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并没有跑出多远,在确认身后无人追来后,便放缓了脚步,呼吸略显急促,但心跳却异常平稳。
刚才的惊险并未在她心中掀起太多波澜,反而有一种荒诞的快感。她对“世界意志”的修正能力有着绝对的信心,慕容风明天醒来,绝不会记得自己曾经被用同样的方式羞辱过两次。
既然麻烦无法被记忆,那就没什么可畏惧的。
她迅速找到了最近的一个女士卫生间。
推开门,里面空无一人。
奢华的盥洗室里,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台面,镀金的水龙头,空气中弥漫着高级香薰的味道。
林希走到巨大的梳妆镜前,仔细审视着镜中的自己。
礼服有些微的褶皱,发丝也乱了几根,但除此之外,一切尚好。
她拧开镀金的水龙头,掬起一捧清水,慢条斯理地洗了洗手,感受着水流带走手心因为打人而残留的火辣感。
随后,她抽出一张柔软的纸巾,仔仔细细地擦干每一根手指。她对着镜子,将鬓角的碎发重新别到耳后,又理了理裙摆的褶皱,直到镜中的女孩再次恢复了无懈可击的仪态。
整个过程,林希冷静得不像话,仿佛刚才那个被F4成员堵在墙角的人根本不是她。
做完这一切,她才不紧不慢地转身离开,选择绕了个远路,从宴会厅的另一侧穿过,很快便找到了通往东边露台的玻璃门。
推开门,户外的夜风带着一丝凉意扑面而来,吹散了她心头最后一丝燥热。露台的视野极佳,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的璀璨夜景。
赵琳琳和陈默正靠在栏杆边,一边欣赏夜景一边聊着什么。看到林希过来,赵琳琳立刻兴奋地朝她挥手。
“希希!你总算来了,我还以为你掉进厕所了呢!”赵琳琳上来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林希笑着说道“怎么会,只是人太多,稍微整理了一下。”
陈默将一杯温热的果茶递给她,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似乎察觉到她周围的气场与离开时有些许不同,但见她神色如常,便也没多问。“夏沐刚被叫去后台准备了,应该马上就要开始了。”
“嗯,那我们快进去吧。”
三人回到宴会厅,发现音乐声已经停了,大部分宾客都自觉地聚集到了舞台前方。
司夜宸和他的父母,以及一些重要的宾客坐在最前排。主持人简短地介绍了一下司家教育基金会的历史和成就后,便用激昂的语调请出了今晚的特邀嘉宾。
“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本年度司家教育基金会优秀受助生代表,来自圣德利亚学院的——夏沐同学,上台发言!”
在掌声中,夏沐从舞台侧面缓缓走出。
他已经换下了那身西装,穿上了一套圣德利亚学院的正式校服。干净的白衬衫,深蓝色的外套,熨烫得笔直的西裤,让他看起来挺拔而清爽。
灯光追随着他的身影,将他本就俊秀的五官映照得更加分明。面对着台下上百位非富即贵的宾客,他步伐沉稳,神情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他走到演讲台后,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在他抬眼的那一瞬间,林希的心猛地揪了一下。
她看到了,在那平静无波的表象下,是一片死寂的深潭。那双总是带着勃勃生机和清冷傲气的眼睛,此刻被一层厚厚的、名为“规矩”的冰层覆盖着。
然而,就是这过分的平静,让林希的心猛地一沉。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平静之下,掩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
然后,他开口了。声音清越,字正腔圆,像一台设定好程序的播音机器。
“尊敬的司先生,司夫人,各位来宾,晚上好。”
“我叫夏沐,是圣德利亚学院的一名受助生。能站在这里,我深感荣幸。在此,我谨代表所有受到司家教育基金会帮助的同学,向基金会,向司先生和司夫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林希静静地听着,思绪却飘向了更深的地方。她想起了自己唯一一次,也是在原着番外中读到的,关于夏沐假期的描写。那个被上流社会彻底遗忘和隔绝的角落——14区。
14区,那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烙印。
它像一块巨大的牛皮癣,丑陋地附着在城市光鲜亮丽的边缘。
分割两个世界的,是一堵高达十米,顶部缠绕着通电铁丝网的冰冷围墙。
围墙之内,是另一个生态系统。
