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宫偏殿内,灯火如豆,映着何玉蓉沉静的侧脸。她正对着一盘残局,指尖拈着一枚温润的白玉棋子,若有所思。窗外夜色渐浓,寒风偶尔掠过枯枝,发出细微的呜咽。
“巧儿,”她忽然开口,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宁静,“再过几日,便是延禧宫娴妃娘娘的生辰了。虽不是什么整寿,但礼数不可废。你去把皇上上次赏赐的那串七彩碧玺手串寻出来,用那个紫檀木嵌螺钿的盒子装好,明儿个一早,亲自送去延禧宫,就说是本小主一点微薄心意,恭贺娴妃娘娘芳辰。”
那串碧玺颜色鲜亮,质地通透,算是她目前收到的赏赐里比较拿得出手的一件,送给位份尊贵的妃位既不显寒酸,也不会过于扎眼,正合适。
“是,小主。”巧儿应声,利落地去寻了东西包装好。
次日午后,巧儿便捧着礼盒去了延禧宫。
然而,到了晚间,该是宫门下钥的时辰,却不见巧儿回来。何玉蓉微微蹙眉,正欲让喜儿去寻,就见殿门帘子被猛地掀开,巧儿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脸颊冻得通红,发髻也有些松散,脸上带着一种混杂着惊慌、兴奋和难以置信的神情。
““小主!小主!不好了!出大事了!”只听一声尖叫,如平地惊雷一般,把整个屋子的人都吓了一跳。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丫鬟模样的人正跌跌撞撞地冲进来,满脸惊恐,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
这丫鬟不是别人,正是何玉蓉身边的贴身丫鬟巧儿。她跑得太急,以至于连行礼都顾不上了,只是一个劲地喘着粗气,声音又急又高,仿佛下一秒就要断气似的。
“放肆!”坐在何玉蓉身边的喜儿见状,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规矩都学到哪里去了?有什么事不能慢慢说?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呢!”
虽然喜儿的呵斥声严厉无比,但她还是迅速起身,快步走到巧儿面前,关切地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快说!”同时,她顺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巧儿倒了一杯温水,示意她先喝口水压压惊。
巧儿接过水杯也顾不上喝,缓了口气,眼睛瞪得溜圆,压低了声音,却依旧难掩激动:“小主,喜儿姐姐,是真的出大事了!奴婢……奴婢刚才从延禧宫回来,听到的消息,简直……简直骇人听闻!”
何玉蓉放下手中的棋子,目光沉静地看向她:“何事?”
巧儿咽了口唾沫,脸上满是不可思议:“奴婢去送贺礼时,娴妃娘娘那儿倒是如常收了,还打赏了奴婢。可奴婢出来,想着绕道去内务府领些丝线,就听见好些太监宫女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说……说今日皇上去了延禧宫,原是给娴妃娘娘贺生辰的,本是高高兴兴的……”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仿佛怕被什么听见:“可谁知,娴妃娘娘她……她居然趁着皇上高兴,当面跪求皇上,说……说要求皇上追封她的生母!”
何玉蓉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
巧儿深吸一口气,终于把那个最炸裂的消息说了出来:“就是那个……那个据说原是行宫里伺候的、姓李的宫女!娴妃娘娘求皇上追封她为太后!或者至少是个高贵的太妃名号!”
“哐当”一声,是喜儿手中的针线筐没拿稳,掉在了地上,彩线滚了一地。她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几乎说不出话:“你……你胡说什么!这怎么可能!皇上玉碟上写的生母可是圣母皇太后!娴妃娘娘她……她怎敢……”
何玉蓉初时也以为是巧儿听差了或是误传,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宫闱之中?她眉头紧锁,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锐利:“巧儿,此话当真?你可听仔细了?这等掉脑袋的话,岂能胡说?”
