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新的对手,来自京城的“空降兵”常务副省长-《官场人情:我的人情能无限升值》

  一周后,金陵市。

  那场席卷了整个江东省的官场风暴,余波仍在。省委大院里的空气,似乎比往日稀薄了几分,走在楼道里,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回声。曾经那些热络的寒暄和爽朗的笑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低垂的眼帘、匆忙的脚步,以及在擦肩而过时,眼神里一闪而过的、混杂着惊惧与审视的复杂光芒。

  每个人都在用最严苛的标准,重新丈量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距离。

  位于省委首1长楼三层的政策研究室,如今成了这栋大楼里最安静,也最令人敬畏的地方。

  这里是陈默的新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格局方正,朝南的窗户正对着院子里一棵上了年岁的广玉兰。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在地板上投下一片明亮的光斑。桌上,除了一个搪瓷茶杯和一部红色电话,再无他物,干净得像主人的眼神。

  陈默正靠在椅背上,翻阅着一份文件。

  那是关于周正龙案的补充调查报告,厚厚的一沓,记录着一个个名字的陨落,和一个庞大网络的崩塌。他看得很快,手指匀速地翻动着纸页,但他的注意力,并不完全在这些白纸黑字上。

  在他的意识深处,那尊宏大的【社稷沙盘】正缓缓运转。

  沙盘之上,代表江东省的版图,像是经历了一场大病,虽然气运金龙已然重现,但构成整个行政体系的无数节点,却有近五分之一都闪烁着代表“瘫痪”或“低效”的红色警示灯。交通厅、国土厅、好几个地市的核心部门,都成了巨大的红色斑块,内部的气运流动几乎停滞,像血栓一样堵塞着整个肌体的循环。

  刮骨疗毒,刮去了烂肉,也留下了空洞。

  “叩叩叩。”

  门被轻轻敲响,新上任的办公室主任,一个叫方哲的年轻人,端着一杯刚泡好的茶,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他是陈默从省政府办公厅直接点名要过来的人,在社稷沙盘上,此人的“廉洁指数”高达98,但“气运值”却常年处于被压制的灰色状态。

  “陈主任,您要的龙山矿业集团近五年的审计报告,已经送过来了。”方哲将茶杯放在桌角,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怕惊扰了这屋里的宁静。

  “嗯,放那吧。”陈默的目光没有离开文件。

  方哲没有立刻离开,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主任,院里……最近都在传一件事。”

  陈默翻过一页纸,没抬头:“说。”

  “听说,中央要派一位新的常务副省长下来,今天下午就到。”方哲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听说是从国家发改委直接空降的,叫……高渐离。”

  高渐离。

  这个名字像一把古剑,带着几分萧索的寒意。

  陈默的手指,在纸页的边缘停顿了一下。

  “高,”他重复了一遍这个姓氏,没有再问。

  方哲却像是找到了宣泄口,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一股脑地说了出来:“听说这位高省长非常年轻,比您也大不了几岁,是京城里出了名的‘铁面判官’。为人刻板,眼里揉不进一粒沙子,最重程序,最讲规矩。他经手的项目,一个小数点都不能错,不然文件能直接从办公室扔出来。”

  陈“默”终于抬起了头,看着方哲。

  方哲被他看得心里一毛,后面的话顿时咽了回去。

  “你很怕他?”陈默问。

  “不……不是怕。”方哲连忙摆手,脸憋得有点红,“我只是觉得,江东现在这个情况,人心惶惶,百废待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要是来一位……太较真的领导,怕是……怕是底下的人更不知道该怎么干活了。”

  这倒是句实话。一场大清洗过后,官员们最怕的不是干活,而是“干错活”。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已经成了此刻江东官场最真实的写照。

  “知道了。”陈默重新低下头,继续看文件,“你出去吧。”

