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稷的“分化”策略,在朝堂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殿下,万万不可!”
吏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老脸涨得通红:“自古以来,对蛮夷只有战与和两种选择。您这般绕过瓦剌可汗,私下许利于其他部落,是无信之举!更是养虎为患!今日他们能为利背叛可汗,明日就能为更大的利背叛我大周!”
一时间,附和之声四起,唾沫星子横飞,说的都是祖宗规矩、国家体面。
李承稷端坐于高位,只待他们说得口干舌燥了,才淡淡地开口。
“诸位爱卿,孤只问一句。”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是开门和所有人做生意,还是只和堵在门口最凶的那条恶犬做生意,哪个更划算?”
朝堂瞬间一静。
恶犬?这个比喻粗俗,却异常精准。
“这……”吏部尚书一时语塞。
“瓦剌不是一个整体,他们是逐利之徒。既然是逐利,那便可用利诱之,用利分之。”李承稷的目光扫过众人,“谁能给我们安稳,我们就给谁富贵。这不叫无信,这叫择优而选。”
一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这思路太新了,跳出了历代君臣的思维定式,显得有些离经叛道,却又该死的有道理。
最终,在几个年轻官员的支持下,计划得以通过。
派出的使臣,绕开了瓦剌好战派的营帐,带着崭新的贸易协定和几箱作为“样品”的极品铁器,悄悄进入了那些更依赖贸易的部落领地。
当好战派首领还在为一匹战马该多换几斤茶叶而叫嚣时,几个大部落的首领,已经抚摸着光滑冰凉的铁锅,看着族人因换来足量粮食而欢呼雀跃,毫不犹豫地在协定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消息不胫而走。
瓦剌内部,瞬间炸开了锅。
好战派的首领气得当场砸了自己最心爱的金杯,指着东方的天空怒吼,却发现往日里对他唯唯诺诺的几个部落首领,这次连人影都没出现。
派去的人,被客客气气地挡了回来,话也带了回来:“大汗,是您自己说的,强者为尊。大周给的价钱公道,我们总不能饿着肚子陪您一起嚷嚷吧?”
“您要打仗,我们不拦着,但您要是敢断了大家的财路,那就别怪我们不讲情面了!”
一场迫在眉睫的边境冲突,就这么消弭于无形。瓦剌非但没讨到半点好处,反而因内斗不休,对大周的贸易依赖更深了。
捷报传回京城,朝野震动。
金銮殿上,百官拜服。
“殿下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不费一兵一卒,便解边境之危,实乃神来之笔!”
曾经反对最激烈的吏部尚书,此刻夸得也最起劲,一张老脸笑成了菊花,仿佛自己当初的激烈反对只是为了衬托太子殿下的高瞻远瞩。
李承稷端坐龙椅,身着厚重的监国朝服,鼻尖萦绕着庄严肃穆的龙涎香。他面无表情地接受着山呼海啸般的赞美,心中却没有半分得意。
他的思绪,飘回了那个充满鸡粪味的午后。
什么神来之笔,什么运筹帷幄。
不过是凤仪殿鸡窝旁,一个疯女人意有所指的一句疯话。
“连鸡都懂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不懂。”
那女人促狭的笑意,仿佛穿透了时空,穿透了这金碧辉煌的大殿,清晰地在他眼前浮现。
他感觉自己就像那群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鸡。
她随手撒下一把米,就让他这个监国太子,为她解决了瓦剌这个大麻烦。
李承稷的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的轻微声响,在寂静的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这天下,究竟是他李承稷的,还是她范柔柔的?
这个女人,到底想干什么?
