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曹操的注意,暗流涌动-《三国:争霸江山美人》

  兖州,官渡前线大营。

  与许都的血腥与混乱不同,这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透着一股森然的铁血之气。即便是深夜,中军大帐内依旧灯火通明。帐外,巡逻的甲士脚步沉稳,兵戈碰撞之声清脆而有节奏,如同钟摆,精准地度量着这乱世的每一刻。

  帐内,荀彧正垂首而坐,面前的案几上,铺满了来自许都的密报。这些密报用最细的竹简写就,字迹细密,内容却触目惊心。有描述董卓授首的,有描绘吕布败逃的,有记录城中巷战、血流成河的。

  - - -

  每一卷竹简,都浸透着浓郁的血腥味。

  荀彧看得极慢,神情平静,唯有偶尔蹙起的眉头,才泄露出一丝心绪。他那双以温润着称的眼眸,此刻在跳动的烛火下,显得格外深邃。

  他将一卷描述西凉军内讧的密报放到一旁,又拿起了一卷看似毫不起眼的竹简。这卷竹简上的内容,与那些刀光剑影、权谋杀伐的大事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富商姜宇,于城南设粥棚,广施钱粮,旬日间,已耗米千石,金百两。四方流民,闻风而至,聚于城南废弃驿站者,不下五千之众……”

  “……其以招募护院为名,于流民中择选青壮,尤重军中退卒。凡入选者,皆送往城西庄园,管食宿,发钱粮,日夜操练。其庄园守卫森严,外人不得近……”

  - - -

  “……另,姜宇以‘醉仙居’名义,于许都及周边郡县,高价收购粮草、铁料、棉布,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致使城中物价微涨……”

  荀彧的手指,在“铁料”二字上,轻轻摩挲着。

  施粥赈灾,是为仁。

  招募护院,是为自保。

  - - -

  可一个商人,既有仁心,又懂自保,为何还要暗中囤积粮草与铁料这等军国重器?

  他的目光,又移向了另一份情报。这份情报更为隐秘,是“梅花卫”的探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探到的。

  “……姜宇此人,出手阔绰,与城中部分将领过从甚密。其名下酒馆‘醉仙居’,常有曹营将校出入,皆称其酒为世间绝品。闻其曾向曹洪将军献金,以求庇护……”

  荀彧的眼神,终于起了一丝波澜。

  曹洪贪财,是人尽皆知的事。一个商人向他献金,本也无可厚-非。

  可当这一切联系在一起时,一幅截然不同的画卷,便在他脑海中缓缓展开了。

  一个财力雄厚,能让曹洪都喜不自胜的富商。

  一个在许都大乱之际,非但没有收敛,反而逆势而动,大肆招兵买马的“护院头子”。

  一个一边摆出与世无争、沉迷美色的姿态,一边却在暗中囤积战略物资的野心家。

  这三者,指向了同一个人——姜宇。

  荀彧将手中的竹简缓缓卷起,他站起身,帐内的空气似乎都因为他的动作而凝滞了些许。他理了理衣冠,脸上的神情恢复了古井无波。

  他知道,这件事,必须立刻禀报主公。

  这个叫姜宇的人,像一株在废墟和尸体上悄然生长起来的藤蔓,看似无害,却已经不知不觉地,将根须扎向了曹氏基业的深处。

  ……

  曹操的主帐,比荀彧的营帐大了数倍,也更显简朴。除了正中一张巨大的沙盘和挂满墙壁的地图,便再无多余的装饰。

  曹操没有睡。

  - - -

  他刚与众谋士议完如何应对袁绍的下一步动向,此刻正独自一人,站在沙盘前,手中拿着一枚代表着许都的黑色小旗,久久不语。

  许都的乱局,他早已尽在掌握。吕布之勇,李傕之狠,王允之谋,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场闹剧。他甚至乐于见到这场闹剧,因为只有当所有人都精疲力尽,他这位“救世主”的登场,才会显得恰到好处,顺理成章。

  “主公。”

