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调查组成立,目标锁定公用电话亭!-《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张建国的突然到访和无声离去,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久久不散。

  青龙镇政府办公室的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诡异。

  之前那些看热闹、幸灾乐祸的眼神,如今都变成了敬畏和探究。江澈那个角落里的座位,仿佛被划上了一道无形的界线,成了凡人勿近的禁区。他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新人,而是成了一个能让县公安局长亲自上门、谈笑风生间又让其无功而返的“神秘人物”。

  王建国主任的态度更是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不再差使江澈干这干那,甚至每天早上都会主动过来,用一种请教的口吻问道:“小江,今天这茶,有什么讲究没有?”

  江澈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泡茶,看书,偶尔用眼角的余光扫一眼电脑屏幕上的扫雷游戏。他知道,张建国的退却只是暂时的。只要“寻找英雄”这阵风还在刮,他就永无宁日。

  他内心吐槽:“这帮人是不是闲得没事干?一个水库而已,至于吗?有这精力去搞搞经济建设不好吗?非得逮着我一个想摸鱼的好青年往死里薅?”

  他想得没错。风不但没停,反而愈演愈烈。

  省厅领导的表扬,市委书记的批示,像两管最猛烈的鸡血,打进了安民县领导班子的血管里。找不到那个“吹哨人”,已经不仅仅是工作失职,更是政治上的不觉悟。

  两天后,一个更高规格的“‘10·26’水库险情事件联合调查组”正式成立,进驻了青龙镇。

  组长是县委副书记亲自挂帅,副组长则是县纪委副书记和公安局副局长刘振。成员更是抽调了公安、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等多个核心部门的精干力量。这阵仗,比调查一个副县级干部的贪腐案还要隆重。

  调查组的到来,让整个青龙镇的气氛瞬间从狂热转为肃杀。

  公安局副局长刘振,是个出了名的“铁面判官”。他和他那位更注重权谋和人情世故的上司张建国不同,刘振是个纯粹的技术官僚,信奉证据,崇尚逻辑,办案向来是一根筋,不查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调查组在镇政府临时征用了一间大会议室作为办公室,墙上挂起了巨大的安民县地图和青龙镇地形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着各种记号。

  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刘振就否决了之前所有的猜测。

  “什么内部老同志,什么省城专家,在没有证据之前,都是臆测!”刘振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我们是警察,是纪委干部,我们办案,只讲证据链!现在,我们唯一掌握的物证,就是那通打到县应急办的匿名电话!”

  他走到地图前,用一根指挥棒重重地点在青龙镇西头的一个红圈上。

  “电话是从这里打出去的。技侦部门已经确认,是镇西头‘好运来小卖部’的公用电话。我不管打电话的人是谁,是神仙还是妖怪,他总得接触电话吧?他总得站在那块地上吧?他是个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刘振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调查组成员,眼神锐利如刀。

  “我命令,立刻封锁‘好运来小卖部’周边区域!技术科、痕检科全体出动,对那个电话亭,进行地毯式勘查!提取所有指纹、脚印、毛发等微量物证!信息科,调取当天、前一天、后一天,方圆五百米内所有的基站数据和道路监控,进行比对分析!走访组,对小卖部老板娘和周边所有居民,进行第二轮、第三轮详细问询,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我们的目标,不是去幻想一个高人,而是要还原一个事实!”

  刘振的这番话,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这才是专业,这才是办案!之前那种捕风捉影的瞎猜,跟过家家一样。

  命令一下,调查组立刻高速运转起来。

  几辆警车呼啸着开到镇西头,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穿着白色勘查服的技术人员,拿着各种专业设备,将那个孤零零的、平时无人问津的公用电话亭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青龙镇。

  “出大事了!警察把西头那个小卖部给封了!”

  “听说是在找那个英雄留下的线索!”

  “我的天,这跟拍电影似的,找个人而已,用得着这么大阵仗?”

  江澈正在办公室里用新兑换的【摸鱼点数】研究系统商城里一个叫【一键格式化(文档版)】的技能,琢磨着以后写材料能不能更省事一点。突然,脑海里的【摸鱼雷达】发出了有史以来最尖锐的警报,那声音,凄厉得像是防空警报。

  【警告!警告!S级摸鱼威胁正在逼近!威胁源:联合调查组!目标地点:好运来小卖部公用电话亭!风险评估:极高!宿主身份暴露风险75%!】

  江澈手里的紫砂壶“咣当”一声掉在桌上,滚烫的茶水溅了一手,他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疼。

  电话亭!指纹!

  这两个词像两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太阳穴上。他当时虽然警惕,但毕竟时间紧迫,打电话的时候,肯定会下意识地接触话筒和拨号盘。以现代刑侦技术,只要留下半枚清晰的指纹,就足以锁定他的身份!

  完了。

  这次真的要完了。

  他感觉自己的心脏被人攥住了,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他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手指,那上面清晰的螺纹,此刻仿佛变成了通往地狱的路线图。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能慌,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

  他闭上眼睛,深呼吸,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着。

  怎么办?跑路?现在跑,目标太大,等于不打自招。去自首?承认自己就是那个“吹哨人”?那他之前对王建国、对张建国撒的那些谎,就成了“欺骗组织”,性质更严重。而且,一旦承认,他“躺平摸鱼”的梦想就将彻底化为泡影,他会被塑造成一个典型,一个榜样,每天活在无数人的注视下,参加各种报告会,没完没了地开会、发言……

  那比杀了他还难受!

  “小江,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王建国察言观色,关切地问了一句。

  “没……没事,王主任。”江澈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声音有些干涩,“可能是昨晚没睡好,有点低血糖。”

  他端起茶杯,想喝口水压压惊,却发现自己的手在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他看着窗外,调查组的车不时从镇政府大院门口呼啸而过,每一次汽笛声,都像是在催他的命。

  他第一次感觉到,摸鱼,原来是一件如此高风险的事情。

  而在镇西头的电话亭旁,刘振正戴着白手套,亲自拿着一个放大镜,仔细地检查着那部老旧的电话机。

  “老板娘说,她每周一才会用抹布擦一遍电话,今天是周三。”一个痕检科长在他身边汇报道,“也就是说,电话机上,会保留着最近两天的所有痕迹。”

  刘振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锁定了那个在两天前站在这里打电话的神秘身影。

  “把他给我找出来。”他对着身边的下属,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一场针对江澈的天罗地网,已经收紧到了最后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