这个念头一生出来,竟比瓦剌十万铁骑压境,更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他感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恐惧。
他对范柔柔的依赖,已经到了一个他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地步。
从南州大堤的“浇水论”,到边贸问题的“鸡窝策”,她总能在他最困惑、最束手无策的时候,用一种最荒诞、最不可思议的方式,给他指出一条最正确的路。
他开始害怕。
他怕自己有一天,会离不开她。他怕自己所有的决策,都必须从她的“疯言疯语”中去寻找答案。
那他这个太子,这个未来的皇帝,还算什么?不过是她手中的一个提线木偶罢了。
他更怕的是,他对她的感觉,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他不再仅仅是忌惮和利用。
当他夜深人静,批阅奏折感到疲惫时,他会不自觉地想起她在菜园里哼唱的小调,那不成曲的调子,竟能让他紧绷的神经莫名地放松下来。
当他看到朝臣们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时,他会想起她喂鸡时那副认真的模样,觉得那些所谓的国之栋梁,还不如一个“疯婆子”活得通透。
他甚至发现,自己开始期待去凤仪殿。
他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视察宫务”、“关心太子妃身体”,然后“不经意”地走到那个菜园子附近。
他想看看她今天又在摆弄什么新奇的玩意儿,想听听她又在跟那些花花草草、鸡鸭鱼兔说些什么疯话。
他就像一个中了毒的人,明知道那毒药会侵蚀他的心智,却还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去品尝。
这种失控的感觉,让他既着迷,又恐慌。
他想要征服这个女人,想把她牢牢地抓在手里,想让她像从前那样,对自己百依百-顺,仰望自己,崇拜自己。
可他又清楚地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那夜凉亭里的对弈,已经让他明白,她和他,早已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站在一个他无法企及的高度,冷眼旁观着他在这权力的棋盘上挣扎。
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像一团烈火,日夜灼烧着他的内心。
他变得易怒,又变得沉默。
有时候,他会因为一个宫人无意中提到了“凤仪殿”而大发雷霆。
有时候,他又会一个人对着北境的地图,发呆一整个下午,脑子里想的,却是范柔柔喂鸡时说的那句“是不是挺傻的”。
他身边的内侍和宫女们都战战兢兢,不知道这位喜怒无常的监国太子,到底是怎么了。
只有李承稷自己知道,他病了。
他得了一种名叫“范柔柔”的病,无药可医。
这天,他处理完政务,心中的烦躁再次涌起。他下意识地抬脚,又想往凤仪殿去。
可走到一半,他强行停下了脚步。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必须摆脱她对自己的影响。
他转身,走向了东宫另一侧的丽景轩。那里,住着几个他新纳的才人美人。她们年轻、貌美、温顺,懂得如何取悦他。
他需要用她们的柔情和顺从,来证明自己依然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掌控者,来冲淡范柔柔带给他的那种强烈的失控感。
他踏入丽景轩,立刻被一群莺莺燕燕包围。
“殿下,您可算来了!”
“殿下,臣妾为您弹一曲吧?”
“殿下,尝尝臣妾亲手做的糕点……”
女人们香气馥郁,声音娇媚。她们看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仰慕、讨好和小心翼翼。
这曾是他最享受的感觉。
可今天,他看着这些精致得像娃娃一样的面孔,听着这些甜得发腻的声音,心中却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
他脑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另一张脸。
那张脸上可能沾着泥土,那张脸上的笑容可能带着几分促狭和嘲讽,那张脸的主人,从不会用这种仰望的眼神看他。
可那张脸,却比眼前这些所有精致的面孔加起来,都要生动,都要真实。
“都退下。”他冷冷地开口。
丽景轩里瞬间一片死寂。女人们惊恐地看着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李承稷没有再看她们一眼,径直走了出去。
他站在月光下,心中一片茫然。
他想逃离范柔柔的影响,却发现,她的影子,已经无处不在。
他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他认命般地叹了口气,抬起脚,朝着那个他既想逃离又忍不住靠近的方向,慢慢走去。
“殿下,万万不可!”
吏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老脸涨得通红:“自古以来,对蛮夷只有战与和两种选择。您这般绕过瓦剌可汗,私下许利于其他部落,是无信之举!更是养虎为患!今日他们能为利背叛可汗,明日就能为更大的利背叛我大周!”
一时间,附和之声四起,唾沫星子横飞,说的都是祖宗规矩、国家体面。
李承稷端坐于高位,只待他们说得口干舌燥了,才淡淡地开口。
“诸位爱卿,孤只问一句。”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是开门和所有人做生意,还是只和堵在门口最凶的那条恶犬做生意,哪个更划算?”
朝堂瞬间一静。
恶犬?这个比喻粗俗,却异常精准。
“这……”吏部尚书一时语塞。
“瓦剌不是一个整体,他们是逐利之徒。既然是逐利,那便可用利诱之,用利分之。”李承稷的目光扫过众人,“谁能给我们安稳,我们就给谁富贵。这不叫无信,这叫择优而选。”
一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这思路太新了,跳出了历代君臣的思维定式,显得有些离经叛道,却又该死的有道理。
最终,在几个年轻官员的支持下,计划得以通过。
派出的使臣,绕开了瓦剌好战派的营帐,带着崭新的贸易协定和几箱作为“样品”的极品铁器,悄悄进入了那些更依赖贸易的部落领地。
当好战派首领还在为一匹战马该多换几斤茶叶而叫嚣时,几个大部落的首领,已经抚摸着光滑冰凉的铁锅,看着族人因换来足量粮食而欢呼雀跃,毫不犹豫地在协定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消息不胫而走。
瓦剌内部,瞬间炸开了锅。
好战派的首领气得当场砸了自己最心爱的金杯,指着东方的天空怒吼,却发现往日里对他唯唯诺诺的几个部落首领,这次连人影都没出现。
派去的人,被客客气气地挡了回来,话也带了回来:“大汗,是您自己说的,强者为尊。大周给的价钱公道,我们总不能饿着肚子陪您一起嚷嚷吧?”
“您要打仗,我们不拦着,但您要是敢断了大家的财路,那就别怪我们不讲情面了!”
一场迫在眉睫的边境冲突,就这么消弭于无形。瓦剌非但没讨到半点好处,反而因内斗不休,对大周的贸易依赖更深了。
捷报传回京城,朝野震动。
金銮殿上,百官拜服。
“殿下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不费一兵一卒,便解边境之危,实乃神来之笔!”
