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省委领导的批示,百工坊项目“特事特办”!
魏民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陆远刚刚燃起的火焰上。
“光说服我,还不够?”陆远心里一紧,难道还有什么自己没考虑到的变数?
魏民看着他瞬间变得紧张的神情,笑了笑,示意他坐下。“别紧张,我不是说你的方案有问题。恰恰相反,你的方案,好得超出了我的预期。”
他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厚厚的《江南省年鉴》,翻了翻,又放了回去。
“陆远,你现在是市委常委,应该明白,权力运行有它自身的逻辑。我今天口头上支持你,明天你回到星海,常鸿同志一句‘省里没有正式文件’,就能把你的项目拖死。我个人魏民的表态,在官场上,最多算一阵风,吹过就散了。”
他转过身,目光变得深邃。
“所以,我的支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必须把它,变成省委的意志,变成一份白纸黑字的、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正式文件。”
陆-远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明白了,魏民这是要亲自为他“背书”,而且是用最权威、最正式的方式。这已经超出了“伯乐”的范畴,而是一种近乎师长的提携。
“你这份报告的题目,起得很好。”魏民走回办公桌后坐下,拿起了那份报告,“《关于将星海市百工坊历史街区打造为‘省级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请示报告》。你把它定义为‘省级示范区’,这就给了我一个把它拿到省委层面讨论的绝佳抓手。”
他从笔筒里,拿出了一支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英雄牌钢笔,拧开笔帽,笔尖在空气中顿了顿。
“常鸿同志在市政府那边经营多年,省政府里也有不少老同事、老部下。如果你这个项目只是一个市级项目,他有的是办法,让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的条条框框,把它困在原地。”魏民的语气很平静,却在为陆远揭示更高层面的权力迷宫,“但是,一旦省委定了调子,把它定义为‘文化强省’战略的试点工程,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任何部门的阻挠,都将不再是业务问题,而是政治站位问题。”
陆远屏住了呼吸。他看着魏民手中的那支笔,知道那支笔即将写下的,将是百工坊的命运。
【系统提示:检测到高级别政治武器【省委常委的批示】正在蓄力。】
【武器属性:红头文件级,拥有对厅局级及以下单位的“规则重塑”与“强制执行”效果。】
【系统吐槽:宿主,请记住这一刻。这证明了在某些时候,一支笔,确实比一杆枪更有力量。建议您以后随身携带同款英雄钢笔,哪怕不写字,也能有效提升自身气场值。】
魏民没有立刻下笔。他将报告的封面又看了一遍,仿佛在做最后的斟酌。办公室里安静极了,只有墙上挂钟的秒针在孜孜不倦地走着,每一下,都敲在陆远的心上。
终于,笔尖落在了纸上。
魏民的字迹苍劲有力,入木三分。他没有写在报告的空白处,而是直接写在了标题下方的醒目位置。红色的墨水,在白色的纸上,显得格外刺眼。
“此报告立意高远,思路清晰,是落实我省‘文化强省’战略的一次有益探索,更是对城市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记忆的城市,是没有未来的。”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似乎觉得还不够。他抬起笔,又重重地写了下去。
“星海市委、市政府应将百工坊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特事特办,大力支持,务求将其打造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文化精品工程。”
“省宣传部、文旅厅等相关部门要做好指导协调工作,为项目保驾护航。”
最后,他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在名字下面加了一行字。
“请立春、祥林同志阅。”
立春,是江南省省长赵立春的名字。祥林,则是宣传部副部长孔祥林。
陆远看着那一行行字,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头顶。
这一段批示,堪称艺术。
它首先从政治高度上,将项目定性为“落实省委战略”,直接封死了所有程序上的质疑。
接着,它对星海市下达了不容置疑的命令——“一把手工程”、“特事特办”,这意味着项目的优先级将超越市内一切常规工作,常鸿再想使绊子,就等同于公然对抗省委的指示。
然后,它明确了省直部门的责任是“保驾护航”,而不是“审查阻挠”,釜底抽薪,断了钱立群那种人借口“会审”来卡脖子的念想。
最绝的是最后一句,“请立春同志阅”。这等于是魏民以省委常委的身份,将这份报告连同他的批示,直接送到了省长的案头。赵立春省长即便再欣赏常鸿,也绝不敢在一个已经被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定调为“文化强省战略”标杆的项目上,公然提出反对意见。
这一道批示,就像一张天罗地网,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阻力,无论来自市里还是省里,全都提前预判并封堵得严严实实。
