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雯牵着刘小橙的手,在贫民窟的窄巷里穿行。暮色渐浓,家家户户升起了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粟米和野菜混合的气味。刘小橙紧紧攥着肖雯雯的衣角,眼神里少了几分戒备,多了些许依赖,时不时抬头望向身旁的女子,仿佛她就是黑暗中唯一的光。
“姐姐,我们要去哪里找住的地方呀?” 刘小橙的声音还有些怯懦,却比初见时清晰了不少。
肖雯雯低头冲他笑了笑,指了指前方一处相对整洁的院落:“我刚才路过时看到那院子门口挂着‘招租’的木牌,咱们去问问看。”
那是一间低矮的土坯院,院墙斑驳,门口的木门有些陈旧,却擦拭得干干净净。肖雯雯轻轻敲了敲木门,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谁啊?”
门 “吱呀” 一声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穿着粗布衣裙的老婆婆探出头来。她看到肖雯雯和刘小橙,眼神里闪过一丝疑惑:“你们是?”
“老婆婆您好,我们是来租房的。” 肖雯雯微微欠身,语气恭敬,“我叫肖雯雯,这是我的弟弟刘小橙,我们刚到洛阳,想找个地方落脚。” 她刻意隐瞒了真实关系,毕竟在这个时代,一个单身女子带着陌生少年,难免会引人非议。
老婆婆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目光落在刘小橙身上时,眼神柔和了些:“你们…… 能付得起租金吗?这院子虽小,每月也得要半石粟米。”
肖雯雯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碎银 —— 这是时空管理局根据西晋货币制度兑换的财物,既不会过于招摇,又足够应付日常开销。“老婆婆,我们可以先付三个月的租金,您看行吗?”
老婆婆看到碎银,眼睛亮了亮,却还是有些犹豫:“不是老婆子我多疑,只是这世道不太平,你们俩年纪轻轻,又是外乡人,可得小心些。” 她顿了顿,侧身让开门口,“进来吧,我带你们看看院子。”
院子不大,中间有一棵老槐树,枝叶繁茂,遮住了大半个院子。院子东侧有两间小屋,一间是主屋,一间是柴房,角落里还有一口压水井。虽然陈设简陋,但收拾得十分干净,地面没有杂草,窗户上的纸也没有破损。
“主屋能住人,柴房可以放些杂物,水井的水是甜的,就是得自己压。” 老婆婆指着屋子介绍道,“你们要是觉得合适,今天就能住进来。”
肖雯雯看向刘小橙,刘小橙用力点了点头,眼睛里满是期待。“老婆婆,我们很满意,就租这里了。” 肖雯雯笑着说道,将碎银递给老婆婆。
老婆婆接过碎银,小心翼翼地收进怀里,又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递给肖雯雯:“这是院门和主屋的钥匙,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去隔壁找我。” 说完,她又叮嘱了几句注意安全的话,才慢慢离开了。
送走老婆婆后,刘小橙兴奋地跑进屋,又跑出来,绕着老槐树转了两圈,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姐姐,我们终于有家了!”
肖雯雯看着他欢快的模样,心里也暖暖的。她走进主屋,开始收拾起来。主屋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木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她把带来的被褥铺在床上,又用布擦了擦桌子和椅子。刘小橙也跑过来帮忙,虽然力气小,却很认真地擦着椅子腿,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收拾完屋子,肖雯雯从背包里拿出压缩饼干和水,分给刘小橙:“今天先吃这个,明天我去集市买些粟米和蔬菜,给你做顿热饭。”
刘小橙接过饼干,却没有立刻吃,而是掰了一半递给肖雯雯:“姐姐,你也吃。”
肖雯雯心里一暖,接过饼干:“好,我们一起吃。”
第二天一早,肖雯雯早早起床,嘱咐刘小橙待在家里不要乱跑,然后拿着钱袋去了集市。洛阳的集市十分热闹,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有卖粮食的、卖蔬菜的、卖布匹的,还有卖小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肖雯雯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牢记着林默的叮嘱,尽量不引人注目。
她买了半石粟米、一些蔬菜和几斤面粉,还买了一套粗布衣衫给刘小橙。回到院子时,刘小橙正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画。看到肖雯雯回来,他立刻跑过去帮忙搬东西。
“小橙,这是给你买的新衣服,你试试合不合身。” 肖雯雯把衣服递给刘小橙。
刘小橙接过衣服,小心翼翼地穿在身上,衣服虽然有些大,但他却笑得合不拢嘴:“谢谢姐姐,我有新衣服了!”