曾经反对最激烈的吏部尚书,此刻夸得也最起劲,一张老脸笑成了菊花,仿佛自己当初的激烈反对只是为了衬托太子殿下的高瞻远瞩。
李承稷端坐龙椅,身着厚重的监国朝服,鼻尖萦绕着庄严肃穆的龙涎香。他面无表情地接受着山呼海啸般的赞美,心中却没有半分得意。
他的思绪,飘回了那个充满鸡粪味的午后。
什么神来之笔,什么运筹帷幄。
不过是凤仪殿鸡窝旁,一个疯女人意有所指的一句疯话。
“连鸡都懂的道理,可惜很多人不懂。”
那女人促狭的笑意,仿佛穿透了时空,穿透了这金碧辉煌的大殿,清晰地在他眼前浮现。
他感觉自己就像那群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鸡。
她随手撒下一把米,就让他这个监国太子,为她解决了瓦剌这个大麻烦。
李承稷的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的轻微声响,在寂静的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这天下,究竟是他李承稷的,还是她范柔柔的?
这个女人,到底想干什么?
这个念头一生出来,竟比瓦剌十万铁骑压境,更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他感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恐惧。
他对范柔柔的依赖,已经到了一个他自己都无法控制的地步。
从南州大堤的“浇水论”,到边贸问题的“鸡窝策”,她总能在他最困惑、最束手无策的时候,用一种最荒诞、最不可思议的方式,给他指出一条最正确的路。
他开始害怕。
他怕自己有一天,会离不开她。他怕自己所有的决策,都必须从她的“疯言疯语”中去寻找答案。
那他这个太子,这个未来的皇帝,还算什么?不过是她手中的一个提线木偶罢了。
他更怕的是,他对她的感觉,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他不再仅仅是忌惮和利用。
当他夜深人静,批阅奏折感到疲惫时,他会不自觉地想起她在菜园里哼唱的小调,那不成曲的调子,竟能让他紧绷的神经莫名地放松下来。
当他看到朝臣们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时,他会想起她喂鸡时那副认真的模样,觉得那些所谓的国之栋梁,还不如一个“疯婆子”活得通透。
他甚至发现,自己开始期待去凤仪殿。
他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比如“视察宫务”、“关心太子妃身体”,然后“不经意”地走到那个菜园子附近。
他想看看她今天又在摆弄什么新奇的玩意儿,想听听她又在跟那些花花草草、鸡鸭鱼兔说些什么疯话。
他就像一个中了毒的人,明知道那毒药会侵蚀他的心智,却还是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去品尝。
这种失控的感觉,让他既着迷,又恐慌。
他想要征服这个女人,想把她牢牢地抓在手里,想让她像从前那样,对自己百依百-顺,仰望自己,崇拜自己。
可他又清楚地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那夜凉亭里的对弈,已经让他明白,她和他,早已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站在一个他无法企及的高度,冷眼旁观着他在这权力的棋盘上挣扎。
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像一团烈火,日夜灼烧着他的内心。
他变得易怒,又变得沉默。
有时候,他会因为一个宫人无意中提到了“凤仪殿”而大发雷霆。
有时候,他又会一个人对着北境的地图,发呆一整个下午,脑子里想的,却是范柔柔喂鸡时说的那句“是不是挺傻的”。
他身边的内侍和宫女们都战战兢兢,不知道这位喜怒无常的监国太子,到底是怎么了。
只有李承稷自己知道,他病了。
他得了一种名叫“范柔柔”的病,无药可医。
这天,他处理完政务,心中的烦躁再次涌起。他下意识地抬脚,又想往凤仪殿去。
可走到一半,他强行停下了脚步。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必须摆脱她对自己的影响。
他转身,走向了东宫另一侧的丽景轩。那里,住着几个他新纳的才人美人。她们年轻、貌美、温顺,懂得如何取悦他。
他需要用她们的柔情和顺从,来证明自己依然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掌控者,来冲淡范柔柔带给他的那种强烈的失控感。
他踏入丽景轩,立刻被一群莺莺燕燕包围。
“殿下,您可算来了!”
“殿下,臣妾为您弹一曲吧?”
“殿下,尝尝臣妾亲手做的糕点……”
女人们香气馥郁,声音娇媚。她们看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仰慕、讨好和小心翼翼。
这曾是他最享受的感觉。
可今天,他看着这些精致得像娃娃一样的面孔,听着这些甜得发腻的声音,心中却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
他脑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另一张脸。
那张脸上可能沾着泥土,那张脸上的笑容可能带着几分促狭和嘲讽,那张脸的主人,从不会用这种仰望的眼神看他。
可那张脸,却比眼前这些所有精致的面孔加起来,都要生动,都要真实。
“都退下。”他冷冷地开口。
丽景轩里瞬间一片死寂。女人们惊恐地看着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李承稷没有再看她们一眼,径直走了出去。
他站在月光下,心中一片茫然。
他想逃离范柔柔的影响,却发现,她的影子,已经无处不在。
他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他认命般地叹了口气,抬起脚,朝着那个他既想逃离又忍不住靠近的方向,慢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