魏民写完,将钢笔帽仔细地盖好,放回笔筒。他拿起那份还散发着墨香的报告,递到陆远面前。
“拿着吧。”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这是你的‘铠甲’,也是你的‘武器’。能不能用好它,就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陆远站起身,双手接过那份报告。
明明只是薄薄的一叠纸,他却感觉重逾千斤。这上面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未来,更是一位政坛前辈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栽培。
他没有说“谢谢部长”之类的客套话,只是拿着那份报告,向着魏民,深深地鞠了一躬。
所有的话,都在这个九十度的躬身里了。
“去吧。”魏民摆了摆手,“年轻人,不要怕犯错,也不要怕得罪人。只要你心里装的是这片土地和人民,我,还有省委,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陆远直起身,眼眶有些发热。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当他重新回到省委大院那洒满阳光的林荫道上时,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头顶的阳光不再刺眼,反而温暖和煦。远处办公楼的红色砖墙,似乎也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他紧紧地抱着怀里的牛皮纸袋,仿佛抱着一个绝世珍宝。
小陈和司机看到他出来,连忙迎了上来。小陈看着陆远脸上那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激动与肃穆的神情,小心翼翼地问:“陆书记,事情……办得怎么样?”
陆远没有回答,只是拉开车门坐了进去,然后将那个牛皮纸袋放在身边的座位上,轻轻拍了拍。
“回星海。”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底气。
车子缓缓驶出省委大院,汇入江州川流不息的车河。陆远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常务副市长常鸿那张总是带着一丝轻蔑与傲慢的脸。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苏红棉的电话。
“苏总,可以签合同了。”
电话那头的苏红棉显然愣了一下:“这么快?省里……”
陆远看着躺在身边的“尚方宝剑”,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省里的东风,已经借到了。接下来,该回星海,让某些人看看,这风,到底有多大。”
魏民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陆远刚刚燃起的火焰上。
“光说服我,还不够?”陆远心里一紧,难道还有什么自己没考虑到的变数?
魏民看着他瞬间变得紧张的神情,笑了笑,示意他坐下。“别紧张,我不是说你的方案有问题。恰恰相反,你的方案,好得超出了我的预期。”
他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厚厚的《江南省年鉴》,翻了翻,又放了回去。
“陆远,你现在是市委常委,应该明白,权力运行有它自身的逻辑。我今天口头上支持你,明天你回到星海,常鸿同志一句‘省里没有正式文件’,就能把你的项目拖死。我个人魏民的表态,在官场上,最多算一阵风,吹过就散了。”
他转过身,目光变得深邃。
“所以,我的支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必须把它,变成省委的意志,变成一份白纸黑字的、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正式文件。”
陆-远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明白了,魏民这是要亲自为他“背书”,而且是用最权威、最正式的方式。这已经超出了“伯乐”的范畴,而是一种近乎师长的提携。
“你这份报告的题目,起得很好。”魏民走回办公桌后坐下,拿起了那份报告,“《关于将星海市百工坊历史街区打造为‘省级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请示报告》。你把它定义为‘省级示范区’,这就给了我一个把它拿到省委层面讨论的绝佳抓手。”
他从笔筒里,拿出了一支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英雄牌钢笔,拧开笔帽,笔尖在空气中顿了顿。
“常鸿同志在市政府那边经营多年,省政府里也有不少老同事、老部下。如果你这个项目只是一个市级项目,他有的是办法,让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的条条框框,把它困在原地。”魏民的语气很平静,却在为陆远揭示更高层面的权力迷宫,“但是,一旦省委定了调子,把它定义为‘文化强省’战略的试点工程,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任何部门的阻挠,都将不再是业务问题,而是政治站位问题。”
陆远屏住了呼吸。他看着魏民手中的那支笔,知道那支笔即将写下的,将是百工坊的命运。
【系统提示:检测到高级别政治武器【省委常委的批示】正在蓄力。】
【武器属性:红头文件级,拥有对厅局级及以下单位的“规则重塑”与“强制执行”效果。】
