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远办公室的空气,在短短几分钟内,从权力初掌的醇香,变成了浸满雨水和泥土的霉味。
那名跪在地上的瓜农,叫孙老蔫,是镇里有名的种瓜好手。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此刻皱成了一团,浑浊的泪水混着泥点子往下淌,嘴唇哆嗦着,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陆镇长……俺们……俺们全完了……”
农业站长老张的脸色比纸还白,他指着那份湿透的报告,声音都在打颤:“陆镇长,这雨邪门了,下了半个月!通往几个主要产瓜村的路,全成了烂泥塘,拖拉机都陷进去了,别说大卡车。瓜再泡两天,就不是卖不卖得掉的问题,是直接烂在地里,连猪都不吃了!”
上万亩西瓜。
这四个字像一块巨石,轰然压在陆远的心口。他刚刚才用一个“双赢”的方案,解决了幸福村三公里的路,那点运筹帷幄的得意,在此刻这上百公里瘫痪的乡村道路面前,渺小得像个笑话。
他新上任的这把副镇长交椅,还没焐热,就被人架在了火山口上。
【系统警报:检测到S级群体性危机事件!】
【新剧本生成中……请宿主做好准备……】
系统的声音在脑中响起,却带不来丝毫安慰。陆远知道,剧本再好,也得有演员能上台。现在,他连舞台在哪儿都快找不到了。
“都起来!哭有什么用?跪着,天就会晴吗?路就能自己变好吗?”
陆远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冷静。他快步上前,亲自将孙老蔫从冰冷的地面上搀扶起来。他的手很有力,让抖得像筛糠一样的孙老蔫不由自主地站稳了。
“张站长,你也是老农业了,慌什么!”陆远转头看向老张,眼神锐利,“现在不是比谁嗓门大的时候。我要最准确的数据,受灾最严重的有哪几个村?具体多少亩?道路损毁最严重的路段在哪里?有没有可能用人力先把瓜一筐筐背出来?”
一连串的问题,像机关枪一样射出,瞬间打断了办公室里的慌乱和哭泣。老张和几个瓜农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副镇长,在这种情况面前,非但没有慌神,反而冷静得像一块冰。
秘书小王,王晨光,已经吓傻了。他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只能呆呆地站在墙角,手里还捏着准备给陆远续水的暖瓶。
“小王!”陆远喊道,“还愣着干什么?去,通知司机班,马上备车!再拿几套雨衣和雨鞋过来!”
“哦……哦!好!”王晨光如梦初醒,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陆镇长,人力……人力不行啊。”老张缓过神来,哭丧着脸,“几百万斤的瓜,靠人背,背到明年也背不完。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抢修出来一条主路,让车能进去!”
“修路要钱,镇里的财政什么情况,你比我清楚。”陆远一句话就堵了回去,“先别说这些。走,去现场看看。”
半小时后,一辆破旧的桑塔纳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艰难行进。车轮甩起的泥浆,像炮弹一样砸在车窗上,雨刮器疯狂地摆动,也只能勉强刮开一道模糊的视野。
车里,陆“远换上了一身从门卫室借来的旧迷彩服和高筒雨鞋,正低头看着一张简易的地图。老张坐在副驾,不停地叹气,嘴里念叨着“完了,全完了”。
后排的王晨光脸色发白,一只手死死抓着扶手,另一只手紧紧抱着公文包,里面装着纸笔和相机,他感觉自己不是去视察灾情,而是要去前线。
“最严重的就是前面的王家铺和赵家洼两个村,加起来差不多有七千亩地。”老张指着窗外一片白茫茫的水汽,“您看,那片就是。以前这路边,一到这时候,全是各地来收瓜的大卡车,热闹得很。现在,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
车子最终在一个被冲垮的土桥前停下,再也无法前进。
陆远推开车门,一股夹杂着雨水和泥土腥气的冷风扑面而来。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烂泥里,朝田埂走去。
眼前的景象,比报告上的文字和照片,要震撼一百倍。
一望无际的瓜田,几乎完全被浑浊的黄泥水浸泡。一个个本应躺在绿叶间,等着被采摘的硕大西瓜,此刻却像无数个被遗弃的孤儿,一半身子泡在水里,了无生气。空气中,已经能闻到一丝丝植物腐烂后发出的、甜腻中带着酸败的气味。
几个瓜农正站在田边,麻木地看着自家的瓜田,眼神空洞,仿佛被抽走了魂。
陆远走到孙老蔫的瓜田边,弯下腰,从水里捞起一个西瓜。瓜皮已经被泡得有些发软,他用手指敲了敲,发出的不再是清脆的“嘭嘭”声,而是一种沉闷的“噗噗”声。
他知道,这瓜的心,已经开始坏了。
“陆镇长……”孙老蔫跟了过来,声音沙哑,“这瓜,是俺给儿子娶媳服的钱,给俺老伴看病的钱……这要是全烂了,俺……俺也不活了……”
陆远没有说话,只是将那个西瓜默默地放回水里。他站起身,泥水顺着他的裤管往下流,鞋子里早已灌满了水,冰冷刺骨。
他转过头,看着跟在身后的王晨光:“拍照。把这些都拍下来。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脸,都给我拍清楚。”
王晨光哆哆嗦嗦地举起相机,对着这片末日般的景象,按下了快门。
……
下午三点,青阳镇政府三楼会议室。
