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澈推开小会议室那扇沉重的木门时,感觉自己推开的不是一扇门,而是一座通往地狱的闸门。
门轴发出一声轻微的“吱呀”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房间里有三个人,呈品字形坐着。主位上正是县委组织部的陈副部长,国字脸,不怒自威。他身旁坐着两位稍年轻一些的干部,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眼神都像鹰隼一样锐利。
三道目光,六道视线,如聚光灯般瞬间锁定了江澈。
空气仿佛凝固了,带着一种审查的压力。
“陈部长,各位领导,你们好。”江澈的身体比大脑先一步做出了反应,微微鞠躬,声音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
这是他上一世在无数个大场面里锤炼出的本能——越是心慌,表面越要平静如水。
“江澈同志,请坐。”陈副部长指了指对面那张孤零零的椅子。
那把椅子,像极了审讯室里的被告席。
江澈拉开椅子,坐下,双手平放在膝盖上,腰背挺直,摆出了一副最标准、最老实、也最无趣的姿态。
他内心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从现在开始,我不是江澈,我是一台复读机,一台只会说官话套话的机器人。我的目标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消耗掉他们的耐心。
“不要紧张,就是随便聊聊。”陈部长开口了,声音温和,但江澈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我们和镇里的很多同志都谈过了,大家对你的评价很高啊。”
来了,开场就上压力。
江澈内心冷笑,脸上却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惶恐和局促:“领导过奖了。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工作能取得一点点成绩,全都是因为有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孙书记和李镇长的悉心指导,还有办公室各位前辈同事的无私帮助。我个人其实没做什么。”
这一套话说得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完美!江澈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这番话,堪称“甩锅与揽责”的辩证统一,既把功劳全部分摊了出去,又显得自己态度谦逊,懂得感恩。听起来政治正确,但细品之下,毫无个人特色,就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
负责记录的干部笔尖一顿,抬头看了江澈一眼。
陈副部长脸上的表情没有变化,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继续问道:“‘一桥双景,古今交辉’,这个方案,我们听说是你最先提出来的。能谈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这是核心问题,也是最危险的陷阱。
江澈知道,只要他稍微流露出一点“灵光一闪”或者“深思熟虑”的痕迹,就彻底坐实了“天才”的名号。
他必须把这次“神来之笔”,解释成一次彻头彻尾的“意外”。
“报告陈部长,关于这件事,其实是个误会。”江澈的表情变得更加“诚恳”和“憨厚”,“我当时根本没什么成熟的想法。那天开会,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我听得有点……有点犯困,脑子也迷迷糊糊的。领导突然点我的名,我一下没反应过来,就把心里下意识冒出来的一句话给说出来了。”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赧然:“说出来怕您笑话,我当时想的就是,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没想到,李镇长他们格局高,站位高,从我这句不着调的胡话里,提炼升华出了‘一桥双景’这么好的一个思路。所以,这个功劳真的不是我的,是领导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我顶多算是在旁边……不小心碰响了一个音符。”
这番解释,堪称“自污”的典范。
江澈把自己形容成了一个开会打瞌睡、满嘴跑火车的愣头青。他相信,任何一个正常的领导,听到这番话,都会对自己“天才”的印象大打折扣。
然而,他低估了“迪化”的强大力量。
陈副部长和身边的同事对视了一眼。
他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面对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巨大功劳时,非但没有居功自傲,反而用一种近乎自嘲的方式,拼命地将功劳往外推。
他不是在解释,他是在掩饰!
他越是说自己是“犯困”、“胡话”、“不小心”,就越是印证了孙大海书记那句“无欲则刚”的评价!
这哪里是愣头青?这分明是看透了名利,不愿被俗务缠身的真人风骨!
陈副部长心中,对江澈的评价,又悄然上了一个台阶。这个年轻人,不仅有能力,更有心性!这在体制内,比能力本身更稀有,更可贵!
“嗯,很谦虚,这是个好品质。”陈部长的语气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那我们再聊聊别的。你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终于问到这个了!