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浑浊的,混杂着劣质燃料燃烧不充分的煤灰味、公共厕所溢出的氨水味、以及一条常年流淌着五彩斑斓工业废水的“护城河”所散发出的金属腥臭。
那里的天空是铅灰色的,阳光是一种需要付费购买的奢侈品,因为高矮不一、违章搭建的“蜂巢楼”像癌细胞一样疯狂增殖,将天空切割得支离破碎。
夏沐的家,就在一座“蜂巢楼”的中下层,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
那里的墙壁上布满了青黑色的霉斑,用手一摸,便能沾上一指尖的湿滑。房间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老旧的、会发出巨大噪音的排风扇,以及一盏昏黄的、需要时不时拍打一下才能亮起的白炽灯。
他的奶奶就躺在那张用木板搭成的床上,常年被病痛折磨,呼吸间都带着沉重的喘息。
药,是这个家里最大头的开销。
林希记得书里写道,夏沐每次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脱下那身象征着荣耀和未来的圣德利亚校服,小心翼翼地叠好,用塑料布包起来,塞进箱底。
然后换上一身洗得发白的旧T恤,瞬间从一个天之骄子,变回了14区挣扎求生的少年。
他需要提着两个巨大的塑料桶,去几条街之外的公共供水点排队,用自己的学生证换取定量的、勉强算是干净的饮用水。
排队时,他要忍受周围人或嫉妒或鄙夷的目光,要应付那些故意找茬的地痞的挑衅。
他不能反抗,不能争辩,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有软肋。
他的手,那双在学校里能解开最复杂数学题、能在键盘上敲出流畅代码的手,回到家要用来淘洗混着沙子的廉价米,要用来砸开坚硬的煤块,还要用来给奶奶按摩萎缩的腿部肌肉。
他的大脑,那个记满了各种知识和理论的大脑,要用来计算如何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要用来分辨黑市上哪种药的仿制效果更好一点,还要用来记住14区错综复杂的小巷里,哪一条路在晚上相对安全。
刚才的惊险并未在她心中掀起太多波澜,反而有一种荒诞的快感。她对“世界意志”的修正能力有着绝对的信心,慕容风明天醒来,绝不会记得自己曾经被用同样的方式羞辱过两次。
既然麻烦无法被记忆,那就没什么可畏惧的。
她迅速找到了最近的一个女士卫生间。
推开门,里面空无一人。
奢华的盥洗室里,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台面,镀金的水龙头,空气中弥漫着高级香薰的味道。
林希走到巨大的梳妆镜前,仔细审视着镜中的自己。
礼服有些微的褶皱,发丝也乱了几根,但除此之外,一切尚好。
她拧开镀金的水龙头,掬起一捧清水,慢条斯理地洗了洗手,感受着水流带走手心因为打人而残留的火辣感。
随后,她抽出一张柔软的纸巾,仔仔细细地擦干每一根手指。她对着镜子,将鬓角的碎发重新别到耳后,又理了理裙摆的褶皱,直到镜中的女孩再次恢复了无懈可击的仪态。
整个过程,林希冷静得不像话,仿佛刚才那个被F4成员堵在墙角的人根本不是她。
做完这一切,她才不紧不慢地转身离开,选择绕了个远路,从宴会厅的另一侧穿过,很快便找到了通往东边露台的玻璃门。
推开门,户外的夜风带着一丝凉意扑面而来,吹散了她心头最后一丝燥热。露台的视野极佳,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的璀璨夜景。
赵琳琳和陈默正靠在栏杆边,一边欣赏夜景一边聊着什么。看到林希过来,赵琳琳立刻兴奋地朝她挥手。
“希希!你总算来了,我还以为你掉进厕所了呢!”赵琳琳上来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林希笑着说道“怎么会,只是人太多,稍微整理了一下。”
陈默将一杯温热的果茶递给她,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似乎察觉到她周围的气场与离开时有些许不同,但见她神色如常,便也没多问。“夏沐刚被叫去后台准备了,应该马上就要开始了。”
“嗯,那我们快进去吧。”
三人回到宴会厅,发现音乐声已经停了,大部分宾客都自觉地聚集到了舞台前方。
司夜宸和他的父母,以及一些重要的宾客坐在最前排。主持人简短地介绍了一下司家教育基金会的历史和成就后,便用激昂的语调请出了今晚的特邀嘉宾。
“下面,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本年度司家教育基金会优秀受助生代表,来自圣德利亚学院的——夏沐同学,上台发言!”
