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深色的实木地板上,形成一道道温暖的光带。墙上的挂钟指向上午十点整,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林辰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望去。
门开了,一位年轻男子推着轮椅缓缓进入。他穿着一件干净的浅蓝色衬衫,身形清瘦,左腿用一副金属支架固定着,行动明显不便。他的双手却格外灵巧,正紧紧攥着一个精致的手工饰品——那是一枚由铜丝与彩石编织而成的蝴蝶吊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林总,苏小姐,谢谢你们愿意见我。”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但语气坚定,“我是小郑,郑明远。”
苏婉清立刻起身,温柔地迎上前:“小郑,欢迎你。来,这边坐。”她指了指会客区的沙发,又轻声对助理说:“准备一杯温水。”
林辰也站起身,走到小郑身边,目光落在他手中的饰品上:“这是你做的吗?真的很漂亮。”
小郑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是的,这是我工作室最近的作品。每一件都是手工打磨、编织的,上面的花纹是我自己设计的。”
林辰接过吊坠,仔细端详。蝴蝶的翅膀由细密的铜丝勾勒出脉络,中间镶嵌着几颗天然彩石,像是晨露点缀在花瓣上。背面还刻着一行极小的字:“逆风飞翔”。
“这名字真好。”林辰轻声说。
小郑的眼神微微闪动,似乎被这句话触动了什么。
两人落座后,苏婉清递上温水,关切地问:“小郑,能跟我们说说你的故事吗?你是怎么开始做手工饰品的?”
小郑捧着水杯,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
“我小时候在一次山洪中失去了父母,自己也摔伤了脊椎,从那以后就只能靠轮椅生活。我在福利院长大,后来学了美术设计。三年前,我攒下一点钱,开了这家‘明远手作’工作室,想靠自己的手艺活下去。”
他说得很平静,但林辰的读心术却捕捉到了他内心深处翻涌的情绪:【我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这是我唯一的希望……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林辰的心猛地一紧。
只听小郑继续说道:“刚开始还有几个朋友帮忙宣传,订单不多,但也勉强维持。可最近半年,几乎没人来买了。房租、材料费、水电……压得我喘不过气。我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给助手了,再这样下去,工作室可能就要关门了。”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轮椅扶手,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苏婉清听得眼眶微红:“小郑,你的作品这么美,怎么会没人买呢?”
小郑苦笑:“我没有钱做广告,也没有渠道。只能在社交平台上发发照片,但流量太少了。很多人看到是残疾人做的,会觉得‘同情一下就好’,不会真的下单。而且……”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我也不能到处跑展会、谈合作,行动太不方便了。”
林辰静静地听着,脑海中迅速梳理着信息。他知道,小郑的问题不是产品不行,而是缺乏曝光、缺乏信任、缺乏系统支持。
更关键的是,社会对残疾创业者的认知仍停留在“需要帮助”的层面,而非“值得投资”或“值得消费”。
“小郑,”林辰忽然开口,语气坚定,“别担心,我们帮你搭建销售平台。”
小郑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可置信:“真的吗?”
苏婉清也立即接话:“当然!我们的‘辰清文创’品牌一直致力于公益与商业结合。你的手工饰品不仅技艺精湛,更有背后的故事和温度。我们可以为你设立专柜,同时在线上线下同步推广,让更多人知道你、支持你。”
林辰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帮你优化产品包装、提升品牌形象,甚至联系设计师进行联名合作。你要做的,只是继续做好你的手工艺品。”
小郑的眼眶瞬间红了。他低下头,手指紧紧捏着那枚蝴蝶吊坠,声音哽咽:“我……我以为我的工作室要倒闭了。这是我最后的坚持……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
他的心声如潮水般涌来:【我不是想乞求同情,我只是想证明,即使坐在轮椅上,我也能创造价值……你们愿意帮我,我就还有希望……】
林辰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郑,你不需要谢我们。是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是你的坚持打动了我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这份美传递给更多人。”
会议结束后,林辰立即召集“辰清文创”核心团队开会。
“今天我们要启动一个新项目——‘星光计划’,专门扶持像小郑这样的残疾创业者,为他们提供品牌孵化、渠道支持和市场推广。”林辰站在会议室前方,语气沉稳而有力。
苏婉清打开PPT,展示初步构想:“第一阶段,我们先以小郑为试点,打造‘残疾创业者 手工艺’的公益品牌模式。具体包括:”
品牌重塑:邀请专业设计师为“明远手作”设计全新VI视觉系统,突出“手工匠心”与“逆境绽放”的理念。
渠道打通:在“辰清文创”全国32家线下门店设立“星光专柜”,同步在官方商城开设“小郑手工饰品专场”。
内容传播:制作短视频和图文故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讲述小郑的创业历程,引发公众共鸣。
产能升级:协助小郑扩大生产规模,招聘更多残疾员工,形成“互助型工作坊”。
长期共建:未来将“星光计划”常态化,每年扶持10-20位残疾创业者。
团队成员纷纷响应:
“我可以负责包装设计!”
