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文宇暗生杀人心-《重回五九:家人温饱我全包》

  牛德水神色严肃地强调了一遍,见刘文宇点头应下后才继续开口,“听说……是闫明鹏那家伙,不小心撞破了张文博和他相好的……好事。”

  “相好的?”刘文宇适当地表现出惊讶,眉头微挑。

  “啧,可不是嘛!”牛德水撇撇嘴,脸上露出一丝男人都懂的、略带鄙夷又有点羡慕的复杂神情。

  “听说张文博偷偷摸摸跟他们村子里的李晓晴好上有些日子了,一直瞒得紧。结果不知怎么的,那天就被闫明鹏这孙子给撞了个正着!”

  他抿了一口酒,咂咂嘴,继续低声说道:“这要是换了别人,可能也就讹点钱或者让出点好处封口就算了。可闫明鹏那孙子是个啥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贪得无厌的主!”

  “我估摸着,他肯定是觉着捏住了张文博的大把柄,想狠狠敲上一笔大的。估计是价钱没谈拢,或者说了什么难听的话把张文博彻底惹毛了。”

  “后来呢?”刘文宇适时追问,给牛德水斟满酒。

  “后来?哼!”牛德水冷笑一声,“听说闫明鹏这蠢货,也不知道是怕张文博报复灭口,还是又想玩什么花样,他竟然胆大包天,先把李晓晴给藏起来了!想用这娘们当筹码,逼张文博就范呢!”

  “嚯!他可真敢!”刘文宇表情那叫一个精彩,仿佛真的是第一次听到事情的经过。

  “可不是嘛!这下可真是捅了马蜂窝了!”牛德水一拍大腿。

  “张文博那是啥人?睚眦必报、小肚鸡肠,而且他爹可在公社里上班,能受他这个气?找不着人,可不就急眼了吗?”

  “新仇旧恨加一块儿,下手能轻得了?没当场打断他三条腿,都算他闫明鹏祖上积德了!”

  他顿了顿,总结道:“所以啊,这闫明鹏是自作自受。既贪心,又没脑子,真以为张文博是泥捏的?”

  “这下好了,人躺炕上动不了,听说大队长的职位也差点被撸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是把整个米缸都赔进去了!”

  刘文宇脸上配合地露出震惊和些许后怕的表情,仿佛被这消息的劲爆程度吓到了,心里却乐开了花,甚至忍不住开始盘算起来。

  他端起酒杯,借着喝酒的动作掩饰眼底一闪而过的精光。牛德水还在那感慨闫明鹏自作自受,却没注意到对面刘文宇的心思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

  一个大胆而危险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迅速滋生、膨胀——是不是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干脆把闫明鹏彻底弄死?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野草般疯狂蔓延。

  他仔细琢磨着其中的可能性。这个年代,法制远不如后世健全,冤假错案并不少见。

  尤其是在这偏远的乡村,很多时候道理讲不过人情,更讲不过权势。

  张文博现在认准了李晓晴是被闫明鹏藏起来了,恨不得生撕了闫明鹏,自己如果能在背后巧妙地推波助澜……

  比如,他可以匿名给张文博留个纸条,暗示闫明鹏不仅藏了人,还掌握了更多对他不利的证据,甚至打算去公社举报?

  以张文博那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狠辣性子,加上他爹在公社的关系,为了自保和彻底消除隐患,会对闫明鹏做出什么事,简直不敢想象。

  或者,更阴险一点,等闫明鹏伤稍微好点,能下地走动了,制造一点“意外”,然后让他的尸体出现在张文博家里……

  刘文宇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闫明鹏这种祸害,留在世上也是浪费粮食,还处处给自己使绊子。

  除掉他,既能永绝后患,还能空出大队的一些权力位置,说不定牛德水就能顶上,对自己家也更有利。

  简直就是一石三鸟!

  ‘多他张文博一个冤枉的也不多吧?’刘文宇内心闪过一丝冰冷的意味。

  就像郭老师说的——只有冤枉你的人,才知道你有多冤!

  当然,这事必须做得极其隐秘,绝对不能留下任何把柄。要充分利用张文博和闫明鹏现有的矛盾,把自己完美地隐藏起来。

  最好能让一切都看起来是张文博报复过当,或者闫明鹏自己找死。

  “老三?想啥呢?愣了半天神。”牛德水的声音打断了刘文宇的思绪。

  刘文宇立刻回过神来,脸上瞬间换上刚才那副心有余悸的表情,还夸张地拍了拍胸口。

  “没啥,牛叔,就是……就是听着有点后怕。这张文博也太狠了,闫明鹏这次真是踢到铁板了。来来,喝酒喝酒,不说这些了,晦气!”

  他巧妙地转移了话题,重新给牛德水满上,仿佛刚才那些黑暗的盘算从未在他脑中出现过。

  牛德水不疑有他,也乐得不再谈这破事,重新扯起了闲篇,吹嘘着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如何如何。

  酒桌上再次恢复了热闹,但刘文宇的心思却已经飘远了。他脸上笑着,应和着,心里却在反复推敲、完善着那个刚刚诞生的、危险而又诱人的计划。

  酒过三巡,牛德水已是满面红光,说话时舌头都有些打结了。刘大山见状,便对刘文宇叮嘱道:“老三,你牛叔今天喝得有点深,你送他回去。”

  牛德水闻言,摆着手含糊道:“不、不用……这才几步路……我、我自己能行……”

  刘文宇却已站起身,搀住牛德水的胳膊:“牛叔,跟我还客气啥?天黑了,路不好走,我送您。”

  牛德水半推半就地被刘文宇扶着出了院门。晚风一吹,酒意似乎更上头了,他脚步有些虚浮,大半重量都靠在了刘文宇身上。

  月色尚明,将乡间土路照得朦朦胧胧。两人沿着坑洼不平的小路慢慢走着,牛德水嘴里絮絮叨叨,一会儿说起当年扛枪的岁月,一会儿又叮嘱刘文宇:

  “文宇啊……去了城里……好好干……给咱村里人争口气……有啥难处,就、就回来……找你牛叔……到时候牛叔……陪你一起去敲闷棍……”

  刘文宇一边稳稳地扶着他,避免他踩到路边的水沟里,一边笑着应和:“放心吧牛叔,我记下了。您在村里也多保重身体,少喝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