一场紧急召开的D政联席会,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陆远一身泥水地坐在长条会议桌的一侧,他甚至没来得及换下那身湿透的衣服,裤腿上沾满的黄泥,在铺着红色地毯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刺眼。
他的对面,坐着镇里另外几位副镇长和D委委员。他们衣着整洁,神情各异。
分管工业的钱副镇长,也就是裕华村村长钱大金的姐夫,正慢悠悠地转着手里的笔,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这场危机与他无关。
分管计生文教的李副镇长,一个快退休的女同志,正拿着小镜子,仔细地看着自己的眼角。
周海东坐在主位,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陆远的声音有些嘶哑,但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全镇受灾西瓜共计一万一千三百亩,涉及农户四百二十七户。道路损毁严重,大型车辆完全无法通行。根据农业站的评估,如果三天内不能有效解决运输问题,将有超过八成的西瓜彻底腐烂,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超过一千万元。”
一千万!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的初步方案是,兵分两路。”陆远没有理会众人的惊愕,继续说道,“第一,由我牵头,交通站、水利站配合,组织机械和人力,不惜一切代价,抢通一条通往王家铺的主干道。哪怕只是临时的土路,只要能让三轮车进去就行!”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是销路问题。时间太紧,等客商上门已经来不及了。我建议,由镇政府出面,一方面联系县里各大单位、企业,发动内部认购;另一方面,联系周边县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我们自己组织车辆,降价外销。哪怕亏一点,也比血本无归强!”
陆远说完,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半晌,钱副镇长停下了转动的笔,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开口了:“陆镇长年轻有为,有魄力,有担当,我是很佩服的。不过……我有几个小问题。”
他顿了顿,享受着所有目光聚焦在他身上的感觉。
“第一,抢修道路,机械要油,人力要钱,这笔费用不是个小数目,从哪里出?镇财政的账本,在座的都清楚,恐怕连买油的钱都凑不出来吧?”
“第二,发动单位认购,这个想法好。但我们是政府,不是企业,用行政命令去搞摊派,不符合市场规律,也容易引起兄弟单位的反感。到时候瓜卖了,人情丢了,得不偿失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自己组织外销?车从哪来?人从哪来?销不掉的风险谁来承担?万一拉到外地,人家市场饱和了,或者干脆压价压到死,到时候我们是卖还是不卖?拉回来,运费都亏进去了。陆镇长,市场经济,有赚就有赔。农民种地,和我们做生意一样,有风险是正常的。政府的职能是引导和服务,不是当保姆,更不能当这个冤大头,为市场风险买单。这个口子要是一开,以后土豆滞销了找政府,苹果卖不掉了也找政府,那我们镇政府干脆改名叫镇农贸公司算了。”
钱副镇长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滴水不漏。他嘴上句句是“佩服”,话里话外却把陆远所有的路都给堵死了。
“钱镇长说的有道理。”另一位委员附和道,“这件事,还是要慎重。我们不能因为同情,就乱了规矩。”
“是啊是啊,心是好的,但不能好心办坏事。”
一时间,会议室里的风向悄然改变。大家纷纷点头,表示钱副镇长的“老成之言”有道理。
陆远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看着这群人,他们脸上都挂着“为你着想”的表情,眼神里却透着一股隔岸观火的冷漠。
他明白了,这不是一场商讨对策的会议。
这是一场针对他这个新任副镇长的“围猎”。他们就是要用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他逼到墙角,让他眼睁睁地看着这上万亩西瓜烂掉,让他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烧了自己的眉毛。
只要他失败了,他这个靠“运气”和“县委书记赏识”上位的年轻人,就会立刻被打回原形,成为全县的笑柄。
陆远没有再争辩,他只是抬起头,看向了始终沉默的周海东。
全场的目光,也随之转向了这位一把手。
周海东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浮着的茶叶,过了许久,才缓缓开口。
“同志们的顾虑,都有道理。财政有困难,市场有风险,规矩不能乱,这些都是事实。”
他的话,让钱副镇长等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然而,周海东话锋一转。
“但是,”他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四百多户农民一年的血汗,马上就要打水漂了!老百姓选我们,是让我们在这里讨论困难的吗?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看着群众遭殃,我们还抱着那些条条框框无动于衷,那我们这些干部,要来何用!”