肖雯雯看着他开心的样子,也笑了。她走进厨房,开始生火做饭。虽然厨房里只有一口简陋的土灶,但她还是凭借着从外来学来的烹饪知识,做出了一顿简单却可口的饭菜 —— 粟米饭、炒青菜和一碗鸡蛋汤。
当饭菜端上桌时,刘小橙闻着香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拿起筷子,小口小口地吃着,脸上满是满足的表情:“姐姐,你做的饭真好吃!”
“好吃你就多吃点。” 肖雯雯给刘小橙夹了一块青菜,“以后姐姐每天都给你做好吃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吃完饭,肖雯雯拿出从时空管理局带来的简易书籍 —— 这些书经过特殊处理,外观和西晋时期的书籍相似,内容却涵盖了基础的识字、数学和历史知识。她坐在桌子旁,对刘小橙说:“小橙,从今天起,姐姐教你读书写字好不好?”
刘小橙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我想读书写字!” 他从小就看到过那些富家子弟拿着书本读书,心里一直很羡慕,如今终于有机会学习了。
肖雯雯先教刘小橙认识自己的名字,她在纸上写下 “刘小橙” 三个字,然后一笔一划地教他念:“刘 —— 小 —— 橙。这是你的名字,你要记住它。”
刘小橙认真地看着纸上的字,跟着肖雯雯念:“刘 —— 小 —— 橙。” 然后,他拿起毛笔,在纸上模仿着写起来。刚开始,他的手有些发抖,写出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他却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写着,直到写出的字渐渐工整起来。
肖雯雯在一旁耐心地指导他,纠正他的握笔姿势和笔画顺序。她发现,刘小橙虽然没有读过书,却十分聪明,记忆力很好,教过的字很快就能记住,而且理解能力也很强,稍微点拨一下就能明白。
不知不觉,天色又暗了下来。肖雯雯看着刘小橙写满字的纸,欣慰地说:“小橙,你真棒,今天学的字都记住了。明天我们继续学新的知识。”
刘小橙放下毛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脸上却满是笑容:“谢谢姐姐,我明天还要学!”
晚上,刘小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了以前颠沛流离的生活,又想起了现在有温暖的家、有好吃的饭菜、还有教他读书写字的姐姐,心里充满了幸福。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姐姐的恩情。
肖雯雯坐在桌旁,打开微型时空定位器,屏幕上显示着时空涟漪的修正进度 —— 目前已经修正了 10%。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抬头望向窗外,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银色的光斑。她想起了远在公园 3050 年的家,想起了时空管理局的同事们,但她并不后悔来到这里。因为在这里,她遇到了刘小橙,这个让她感受到责任和温暖的少年。
夜色渐深,院子里的老槐树在月光下摇曳着枝叶,仿佛在守护着这简陋院落里的微光。肖雯雯和刘小橙的新生活,就在这西静的夜色中,悄然展开。
第二章 陋院微光(扩写片段)
**
晨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院心洒下细碎的金斑。肖雯雯将一张粗麻纸铺在木桌上,又研了一小碟松烟墨 —— 这墨是她昨日在集市特意挑的,虽不及宫廷用墨细腻,却也泛着温润的光泽。刘小橙早早搬了小凳坐在桌旁,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上,眼睛直勾勾盯着桌上的纸笔,像只等着啄食的小雀。
“今天咱们先学‘天地人’三个字。” 肖雯雯拿起毛笔,手腕轻悬,先在废纸上勾出简单的轮廓,“你看,‘天’字像不像头顶的天空,上面一横宽,下面两横窄,要写得舒展;‘地’字有个‘土’字旁,就像咱们脚踩的泥土,得把根基写稳。” 她一边说,一边用指尖轻轻点着纸面,引导刘小橙观察笔画走势。
刘小橙跟着伸出手指,在空中虚划着,小眉头微微皱起,像是在琢磨哪里该轻、哪里该重。等肖雯雯在纸上写好工整的三个字,他立刻凑过去,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小声念道:“天 —— 地 —— 人。”
“来,你试试。” 肖雯雯把毛笔递给他,又握住他的手腕,帮他调整姿势,“手指要虚握,手腕要抬起来,别把纸压皱了。” 刘小橙的手还很纤细,掌心带着之前捡柴留下的薄茧,握住笔杆时有些发紧,墨汁刚碰到纸,就洇出一个小墨团。他顿时慌了,手猛地缩回来,小声说:“姐姐,我写坏了……”
“没关系,刚开始都这样。” 肖雯雯笑着抽了张废纸递给他,“你看,我第一次学写字的时候,把墨弄到衣服上,洗都洗不掉呢。” 她故意说得轻松,见刘小橙眼神松动,又接着说,“咱们慢慢来,先练‘横’画,像小木棍一样平,好不好?”