在掌声中,夏沐从舞台侧面缓缓走出。
他已经换下了那身西装,穿上了一套圣德利亚学院的正式校服。干净的白衬衫,深蓝色的外套,熨烫得笔直的西裤,让他看起来挺拔而清爽。
灯光追随着他的身影,将他本就俊秀的五官映照得更加分明。面对着台下上百位非富即贵的宾客,他步伐沉稳,神情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他走到演讲台后,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在他抬眼的那一瞬间,林希的心猛地揪了一下。
她看到了,在那平静无波的表象下,是一片死寂的深潭。那双总是带着勃勃生机和清冷傲气的眼睛,此刻被一层厚厚的、名为“规矩”的冰层覆盖着。
然而,就是这过分的平静,让林希的心猛地一沉。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份平静之下,掩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
然后,他开口了。声音清越,字正腔圆,像一台设定好程序的播音机器。
“尊敬的司先生,司夫人,各位来宾,晚上好。”
“我叫夏沐,是圣德利亚学院的一名受助生。能站在这里,我深感荣幸。在此,我谨代表所有受到司家教育基金会帮助的同学,向基金会,向司先生和司夫人,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林希静静地听着,思绪却飘向了更深的地方。她想起了自己唯一一次,也是在原着番外中读到的,关于夏沐假期的描写。那个被上流社会彻底遗忘和隔绝的角落——14区。
14区,那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一个烙印。
它像一块巨大的牛皮癣,丑陋地附着在城市光鲜亮丽的边缘。
分割两个世界的,是一堵高达十米,顶部缠绕着通电铁丝网的冰冷围墙。
围墙之内,是另一个生态系统。
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浑浊的,混杂着劣质燃料燃烧不充分的煤灰味、公共厕所溢出的氨水味、以及一条常年流淌着五彩斑斓工业废水的“护城河”所散发出的金属腥臭。
那里的天空是铅灰色的,阳光是一种需要付费购买的奢侈品,因为高矮不一、违章搭建的“蜂巢楼”像癌细胞一样疯狂增殖,将天空切割得支离破碎。
夏沐的家,就在一座“蜂巢楼”的中下层,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
那里的墙壁上布满了青黑色的霉斑,用手一摸,便能沾上一指尖的湿滑。房间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老旧的、会发出巨大噪音的排风扇,以及一盏昏黄的、需要时不时拍打一下才能亮起的白炽灯。
他的奶奶就躺在那张用木板搭成的床上,常年被病痛折磨,呼吸间都带着沉重的喘息。
药,是这个家里最大头的开销。
林希记得书里写道,夏沐每次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脱下那身象征着荣耀和未来的圣德利亚校服,小心翼翼地叠好,用塑料布包起来,塞进箱底。
然后换上一身洗得发白的旧T恤,瞬间从一个天之骄子,变回了14区挣扎求生的少年。
他需要提着两个巨大的塑料桶,去几条街之外的公共供水点排队,用自己的学生证换取定量的、勉强算是干净的饮用水。
排队时,他要忍受周围人或嫉妒或鄙夷的目光,要应付那些故意找茬的地痞的挑衅。
他不能反抗,不能争辩,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有软肋。
他的手,那双在学校里能解开最复杂数学题、能在键盘上敲出流畅代码的手,回到家要用来淘洗混着沙子的廉价米,要用来砸开坚硬的煤块,还要用来给奶奶按摩萎缩的腿部肌肉。
他的大脑,那个记满了各种知识和理论的大脑,要用来计算如何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要用来分辨黑市上哪种药的仿制效果更好一点,还要用来记住14区错综复杂的小巷里,哪一条路在晚上相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