他的目光如电,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陆远的身上。
“陆远同志。”
“到!”陆远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你是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这件事,就由你全权负责,立下军令状!”周海东的声音斩钉截铁,“我给你政策,给你权力,但钱,镇里一分没有。人,除了你分管的那几个站所,其他人原则上不参与。三天之内,我要看到效果!”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是去化缘也好,是去拉赞助也罢,甚至是……你把西瓜卖到天上去!总之,这个问题,你必须给我解决掉!”
“如果你解决了,这是你的功劳,我亲自去县委给你请功!如果你解决不了……”周海东的眼神变得无比严厉,“那你就自己,写一份辞职报告,交到我桌上来!”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周海东这番话给震住了。
这哪里是支持,这分明是把陆远放到了悬崖边上,再狠狠地推了一把!
不给钱,不给人,只给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一句失败就滚蛋的命令。
钱副镇长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知道,这个姓陆的小子,彻底完了。
陆远办公室的空气,在短短几分钟内,从权力初掌的醇香,变成了浸满雨水和泥土的霉味。
那名跪在地上的瓜农,叫孙老蔫,是镇里有名的种瓜好手。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此刻皱成了一团,浑浊的泪水混着泥点子往下淌,嘴唇哆嗦着,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陆镇长……俺们……俺们全完了……”
农业站长老张的脸色比纸还白,他指着那份湿透的报告,声音都在打颤:“陆镇长,这雨邪门了,下了半个月!通往几个主要产瓜村的路,全成了烂泥塘,拖拉机都陷进去了,别说大卡车。瓜再泡两天,就不是卖不卖得掉的问题,是直接烂在地里,连猪都不吃了!”
上万亩西瓜。
这四个字像一块巨石,轰然压在陆远的心口。他刚刚才用一个“双赢”的方案,解决了幸福村三公里的路,那点运筹帷幄的得意,在此刻这上百公里瘫痪的乡村道路面前,渺小得像个笑话。
他新上任的这把副镇长交椅,还没焐热,就被人架在了火山口上。
【系统警报:检测到S级群体性危机事件!】
【新剧本生成中……请宿主做好准备……】
系统的声音在脑中响起,却带不来丝毫安慰。陆远知道,剧本再好,也得有演员能上台。现在,他连舞台在哪儿都快找不到了。
“都起来!哭有什么用?跪着,天就会晴吗?路就能自己变好吗?”
陆远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冷静。他快步上前,亲自将孙老蔫从冰冷的地面上搀扶起来。他的手很有力,让抖得像筛糠一样的孙老蔫不由自主地站稳了。
“张站长,你也是老农业了,慌什么!”陆远转头看向老张,眼神锐利,“现在不是比谁嗓门大的时候。我要最准确的数据,受灾最严重的有哪几个村?具体多少亩?道路损毁最严重的路段在哪里?有没有可能用人力先把瓜一筐筐背出来?”