江澈精神一振,这是他准备的“躺平宣言”的最终章,也是他认为最能让考察组对自己失去兴趣的杀手锏。
他沉吟片刻,仿佛在认真思考,实则是在背诵早已烂熟于心的台词。
“报告领导,关于未来规划,我确实认真想过。”江澈的眼神变得“朴实”而“真挚”,“我的想法很简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颗合格的螺丝钉,组织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牢牢待着,不出错,不松动,尽好自己的本分。”
“我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把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都踏踏实实地完成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青龙镇的发展贡献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我就心满意足了。至于个人的进步……我坚信,只要工作做好了,组织上自有公论,我个人服从组织的任何安排。”
说完,江澈心中长舒一口气。
结束了,我的表演。
这番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没啥大志向,别指望我挑大梁,我就想当个普通小兵混日子,领导您千万别提拔我,让我烂在基层吧,求求了!
他相信,任何一个渴望选拔“闯将”、“干将”的组织部门,听到这番毫无锐气、毫无进取心的“躺平”发言,都会立刻把自己从候选人名单里划掉。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陈副部长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消化江澈的这番话。
江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紧张地观察着对方的反应。
成了吗?他们是不是终于对我失望了?
就在江澈以为自己即将成功过关,可以逃出生天的时候,陈副部长突然抬起了头。
他的眼神,不再是刚才的温和与审视,而是变得异常明亮和锐利,仿佛穿透了江澈所有的伪装,直抵他那颗想要“躺平”的内心。
陈副D部长看着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江澈的心上。
“说得很好。态度很端正,想法也很朴实。”
江澈的心一沉,不好,还有“但是”。
“不过,江澈同志,”陈副部长话锋一转,“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本分。但作为一名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光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不够。你还需要有抬头看路的能力。”
他身体微微前倾,那股无形的压力再次笼罩了江澈。
“我们不谈虚的,也不谈空的。我就想听听你最真实的想法。”陈部长的目光灼灼,仿佛要将江澈看穿,“在你看来,青龙镇未来五年,最大的发展机遇在哪里?最需要警惕的风险,又是什么?”
门轴发出一声轻微的“吱呀”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房间里有三个人,呈品字形坐着。主位上正是县委组织部的陈副部长,国字脸,不怒自威。他身旁坐着两位稍年轻一些的干部,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观察,眼神都像鹰隼一样锐利。
三道目光,六道视线,如聚光灯般瞬间锁定了江澈。
空气仿佛凝固了,带着一种审查的压力。
“陈部长,各位领导,你们好。”江澈的身体比大脑先一步做出了反应,微微鞠躬,声音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
这是他上一世在无数个大场面里锤炼出的本能——越是心慌,表面越要平静如水。
“江澈同志,请坐。”陈副部长指了指对面那张孤零零的椅子。
那把椅子,像极了审讯室里的被告席。
江澈拉开椅子,坐下,双手平放在膝盖上,腰背挺直,摆出了一副最标准、最老实、也最无趣的姿态。
他内心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从现在开始,我不是江澈,我是一台复读机,一台只会说官话套话的机器人。我的目标不是回答问题,而是消耗掉他们的耐心。
“不要紧张,就是随便聊聊。”陈部长开口了,声音温和,但江澈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我们和镇里的很多同志都谈过了,大家对你的评价很高啊。”
来了,开场就上压力。
江澈内心冷笑,脸上却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惶恐和局促:“领导过奖了。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工作能取得一点点成绩,全都是因为有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孙书记和李镇长的悉心指导,还有办公室各位前辈同事的无私帮助。我个人其实没做什么。”
这一套话说得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完美!江澈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这番话,堪称“甩锅与揽责”的辩证统一,既把功劳全部分摊了出去,又显得自己态度谦逊,懂得感恩。听起来政治正确,但细品之下,毫无个人特色,就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
负责记录的干部笔尖一顿,抬头看了江澈一眼。