刘小橙点点头,重新拿起笔,这次他学得格外认真,眼睛紧紧盯着笔尖,手腕微微颤抖着,在纸上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横线。肖雯雯在一旁不催不赶,只偶尔轻声提醒:“再平一点就更好啦,像院墙上的砖缝那样。” 她还特意拉着刘小橙走到院墙前,让他摸一摸砖缝的平整,再回到桌前继续写。
练了半个时辰,刘小橙的额角渗出了细汗,手指也有些发酸,却不肯放下笔。肖雯雯看他指尖都泛了红,便把一块蜜饯递到他手里:“先歇会儿,尝尝这个。” 那是她用时空管理局带的压缩糖块融了蜂蜜做的,外面裹了层细糖霜,入口甜而不腻。刘小橙含着蜜饯,眼睛却还盯着纸上的字,忽然问:“姐姐,‘人’字为什么是两笔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人要互相扶持呀。” 肖雯雯坐在他身边,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 “人” 字,“你看,左边的撇像一个人,右边的捺像另一个人,两个人靠在一起,才能站得稳。就像我和你,咱们互相照顾,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刘小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他低头看着自己写得歪歪扭扭的 “人” 字,忽然觉得这两个笔画变得亲切起来。歇了片刻,他主动拿起笔:“姐姐,我再写几遍,我想写得和你一样好。”
接下来的日子,读书成了小院里最固定的日常。肖雯雯从不贪多,每天只教三五个字,却会把字和生活里的事物联系起来。教 “禾” 字时,她就抓一把粟米放在桌上,让刘小橙看粟穗的形状,告诉他 “禾” 就是能结出粮食的庄稼;教 “水” 字时,她带他到井边,看着井水泛起的涟漪,说 “水” 字的竖钩就像井绳,两点就像溅起的水花。
刘小橙的记性极好,教过的字过目不忘,还总爱追着肖雯雯问东问西。读到《千字文》里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时,他会指着院角晒着的干菜问:“姐姐,这就是‘秋收冬藏’吗?” 读到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时,他又好奇地问:“丽水和昆冈在哪里呀?那里真的有金子和玉石吗?”
肖雯雯总能耐心解答,她会用树枝在地上画简易的地图,告诉刘小橙丽水在南方,昆冈在西方;也会讲些简单的地理知识,说金子藏在河里,玉石长在山里。这些知识远超西晋的认知,却被肖雯雯用通俗的语言说得浅显易懂,刘小橙听得入了迷,常常忘了时间。
有一次,肖雯雯教他读《论语》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刘小橙忽然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说:“姐姐,我现在每天写字、读书,就觉得很开心,是不是就是这句话说的意思?” 肖雯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对,小橙说得没错,这就是学习的快乐。”
那天傍晚,刘小橙趁着肖雯雯做饭的功夫,偷偷在纸上写了 “学而时习之” 五个字。虽然笔画还有些稚嫩,却比之前工整了许多。他把纸折好,小心翼翼地放在肖雯雯的枕头下,心里盼着姐姐看到时能开心。
肖雯雯后来发现了那张纸,看着纸上认真的字迹,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想起刚见到刘小橙时,他眼里满是怯懦和戒备,像只受惊的小兽;而现在,他眼里有了光,有了对知识的渴望,有了对生活的期待。这细微的变化,比任何时空参数的修正都更让她觉得珍贵。
月光又一次洒进小院,老槐树的影子落在纸上,与那五个字重叠在一起。肖雯雯坐在桌旁,看着熟睡的刘小橙,轻轻把那张纸收进怀里。她知道,这些日子的读书时光,不仅在刘小橙心里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也在她心里种下了牵挂 —— 这份跨越千年的师生情、姐弟情,早已成了她留在这个时代最温暖的羁绊。
“姐姐,我们要去哪里找住的地方呀?” 刘小橙的声音还有些怯懦,却比初见时清晰了不少。
肖雯雯低头冲他笑了笑,指了指前方一处相对整洁的院落:“我刚才路过时看到那院子门口挂着‘招租’的木牌,咱们去问问看。”
那是一间低矮的土坯院,院墙斑驳,门口的木门有些陈旧,却擦拭得干干净净。肖雯雯轻轻敲了敲木门,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谁啊?”