“千真万确!小主!”巧儿急得几乎要赌咒发誓,“好几个太监都这么说,有鼻子有眼的!说皇上当时脸色就铁青,直接摔了茶盏,怒斥了娴妃娘娘,然后拂袖而去!延禧宫现在怕是都乱套了!奴婢吓得赶紧就跑回来了!”
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何玉蓉脸上的讶异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表情,混杂着荒谬、嘲讽和一丝洞悉一切的冰冷。
她慢慢靠回椅背,指尖重新拈起那枚白玉棋子,在指尖缓缓摩挲。烛火跳跃,在她深不见底的眼眸中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良久,一声极轻极冷的嗤笑从她唇边溢出。
“呵……”她摇了摇头,仿佛听到了世上最愚蠢的笑话,“青梅竹马的情分……原以为她性子冷清,是个心里有算计的,没想到……”
她顿了顿,指尖的棋子“啪”一声清脆地落在棋盘上,定下了一个孤绝的杀着。
“竟如此无脑。”
声音轻飘飘的,却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残酷洞明。
揭皇帝的逆鳞,掀开那桩天下皆知却又讳莫如深的出身隐秘,去挑战当今太后钮祜禄·甄嬛的绝对权威和尊严?只为给一个早已化作枯骨、连名分都模糊的宫女生母争一个虚妄的哀荣?
这根本不是孝顺,这是自寻死路。是将自己和那点可怜的情分放在烈火上炙烤。
何玉蓉(安陵容)的眼前,仿佛又闪过前世那些因为触及帝王逆鳞而惨淡收场的身影。帝王的宠爱、青梅竹马的情谊,在这些关乎权力和体统的根本问题上,薄脆得如同一张纸。
娴妃这一步棋,走得何止是臭,简直是自毁长城,愚蠢得令人扼腕。乌拉那拉宜修,你聪明一世,却留下这么一个蠢笨的侄女,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不知道会不会气的从棺材板里跳出来。
“看来这后宫,果然‘热闹’非凡。”何玉蓉低声自语,唇角那抹嘲讽的弧度愈发深刻。
这盘棋,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而她,只需静静旁观,等待落子的时机。
“巧儿,”她忽然开口,声音打破了室内的宁静,“再过几日,便是延禧宫娴妃娘娘的生辰了。虽不是什么整寿,但礼数不可废。你去把皇上上次赏赐的那串七彩碧玺手串寻出来,用那个紫檀木嵌螺钿的盒子装好,明儿个一早,亲自送去延禧宫,就说是本小主一点微薄心意,恭贺娴妃娘娘芳辰。”
那串碧玺颜色鲜亮,质地通透,算是她目前收到的赏赐里比较拿得出手的一件,送给位份尊贵的妃位既不显寒酸,也不会过于扎眼,正合适。
“是,小主。”巧儿应声,利落地去寻了东西包装好。
次日午后,巧儿便捧着礼盒去了延禧宫。
然而,到了晚间,该是宫门下钥的时辰,却不见巧儿回来。何玉蓉微微蹙眉,正欲让喜儿去寻,就见殿门帘子被猛地掀开,巧儿一阵风似的跑了进来,脸颊冻得通红,发髻也有些松散,脸上带着一种混杂着惊慌、兴奋和难以置信的神情。
““小主!小主!不好了!出大事了!”只听一声尖叫,如平地惊雷一般,把整个屋子的人都吓了一跳。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丫鬟模样的人正跌跌撞撞地冲进来,满脸惊恐,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
这丫鬟不是别人,正是何玉蓉身边的贴身丫鬟巧儿。她跑得太急,以至于连行礼都顾不上了,只是一个劲地喘着粗气,声音又急又高,仿佛下一秒就要断气似的。
“放肆!”坐在何玉蓉身边的喜儿见状,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她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规矩都学到哪里去了?有什么事不能慢慢说?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着呢!”