陈副部长脸上的表情没有变化,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继续问道:“‘一桥双景,古今交辉’,这个方案,我们听说是你最先提出来的。能谈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这是核心问题,也是最危险的陷阱。
江澈知道,只要他稍微流露出一点“灵光一闪”或者“深思熟虑”的痕迹,就彻底坐实了“天才”的名号。
他必须把这次“神来之笔”,解释成一次彻头彻尾的“意外”。
“报告陈部长,关于这件事,其实是个误会。”江澈的表情变得更加“诚恳”和“憨厚”,“我当时根本没什么成熟的想法。那天开会,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我听得有点……有点犯困,脑子也迷迷糊糊的。领导突然点我的名,我一下没反应过来,就把心里下意识冒出来的一句话给说出来了。”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赧然:“说出来怕您笑话,我当时想的就是,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没想到,李镇长他们格局高,站位高,从我这句不着调的胡话里,提炼升华出了‘一桥双景’这么好的一个思路。所以,这个功劳真的不是我的,是领导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我顶多算是在旁边……不小心碰响了一个音符。”
这番解释,堪称“自污”的典范。
江澈把自己形容成了一个开会打瞌睡、满嘴跑火车的愣头青。他相信,任何一个正常的领导,听到这番话,都会对自己“天才”的印象大打折扣。
然而,他低估了“迪化”的强大力量。
陈副部长和身边的同事对视了一眼。
他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看到一个年轻人,在面对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巨大功劳时,非但没有居功自傲,反而用一种近乎自嘲的方式,拼命地将功劳往外推。
他不是在解释,他是在掩饰!
他越是说自己是“犯困”、“胡话”、“不小心”,就越是印证了孙大海书记那句“无欲则刚”的评价!
这哪里是愣头青?这分明是看透了名利,不愿被俗务缠身的真人风骨!
陈副部长心中,对江澈的评价,又悄然上了一个台阶。这个年轻人,不仅有能力,更有心性!这在体制内,比能力本身更稀有,更可贵!
“嗯,很谦虚,这是个好品质。”陈部长的语气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那我们再聊聊别的。你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规划吗?”
终于问到这个了!
江澈精神一振,这是他准备的“躺平宣言”的最终章,也是他认为最能让考察组对自己失去兴趣的杀手锏。
他沉吟片刻,仿佛在认真思考,实则是在背诵早已烂熟于心的台词。
“报告领导,关于未来规划,我确实认真想过。”江澈的眼神变得“朴实”而“真挚”,“我的想法很简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颗合格的螺丝钉,组织把我拧在哪里,我就在哪里牢牢待着,不出错,不松动,尽好自己的本分。”
“我对自己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把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都踏踏实实地完成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青龙镇的发展贡献一份微不足道的力量,我就心满意足了。至于个人的进步……我坚信,只要工作做好了,组织上自有公论,我个人服从组织的任何安排。”
说完,江澈心中长舒一口气。
结束了,我的表演。
这番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没啥大志向,别指望我挑大梁,我就想当个普通小兵混日子,领导您千万别提拔我,让我烂在基层吧,求求了!
他相信,任何一个渴望选拔“闯将”、“干将”的组织部门,听到这番毫无锐气、毫无进取心的“躺平”发言,都会立刻把自己从候选人名单里划掉。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陈副部长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消化江澈的这番话。
江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紧张地观察着对方的反应。
成了吗?他们是不是终于对我失望了?
就在江澈以为自己即将成功过关,可以逃出生天的时候,陈副部长突然抬起了头。
他的眼神,不再是刚才的温和与审视,而是变得异常明亮和锐利,仿佛穿透了江澈所有的伪装,直抵他那颗想要“躺平”的内心。
陈副D部长看着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江澈的心上。
“说得很好。态度很端正,想法也很朴实。”
江澈的心一沉,不好,还有“但是”。
“不过,江澈同志,”陈副部长话锋一转,“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本分。但作为一名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光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不够。你还需要有抬头看路的能力。”
他身体微微前倾,那股无形的压力再次笼罩了江澈。
“我们不谈虚的,也不谈空的。我就想听听你最真实的想法。”陈部长的目光灼灼,仿佛要将江澈看穿,“在你看来,青龙镇未来五年,最大的发展机遇在哪里?最需要警惕的风险,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