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令牌在烛火下泛着冷光,裂痕如蛛网般蔓延。许羽柒指尖轻轻抚过那道断纹,目光未动。
她抬手将令牌翻转,背面刻着的三道暗记清晰可见——这是媚香楼三堂首座之间秘密联络的凭证,如今却成了她手中最锋利的一把钥匙。
“罗景驰。”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刀刃划开寂静。
黑影自殿角闪出,单膝落地,“属下在。”
“牵梦粉随赈灾布匹送进去了?”
“昨夜已入西坊库房,今日清晨开始分发。”
“三堂那边可有动静?”
“左堂首座拒收布匹,称‘来路不明’;右堂首座手下两名管事因争抢一条披风当众拔剑,被押入偏院。”
许羽柒微微颔首,“很好。让他们继续争,但别死人。”
她起身走向巨幅舆图,朱笔已在案头备好。罗景驰紧随其后,陈九渊也从地宫入口缓步走来,手中托着一只新制的泥罐,封口处涂着灰绿色药泥。
“沉梦露改良完毕,”陈九渊低声道,“加入了云雾草汁液,服下后神志尚清,言语却会逐渐偏离事实,最多半盏茶时间便开始胡言乱语。”
“正好。”她接过泥罐,放在舆图旁,“西院那个婢女还在审?”
“是。苏云曦亲自下令用刑,但至今未吐露幕后之人。不过……”陈九渊顿了顿,“她招供时提到‘有人要在七月前烧了账册’,还说‘北院地下有密道通城外’。”
许羽柒冷笑一声,“全是假的。她根本不知道密道在哪。”
“所以属下建议,趁她还能说话,让她说得再多一点——只是方向要改。”
“你去做。”她点头,“饭食里加两滴。我要她明天招出‘左堂首座与漠原盟私通’,后天再说‘右堂首座藏了叛军印信’。”
陈九渊领命退下。
她转身面对舆图,手指沿着南六州旧驿道缓缓移动,最终停在栖霞苑西侧耳房位置。“这条线,让五队绯影卫分批走,扮成运炭车夫,每辆车底夹层藏一人。”
罗景驰上前一步,“明岗避开了,但夜里有巡哨犬。”
“昨日松溪集施粥棚南墙挂的那幅歪脖松画,还记得吗?”
“记得。”
“今早已有两名柳莺旧部经过时驻足良久,其中一人低声念了句‘那是她小时候认路的标记’。”她唇角微扬,“传令下去,今晚在栖霞苑西巷口也挂一幅同样的画。狗来了也不怕,它们闻不到杀气,只认得肉骨头。”
罗景驰嘴角一抽,“属下这就安排人在巷尾撒些生血。”
“不。”她摇头,“用羊血,加热到温热。狗嗅觉灵敏,太冷反而可疑。”
她收回手,抓起朱笔,在舆图上画出第二条路线——经黑水滩枯井密道。“这条道窄,只能一人通行,但直通主院地牢通风口下方。派轻功最好的两个,换气不能超过三息。”
“第三条呢?”罗景驰看向南面。
“药贩流线。”她指向东南角一处不起眼的小路,“每月初七,媚香楼都会从南市采买一批安神汤药材,由三辆青篷车运送。我已经让人替换掉其中一名车夫。”
“您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她没有回答,而是走到案前,抽出一份文书摊开。上面是近五日媚香楼各据点守卫轮值表,每一栏都被细细标注了空档时间。
“不是动手。”她说,“是围。”
她提笔写下三道命令。
第一道:凡媚香楼辖下钱庄、窑口、船行,即日起暂停三日进出货,违者以勾结逆党论处。
第二道:十二坊难民棚增设施粥点,每日午时开锅,只限穿旧灰布衣者领取。
第三道:游医可在栖霞苑周边行诊,每人携带药箱不得超过两格,内中不得藏铁器。
写完,她将令笺逐一密封,交予罗景驰。“第一道立刻放出去,经茶肆、赌坊、脚行层层传开;第二道让施粥妇人故意漏嘴,说‘听说主院要查内部’;第三道……找三个可信的郎中,每人给五两银子,让他们主动上门问诊。”
罗景驰接过令笺,“若苏云曦察觉异常,提前焚毁账册怎么办?”
