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三千工人的新生,汇聚成一股冲天的人情洪流
会议室里的战略敲定得再完美,对凤凰市纺织厂生活区那三千多个家庭来说,也只是一阵风过耳边的传闻。
传闻是从第二天一早开始的。
先是几个早起买菜的大妈,神神秘秘地聚在小卖部门口,压低了声音交头接耳。
“听说了吗?昨儿市里开了会,说咱们厂子有救了!”
“有救?都救了十几年了,哪次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我看又是哪个领导想一出是一出。”
“这次不一样!说是李副市长都给当场拿下了!就是因为他想把咱们厂子卖了!”
“真的假的?李副市cháng那是什么人物?能说拿下就拿下?”
消息像投入池塘的石子,一圈圈荡开。起初是怀疑,是不信,是麻木的嗤笑。这些年,他们听过太多版本的“好消息”,每一次希望燃起,最终都被现实的冷水浇得更凉。人心,早就被熬得没了温度。
可这一次的传闻,却带着一股不一样的味道。它有鼻子有眼,细节丰富,甚至连李副市长被纪委带走时脸色如何惨白,都被描述得活灵活现。
到了中午,一辆贴着“凤凰纺织厂改制工作组”横幅的宣传车,缓缓驶进了破败的家属区。车上的大喇叭里,开始循环播放一份盖着市政府红头印章的公告。
公告的内容很简单,三条核心信息:
一,原定破产清算计划作废。
二,市政府已引入战略投资,将成立全新的“凤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全盘接收原厂职工。
三,自今日下午两点起,在厂办公楼一楼大厅,开始全额补发所有拖欠工资及补偿金。
“轰!”
如果说早上的传闻是石子,那这份公告,就是一块巨石,在家属区这片死水里,炸起了滔天巨浪。
整个生活区都活了过来。
门窗一扇扇被推开,一个个或苍老、或憔悴、或茫然的脑袋探了出来。人们从屋里走出来,汇集到宣传车旁,仰着头,侧着耳朵,一遍又一遍地听着那冰冷的电子音,仿佛要把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
“补发工资……全额补发……”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喃喃自语,浑浊的眼睛里,渐渐蓄满了水汽。他已经三年没拿到一分钱工资了,老伴的药费,全靠儿子在外面打零工那点微薄的收入撑着。
“成立新公司……全盘接收……”一个中年汉子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疼得龇牙咧嘴,才敢相信自己不是在做梦。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顶着“下岗工人”这四个字,窝囊地过到死了。
人群里,石刚站在最前面。他不像别人那样激动,只是死死地盯着那份贴在宣传栏上的红头文件,宽厚的背脊挺得笔直,像一杆标枪。
昨晚陈默深夜来访,两人在只有一盘花生米的小桌上,喝光了一瓶劣质白酒。陈默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安静地听他诉说着工人们的苦,听他说起那些因为没钱治病而含恨离世的老伙计,听他说起那些因为看不到希望而远走他乡的年轻人。
临走时,陈默拍着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话:“石大哥,相信我,天会亮的。”
石刚当时信了,却也只敢信一半。可现在,看着这份红头文件,他知道,天,真的亮了。
“石刚!这是真的吗?!”
“刚子,你跟那个陈主任熟,他是不是真给咱们办成了?”
工人们围了上来,他们不信文件,不信喇叭,他们只信石刚。这个在厂里最有威望的退伍军人,是他们最后的主心骨。
石刚转过身,看着一张张既渴望又恐惧的面孔,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吼了出来:“是真的!陈主任说的话,都兑现了!下午两点,都去厂办大楼,领咱们自己的血汗钱!”