“我认识几家物流公司,可以谈优惠配送!”
“建议组织一场‘无声拍卖会’,邀请艺术家和企业家参与,提升品牌影响力!”
林辰点头赞许:“很好。我们要让这个项目不只是‘一次帮扶’,而是‘可持续的成长’。”
接下来的一周,各项计划迅速推进。
陈阳的设计工作室第一时间介入。他带着团队来到小郑的工作室,实地了解制作流程,并拍摄了大量素材。
“小郑,你的每一道工序都像在雕刻生命。”陈阳感慨道,“我们要把这些画面记录下来,让人看到背后的汗水与热爱。”
最终,新品包装采用环保再生纸盒,封面印着一只展翅的蝴蝶,下方写着:“每一针一线,都是对命运的回应。”内附一张小卡片,讲述小郑的故事,并附上二维码,扫码可观看制作过程纪录片。
与此同时,“辰清文创”在线下门店布置“星光专柜”。柜台设计简约而温馨,背景墙上挂着小郑的工作照和客户留言:“看到你的故事,我也有勇气继续追梦了。”
线上商城同步上线“小郑手工饰品专场”,首页 banner 醒目标注:“来自轮椅上的艺术——支持一位残疾创业者的梦想”。
苏婉清亲自执笔,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长文《他用双手编织希望》,并配以纪录片片段。视频中,小郑坐在工作台前,双手灵活地穿引铜丝,镜头缓缓扫过墙上挂着的旧照片——童年的他奔跑在田野间,笑容灿烂。
文章结尾写道:“他无法站立行走,却比许多人走得更远。他失去的太多,却依然选择创造美好。这不是同情,是尊重;不是施舍,是支持。请你,看一看他的作品,买一枚他的饰品,告诉他:你的努力,有人看见。”
文章一经发布,迅速引爆网络。
微博话题 #轮椅上的蝴蝶匠人# 登上热搜榜,阅读量破亿。
抖音视频播放量超千万,评论区满是鼓励:“加油!你的饰品太美了!”“已下单,送给最好的朋友。”“我也是一名残障者,谢谢你让我看到希望。”
许多企业主动联系“辰清文创”,表示愿意批量采购作为员工礼品。
一位知名女演员在直播中佩戴小郑设计的耳环,引发粉丝抢购。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第一周,销售额突破五万元;第二周,订单量增长三倍;第三周,小郑不得不紧急招聘两名新员工——其中一位是听力障碍者,另一位是肢体残疾的年轻人。
“以前我觉得一个人做手工就够了,”小郑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林辰,“但现在,我发现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小团队,互相照顾,一起赚钱。我终于不再是‘被帮助的人’,而是能帮助别人的人。”
林辰听着他的话语,心中暖流涌动。他知道,真正的公益,不是让人依赖,而是让人重获尊严与力量。
一个月后,“星光计划”首期成果发布会举行。
现场布置成一个小型艺术展,中央展台上陈列着小郑最新系列作品——“破茧”系列,灵感来源于蚕蛹化蝶的过程。每一件饰品都象征着蜕变与重生。
小郑坐着轮椅出席,身穿整洁西装,眼神明亮而自信。当他站在台上,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全场寂静无声。
“曾经,我以为我的人生就这样了。每天在狭小的工作室里重复劳动,只为活下去。直到那天,林总和苏小姐对我说:‘我们帮你。’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人相信我,愿意给我一个舞台。”
他举起手中的一枚胸针,那是“破茧”系列的主打款:“这枚胸针,代表的是我自己。外表看似脆弱,内里却藏着飞翔的渴望。今天,我不只是卖饰品,我在告诉大家:只要不放弃,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台下掌声雷动,许多人眼含热泪。
林辰走上台,握住小郑的手:“小郑,你才是那个点亮星光的人。‘星光计划’不会止步于你,我们会继续寻找更多像你一样坚韧的灵魂,为他们搭桥铺路。”
发布会结束后,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星光计划”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公益商业案例之一。越来越多的残疾创业者主动联系“辰清文创”,希望能加入该项目。
林辰在公司战略会上宣布:“从今往后,‘星光计划’将成为林氏集团社会责任的核心项目之一。我们不仅要帮助个体,更要推动社会认知的改变——残疾不是缺陷,而是另一种生命的表达方式。”
