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议事殿的青铜灯台已添了七次灯油,案上堆叠的卷宗却仍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厚。张远指尖划过一份墨迹未干的卷宗,封面上“星银矿脉分布图”七个字被内劲熏得微微发焦——这是昨夜星能学院连夜送来的密报,标注着全球十七处可开采的星银矿,每一处都用朱砂圈出了最优开采路线。
“少林的金刚杵已熔了三成。”释全信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般的沙哑,他将一串佛珠放在案上,每颗珠子上都刻着繁复的梵文,“达摩院弟子用‘大光明咒’淬炼了七日,如今这串珠子能硬抗紫雾半个时辰——但要装备全军,至少还需三百斤星银。”
张远看向案角的星图,代表星银矿的银点与各大门派的据点用红线相连,像一张绷在地球表面的巨网。他忽然屈指一弹,一枚刻着“昆仑”二字的玉牌落在案中:“玉女峰下的‘天工阁’已启动古法锻造,让各门派把破损的神兵送来,用‘百炼钢’之法重熔,掺星银后能省三成材料。”
殿外突然传来剑鸣,凌云霄提着一柄半截断剑踏进门来,剑刃上凝结的紫霞仍在滋滋作响:“蜀山剑冢里的残剑都清出来了,三百柄锈剑熔了七炉,只得了五十斤可用的精铁。”他将断剑扔在案上,“但星能学院送来的‘星能熔炉’确实厉害,火候比古法窑炉稳得多——就是操控的弟子还需多练,昨夜差点把剑坯烧化了。”
林清寒推了推滑落的眼镜,将一份全息图纸展开。图纸上,星能熔炉与古法窑炉的结构被拆解重组,标注着“内劲导流槽”“星能增幅阵”等字样:“我们的弟子已和天工阁的老匠师磨合了三日,这套‘混炼法’能让星银利用率提高五成。”她指尖点向图纸角落,“另外,东海蓬莱送来的‘玄水玉’,磨成粉掺入锻造材料,能抗紫雾腐蚀的时间延长一倍。”
议事殿外的广场上,数千名弟子正按门派列队,将各自门派的资源堆放在指定区域。武当弟子抬来的“太极图”石碑被星能学院的弟子贴上了星晶片,碑面的阴阳鱼转动时竟泛起淡蓝的光;苗疆的少女们解开腰间的竹筒,无数只“噬邪蛊”振翅飞出,落在堆积如山的药材上,啃食着混在其中的毒草;蓬莱岛的符师们则围着一叠叠黄纸忙碌,将星能注入符纸,让“镇海符”的金纹在阳光下流转成河。
“南疆的‘蚀骨花’快采光了。”苗疆婆婆拄着银杖走进来,杖头的红宝石映出她眼底的红丝,“但用花汁泡过的蛊卵孵化率提高了三成,‘飞蜈部’已培养出第一批能在紫雾中存活的战蛊——只是饲养它们需用武者精血,每日要耗掉百名弟子的内劲。”
张远忽然起身,走到殿外的悬廊上。远处的天际,暗紫色的影煞已像一块浸了墨的破布,边缘开始垂落向地球的大气层。而在更近的地方,无数道流光正从四面八方汇聚:秦岭深处的武当弟子推着装满符纸的木车,西域沙族的驼队载着星银矿石踏过戈壁,甚至连隐世多年的“雪山巫祝”都带着祖传的冰蚕丝赶来——那蚕丝浸过万年冰川水,织成的甲胄能隔绝蚀骨寒。
“传我令。”张远的声音突然拔高,内劲顺着殿柱传遍广场,“少林负责全军兵器淬炼,武当统筹防御阵法,星能学院专攻星银开采,苗疆执掌战蛊饲养,蓬莱供应符纸丹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广场上堆积如山的资源,“三日之后,所有整合完毕的军备,由昆仑天工阁统一调配——谁的防线缺兵器,谁的阵眼少星晶,直接来取,不必客套。”
广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应,各门派弟子开始按新的指令行动。有人推着矿石走向熔炉,有人抱着药材奔向丹房,有人将符纸叠成整齐的垛——那些原本属于不同门派的资源,此刻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张远转身时,瞥见案上的卷宗堆里露出一角泛黄的布帛,上面用朱砂画着一幅残缺的地图,标注着“西域古国遗迹”。那是三日前少林弟子从藏经阁暗格里翻出的,据说里面藏着当年对抗“天阴蚀日”的秘宝。
“让蜀山派的弟子去探探。”他将布帛递给凌云霄,“带上混炼的新剑,若真有秘宝,不惜一切代价带回来。”
凌云霄接过布帛时,指尖不小心触到了布帛边缘的朱砂,竟被烫得微微发麻。他忽然抬头,看见广场尽头的熔炉正喷出丈高的火焰,火焰中隐约有龙形光影盘旋——那是百炼钢与星银融合时,被无数武者的内劲催生出的异象。
夜幕降临时,张远再次站在玉女峰悬石上。星图沙盘里,代表资源的金银光点正顺着红线流向各大门派的据点,像无数条奔涌的溪流汇入江河。而那道横贯轨道的光矛,此刻比三日前亮了数倍,矛尖的光芒几乎要刺破暗紫色的影煞边缘。
他忽然想起昨夜天工阁老匠师说的话:“再好的兵器,也需有人能握得住。”此刻看着广场上仍在忙碌的身影,张远握紧了腰间的佩剑——那柄用七门派残剑熔铸的新剑,剑脊上刻着各门派的标记,在月光下泛着温暖的光。