“她不会。”许羽柒淡淡道,“她现在最怕的是身边人背叛,而不是我们打进来。只要她还在查内鬼,就不会轻易烧东西。”
她顿了顿,“而且,她不知道,真正能决定她生死的,从来不是账本,而是人心。”
罗景驰退出大殿不久,陈九渊再次返回,带来最新消息:“婢女供词已改。她今晨招认,亲眼看见左堂首座深夜会见一名戴青铜面具的男人,对方给了他一枚铜牌。”
“很好。”她点头,“再加一句——说那铜牌上有漠原盟的鹰纹。”
“属下这就去办。”
她独自留在殿中,烛火映照着她的侧脸。手指轻轻敲击乌木令牌,节奏稳定。
片刻后,一名绯影卫疾步入内,跪地禀报:“启禀楼主,南六州旧驿道方向传来信号——第一批运炭车队已抵达边界,守卫换岗间隙为辰时二刻至三刻,共十息空档。”
她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用朱笔在第一条路径末端画了个圈。
又一人进来:“黑水滩枯井密道确认畅通,昨夜雨水冲刷后宽度略有增加,可通过身形瘦小者。”
她在第二条线终点也标上记号。
最后一人来报:“药贩流线上的青篷车已准备就绪,替换车夫已拿到通行腰牌。”
三条路,全部打通。
她回到主位,取出一枚新的乌木令,正面空白,背面尚未刻字。这是她为自己准备的最后一块令牌——一旦填上名字,便是清算之始。
窗外更鼓响起,三声短促。
檐铃忽然轻颤了一下,像是被夜风拂过。
她抬起手,指尖悬停在令牌上方,却没有落笔。
罗景驰匆匆回来,脸色微变:“楼主,刚收到密线急报——苏云曦下令将西院婢女转移至主院地牢,即刻起由亲卫看守,不再允许任何人提审。”
许羽柒眼神未动。
“她终于意识到,那女人知道得太多。”
她缓缓放下手,将空白令牌收入袖中。
“让她关。”她说,“地牢的墙再厚,也挡不住一句话。”
她站起身,走向门口。
“传令十二坊暗哨,从现在起,每半个时辰上报一次栖霞苑灯火变化。主院正厅若连续三夜熄灯早于戌时,立即回报。”
罗景驰应声欲退。
她忽然停下,“等等。”
她从案底取出一张薄纸,上面是近期所有出入栖霞苑人员的名单。目光落在其中一个名字上——**柳莺**。
“她最近一次回主院是什么时候?”
“五日前,乘夜船而来,未走正门。”
“通知松溪集那边,”她低声说,“准备第三锅米汤。另外,把那幅歪脖松的画,再复制三份。”
罗景驰皱眉,“还要挂?”
“不。”她摇头,“一份藏在药箱夹层,一份缝进难民衣领,最后一份……放进即将送往地牢的饭篮里。”
她转身望向舆图,栖霞苑正厅已被朱笔重重圈住。
“她看不见的。”她说,“但她的心腹会看见。”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重物坠地。
她没回头,只是将朱笔轻轻搁回笔架。
笔尖一滴红墨落下,正中“栖霞苑”三字中央。
她抬手将令牌翻转,背面刻着的三道暗记清晰可见——这是媚香楼三堂首座之间秘密联络的凭证,如今却成了她手中最锋利的一把钥匙。
“罗景驰。”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刀刃划开寂静。
黑影自殿角闪出,单膝落地,“属下在。”
“牵梦粉随赈灾布匹送进去了?”
“昨夜已入西坊库房,今日清晨开始分发。”
“三堂那边可有动静?”
“左堂首座拒收布匹,称‘来路不明’;右堂首座手下两名管事因争抢一条披风当众拔剑,被押入偏院。”
许羽柒微微颔首,“很好。让他们继续争,但别死人。”
她起身走向巨幅舆图,朱笔已在案头备好。罗景驰紧随其后,陈九渊也从地宫入口缓步走来,手中托着一只新制的泥罐,封口处涂着灰绿色药泥。
“沉梦露改良完毕,”陈九渊低声道,“加入了云雾草汁液,服下后神志尚清,言语却会逐渐偏离事实,最多半盏茶时间便开始胡言乱语。”
“正好。”她接过泥罐,放在舆图旁,“西院那个婢女还在审?”
“是。苏云曦亲自下令用刑,但至今未吐露幕后之人。不过……”陈九渊顿了顿,“她招供时提到‘有人要在七月前烧了账册’,还说‘北院地下有密道通城外’。”
许羽柒冷笑一声,“全是假的。她根本不知道密道在哪。”
“所以属下建议,趁她还能说话,让她说得再多一点——只是方向要改。”
“你去做。”她点头,“饭食里加两滴。我要她明天招出‘左堂首座与漠原盟私通’,后天再说‘右堂首座藏了叛军印信’。”
陈九渊领命退下。
她转身面对舆图,手指沿着南六州旧驿道缓缓移动,最终停在栖霞苑西侧耳房位置。“这条线,让五队绯影卫分批走,扮成运炭车夫,每辆车底夹层藏一人。”
罗景驰上前一步,“明岗避开了,但夜里有巡哨犬。”
“昨日松溪集施粥棚南墙挂的那幅歪脖松画,还记得吗?”