晚上回家,苏婉清靠在林辰肩上,翻看着手机里的新闻。
“看到小郑站在台上说话的样子,我真的哭了。”她轻声说,“原来,一点点善意,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林辰握住她的手:“是啊。有时候我在想,我的读心术让我听见了小郑心底的绝望,但如果我没有行动,那也只是听见而已。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听见之后的选择’——选择伸出援手,选择相信希望。”
苏婉清抬头看他:“所以,你会一直用这份能力去帮助别人,对吗?”
“会的,”林辰微笑,“只要我还听得见心声,就不会对苦难视而不见。而你,永远是我的同行者。”
窗外,夜空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双眼睛在默默注视着这座城市。
那一夜,小郑坐在工作室里,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新订单提示,久久无法入睡。他拿起手机,给林辰发了一条消息:
“林总,今天有个顾客留言说:‘你的饰品让我想起了妈妈,她也曾在困境中坚持做刺绣。谢谢你,让我找回了那份温暖。’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我会继续做下去,不止为自己,也为所有需要光的人。”
林辰回复:“你已经是光本身。”
月光洒进窗棂,映照在桌面上那枚未完成的蝴蝶吊坠上,银线闪烁,仿佛真的要振翅飞向星空。
“请进。”林辰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望去。
门开了,一位年轻男子推着轮椅缓缓进入。他穿着一件干净的浅蓝色衬衫,身形清瘦,左腿用一副金属支架固定着,行动明显不便。他的双手却格外灵巧,正紧紧攥着一个精致的手工饰品——那是一枚由铜丝与彩石编织而成的蝴蝶吊坠,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林总,苏小姐,谢谢你们愿意见我。”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但语气坚定,“我是小郑,郑明远。”
苏婉清立刻起身,温柔地迎上前:“小郑,欢迎你。来,这边坐。”她指了指会客区的沙发,又轻声对助理说:“准备一杯温水。”
林辰也站起身,走到小郑身边,目光落在他手中的饰品上:“这是你做的吗?真的很漂亮。”
小郑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是的,这是我工作室最近的作品。每一件都是手工打磨、编织的,上面的花纹是我自己设计的。”
林辰接过吊坠,仔细端详。蝴蝶的翅膀由细密的铜丝勾勒出脉络,中间镶嵌着几颗天然彩石,像是晨露点缀在花瓣上。背面还刻着一行极小的字:“逆风飞翔”。
“这名字真好。”林辰轻声说。
小郑的眼神微微闪动,似乎被这句话触动了什么。
两人落座后,苏婉清递上温水,关切地问:“小郑,能跟我们说说你的故事吗?你是怎么开始做手工饰品的?”
小郑捧着水杯,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
“我小时候在一次山洪中失去了父母,自己也摔伤了脊椎,从那以后就只能靠轮椅生活。我在福利院长大,后来学了美术设计。三年前,我攒下一点钱,开了这家‘明远手作’工作室,想靠自己的手艺活下去。”
他说得很平静,但林辰的读心术却捕捉到了他内心深处翻涌的情绪:【我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这是我唯一的希望……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林辰的心猛地一紧。
只听小郑继续说道:“刚开始还有几个朋友帮忙宣传,订单不多,但也勉强维持。可最近半年,几乎没人来买了。房租、材料费、水电……压得我喘不过气。我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给助手了,再这样下去,工作室可能就要关门了。”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轮椅扶手,关节因用力而泛白。
苏婉清听得眼眶微红:“小郑,你的作品这么美,怎么会没人买呢?”
