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改革的第一个切入点:僵尸企业的破产重组!-《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电话那头,张承安的声音温润如玉,仿佛不是打来试探的战书,而是一张来自旧友的茶会请柬。

  “张行长,您太客气了。”陆远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受宠若惊,以及一丝属于年轻干部的拘谨,“早就该去拜访您,向您请教金融方面的专业问题,没想到还劳您亲自打电话过来,实在是不敢当。”

  他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把皮球不软不硬地踢了回去。

  “哈哈,陆组长真是谦虚。”张承安轻笑两声,话锋一转,“南山工业园是我们南江市的根,现在根上生了病,我们这些做金融服务的,心里也着急啊。吴副市长一直强调,改革要稳,要平稳过渡。我个人觉得,对于一些历史包袱比较重的企业,是不是可以采取一些更温和的、比如债务重组、以债权换股权的方式,给企业一个喘息的机会?大家坐下来,慢慢谈,总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嘛。”

  好一个“两全其美”。

  陆远几乎能想象出电话那头,张承安端着一杯上好的明前龙井,姿态优雅地指点江山的样子。他这是在给陆远划红线,也是在递橄榄枝——别动破产清算的心思,大家可以坐下来分蛋糕,你也能拿到好处。

  【叮!检测到目标人物“张承安”正在对宿主进行【糖衣炮弹】式攻击,话术核心:利益捆绑。】

  【系统生成应对剧本:】

  【1. 扮演【天真的理想主义者】:满口答应,然后背地里捅刀。(风险:容易被识破,显得虚伪。)】

  【2. 扮演【愣头青刺猬】:当场严词拒绝,与其划清界限。(风险:立刻激化矛盾,树敌过早。)】

  【3. 扮演【勤勉的执行者】:用工作当挡箭牌,拖延时间,保持距离。(推荐)】

  陆远心中冷笑,嘴上却是一片诚恳:“张行长您站得高,看得远,您的这些想法对我启发很大。说实话,赵书记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我这几天饭都吃不好,觉也睡不香,就怕辜负了市委的信任。今天晚上,我正准备连夜加班,把领导小组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再细化一下,明天一早就要向书记汇报。您的这顿饭,我实在是想去,但实在是分身乏术,真是太遗憾了。”

  他叹了口气,语气里充满了“身不由己”的无奈。

  “等这阵子忙完了,我一定登门拜访,专门向您请教‘金融创新’的高招。”

  这一番话,滴水不漏。

  既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您的想法很好),又点明了自己的靠山和工作状态(我要向赵书记汇报,我很忙),还用一个“登门请教”的空头支票,婉拒了今晚的鸿门宴。

  张承安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他何等人物,自然听出了陆远话里的潜台词。这个年轻人,滑不留手,不接招,也不撕破脸,反而用赵书记来压他。

  “呵呵,既然陆组长有要务在身,那我就不打扰了。”张承安的笑声依旧温和,但温度却降了几分,“工作要紧,身体也要注意。改天,我等你电话。”

  “一定,一定。谢谢张行长关心。”

  挂断电话,陆远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车辆,眼神深邃。张承安的这通电话,像是一声发令枪。敌人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不会坐以待毙。

  他必须更快,更准,更狠。

  陆远拿起外套,没有回政研室,而是直接驱车,再次来到了科技局。

  当他推开那间熟悉的、充满焊锡味的办公室时,冯锐正戴着老花镜,趴在那张被他画得乱七八糟的蓝图上,像个痴迷的孩子。

  “这么快就回来了?”冯锐抬起头,有些意外。

  “发令枪响了。”陆远言简意赅,将刚才张承安的电话内容复述了一遍。

  冯锐的脸色沉了下来,他放下铅笔,摘下眼镜,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我猜到他们会来,没想到这么快。张承安这条线,牵着吴建国,吴建国后面还有没有别人,都很难说。他们这是想把你拉下水,只要你吃了这顿饭,不管谈成什么样,在别人眼里,你这个改革先锋的旗帜上,就沾了污点。”

  “所以,我们不能等了。”陆远走到桌边,手指重重地点在了蓝图上那个最显眼的位置——红星机械厂。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陆远的声音冷静而坚定,“我们必须选择一个目标,以雷霆之势,将其一举拿下,打掉他们的幻想,也为我们后续的改革,立下一个标杆。”

  冯锐的眼中,那团熄灭不久的火焰再次燃起,甚至比刚才更加炽烈。“你的意思是……”

  “就从红星机械厂开始。”陆远看着冯锐,“对它,进行破产重组。”

  这个词一出,办公室里的空气都仿佛凝重了几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决策,这是一场政治宣战。

  冯锐沉默了片刻,然后猛地一拍大腿:“好!就拿它开刀!这颗钉子,是吴建国他们插得最深、自以为最稳的一颗。我们把它拔了,剩下的就都好办了!”