遥远的星空深处,影煞推进的速度似乎慢了一瞬。仿佛那暗紫色的云雾也察觉到,这颗蓝色星球上,正有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凝聚,像一块被千锤百炼的精铁,即将迎向那场注定惊天动地的碰撞。
“少林的金刚杵已熔了三成。”释全信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般的沙哑,他将一串佛珠放在案上,每颗珠子上都刻着繁复的梵文,“达摩院弟子用‘大光明咒’淬炼了七日,如今这串珠子能硬抗紫雾半个时辰——但要装备全军,至少还需三百斤星银。”
张远看向案角的星图,代表星银矿的银点与各大门派的据点用红线相连,像一张绷在地球表面的巨网。他忽然屈指一弹,一枚刻着“昆仑”二字的玉牌落在案中:“玉女峰下的‘天工阁’已启动古法锻造,让各门派把破损的神兵送来,用‘百炼钢’之法重熔,掺星银后能省三成材料。”
殿外突然传来剑鸣,凌云霄提着一柄半截断剑踏进门来,剑刃上凝结的紫霞仍在滋滋作响:“蜀山剑冢里的残剑都清出来了,三百柄锈剑熔了七炉,只得了五十斤可用的精铁。”他将断剑扔在案上,“但星能学院送来的‘星能熔炉’确实厉害,火候比古法窑炉稳得多——就是操控的弟子还需多练,昨夜差点把剑坯烧化了。”
林清寒推了推滑落的眼镜,将一份全息图纸展开。图纸上,星能熔炉与古法窑炉的结构被拆解重组,标注着“内劲导流槽”“星能增幅阵”等字样:“我们的弟子已和天工阁的老匠师磨合了三日,这套‘混炼法’能让星银利用率提高五成。”她指尖点向图纸角落,“另外,东海蓬莱送来的‘玄水玉’,磨成粉掺入锻造材料,能抗紫雾腐蚀的时间延长一倍。”
议事殿外的广场上,数千名弟子正按门派列队,将各自门派的资源堆放在指定区域。武当弟子抬来的“太极图”石碑被星能学院的弟子贴上了星晶片,碑面的阴阳鱼转动时竟泛起淡蓝的光;苗疆的少女们解开腰间的竹筒,无数只“噬邪蛊”振翅飞出,落在堆积如山的药材上,啃食着混在其中的毒草;蓬莱岛的符师们则围着一叠叠黄纸忙碌,将星能注入符纸,让“镇海符”的金纹在阳光下流转成河。
“南疆的‘蚀骨花’快采光了。”苗疆婆婆拄着银杖走进来,杖头的红宝石映出她眼底的红丝,“但用花汁泡过的蛊卵孵化率提高了三成,‘飞蜈部’已培养出第一批能在紫雾中存活的战蛊——只是饲养它们需用武者精血,每日要耗掉百名弟子的内劲。”
张远忽然起身,走到殿外的悬廊上。远处的天际,暗紫色的影煞已像一块浸了墨的破布,边缘开始垂落向地球的大气层。而在更近的地方,无数道流光正从四面八方汇聚:秦岭深处的武当弟子推着装满符纸的木车,西域沙族的驼队载着星银矿石踏过戈壁,甚至连隐世多年的“雪山巫祝”都带着祖传的冰蚕丝赶来——那蚕丝浸过万年冰川水,织成的甲胄能隔绝蚀骨寒。
“传我令。”张远的声音突然拔高,内劲顺着殿柱传遍广场,“少林负责全军兵器淬炼,武当统筹防御阵法,星能学院专攻星银开采,苗疆执掌战蛊饲养,蓬莱供应符纸丹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广场上堆积如山的资源,“三日之后,所有整合完毕的军备,由昆仑天工阁统一调配——谁的防线缺兵器,谁的阵眼少星晶,直接来取,不必客套。”
广场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应,各门派弟子开始按新的指令行动。有人推着矿石走向熔炉,有人抱着药材奔向丹房,有人将符纸叠成整齐的垛——那些原本属于不同门派的资源,此刻正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张远转身时,瞥见案上的卷宗堆里露出一角泛黄的布帛,上面用朱砂画着一幅残缺的地图,标注着“西域古国遗迹”。那是三日前少林弟子从藏经阁暗格里翻出的,据说里面藏着当年对抗“天阴蚀日”的秘宝。
“让蜀山派的弟子去探探。”他将布帛递给凌云霄,“带上混炼的新剑,若真有秘宝,不惜一切代价带回来。”
凌云霄接过布帛时,指尖不小心触到了布帛边缘的朱砂,竟被烫得微微发麻。他忽然抬头,看见广场尽头的熔炉正喷出丈高的火焰,火焰中隐约有龙形光影盘旋——那是百炼钢与星银融合时,被无数武者的内劲催生出的异象。
夜幕降临时,张远再次站在玉女峰悬石上。星图沙盘里,代表资源的金银光点正顺着红线流向各大门派的据点,像无数条奔涌的溪流汇入江河。而那道横贯轨道的光矛,此刻比三日前亮了数倍,矛尖的光芒几乎要刺破暗紫色的影煞边缘。
他忽然想起昨夜天工阁老匠师说的话:“再好的兵器,也需有人能握得住。”此刻看着广场上仍在忙碌的身影,张远握紧了腰间的佩剑——那柄用七门派残剑熔铸的新剑,剑脊上刻着各门派的标记,在月光下泛着温暖的光。
遥远的星空深处,影煞推进的速度似乎慢了一瞬。仿佛那暗紫色的云雾也察觉到,这颗蓝色星球上,正有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在凝聚,像一块被千锤百炼的精铁,即将迎向那场注定惊天动地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