这声嘶吼,像一道命令,也像一声号角。
下午一点半,通往纺织厂办公楼的那条路上,挤满了人。三千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是全员出动。他们沉默地走着,没有喧哗,没有笑语,像一支去奔赴一场迟到多年审判的军队。
办公楼前,早已拉起了警戒线。十几个保安神情紧张地维持着秩序。陈默没有让他们清场,他知道,这种时候,任何强制的举动都可能引爆工人们积压已久的情绪。
他让人搬出几十张桌子,就在一楼大tīng摆开。从银行调来的现金,由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护送着,一箱箱地抬了进来。财务人员和从银行借调来的柜员们,已经准备就绪。
两点整。
石刚第一个走了进去。他代表的,是所有工人。
负责发钱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会计,是厂里的老人,这次特地被请回来帮忙。她看着石刚,眼圈有点红。
“石刚,这是你的。一共是三万八千六百二十七块五。”老会计把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推了过去。
石刚的手有些抖。他伸出手,又缩了回来,仿佛那信封有千钧之重。他搓了搓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信封。他没有当场拆开,只是紧紧地攥在手里,对着老会计,也对着站在不远处监督全局的陈默,猛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
他什么也没说,但这个躬,比任何话语都重。
有了石刚的开头,人群开始缓缓流动。
“下一个,王建国!”
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走了上去,领到信封时,这个七尺高的汉子突然蹲在地上,抱着头,肩膀剧烈地耸动起来,压抑的哭声从指缝里漏了出来。他女儿今年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他正为学费愁得整夜睡不着。
“下一个,李秀梅!”
一个中年妇女拿到钱,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哭着打电话:“他爸!有钱了!咱们有钱给娃做手术了!”
整个大厅,成了一片泪水的海洋。这不是悲伤的泪,是委屈、是释放、是绝处逢生的狂喜。那一张张崭新的钞票,带着油墨的特殊香气,是他们被剥夺已久的尊严,是他们重新燃起的生活希望。
陈默站在二楼的窗边,静静地看着楼下发生的一切。
他的脑海里,那本古朴的【人情账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翻动着。
【来自王建国的人情值: 500(雪中送炭)】
【来自李秀梅的人情值: 800(救命之恩)】
【来自工人甲的人情值: 200(信守承诺)】
【来自工人乙的人情值: 300(重拾尊严)】
……
成百上千条金色的丝线,从楼下每一个领到工资的工人身上升腾而起,汇聚成一股肉眼可见的洪流,穿透墙壁与楼板,源源不断地涌入陈默的身体。
账本的总值页面上,那个代表着他人情资产总和的数字,正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向上飙升。数字后面的单位,不再是个位数的跳动,而是成百、上千地翻滚。
陈默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那不是权力带来的满足,也不是金钱带来的欲望,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温暖的、与这三千个灵魂紧密相连的踏实感。他仿佛能感受到每一个家庭的喜悦,能听到每一声发自肺腑的感谢。
他从一个乡镇科员,到榕城县的代县长,再到如今,他所积累的所有人情,在这一刻,都显得黯然失色。
这,才是真正的人情洪流!
当最后一个工人领到工资,大厅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时,陈默脑海中账本的数字终于停了下来。
【人情总值:785,300】
这个数字,比他来凤凰市之前,直接翻了一番还不止!
发完工资,只是第一步。
陈默拿起扩音器,走到办公楼的台阶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他没有说一句官话套话。
“钱,大家都拿到了。但这只是拿回了本该属于你们的东西。”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了整个广场,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我知道,大家现在最关心的是以后怎么办。厂子没了,我们靠什么生活?”
“现在,我宣布第二件事。”陈默提高了音量,“从明天开始,新的‘凤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将正式挂牌!所有原纺织厂的职工,都可以自愿选择,与新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人群中一阵骚动。
“新公司是秦氏集团和市政府联合投资的,要引进的是世界领先的技术!所以,大家不再是普通的操作工,而是新时代的技术工人!公司会组织为期三个月的带薪培训,让大家都掌握新设备、新技术!”
“最重要的一点,”陈默看着下方一张张期待的脸,一字一句地说道,“所有入职新公司的老员工,基础工资,在你们原有标准的基cǔ上,翻一番!”