小郑苦笑:“我没有钱做广告,也没有渠道。只能在社交平台上发发照片,但流量太少了。很多人看到是残疾人做的,会觉得‘同情一下就好’,不会真的下单。而且……”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我也不能到处跑展会、谈合作,行动太不方便了。”
林辰静静地听着,脑海中迅速梳理着信息。他知道,小郑的问题不是产品不行,而是缺乏曝光、缺乏信任、缺乏系统支持。
更关键的是,社会对残疾创业者的认知仍停留在“需要帮助”的层面,而非“值得投资”或“值得消费”。
“小郑,”林辰忽然开口,语气坚定,“别担心,我们帮你搭建销售平台。”
小郑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可置信:“真的吗?”
苏婉清也立即接话:“当然!我们的‘辰清文创’品牌一直致力于公益与商业结合。你的手工饰品不仅技艺精湛,更有背后的故事和温度。我们可以为你设立专柜,同时在线上线下同步推广,让更多人知道你、支持你。”
林辰补充道:“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帮你优化产品包装、提升品牌形象,甚至联系设计师进行联名合作。你要做的,只是继续做好你的手工艺品。”
小郑的眼眶瞬间红了。他低下头,手指紧紧捏着那枚蝴蝶吊坠,声音哽咽:“我……我以为我的工作室要倒闭了。这是我最后的坚持……谢谢你们,真的谢谢你们……”
他的心声如潮水般涌来:【我不是想乞求同情,我只是想证明,即使坐在轮椅上,我也能创造价值……你们愿意帮我,我就还有希望……】
林辰走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郑,你不需要谢我们。是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是你的坚持打动了我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把这份美传递给更多人。”
会议结束后,林辰立即召集“辰清文创”核心团队开会。
“今天我们要启动一个新项目——‘星光计划’,专门扶持像小郑这样的残疾创业者,为他们提供品牌孵化、渠道支持和市场推广。”林辰站在会议室前方,语气沉稳而有力。
苏婉清打开PPT,展示初步构想:“第一阶段,我们先以小郑为试点,打造‘残疾创业者 手工艺’的公益品牌模式。具体包括:”
品牌重塑:邀请专业设计师为“明远手作”设计全新VI视觉系统,突出“手工匠心”与“逆境绽放”的理念。
渠道打通:在“辰清文创”全国32家线下门店设立“星光专柜”,同步在官方商城开设“小郑手工饰品专场”。
内容传播:制作短视频和图文故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讲述小郑的创业历程,引发公众共鸣。
产能升级:协助小郑扩大生产规模,招聘更多残疾员工,形成“互助型工作坊”。
长期共建:未来将“星光计划”常态化,每年扶持10-20位残疾创业者。
团队成员纷纷响应:
“我可以负责包装设计!”
“我认识几家物流公司,可以谈优惠配送!”
“建议组织一场‘无声拍卖会’,邀请艺术家和企业家参与,提升品牌影响力!”