  他多年的压抑和愤懑,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可是,具体怎么操作?直接提交破产申请,吴建国那一关就过不去。他作为常务副组长,有一票否决权。”冯锐很快冷静下来,指出了现实的困难。

  “所以,我们不提‘破产’这两个字。”陆远笑了,笑得像一只准备偷鸡的狐狸。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空白的A4纸和一支笔,铺在桌上仅剩的一点空隙里。

  “冯局,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份‘破产申请’,而是一份‘关于对南山工业园区部分特困企业进行资产清查与经营状况评估的试点工作方案’。”陆远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下这个长得绕口令一样的标题。

  “我们不提红星厂,我们说的是‘部分特困企业’。我们不提‘破产’,我们说的是‘资产清查’和‘经营状况评估’。我们不提‘清算’,我们说的是‘试点工作’。”

  冯锐看着陆远,眼睛越瞪越大。

  还能这么玩?

  这简直是把官场话术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个字都光明正大,冠冕堂皇,但组合在一起,剑锋直指红星厂的咽喉。

  “这个方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谁破产,而是为了‘摸清家底,盘活资产,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决策依据’。”陆远笔走龙蛇,迅速起草着方案的核心内容。

  “为了保证评估的‘公平、公正、公开’,我建议,成立一个由市纪委、审计局、财政局、科技局以及第三方专业机构组成的联合评估工作组。”

  他特意把纪委放在了第一位。

  “至于第三方机构,就由您来推荐那位‘账本阎王’楚云飞先生。他的专业权威,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

  冯锐看着这份正在成型的方案,心中只剩下两个字:佩服。

  这哪里是工作方案,这分明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捕兽夹”。吴建国如果反对,就是反对“摸清家底”,就是“阻碍改革”,就是心里有鬼。他如果同意,那好,纪委和楚云飞这两只猛虎,就会被陆远名正言顺地放进红星厂这个“羊圈”里。

  这是一个阳谋。一个让对手明知是陷阱,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往下跳的阳谋。

  “我再加一条。”冯锐拿起笔,在方案上补充道:“为确保评估工作不受干扰,评估期间,相关企业的银行账户、资产划拨,应由工作组进行监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转移、隐匿资产。”

  这一条,是釜底抽薪。直接断了张承安他们金蝉脱壳、转移资产的后路。

  两人相视一笑,一种属于战友的默契,在空气中悄然滋生。

  一个下午的时间,一份长达二十页,引用了三项国家法律、五条省级政策,附带了十几张数据图表的《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出炉。

  方案的最后,建议将“南江红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本次试点工作的第一个评估对象。理由是:该企业历史悠久,具有代表性,其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对整个园区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傍晚时分,陆远拿着这份沉甸甸的方案,敲响了市委书记赵立冬办公室的门。

  赵立冬正在看文件,见到陆远,指了指对面的沙发。

  陆远没有坐,而是将方案双手递了过去。

  “书记,这是我们领导小组初步拟定的第一个工作方案,请您审阅。”

  赵立冬接过方案,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他的表情很平静,但翻页的速度却越来越慢。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当他看到最后,看到冯锐加上去的那条“账户监管”时,嘴角不易察觉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他合上方案,没有立即表态,而是问了陆远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今天,工商银行的张承安给你打电话了?”

  陆远心中一凛,但面色不变:“是的,书记。张行长很关心工业园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很有建设性的意见。”

  “建设性?”赵立冬笑了,那笑容里带着一丝洞悉一切的锐利,“我看是‘阻碍性’吧。”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背着手,看着窗外已经亮起的万家灯火。

  “我让你当这把刀,不是让你去跟那些烂肉讨价还价的。”赵立冬的声音很平淡,却带着千钧之力,“是让你把它,干脆利落地,给我切掉。”

  他转过身,拿起桌上的红笔,在那份方案的封面上,龙飞凤舞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在后面重重地写下两个字:

  “同意。”

  签完字,他将方案递还给陆远。

  “明天上午,召开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这个方案,就在会上过一下。”赵立冬的目光落在陆远的脸上,“记住,我只要结果。”

  “是!保证完成任务!”陆远立正敬礼,接过那份仿佛还带着赵立冬体温的方案。

  走出市委书记办公室,夜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

  陆远知道,从赵立冬落笔的那一刻起,战争,已经正式打响。

  他低头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张承安那个未储存的号码,像一个不祥的预兆,静静地躺在那里。

  鸿门宴没去成,但真正的宴席,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