一连串的问题,像机关枪一样射出,瞬间打断了办公室里的慌乱和哭泣。老张和几个瓜农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副镇长,在这种情况面前,非但没有慌神,反而冷静得像一块冰。
秘书小王,王晨光,已经吓傻了。他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只能呆呆地站在墙角,手里还捏着准备给陆远续水的暖瓶。
“小王!”陆远喊道,“还愣着干什么?去,通知司机班,马上备车!再拿几套雨衣和雨鞋过来!”
“哦……哦!好!”王晨光如梦初醒,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陆镇长,人力……人力不行啊。”老张缓过神来,哭丧着脸,“几百万斤的瓜,靠人背,背到明年也背不完。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抢修出来一条主路,让车能进去!”
“修路要钱,镇里的财政什么情况,你比我清楚。”陆远一句话就堵了回去,“先别说这些。走,去现场看看。”
半小时后,一辆破旧的桑塔纳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艰难行进。车轮甩起的泥浆,像炮弹一样砸在车窗上,雨刮器疯狂地摆动,也只能勉强刮开一道模糊的视野。
车里,陆“远换上了一身从门卫室借来的旧迷彩服和高筒雨鞋,正低头看着一张简易的地图。老张坐在副驾,不停地叹气,嘴里念叨着“完了,全完了”。
后排的王晨光脸色发白,一只手死死抓着扶手,另一只手紧紧抱着公文包,里面装着纸笔和相机,他感觉自己不是去视察灾情,而是要去前线。
“最严重的就是前面的王家铺和赵家洼两个村,加起来差不多有七千亩地。”老张指着窗外一片白茫茫的水汽,“您看,那片就是。以前这路边,一到这时候,全是各地来收瓜的大卡车,热闹得很。现在,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
车子最终在一个被冲垮的土桥前停下,再也无法前进。
陆远推开车门,一股夹杂着雨水和泥土腥气的冷风扑面而来。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烂泥里,朝田埂走去。
眼前的景象,比报告上的文字和照片,要震撼一百倍。
一望无际的瓜田,几乎完全被浑浊的黄泥水浸泡。一个个本应躺在绿叶间,等着被采摘的硕大西瓜,此刻却像无数个被遗弃的孤儿,一半身子泡在水里,了无生气。空气中,已经能闻到一丝丝植物腐烂后发出的、甜腻中带着酸败的气味。
几个瓜农正站在田边,麻木地看着自家的瓜田,眼神空洞,仿佛被抽走了魂。
陆远走到孙老蔫的瓜田边,弯下腰,从水里捞起一个西瓜。瓜皮已经被泡得有些发软,他用手指敲了敲,发出的不再是清脆的“嘭嘭”声,而是一种沉闷的“噗噗”声。
他知道,这瓜的心,已经开始坏了。
“陆镇长……”孙老蔫跟了过来,声音沙哑,“这瓜,是俺给儿子娶媳服的钱,给俺老伴看病的钱……这要是全烂了,俺……俺也不活了……”
陆远没有说话,只是将那个西瓜默默地放回水里。他站起身,泥水顺着他的裤管往下流,鞋子里早已灌满了水,冰冷刺骨。
他转过头,看着跟在身后的王晨光:“拍照。把这些都拍下来。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脸,都给我拍清楚。”
王晨光哆哆嗦嗦地举起相机,对着这片末日般的景象,按下了快门。
……
下午三点,青阳镇政府三楼会议室。
一场紧急召开的D政联席会,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陆远一身泥水地坐在长条会议桌的一侧,他甚至没来得及换下那身湿透的衣服,裤腿上沾满的黄泥,在铺着红色地毯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刺眼。
他的对面,坐着镇里另外几位副镇长和D委委员。他们衣着整洁,神情各异。
分管工业的钱副镇长,也就是裕华村村长钱大金的姐夫,正慢悠悠地转着手里的笔,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这场危机与他无关。
分管计生文教的李副镇长,一个快退休的女同志,正拿着小镜子,仔细地看着自己的眼角。
周海东坐在主位,面沉如水,一言不发。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陆远的声音有些嘶哑,但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全镇受灾西瓜共计一万一千三百亩,涉及农户四百二十七户。道路损毁严重,大型车辆完全无法通行。根据农业站的评估,如果三天内不能有效解决运输问题,将有超过八成的西瓜彻底腐烂,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超过一千万元。”
一千万!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的初步方案是,兵分两路。”陆远没有理会众人的惊愕,继续说道,“第一,由我牵头,交通站、水利站配合,组织机械和人力,不惜一切代价,抢通一条通往王家铺的主干道。哪怕只是临时的土路,只要能让三轮车进去就行!”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是销路问题。时间太紧,等客商上门已经来不及了。我建议,由镇政府出面,一方面联系县里各大单位、企业,发动内部认购;另一方面,联系周边县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我们自己组织车辆,降价外销。哪怕亏一点,也比血本无归强!”