虽然喜儿的呵斥声严厉无比,但她还是迅速起身,快步走到巧儿面前,关切地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快说!”同时,她顺手拿起桌上的茶壶,给巧儿倒了一杯温水,示意她先喝口水压压惊。
巧儿接过水杯也顾不上喝,缓了口气,眼睛瞪得溜圆,压低了声音,却依旧难掩激动:“小主,喜儿姐姐,是真的出大事了!奴婢……奴婢刚才从延禧宫回来,听到的消息,简直……简直骇人听闻!”
何玉蓉放下手中的棋子,目光沉静地看向她:“何事?”
巧儿咽了口唾沫,脸上满是不可思议:“奴婢去送贺礼时,娴妃娘娘那儿倒是如常收了,还打赏了奴婢。可奴婢出来,想着绕道去内务府领些丝线,就听见好些太监宫女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说……说今日皇上去了延禧宫,原是给娴妃娘娘贺生辰的,本是高高兴兴的……”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仿佛怕被什么听见:“可谁知,娴妃娘娘她……她居然趁着皇上高兴,当面跪求皇上,说……说要求皇上追封她的生母!”
何玉蓉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
巧儿深吸一口气,终于把那个最炸裂的消息说了出来:“就是那个……那个据说原是行宫里伺候的、姓李的宫女!娴妃娘娘求皇上追封她为太后!或者至少是个高贵的太妃名号!”
“哐当”一声,是喜儿手中的针线筐没拿稳,掉在了地上,彩线滚了一地。她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几乎说不出话:“你……你胡说什么!这怎么可能!皇上玉碟上写的生母可是圣母皇太后!娴妃娘娘她……她怎敢……”
何玉蓉初时也以为是巧儿听差了或是误传,这等匪夷所思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在宫闱之中?她眉头紧锁,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锐利:“巧儿,此话当真?你可听仔细了?这等掉脑袋的话,岂能胡说?”
“千真万确!小主!”巧儿急得几乎要赌咒发誓,“好几个太监都这么说,有鼻子有眼的!说皇上当时脸色就铁青,直接摔了茶盏,怒斥了娴妃娘娘,然后拂袖而去!延禧宫现在怕是都乱套了!奴婢吓得赶紧就跑回来了!”
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何玉蓉脸上的讶异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表情,混杂着荒谬、嘲讽和一丝洞悉一切的冰冷。
她慢慢靠回椅背,指尖重新拈起那枚白玉棋子,在指尖缓缓摩挲。烛火跳跃,在她深不见底的眼眸中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良久,一声极轻极冷的嗤笑从她唇边溢出。
“呵……”她摇了摇头,仿佛听到了世上最愚蠢的笑话,“青梅竹马的情分……原以为她性子冷清,是个心里有算计的,没想到……”
她顿了顿,指尖的棋子“啪”一声清脆地落在棋盘上,定下了一个孤绝的杀着。
“竟如此无脑。”
声音轻飘飘的,却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残酷洞明。
揭皇帝的逆鳞,掀开那桩天下皆知却又讳莫如深的出身隐秘,去挑战当今太后钮祜禄·甄嬛的绝对权威和尊严?只为给一个早已化作枯骨、连名分都模糊的宫女生母争一个虚妄的哀荣?
这根本不是孝顺,这是自寻死路。是将自己和那点可怜的情分放在烈火上炙烤。
何玉蓉(安陵容)的眼前,仿佛又闪过前世那些因为触及帝王逆鳞而惨淡收场的身影。帝王的宠爱、青梅竹马的情谊,在这些关乎权力和体统的根本问题上,薄脆得如同一张纸。
娴妃这一步棋,走得何止是臭,简直是自毁长城,愚蠢得令人扼腕。乌拉那拉宜修,你聪明一世,却留下这么一个蠢笨的侄女,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不知道会不会气的从棺材板里跳出来。
“看来这后宫,果然‘热闹’非凡。”何玉蓉低声自语,唇角那抹嘲讽的弧度愈发深刻。
这盘棋,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而她,只需静静旁观,等待落子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