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一座太阳能充电站启用-《心之回响:失忆者的读心奇缘》

  夏日的清晨,阳光如金粉般洒落在望山村的山野间。连绵起伏的丘陵上,一片片整齐排列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科技与自然交融的铠甲。微风拂过,光伏板下的中药材田随风轻摆,散发出淡淡的药香。远处,几只白鹭在田埂上悠闲踱步,构成一幅宁静而充满希望的画卷。

  林辰站在光伏农业基地的主入口,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空气中混合着青草、泥土与阳光的味道。他身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口随意卷起,脸上带着温和而坚定的笑容。身旁,是项目合作方——新能源科技公司总经理陈总,一位年近五十、精神矍铄的中年企业家。

  “林总,”陈总笑着拍了拍林辰的肩膀,“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咱们的‘望山村太阳能充电站’终于要启用了。”

  林辰点点头,目光扫过已经聚集在基地前的村民们。他们中有老人、有孩子,有骑着电动车的中年人,脸上都洋溢着好奇与期待的笑容。他知道,这一刻,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启动,更是他们“光伏农业互补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的第一步。

  “是啊,陈总,”林辰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这不仅是望山村的里程碑,也是我们‘乡村振兴’梦想的起点。”

  上午九点整,仪式正式开始。简朴而庄重的舞台上,悬挂着“望山村太阳能充电站启用仪式暨光伏农业互补项目成果展示”的横幅。林辰和陈总共同为充电站揭牌,一块红绸缓缓落下,露出下方现代化的充电桩和电子显示屏。掌声如雷,久久不息。

  “各位乡亲们,”林辰拿起话筒,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基地,“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见证‘望山村太阳能充电站’的启用。这个充电站,利用我们基地的太阳能发电,不仅能为周边村民的电动车、电动三轮车提供便捷、免费的充电服务,还能为村里的路灯、村委会、卫生室等公共设施供电,降低全村的用电成本。”

  台下的村民们听得认真,不少人频频点头。

  “以前充电要去镇上,来回要一个小时,路费油钱都不算,时间也耽误了。”李大叔推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第一个走上前来充电。他是村里最早报名参与光伏板下中药材种植的村民之一,此刻正咧着嘴笑。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充,太方便了!”李大叔一边将充电枪插入电动车,一边大声说道。

  他的心声里满是开心:【以后去镇上卖菜,再也不用担心电动车没电了。这充电桩又快又稳,比镇上那个破旧的还好用!】

  苏婉清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叠宣传册,微笑着看着这一幕。她今天特意穿了一件浅绿色的连衣裙,显得格外清新。看到孩子们围在光伏板旁边好奇地张望,她蹲下身,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你们看,这个蓝色的板叫光伏板,它就像一片巨大的‘阳光捕手’,能把太阳的光收集起来,变成我们能用的电。这个过程不烧煤,不排烟,既环保又省钱。以后我们家里用的电,可能就是阳光变来的哦。”

  孩子们听得入神,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苏姐姐,”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手问,“那光伏板能让我们的教室更亮吗?冬天太冷了,教室里的灯总是忽明忽暗。”

  苏婉清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当然能!我们接下来就计划在村小学安装光伏供电系统,让教室的灯永远亮堂堂的,冬天也能暖暖和和的。”

  “太好了!”孩子们欢呼起来。

  小宇,一个瘦小但眼神坚定的男孩,也举起了手:“苏姐姐,我爸爸说,有了这个充电站,他就能多跑几趟镇上,多卖点菜,多挣点钱。是不是以后我们家也能买新电视了?”