陆远说完,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半晌,钱副镇长停下了转动的笔,清了清嗓子,慢悠悠地开口了:“陆镇长年轻有为,有魄力,有担当,我是很佩服的。不过……我有几个小问题。”
他顿了顿,享受着所有目光聚焦在他身上的感觉。
“第一,抢修道路,机械要油,人力要钱,这笔费用不是个小数目,从哪里出?镇财政的账本,在座的都清楚,恐怕连买油的钱都凑不出来吧?”
“第二,发动单位认购,这个想法好。但我们是政府,不是企业,用行政命令去搞摊派,不符合市场规律,也容易引起兄弟单位的反感。到时候瓜卖了,人情丢了,得不偿失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自己组织外销?车从哪来?人从哪来?销不掉的风险谁来承担?万一拉到外地,人家市场饱和了,或者干脆压价压到死,到时候我们是卖还是不卖?拉回来,运费都亏进去了。陆镇长,市场经济,有赚就有赔。农民种地,和我们做生意一样,有风险是正常的。政府的职能是引导和服务,不是当保姆,更不能当这个冤大头,为市场风险买单。这个口子要是一开,以后土豆滞销了找政府,苹果卖不掉了也找政府,那我们镇政府干脆改名叫镇农贸公司算了。”
钱副镇长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滴水不漏。他嘴上句句是“佩服”,话里话外却把陆远所有的路都给堵死了。
“钱镇长说的有道理。”另一位委员附和道,“这件事,还是要慎重。我们不能因为同情,就乱了规矩。”
“是啊是啊,心是好的,但不能好心办坏事。”
一时间,会议室里的风向悄然改变。大家纷纷点头,表示钱副镇长的“老成之言”有道理。
陆远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他看着这群人,他们脸上都挂着“为你着想”的表情,眼神里却透着一股隔岸观火的冷漠。
他明白了,这不是一场商讨对策的会议。
这是一场针对他这个新任副镇长的“围猎”。他们就是要用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他逼到墙角,让他眼睁睁地看着这上万亩西瓜烂掉,让他上任的第一把火,就烧了自己的眉毛。
只要他失败了,他这个靠“运气”和“县委书记赏识”上位的年轻人,就会立刻被打回原形,成为全县的笑柄。
陆远没有再争辩,他只是抬起头,看向了始终沉默的周海东。
全场的目光,也随之转向了这位一把手。
周海东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浮着的茶叶,过了许久,才缓缓开口。
“同志们的顾虑,都有道理。财政有困难,市场有风险,规矩不能乱,这些都是事实。”
他的话,让钱副镇长等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然而,周海东话锋一转。
“但是,”他将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四百多户农民一年的血汗,马上就要打水漂了!老百姓选我们,是让我们在这里讨论困难的吗?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看着群众遭殃,我们还抱着那些条条框框无动于衷,那我们这些干部,要来何用!”
他的目光如电,扫过全场,最后,定格在陆远的身上。
“陆远同志。”
“到!”陆远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你是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这件事,就由你全权负责,立下军令状!”周海东的声音斩钉截铁,“我给你政策,给你权力,但钱,镇里一分没有。人,除了你分管的那几个站所,其他人原则上不参与。三天之内,我要看到效果!”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是去化缘也好,是去拉赞助也罢,甚至是……你把西瓜卖到天上去!总之,这个问题,你必须给我解决掉!”
“如果你解决了,这是你的功劳,我亲自去县委给你请功!如果你解决不了……”周海东的眼神变得无比严厉,“那你就自己,写一份辞职报告,交到我桌上来!”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周海东这番话给震住了。
这哪里是支持,这分明是把陆远放到了悬崖边上,再狠狠地推了一把!
不给钱,不给人,只给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一句失败就滚蛋的命令。
钱副镇长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知道,这个姓陆的小子,彻底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