工资翻一番!
如果说发钱是惊喜,那这句话,就是一枚真正的炸弹,在人群中炸开了花。
短暂的寂静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陈主任万岁!”
“谢谢陈主任!谢谢政府!”
人们跳着,叫着,拥抱着,将手中的帽子、毛巾抛向空中。整个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就在这时,石刚带着几十个工人代表,抬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东西,挤开人群,走到了台阶下。
红布掀开,是一柄巨大的万民伞。黑色的伞面上,用金色的丝线,密密麻麻地绣满了三千名工人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重生。伞柄上,刻着八个大字:“恩重如山,德被职工”。
石刚双手举着这柄沉甸甸的伞,走到陈默面前,这个铮铮铁骨的汉子,此刻双眼通红。
“陈主任,”他声音哽咽,“我们这群粗人,不会说好听的。但这把伞,是我们三千多号人的一点心意。以后,您但凡有任何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只要您一句话,我们这三千多号弟兄,上刀山,下火海,绝不皱一下眉头!”
陈默伸出双手,郑重地接过了这柄伞。
伞很重,重逾千斤。他知道,这上面承载的,是三千个家庭的信任与未来。
他看着石刚,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淳朴而真诚的脸,看着自己账本上那股汇聚成冲天光柱的人情洪流,心中百感交集。
从一个被陷害、被背叛,连三万块钱都拿不出的乡镇科员,到今天,手握改变三千人命运的力量,成为这座城市里谁也无法忽视的存在。这一路走来,如梦似幻。
他知道,纺织厂的尘埃已经落定,李建斌的倒台只是一个开始。他用这份泼天的功劳,为自己换来了一张进入凤凰市权力核心的门票。
就在他心潮澎湃之时,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起来。
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名字,让他的瞳孔微微一缩。
来电人:周书记秘书。
会议室里的战略敲定得再完美,对凤凰市纺织厂生活区那三千多个家庭来说,也只是一阵风过耳边的传闻。
传闻是从第二天一早开始的。
先是几个早起买菜的大妈,神神秘秘地聚在小卖部门口,压低了声音交头接耳。
“听说了吗?昨儿市里开了会,说咱们厂子有救了!”
“有救?都救了十几年了,哪次不是雷声大雨点小?我看又是哪个领导想一出是一出。”
“这次不一样!说是李副市长都给当场拿下了!就是因为他想把咱们厂子卖了!”
“真的假的?李副市cháng那是什么人物?能说拿下就拿下?”
消息像投入池塘的石子,一圈圈荡开。起初是怀疑,是不信,是麻木的嗤笑。这些年,他们听过太多版本的“好消息”,每一次希望燃起,最终都被现实的冷水浇得更凉。人心,早就被熬得没了温度。
可这一次的传闻,却带着一股不一样的味道。它有鼻子有眼,细节丰富,甚至连李副市长被纪委带走时脸色如何惨白,都被描述得活灵活现。
到了中午,一辆贴着“凤凰纺织厂改制工作组”横幅的宣传车,缓缓驶进了破败的家属区。车上的大喇叭里,开始循环播放一份盖着市政府红头印章的公告。
公告的内容很简单,三条核心信息:
一,原定破产清算计划作废。
二,市政府已引入战略投资,将成立全新的“凤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全盘接收原厂职工。
三,自今日下午两点起,在厂办公楼一楼大厅,开始全额补发所有拖欠工资及补偿金。
“轰!”