  苏婉清的心微微一颤。她看到小宇的心声:【妈妈生病了,要吃药,家里的钱总是不够。如果爸爸能多挣钱,妈妈就能早点好起来。】

  “小宇,”苏婉清的声音更加温柔,“不仅你家能买新电视,我们还要让整个村子都富起来。你看,光伏板下面不是种着药材吗?这些都是值钱的宝贝,村里谁想来干活,每天都能挣一百多块钱呢。”

  小宇的眼睛亮了起来,用力地点了点头。

  充电站启用后,效果立竿见影。周边几个村子的村民都闻讯而来,骑着电动车、电动三轮车,甚至推着电动自行车,排着队充电。充电桩前总是热闹非凡,村民们一边等待,一边聊着家常。

  “老李,你这车充得真快啊!”一位村民羡慕地说。

  “那是,”李大叔得意地拍了拍车,“这可是‘阳光电’,干净又充足!”

  更令人欣喜的是,光伏板下的土地并没有荒废。林辰和陈总与村委会合作,引进了耐阴的中药材品种,如黄精、玉竹等,由村民承包种植。村民不仅有了充电的便利,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增收。

  “现在不仅充电方便,还能在家门口挣钱,真是太好了!”李大叔在田里除草时,笑呵呵地对苏婉清说。

  他的心声里满是满足:【我儿子明年就能在村里的小学上学了,我不用出去打工了。一家人能团聚,比什么都强。这日子,有奔头!】

  林辰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知道,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它真正融入了村民的生活,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一周后,林辰在公司召开了“光伏农业项目”总结会。会议室里,投影仪上播放着望山村充电站启用的视频和照片,员工们看得津津有味。

  “各位,”林辰站在讲台前,语气坚定,“望山村太阳能充电站的成功启用,证明了我们的‘光伏农业互补项目’是可行的、惠民的、可持续的。它不仅是一项环保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一项乡村振兴工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员工:“因此,我宣布,‘光伏农业项目’将正式在周边十个村子推广。我们将投入更多资源,建设更多的太阳能充电站和光伏农业基地。”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同时,”林辰继续说道,“为了确保项目高效落地、真正惠及村民,我决定成立‘乡村振兴小组’,由苏婉清担任组长,全面负责与各村委会的对接、村民的培训、项目的监督与反馈。”

  苏婉清坐在台下,听到自己的名字,先是惊讶,随即露出坚定而自信的笑容。她知道,这不仅是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有个提议!”一位年轻的工程师站起来,“我老家就在其中一个推广村,我申请去那里驻村,直接帮助村民解决技术问题!”

  “算我一个!”另一位员工也举手,“我可以负责村民的财务培训,教他们怎么算账、怎么分红!”

  “我也去!我可以教孩子们做太阳能小实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一时间,会议室里群情激昂,纷纷有人报名加入“乡村振兴小组”。林辰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感动。他知道,当一个项目能点燃员工心中的热情时,它的力量将是无穷的。

  会议结束后,林辰和苏婉清回到办公室。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将整个房间染成金色。苏婉清正坐在桌前,整理着项目资料,她的侧脸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柔和。

  “没想到,”她抬起头,笑着对林辰说,“我们的环保项目能帮到这么多村民。李大叔能在家门口挣钱,小宇的教室能更亮,这些,比任何数据都让我开心。”

  林辰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轻轻搁在她的肩上,看着桌上的项目规划图:“这只是开始,婉清。望山村只是一个起点。我们的‘光伏农业互补项目’,要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到更多的山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苏婉清靠在他怀里,轻声说:“你知道吗?今天小宇问我,‘苏姐姐,阳光真的能变成钱吗?’我说,‘阳光变成电,电让生活更好,生活更好了,就是最大的财富。’”

  林辰笑了:“说得真好。我们做的,不是简单的发电,而是用科技和善意,点亮希望,改变生活。”

  窗外的星光渐渐洒满夜空,与办公室内柔和的灯光交相辉映。林辰和苏婉清并肩而立,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他们的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他们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光明,还有很多家庭需要希望。而他们,愿意用毕生的努力,去传递这份光明与希望。

  用善意和行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就是他们的“梦想”,也是他们永不放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