“记得。”
“今早已有两名柳莺旧部经过时驻足良久,其中一人低声念了句‘那是她小时候认路的标记’。”她唇角微扬,“传令下去,今晚在栖霞苑西巷口也挂一幅同样的画。狗来了也不怕,它们闻不到杀气,只认得肉骨头。”
罗景驰嘴角一抽,“属下这就安排人在巷尾撒些生血。”
“不。”她摇头,“用羊血,加热到温热。狗嗅觉灵敏,太冷反而可疑。”
她收回手,抓起朱笔,在舆图上画出第二条路线——经黑水滩枯井密道。“这条道窄,只能一人通行,但直通主院地牢通风口下方。派轻功最好的两个,换气不能超过三息。”
“第三条呢?”罗景驰看向南面。
“药贩流线。”她指向东南角一处不起眼的小路,“每月初七,媚香楼都会从南市采买一批安神汤药材,由三辆青篷车运送。我已经让人替换掉其中一名车夫。”
“您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她没有回答,而是走到案前,抽出一份文书摊开。上面是近五日媚香楼各据点守卫轮值表,每一栏都被细细标注了空档时间。
“不是动手。”她说,“是围。”
她提笔写下三道命令。
第一道:凡媚香楼辖下钱庄、窑口、船行,即日起暂停三日进出货,违者以勾结逆党论处。
第二道:十二坊难民棚增设施粥点,每日午时开锅,只限穿旧灰布衣者领取。
第三道:游医可在栖霞苑周边行诊,每人携带药箱不得超过两格,内中不得藏铁器。
写完,她将令笺逐一密封,交予罗景驰。“第一道立刻放出去,经茶肆、赌坊、脚行层层传开;第二道让施粥妇人故意漏嘴,说‘听说主院要查内部’;第三道……找三个可信的郎中,每人给五两银子,让他们主动上门问诊。”
罗景驰接过令笺,“若苏云曦察觉异常,提前焚毁账册怎么办?”
“她不会。”许羽柒淡淡道,“她现在最怕的是身边人背叛,而不是我们打进来。只要她还在查内鬼,就不会轻易烧东西。”
她顿了顿,“而且,她不知道,真正能决定她生死的,从来不是账本,而是人心。”
罗景驰退出大殿不久,陈九渊再次返回,带来最新消息:“婢女供词已改。她今晨招认,亲眼看见左堂首座深夜会见一名戴青铜面具的男人,对方给了他一枚铜牌。”
“很好。”她点头,“再加一句——说那铜牌上有漠原盟的鹰纹。”
“属下这就去办。”
她独自留在殿中,烛火映照着她的侧脸。手指轻轻敲击乌木令牌,节奏稳定。
片刻后,一名绯影卫疾步入内,跪地禀报:“启禀楼主,南六州旧驿道方向传来信号——第一批运炭车队已抵达边界,守卫换岗间隙为辰时二刻至三刻,共十息空档。”
她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用朱笔在第一条路径末端画了个圈。
又一人进来:“黑水滩枯井密道确认畅通,昨夜雨水冲刷后宽度略有增加,可通过身形瘦小者。”
她在第二条线终点也标上记号。
最后一人来报:“药贩流线上的青篷车已准备就绪,替换车夫已拿到通行腰牌。”
三条路,全部打通。
她回到主位,取出一枚新的乌木令,正面空白,背面尚未刻字。这是她为自己准备的最后一块令牌——一旦填上名字,便是清算之始。
窗外更鼓响起,三声短促。
檐铃忽然轻颤了一下,像是被夜风拂过。
她抬起手,指尖悬停在令牌上方,却没有落笔。
罗景驰匆匆回来,脸色微变:“楼主,刚收到密线急报——苏云曦下令将西院婢女转移至主院地牢,即刻起由亲卫看守,不再允许任何人提审。”
许羽柒眼神未动。
“她终于意识到,那女人知道得太多。”
她缓缓放下手,将空白令牌收入袖中。
“让她关。”她说,“地牢的墙再厚,也挡不住一句话。”
她站起身,走向门口。
“传令十二坊暗哨,从现在起,每半个时辰上报一次栖霞苑灯火变化。主院正厅若连续三夜熄灯早于戌时,立即回报。”
罗景驰应声欲退。
她忽然停下,“等等。”
她从案底取出一张薄纸,上面是近期所有出入栖霞苑人员的名单。目光落在其中一个名字上——**柳莺**。
“她最近一次回主院是什么时候?”
“五日前,乘夜船而来,未走正门。”
“通知松溪集那边,”她低声说,“准备第三锅米汤。另外,把那幅歪脖松的画,再复制三份。”
罗景驰皱眉,“还要挂?”
“不。”她摇头,“一份藏在药箱夹层,一份缝进难民衣领,最后一份……放进即将送往地牢的饭篮里。”
她转身望向舆图,栖霞苑正厅已被朱笔重重圈住。
“她看不见的。”她说,“但她的心腹会看见。”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像是重物坠地。
她没回头,只是将朱笔轻轻搁回笔架。
笔尖一滴红墨落下,正中“栖霞苑”三字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