是受了京兆府少尹王德海的指使!”
双重证据,死死地钉死了他们所有退路!
皇帝听完,不怒反笑,那笑声里,充满了无尽的冰寒与杀意。
他走下御阶,一步一步,缓缓地踱到柳明志的面前,停下。
整个大殿的文武百官,连呼吸都停滞了。
“柳明志,”皇帝低沉的声音响起,“你可知,贪墨军饷,按我大齐律法,当如何处置?”
柳明志浑身剧烈地颤抖着,牙齿咯咯作响,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皇帝没有等他回答,猛地抬高了声音,一字一句,如同雷霆宣判。
“当——诛——九——族!”
如果说,范国公的奏折,是给了柳尚书等人一记重拳。
那么,李承稷拿出的这些证据,就是一把直接捅进他们心脏的,致命的尖刀!
贪墨,卖粮,勾结军方,虚报军饷……
每一条,都是株连九族的死罪!
柳尚书听完,彻底瘫软在地,面如死灰。
他知道,他完了。
这一次,是彻底完了。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太子和范国公,会突然拥有如此确凿的,能将他们一击致命的证据。
他们就像两个配合默契的猎人,一个负责把他从洞里引出来,另一个,则早已在洞口,布下了天罗地网。
整个金銮殿,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的大臣,都用一种惊骇的目光,看着镇国公,和太子殿下。
他们终于明白,这对未来的“国丈”和“女婿”,一旦联起手来,其能量,有多么恐怖。
皇帝看着地上的柳尚书等人,眼神里没有一丝怜悯,只有冰冷的杀意。
“来人!”他怒喝道,“将柳明志,张远,王德海等人,全部给朕拿下!打入天牢!所有涉案人员,一律彻查!绝不姑息!”
“是!”
禁卫军冲了进来,像拖死狗一样,把柳尚书等人拖了出去。
一场惊心动魄的朝堂风暴,就此落下帷幕。
范国公和李承稷,站在大殿中央,遥遥相望,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赞许和默契。
范柔柔在农场里,几乎是同一时间,得到了消息。
她放下手中的小锄头,抬头看了一眼京城的方向,嘴角,缓缓地,勾起了一抹释然的,也是冰冷的笑。
柳尚书,前世,你助纣为虐,看着我范家家破人亡。
这一世,我先断你一臂。
这,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