如果说早上的传闻是石子,那这份公告,就是一块巨石,在家属区这片死水里,炸起了滔天巨浪。
整个生活区都活了过来。
门窗一扇扇被推开,一个个或苍老、或憔悴、或茫然的脑袋探了出来。人们从屋里走出来,汇集到宣传车旁,仰着头,侧着耳朵,一遍又一遍地听着那冰冷的电子音,仿佛要把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
“补发工资……全额补发……”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人喃喃自语,浑浊的眼睛里,渐渐蓄满了水汽。他已经三年没拿到一分钱工资了,老伴的药费,全靠儿子在外面打零工那点微薄的收入撑着。
“成立新公司……全盘接收……”一个中年汉子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疼得龇牙咧嘴,才敢相信自己不是在做梦。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要顶着“下岗工人”这四个字,窝囊地过到死了。
人群里,石刚站在最前面。他不像别人那样激动,只是死死地盯着那份贴在宣传栏上的红头文件,宽厚的背脊挺得笔直,像一杆标枪。
昨晚陈默深夜来访,两人在只有一盘花生米的小桌上,喝光了一瓶劣质白酒。陈默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安静地听他诉说着工人们的苦,听他说起那些因为没钱治病而含恨离世的老伙计,听他说起那些因为看不到希望而远走他乡的年轻人。
临走时,陈默拍着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话:“石大哥,相信我,天会亮的。”
石刚当时信了,却也只敢信一半。可现在,看着这份红头文件,他知道,天,真的亮了。
“石刚!这是真的吗?!”
“刚子,你跟那个陈主任熟,他是不是真给咱们办成了?”
工人们围了上来,他们不信文件,不信喇叭,他们只信石刚。这个在厂里最有威望的退伍军人,是他们最后的主心骨。
石刚转过身,看着一张张既渴望又恐惧的面孔,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吼了出来:“是真的!陈主任说的话,都兑现了!下午两点,都去厂办大楼,领咱们自己的血汗钱!”
这声嘶吼,像一道命令,也像一声号角。
下午一点半,通往纺织厂办公楼的那条路上,挤满了人。三千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是全员出动。他们沉默地走着,没有喧哗,没有笑语,像一支去奔赴一场迟到多年审判的军队。
办公楼前,早已拉起了警戒线。十几个保安神情紧张地维持着秩序。陈默没有让他们清场,他知道,这种时候,任何强制的举动都可能引爆工人们积压已久的情绪。
他让人搬出几十张桌子,就在一楼大tīng摆开。从银行调来的现金,由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护送着,一箱箱地抬了进来。财务人员和从银行借调来的柜员们,已经准备就绪。
两点整。
石刚第一个走了进去。他代表的,是所有工人。
负责发钱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会计,是厂里的老人,这次特地被请回来帮忙。她看着石刚,眼圈有点红。
“石刚,这是你的。一共是三万八千六百二十七块五。”老会计把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推了过去。
石刚的手有些抖。他伸出手,又缩了回来,仿佛那信封有千钧之重。他搓了搓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信封。他没有当场拆开,只是紧紧地攥在手里,对着老会计,也对着站在不远处监督全局的陈默,猛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
他什么也没说,但这个躬,比任何话语都重。
有了石刚的开头,人群开始缓缓流动。
“下一个,王建国!”
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走了上去,领到信封时,这个七尺高的汉子突然蹲在地上,抱着头,肩膀剧烈地耸动起来,压抑的哭声从指缝里漏了出来。他女儿今年高考,考上了重点大学,他正为学费愁得整夜睡不着。
“下一个,李秀梅!”
一个中年妇女拿到钱,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哭着打电话:“他爸!有钱了!咱们有钱给娃做手术了!”