林辰点头赞许:“很好。我们要让这个项目不只是‘一次帮扶’,而是‘可持续的成长’。”
接下来的一周,各项计划迅速推进。
陈阳的设计工作室第一时间介入。他带着团队来到小郑的工作室,实地了解制作流程,并拍摄了大量素材。
“小郑,你的每一道工序都像在雕刻生命。”陈阳感慨道,“我们要把这些画面记录下来,让人看到背后的汗水与热爱。”
最终,新品包装采用环保再生纸盒,封面印着一只展翅的蝴蝶,下方写着:“每一针一线,都是对命运的回应。”内附一张小卡片,讲述小郑的故事,并附上二维码,扫码可观看制作过程纪录片。
与此同时,“辰清文创”在线下门店布置“星光专柜”。柜台设计简约而温馨,背景墙上挂着小郑的工作照和客户留言:“看到你的故事,我也有勇气继续追梦了。”
线上商城同步上线“小郑手工饰品专场”,首页 banner 醒目标注:“来自轮椅上的艺术——支持一位残疾创业者的梦想”。
苏婉清亲自执笔,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长文《他用双手编织希望》,并配以纪录片片段。视频中,小郑坐在工作台前,双手灵活地穿引铜丝,镜头缓缓扫过墙上挂着的旧照片——童年的他奔跑在田野间,笑容灿烂。
文章结尾写道:“他无法站立行走,却比许多人走得更远。他失去的太多,却依然选择创造美好。这不是同情,是尊重;不是施舍,是支持。请你,看一看他的作品,买一枚他的饰品,告诉他:你的努力,有人看见。”
文章一经发布,迅速引爆网络。
微博话题 #轮椅上的蝴蝶匠人# 登上热搜榜,阅读量破亿。
抖音视频播放量超千万,评论区满是鼓励:“加油!你的饰品太美了!”“已下单,送给最好的朋友。”“我也是一名残障者,谢谢你让我看到希望。”
许多企业主动联系“辰清文创”,表示愿意批量采购作为员工礼品。
一位知名女演员在直播中佩戴小郑设计的耳环,引发粉丝抢购。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第一周,销售额突破五万元;第二周,订单量增长三倍;第三周,小郑不得不紧急招聘两名新员工——其中一位是听力障碍者,另一位是肢体残疾的年轻人。
“以前我觉得一个人做手工就够了,”小郑在电话里激动地告诉林辰,“但现在,我发现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小团队,互相照顾,一起赚钱。我终于不再是‘被帮助的人’,而是能帮助别人的人。”
林辰听着他的话语,心中暖流涌动。他知道,真正的公益,不是让人依赖,而是让人重获尊严与力量。
一个月后,“星光计划”首期成果发布会举行。
现场布置成一个小型艺术展,中央展台上陈列着小郑最新系列作品——“破茧”系列,灵感来源于蚕蛹化蝶的过程。每一件饰品都象征着蜕变与重生。
小郑坐着轮椅出席,身穿整洁西装,眼神明亮而自信。当他站在台上,讲述自己的经历时,全场寂静无声。
“曾经,我以为我的人生就这样了。每天在狭小的工作室里重复劳动,只为活下去。直到那天,林总和苏小姐对我说:‘我们帮你。’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人相信我,愿意给我一个舞台。”
他举起手中的一枚胸针,那是“破茧”系列的主打款:“这枚胸针,代表的是我自己。外表看似脆弱,内里却藏着飞翔的渴望。今天,我不只是卖饰品,我在告诉大家:只要不放弃,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台下掌声雷动,许多人眼含热泪。
林辰走上台,握住小郑的手:“小郑,你才是那个点亮星光的人。‘星光计划’不会止步于你,我们会继续寻找更多像你一样坚韧的灵魂,为他们搭桥铺路。”
发布会结束后,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星光计划”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公益商业案例之一。越来越多的残疾创业者主动联系“辰清文创”,希望能加入该项目。
林辰在公司战略会上宣布:“从今往后,‘星光计划’将成为林氏集团社会责任的核心项目之一。我们不仅要帮助个体,更要推动社会认知的改变——残疾不是缺陷,而是另一种生命的表达方式。”
晚上回家,苏婉清靠在林辰肩上,翻看着手机里的新闻。
“看到小郑站在台上说话的样子,我真的哭了。”她轻声说,“原来,一点点善意,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林辰握住她的手:“是啊。有时候我在想,我的读心术让我听见了小郑心底的绝望,但如果我没有行动,那也只是听见而已。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听见之后的选择’——选择伸出援手,选择相信希望。”
苏婉清抬头看他:“所以,你会一直用这份能力去帮助别人,对吗?”
“会的,”林辰微笑,“只要我还听得见心声,就不会对苦难视而不见。而你,永远是我的同行者。”
窗外,夜空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双眼睛在默默注视着这座城市。
那一夜,小郑坐在工作室里,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新订单提示,久久无法入睡。他拿起手机,给林辰发了一条消息:
“林总,今天有个顾客留言说:‘你的饰品让我想起了妈妈,她也曾在困境中坚持做刺绣。谢谢你,让我找回了那份温暖。’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我会继续做下去,不止为自己,也为所有需要光的人。”
林辰回复:“你已经是光本身。”
月光洒进窗棂,映照在桌面上那枚未完成的蝴蝶吊坠上,银线闪烁,仿佛真的要振翅飞向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