门 “吱呀” 一声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穿着粗布衣裙的老婆婆探出头来。她看到肖雯雯和刘小橙,眼神里闪过一丝疑惑:“你们是?”
“老婆婆您好,我们是来租房的。” 肖雯雯微微欠身,语气恭敬,“我叫肖雯雯,这是我的弟弟刘小橙,我们刚到洛阳,想找个地方落脚。” 她刻意隐瞒了真实关系,毕竟在这个时代,一个单身女子带着陌生少年,难免会引人非议。
老婆婆上下打量了他们一番,目光落在刘小橙身上时,眼神柔和了些:“你们…… 能付得起租金吗?这院子虽小,每月也得要半石粟米。”
肖雯雯早有准备,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碎银 —— 这是时空管理局根据西晋货币制度兑换的财物,既不会过于招摇,又足够应付日常开销。“老婆婆,我们可以先付三个月的租金,您看行吗?”
老婆婆看到碎银,眼睛亮了亮,却还是有些犹豫:“不是老婆子我多疑,只是这世道不太平,你们俩年纪轻轻,又是外乡人,可得小心些。” 她顿了顿,侧身让开门口,“进来吧,我带你们看看院子。”
院子不大,中间有一棵老槐树,枝叶繁茂,遮住了大半个院子。院子东侧有两间小屋,一间是主屋,一间是柴房,角落里还有一口压水井。虽然陈设简陋,但收拾得十分干净,地面没有杂草,窗户上的纸也没有破损。
“主屋能住人,柴房可以放些杂物,水井的水是甜的,就是得自己压。” 老婆婆指着屋子介绍道,“你们要是觉得合适,今天就能住进来。”
肖雯雯看向刘小橙,刘小橙用力点了点头,眼睛里满是期待。“老婆婆,我们很满意,就租这里了。” 肖雯雯笑着说道,将碎银递给老婆婆。
老婆婆接过碎银,小心翼翼地收进怀里,又从怀里掏出一把钥匙递给肖雯雯:“这是院门和主屋的钥匙,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去隔壁找我。” 说完,她又叮嘱了几句注意安全的话,才慢慢离开了。
送走老婆婆后,刘小橙兴奋地跑进屋,又跑出来,绕着老槐树转了两圈,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姐姐,我们终于有家了!”
肖雯雯看着他欢快的模样,心里也暖暖的。她走进主屋,开始收拾起来。主屋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木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她把带来的被褥铺在床上,又用布擦了擦桌子和椅子。刘小橙也跑过来帮忙,虽然力气小,却很认真地擦着椅子腿,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收拾完屋子,肖雯雯从背包里拿出压缩饼干和水,分给刘小橙:“今天先吃这个,明天我去集市买些粟米和蔬菜,给你做顿热饭。”
刘小橙接过饼干,却没有立刻吃,而是掰了一半递给肖雯雯:“姐姐,你也吃。”
肖雯雯心里一暖,接过饼干:“好,我们一起吃。”
第二天一早,肖雯雯早早起床,嘱咐刘小橙待在家里不要乱跑,然后拿着钱袋去了集市。洛阳的集市十分热闹,街道两旁摆满了摊位,有卖粮食的、卖蔬菜的、卖布匹的,还有卖小吃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肖雯雯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牢记着林默的叮嘱,尽量不引人注目。
她买了半石粟米、一些蔬菜和几斤面粉,还买了一套粗布衣衫给刘小橙。回到院子时,刘小橙正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画。看到肖雯雯回来,他立刻跑过去帮忙搬东西。
“小橙,这是给你买的新衣服,你试试合不合身。” 肖雯雯把衣服递给刘小橙。
刘小橙接过衣服,小心翼翼地穿在身上,衣服虽然有些大,但他却笑得合不拢嘴:“谢谢姐姐,我有新衣服了!”
