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诸葛恪任联军统帅 刘禅欲亲领兵上阵-《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

  诸葛恪问辛毗:“敌军赵统已攻陷魏国西关,贵国有何良策?”

  辛毗:“曹爽已命两路大军合围西关赵统,又有司马懿派羊祜协助,合计兵力五万人,定无大碍……”

  诸葛恪:“如此甚好。吾料赵统以区区五千骑兵,对抗5万大军,必自寻死路……”

  诸葛恪乃走到舆图前,又问:“此次联合进攻,当选总指挥,贵使有何高见?”

  辛毗:“今魏国有求于吴国,总指挥理应由吴人担任,我军王凌可为副手,另有毋丘俭、文钦、文鸯、王濬等将,4万甲士,各类战船数百艘,可供驱使。”

  诸葛恪:“如此甚妥,我军亦有五六万军,枕戈待旦,待诸葛亮大军攻伐洛阳、许昌时,我等两国大军水陆并进,十万之众突然进攻,定让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攻下襄樊、江陵亦不是难事,襄樊及以北土地归魏,江陵及以南领土归吴……”

  辛毗:“善,然,将军可知诸葛亮何时进军?”

  诸葛恪:“我料诸葛亮必在春暖花开,莺飞草长之时进军攻伐许昌、洛阳或汝南一地,还望通报大将军曹爽……”

  辛毗:“如诸葛亮不进军该当何如?”

  诸葛恪:“诸葛亮为与赵统南北夹击魏国,必当进军支援赵统,还望贵使放心。”

  辛毗:“将军之智谋不逊于司马懿、诸葛亮等辈,吾佩服矣!”

  丁奉:“魏、吴两国应立即整军备战……”

  辛毗:“那是自然……”

  却说诸葛亮收到卢钦密报“魏吴两国欲联合从江夏出兵,攻击大汉荆州腹地,具体进攻日期为丞相出兵北伐洛阳、许昌之时……”,惊出一身冷汗。

  参军杨仪:“可立即回军襄樊一带即可!”

  诸葛亮:“汝不知,我军一撤离,赵统之军即为孤军尔,魏国两部将从容围剿赵统,况司马懿老奸巨猾,吾军一从宛城撤离,此人必亲率大军尾随而至。”

  关彝:“如大军不回师荆州,襄樊一带甚危……该当如何?”

  诸葛亮:“今吾皇已在成都发布全国强制征兵令,然远水救不了近火……现可令罗宪固守襄樊、费祎坚守江陵,姜维、王平进军攻下龙编,荆州全境汉军亦有4万之众,吾率三千铁骑回救,现已有破敌之策也……”

  众将皆问:“何策?”

  诸葛亮笑道:“天机不可泄露!”

  成都皇宫中。

  刘禅亦收到卢钦之密报,亦忧心忡忡,于大殿朝会向众人问计。

  尹赏回答:“可令将军胡济统江州、永安之兵东出支援荆州……”

  刘禅:“先前赵云、关统支援长安带走大部分士卒,益州现有兵力除必要留守部队外,仅剩万人,南中蛮兵四五千……朕意已决,当率军亲征!”

  朝堂顿时哗然。

  焦周:“陛下,不可轻动,当坐镇成都统御全局即可……”

  连陈寿、胡济、尹赏、董允亦不赞同刘禅亲征之决定。

  刘禅乃曰:“众爱卿可知先帝?先帝临朝时,亦南征北战才有汉室三分天下之基业……孤年少时曾跟随丞相大军平定南中叛乱,数十年间朕亦每日研读兵法、锻炼武艺,训练羽林卫,何况丞相未出茅庐时,亦不会打仗也……”

  陈寿:“行军打仗一靠天赋,二靠悟性,三才靠经验,陛下三项皆逊于平常裨将军一筹,吾恐陛下此次亲征,必……”

  刘禅:“皆胡言乱语尔,今荆州危已,朝中已无兵可派,吾御驾亲征,定能让前线将士士气倍增。”

  陈寿仍不死心苦劝道:“陛下如亲临前线,将士行军打仗之事是从听丞相诸葛亮,还是听陛下之号令?何况如陛下亲临前线,还要分兵保卫陛下安全,行辕之建造亦耗费诸多钱粮……”

  刘禅:“打仗之事,自是听丞相号令,吾只是历练一番罢了……”

  董允谏言:“如陛下愿去前线,可亲临永安一线即可,这样既可兼顾益州政务,又可远离战场风险,何况永安城楼宇颇多,可作行辕,扼守要冲,水陆皆顺畅……”

  刘禅:“善,朕于永安坐镇即可,众爱卿以为如何?”

  焦周:“陛下真要去,当需指定何人坐镇成都管理军政两务……”

  刘禅:“尹赏老而持重,可与侍中董允一起镇守成都,成都留800羽林郎,交孙太后调遣,其余2000人随朕与胡济、陈寿同去永安,同时征发广汉郡 、 犍为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建宁郡 、 永昌郡 、 云南郡 、 巴郡 、 巴西郡和汉嘉郡每郡数百甲士集结于永安城。”

  焦周:“如此大汉南中、益州方向防御兵力骤减,恐骠国(今缅甸)骠人等南蛮入侵,西边羌胡可入边侵略……”

  刘禅:“征发之兵仅占州郡之兵二三成,何惧之有?况我军只要守住关隘,蛮夷岂能飞越要隘,进军腹地?光禄大夫杞人忧天尔!

  同时令永安太守、镇军将军陈祗(zhi)打扫好行辕,准备迎驾,董允征兵诏令细则已经拟好,当及时派人迅速在全国发布,每一郡按户籍出人……”

  众人:“诺……”

  后有史官录史而书:

  《永安誓·赞后主亲征》

  白羽离宫万骑高,

  敢提龙剑御六韬。

  非因玉殿忧思重,

  为解荆州烽燧焦。

  汉帜指江千郡动,

  御舟压浪百川韬。

  莫言阿斗无英气,

  锦帆东指大江涛!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