【系统吐槽:宿主,请记住这一刻。这证明了在某些时候,一支笔,确实比一杆枪更有力量。建议您以后随身携带同款英雄钢笔,哪怕不写字,也能有效提升自身气场值。】
魏民没有立刻下笔。他将报告的封面又看了一遍,仿佛在做最后的斟酌。办公室里安静极了,只有墙上挂钟的秒针在孜孜不倦地走着,每一下,都敲在陆远的心上。
终于,笔尖落在了纸上。
魏民的字迹苍劲有力,入木三分。他没有写在报告的空白处,而是直接写在了标题下方的醒目位置。红色的墨水,在白色的纸上,显得格外刺眼。
“此报告立意高远,思路清晰,是落实我省‘文化强省’战略的一次有益探索,更是对城市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一个没有记忆的城市,是没有未来的。”
写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似乎觉得还不够。他抬起笔,又重重地写了下去。
“星海市委、市政府应将百工坊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项领导小组,特事特办,大力支持,务求将其打造成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文化精品工程。”
“省宣传部、文旅厅等相关部门要做好指导协调工作,为项目保驾护航。”
最后,他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在名字下面加了一行字。
“请立春、祥林同志阅。”
立春,是江南省省长赵立春的名字。祥林,则是宣传部副部长孔祥林。
陆远看着那一行行字,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头顶。
这一段批示,堪称艺术。
它首先从政治高度上,将项目定性为“落实省委战略”,直接封死了所有程序上的质疑。
接着,它对星海市下达了不容置疑的命令——“一把手工程”、“特事特办”,这意味着项目的优先级将超越市内一切常规工作,常鸿再想使绊子,就等同于公然对抗省委的指示。
然后,它明确了省直部门的责任是“保驾护航”,而不是“审查阻挠”,釜底抽薪,断了钱立群那种人借口“会审”来卡脖子的念想。
最绝的是最后一句,“请立春同志阅”。这等于是魏民以省委常委的身份,将这份报告连同他的批示,直接送到了省长的案头。赵立春省长即便再欣赏常鸿,也绝不敢在一个已经被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定调为“文化强省战略”标杆的项目上,公然提出反对意见。
这一道批示,就像一张天罗地网,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阻力,无论来自市里还是省里,全都提前预判并封堵得严严实实。
魏民写完,将钢笔帽仔细地盖好,放回笔筒。他拿起那份还散发着墨香的报告,递到陆远面前。
“拿着吧。”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这是你的‘铠甲’,也是你的‘武器’。能不能用好它,就看你自己的智慧了。”
陆远站起身,双手接过那份报告。
明明只是薄薄的一叠纸,他却感觉重逾千斤。这上面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未来,更是一位政坛前辈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栽培。
他没有说“谢谢部长”之类的客套话,只是拿着那份报告,向着魏民,深深地鞠了一躬。
所有的话,都在这个九十度的躬身里了。
“去吧。”魏民摆了摆手,“年轻人,不要怕犯错,也不要怕得罪人。只要你心里装的是这片土地和人民,我,还有省委,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陆远直起身,眼眶有些发热。他重重地点了点头,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当他重新回到省委大院那洒满阳光的林荫道上时,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头顶的阳光不再刺眼,反而温暖和煦。远处办公楼的红色砖墙,似乎也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他紧紧地抱着怀里的牛皮纸袋,仿佛抱着一个绝世珍宝。
小陈和司机看到他出来,连忙迎了上来。小陈看着陆远脸上那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激动与肃穆的神情,小心翼翼地问:“陆书记,事情……办得怎么样?”
陆远没有回答,只是拉开车门坐了进去,然后将那个牛皮纸袋放在身边的座位上,轻轻拍了拍。
“回星海。”
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底气。
车子缓缓驶出省委大院,汇入江州川流不息的车河。陆远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脑海中却清晰地浮现出常务副市长常鸿那张总是带着一丝轻蔑与傲慢的脸。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苏红棉的电话。
“苏总,可以签合同了。”
电话那头的苏红棉显然愣了一下:“这么快?省里……”
陆远看着躺在身边的“尚方宝剑”,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省里的东风,已经借到了。接下来,该回星海,让某些人看看,这风,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