肖雯雯看着他开心的样子,也笑了。她走进厨房,开始生火做饭。虽然厨房里只有一口简陋的土灶,但她还是凭借着从外来学来的烹饪知识,做出了一顿简单却可口的饭菜 —— 粟米饭、炒青菜和一碗鸡蛋汤。
当饭菜端上桌时,刘小橙闻着香味,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拿起筷子,小口小口地吃着,脸上满是满足的表情:“姐姐,你做的饭真好吃!”
“好吃你就多吃点。” 肖雯雯给刘小橙夹了一块青菜,“以后姐姐每天都给你做好吃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吃完饭,肖雯雯拿出从时空管理局带来的简易书籍 —— 这些书经过特殊处理,外观和西晋时期的书籍相似,内容却涵盖了基础的识字、数学和历史知识。她坐在桌子旁,对刘小橙说:“小橙,从今天起,姐姐教你读书写字好不好?”
刘小橙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我想读书写字!” 他从小就看到过那些富家子弟拿着书本读书,心里一直很羡慕,如今终于有机会学习了。
肖雯雯先教刘小橙认识自己的名字,她在纸上写下 “刘小橙” 三个字,然后一笔一划地教他念:“刘 —— 小 —— 橙。这是你的名字,你要记住它。”
刘小橙认真地看着纸上的字,跟着肖雯雯念:“刘 —— 小 —— 橙。” 然后,他拿起毛笔,在纸上模仿着写起来。刚开始,他的手有些发抖,写出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他却没有放弃,一遍又一遍地写着,直到写出的字渐渐工整起来。
肖雯雯在一旁耐心地指导他,纠正他的握笔姿势和笔画顺序。她发现,刘小橙虽然没有读过书,却十分聪明,记忆力很好,教过的字很快就能记住,而且理解能力也很强,稍微点拨一下就能明白。
不知不觉,天色又暗了下来。肖雯雯看着刘小橙写满字的纸,欣慰地说:“小橙,你真棒,今天学的字都记住了。明天我们继续学新的知识。”
刘小橙放下毛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脸上却满是笑容:“谢谢姐姐,我明天还要学!”
晚上,刘小橙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了以前颠沛流离的生活,又想起了现在有温暖的家、有好吃的饭菜、还有教他读书写字的姐姐,心里充满了幸福。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姐姐的恩情。
肖雯雯坐在桌旁,打开微型时空定位器,屏幕上显示着时空涟漪的修正进度 —— 目前已经修正了 10%。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抬头望向窗外,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银色的光斑。她想起了远在公园 3050 年的家,想起了时空管理局的同事们,但她并不后悔来到这里。因为在这里,她遇到了刘小橙,这个让她感受到责任和温暖的少年。
夜色渐深,院子里的老槐树在月光下摇曳着枝叶,仿佛在守护着这简陋院落里的微光。肖雯雯和刘小橙的新生活,就在这西静的夜色中,悄然展开。
第二章 陋院微光(扩写片段)
**
晨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在院心洒下细碎的金斑。肖雯雯将一张粗麻纸铺在木桌上,又研了一小碟松烟墨 —— 这墨是她昨日在集市特意挑的,虽不及宫廷用墨细腻,却也泛着温润的光泽。刘小橙早早搬了小凳坐在桌旁,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上,眼睛直勾勾盯着桌上的纸笔,像只等着啄食的小雀。
“今天咱们先学‘天地人’三个字。” 肖雯雯拿起毛笔,手腕轻悬,先在废纸上勾出简单的轮廓,“你看,‘天’字像不像头顶的天空,上面一横宽,下面两横窄,要写得舒展;‘地’字有个‘土’字旁,就像咱们脚踩的泥土,得把根基写稳。” 她一边说,一边用指尖轻轻点着纸面,引导刘小橙观察笔画走势。
刘小橙跟着伸出手指,在空中虚划着,小眉头微微皱起,像是在琢磨哪里该轻、哪里该重。等肖雯雯在纸上写好工整的三个字,他立刻凑过去,鼻尖几乎要碰到纸面,小声念道:“天 —— 地 —— 人。”
“来,你试试。” 肖雯雯把毛笔递给他,又握住他的手腕,帮他调整姿势,“手指要虚握,手腕要抬起来,别把纸压皱了。” 刘小橙的手还很纤细,掌心带着之前捡柴留下的薄茧,握住笔杆时有些发紧,墨汁刚碰到纸,就洇出一个小墨团。他顿时慌了,手猛地缩回来,小声说:“姐姐,我写坏了……”
“没关系,刚开始都这样。” 肖雯雯笑着抽了张废纸递给他,“你看,我第一次学写字的时候,把墨弄到衣服上,洗都洗不掉呢。” 她故意说得轻松,见刘小橙眼神松动,又接着说,“咱们慢慢来,先练‘横’画,像小木棍一样平,好不好?”