  荀彧的声音在帐外响起。

  “文若,进来吧。”曹操没有回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中气十足。

  荀彧缓步入帐,将几卷精挑细选的竹简,呈放在曹操手边的案几上。

  “许都的?”曹操的目光依旧停留在沙盘上。

  “是,也非是。”荀彧答道。

  “哦?”曹操终于来了兴趣,他转过身,拿起最上面的一卷,展开看了起来。

  帐内一时间只有竹简展开时的沙沙声,和烛火燃烧的毕剥声。

  曹操看得很快,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迅速扫过每一行字。当他看到“招募退卒”、“囤积铁料”等字眼时,他那狭长的双眼,微微眯了起来。

  “姜宇……”他念着这个名字,像是在品味一道菜肴,“我记得这个名字。前番子廉(曹洪)的信中提过,说是个很会酿酒,也‘很懂事’的年轻人。”

  “正是此人。”荀彧躬身道,“彧初以为,此人不过是寻常商贾,值此乱世,多备钱粮,招募人手以求自保,亦是人之常情。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他做得太多,也太快了。短短十数日,便聚拢流民数千,收编兵卒近千人。其麾下有一头领,名曰周仓,勇猛异常,传闻能与温侯帐下大将张辽战成平手。此等规模,已非‘护院’二字可以解释。”

  - - -

  “更让彧在意的是,此人行事,看似张扬,实则章法俨然。施粥以聚人,招兵以择锐,囤粮草兵甲以固本。明面上,他是沉迷美色、广置田产的富家翁;暗地里,却是一支数千人私兵部队的统帅。明暗两条线,并行不悖,这背后,若无高人指点,绝非一个普通商人能有之手笔。”

  曹操没有说话,他将竹简放下,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发出“笃、笃、笃”的声响。

  - - -

  整个大帐的气氛,都随着这不疾不徐的敲击声,变得压抑起来。

  半晌,曹操忽然笑了。

  那笑声不大,却让一旁的荀彧都感到一丝寒意。

  “有意思,真有意思。”曹操走到沙盘前,拿起那枚代表许都的小旗,在指尖把玩着,“这许都城里,董卓死了,吕布跑了,我还以为只剩下一群没用的老臣和嗷嗷待哺的废物。没想到,在这片烂泥里,还藏着一条准备化龙的泥鳅。”

  他口中说着“泥鳅”,眼神里却没有半分轻视,反而透着一股浓厚的兴趣。

  “主公,”荀彧上前一步,沉声道,“此人野心不明,且已成气候。如今我大军即将返回许都,此人这支私兵,便如一根尖刺,扎在卧榻之侧。若不尽早拔除,恐生后患。”

  荀彧的意思很明确,趁着姜宇羽翼未丰,当以雷霆手段,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然而,曹操却摇了摇头。

  “文若,你不懂。”他将那枚小旗,重新插回沙盘上许都的位置,力道很重,旗杆的末端都微微颤动。

  “水至清则无鱼。我曹孟德要的许都,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片能养出蛟龙的大江大河!只要这些蛟龙,最终都为我所用。”

  他转过身,看着荀彧,眼中闪烁着一种名为“自信”的光芒。

  “一个能在董卓眼皮子底下富甲一方,能在吕布和西凉军的战火中安然无恙,还能在短短十日内拉起一支数千人队伍的人……这样的人,若是杀-了,岂不可惜?”

  荀彧心中一动,瞬间明白了曹操的想法。

  主公,这是动了爱才之心。

  “主公英明。”荀彧不再多言。他知道,曹操一旦做了决定,便无人可以更改。况且,他也承认,那个姜宇所展现出的能力,确实令人侧目。

  “不过,”曹操话锋一转,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意,“是龙是鳅,还需亲眼见过,亲手掂量掂量,才能知晓其分量。”

  他踱步回到案几前,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竹简上,写下了几个字。

  他将竹简递给帐外侍立的亲卫。

  “八百里加急,送往许都,交到姜宇手上。”

  亲卫接过竹简,转身离去。

  荀彧心中好奇,忍不住朝那竹简瞥了一眼。

  只见上面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威逼利诱,只有寥寥数字,笔锋雄健,力透纸背。

  “闻君有佳酿,孤,甚为想念。”

  荀彧看着这几个字,心中不禁一凛。

  他知道,主公的试探,开始了。

  这既是一份邀请,也是一份警告。

  更是一场谁也无法拒绝的……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