整个大厅,成了一片泪水的海洋。这不是悲伤的泪,是委屈、是释放、是绝处逢生的狂喜。那一张张崭新的钞票,带着油墨的特殊香气,是他们被剥夺已久的尊严,是他们重新燃起的生活希望。
陈默站在二楼的窗边,静静地看着楼下发生的一切。
他的脑海里,那本古朴的【人情账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翻动着。
【来自王建国的人情值: 500(雪中送炭)】
【来自李秀梅的人情值: 800(救命之恩)】
【来自工人甲的人情值: 200(信守承诺)】
【来自工人乙的人情值: 300(重拾尊严)】
……
成百上千条金色的丝线,从楼下每一个领到工资的工人身上升腾而起,汇聚成一股肉眼可见的洪流,穿透墙壁与楼板,源源不断地涌入陈默的身体。
账本的总值页面上,那个代表着他人情资产总和的数字,正以一种恐怖的速度向上飙升。数字后面的单位,不再是个位数的跳动,而是成百、上千地翻滚。
陈默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那不是权力带来的满足,也不是金钱带来的欲望,而是一种沉甸甸的、温暖的、与这三千个灵魂紧密相连的踏实感。他仿佛能感受到每一个家庭的喜悦,能听到每一声发自肺腑的感谢。
他从一个乡镇科员,到榕城县的代县长,再到如今,他所积累的所有人情,在这一刻,都显得黯然失色。
这,才是真正的人情洪流!
当最后一个工人领到工资,大厅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时,陈默脑海中账本的数字终于停了下来。
【人情总值:785,300】
这个数字,比他来凤凰市之前,直接翻了一番还不止!
发完工资,只是第一步。
陈默拿起扩音器,走到办公楼的台阶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他没有说一句官话套话。
“钱,大家都拿到了。但这只是拿回了本该属于你们的东西。”
他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了整个广场,原本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我知道,大家现在最关心的是以后怎么办。厂子没了,我们靠什么生活?”
“现在,我宣布第二件事。”陈默提高了音量,“从明天开始,新的‘凤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将正式挂牌!所有原纺织厂的职工,都可以自愿选择,与新公司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人群中一阵骚动。
“新公司是秦氏集团和市政府联合投资的,要引进的是世界领先的技术!所以,大家不再是普通的操作工,而是新时代的技术工人!公司会组织为期三个月的带薪培训,让大家都掌握新设备、新技术!”
“最重要的一点,”陈默看着下方一张张期待的脸,一字一句地说道,“所有入职新公司的老员工,基础工资,在你们原有标准的基cǔ上,翻一番!”
工资翻一番!
如果说发钱是惊喜,那这句话,就是一枚真正的炸弹,在人群中炸开了花。
短暂的寂静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陈主任万岁!”
“谢谢陈主任!谢谢政府!”
人们跳着,叫着,拥抱着,将手中的帽子、毛巾抛向空中。整个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就在这时,石刚带着几十个工人代表,抬着一个用红布盖着的东西,挤开人群,走到了台阶下。
红布掀开,是一柄巨大的万民伞。黑色的伞面上,用金色的丝线,密密麻麻地绣满了三千名工人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家庭的重生。伞柄上,刻着八个大字:“恩重如山,德被职工”。
石刚双手举着这柄沉甸甸的伞,走到陈默面前,这个铮铮铁骨的汉子,此刻双眼通红。
“陈主任,”他声音哽咽,“我们这群粗人,不会说好听的。但这把伞,是我们三千多号人的一点心意。以后,您但凡有任何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只要您一句话,我们这三千多号弟兄,上刀山,下火海,绝不皱一下眉头!”
陈默伸出双手,郑重地接过了这柄伞。
伞很重,重逾千斤。他知道,这上面承载的,是三千个家庭的信任与未来。
他看着石刚,看着台下那一张张淳朴而真诚的脸,看着自己账本上那股汇聚成冲天光柱的人情洪流,心中百感交集。
从一个被陷害、被背叛,连三万块钱都拿不出的乡镇科员,到今天,手握改变三千人命运的力量,成为这座城市里谁也无法忽视的存在。这一路走来,如梦似幻。
他知道,纺织厂的尘埃已经落定,李建斌的倒台只是一个开始。他用这份泼天的功劳,为自己换来了一张进入凤凰市权力核心的门票。
就在他心潮澎湃之时,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了起来。
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名字,让他的瞳孔微微一缩。
来电人:周书记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