刘小橙点点头,重新拿起笔,这次他学得格外认真,眼睛紧紧盯着笔尖,手腕微微颤抖着,在纸上划出一道歪歪扭扭的横线。肖雯雯在一旁不催不赶,只偶尔轻声提醒:“再平一点就更好啦,像院墙上的砖缝那样。” 她还特意拉着刘小橙走到院墙前,让他摸一摸砖缝的平整,再回到桌前继续写。
练了半个时辰,刘小橙的额角渗出了细汗,手指也有些发酸,却不肯放下笔。肖雯雯看他指尖都泛了红,便把一块蜜饯递到他手里:“先歇会儿,尝尝这个。” 那是她用时空管理局带的压缩糖块融了蜂蜜做的,外面裹了层细糖霜,入口甜而不腻。刘小橙含着蜜饯,眼睛却还盯着纸上的字,忽然问:“姐姐,‘人’字为什么是两笔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人要互相扶持呀。” 肖雯雯坐在他身边,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个 “人” 字,“你看,左边的撇像一个人,右边的捺像另一个人,两个人靠在一起,才能站得稳。就像我和你,咱们互相照顾,日子才能越来越好。”
刘小橙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把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他低头看着自己写得歪歪扭扭的 “人” 字,忽然觉得这两个笔画变得亲切起来。歇了片刻,他主动拿起笔:“姐姐,我再写几遍,我想写得和你一样好。”
接下来的日子,读书成了小院里最固定的日常。肖雯雯从不贪多,每天只教三五个字,却会把字和生活里的事物联系起来。教 “禾” 字时,她就抓一把粟米放在桌上,让刘小橙看粟穗的形状,告诉他 “禾” 就是能结出粮食的庄稼;教 “水” 字时,她带他到井边,看着井水泛起的涟漪,说 “水” 字的竖钩就像井绳,两点就像溅起的水花。
刘小橙的记性极好,教过的字过目不忘,还总爱追着肖雯雯问东问西。读到《千字文》里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时,他会指着院角晒着的干菜问:“姐姐,这就是‘秋收冬藏’吗?” 读到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时,他又好奇地问:“丽水和昆冈在哪里呀?那里真的有金子和玉石吗?”
肖雯雯总能耐心解答,她会用树枝在地上画简易的地图,告诉刘小橙丽水在南方,昆冈在西方;也会讲些简单的地理知识,说金子藏在河里,玉石长在山里。这些知识远超西晋的认知,却被肖雯雯用通俗的语言说得浅显易懂,刘小橙听得入了迷,常常忘了时间。
有一次,肖雯雯教他读《论语》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刘小橙忽然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说:“姐姐,我现在每天写字、读书,就觉得很开心,是不是就是这句话说的意思?” 肖雯雯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对,小橙说得没错,这就是学习的快乐。”
那天傍晚,刘小橙趁着肖雯雯做饭的功夫,偷偷在纸上写了 “学而时习之” 五个字。虽然笔画还有些稚嫩,却比之前工整了许多。他把纸折好,小心翼翼地放在肖雯雯的枕头下,心里盼着姐姐看到时能开心。
肖雯雯后来发现了那张纸,看着纸上认真的字迹,眼眶忽然有些发热。她想起刚见到刘小橙时,他眼里满是怯懦和戒备,像只受惊的小兽;而现在,他眼里有了光,有了对知识的渴望,有了对生活的期待。这细微的变化,比任何时空参数的修正都更让她觉得珍贵。
月光又一次洒进小院,老槐树的影子落在纸上,与那五个字重叠在一起。肖雯雯坐在桌旁,看着熟睡的刘小橙,轻轻把那张纸收进怀里。她知道,这些日子的读书时光,不仅在刘小橙心里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也在她心里种下了牵挂 —— 这份跨越千年的师生情、姐弟情,早已成了她留在这个时代最温暖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