  方哲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躬身退了出去。

  办公室的门被关上,陈默的意念,沉入了社稷沙盘。他在搜索框中,输入了“高渐离”三个字。

  沙盘的视角瞬间拉升,从江东一隅,扩展到了整个华夏的版图,最终锁定在了京城,那座被称为“小国务院”的国家发改委大楼。

  一个清晰的人物模型,在沙盘上构建完成。

  【姓名:高渐离】

  【职位:江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待任命)】

  【人情值(对您):-10(警惕\/审视)】

  【气运特征:锐金之气,锋锐,刚直,呈笔直的线条状,与国家气运主脉高度同频。】

  【性格标签:程序正义、精英主义、唯数据论、规则至上、缺乏变通。】

  【沙盘推演:此人与您执政理念存在根本性冲突,大概率成为您在江东省推行改革的最大阻力。】

  看着那行“-10”的人情值,和那条笔直到近乎刻板的“锐金之气”,陈默的嘴角,反而逸出一丝无人察觉的笑意。

  有意思。

  他一路走来,扳倒的对手,从王斌到周正龙,无一不是被贪婪和欲望驱使的蠹虫。对付他们,只需找到他们的软肋,用利益、用恐惧,便能一击致命。

  可这个高渐离,不一样。

  他像一块没有杂质的钢板,油盐不进,水火不侵。他的信仰,是写在纸上的规则和程序。

  这样的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弱点”,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最大的弱点,就是他的“信仰”本身。

  他相信规则,那我就用事实,来重塑他所信奉的“规则”。

  下午三点,省委常委扩大会议。

  会议室里,气氛庄严肃穆。江东省所有在职的副省级以上领导,悉数到场。经历过一场大换血后,常委会上甚至出现了几个空着的位子,像几颗被拔掉的牙,提醒着在座的每一个人,风暴刚刚过去。

  陈默坐在长条会议桌的末端,这是他第一次以省委副秘书长的身份,列席如此高规格的会议。他的位置虽然靠后,但没有一道目光敢于忽略他的存在。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省委书记张文博陪着一个身形挺拔的男人走了进来。

  男人约莫四十岁上下,穿着一身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的深色西装,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的面容俊朗,但嘴唇紧紧地抿着,形成一道冷硬的线条,让他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生人勿近的距离感。

  他就是高渐离。

  他走进会议室,目光平视前方,没有与任何人进行眼神交流,仿佛周围这些江东省的头面人物,都只是他办公室窗外的寻常街景。

  张文博简单地介绍之后,便请高渐离讲话。

  高渐离走到发言席后,扶了扶眼镜,拿出早已备好的讲稿。

  “同志们好。”

  他的声音,像他的表情一样,没有多余的温度,字正腔圆,每一个字都像用尺子量过。

  “我来江东,是受中央的委派,任务很明确,就是协助张文博书记,尽快恢复江东省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重建一个廉洁、高效、透明的法治化政府。”

  他没有说一句客套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周正龙案,性质极其恶劣,影响极其深远,是刮在我们江东骨头上的一块烂疮。中央用雷霆手段将其剜除,展现了党中央反腐到底的决心。但是,剜掉烂肉只是第一步,如何让伤口愈合,如何让肌体重新焕发生机,才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这一切,都必须在制度的框架内,在法律的轨道上进行。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允许,凌驾于程序之上。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强调程序正义。因为程序,才是保证我们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唯一缰绳。”

  说到最后一句时,他的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全场,最终,在会议桌末端的陈默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

  那一秒钟,陈默清晰地感觉到,一股如同手术刀般冰冷、锐利的视线,落在了自己身上。

  那不是敌意,而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审视。像一个严谨的工程师,在审视一个不符合他设计图纸的、凭空冒出来的零件。

  陈默面色如常,甚至还对着高渐离的方向,微微点了点头,像是在认同他的讲话。

  高渐离的眼镜片后,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诧异,随即收回了目光,继续念着他的讲稿。

  一场沉闷而冗长的欢迎会,终于结束。

  与会领导们纷纷起身,上前与高渐离握手,说着“欢迎高省长”、“以后请高省长多多指示”之类的客气话。高渐离只是公式化地点头,握手,惜字如金。

  轮到陈默时,他主动伸出手:“高省长,欢迎来到江东。”

  高渐离看着他,这一次,没有避开他的视线。

  “你就是陈默同志?”

  两只手,握在了一起。

  高渐离的手,干燥,有力,也像他的为人一样,冰冷。

  “是我。”陈默回答。

  “你的任命,我看过了。”高渐离说,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的人都听得清楚,“火箭式的提拔,史无前例。希望你的能力,能配得上组织给予你的这份信任。”

  这句话,听起来像一句勉励,但那不带丝毫感情的语调,却让它变成了一句赤裸裸的敲打和质疑。

  周围的空气,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看着这两个江东省最年轻,也最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第一次交锋。

  陈默笑了。

  “我会的。”他松开手,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谈论天气,“毕竟,信任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挣的。高省长,您说对吗?”

  说完,他不再看高渐离,转身,径直走出了会议室。

  高渐离站在原地,看着陈默离去的背影,镜片后的双眼,微微眯了起来。

  张文博走过来,打着圆场:“呵呵,陈默同志年轻,有锐气。渐离同志,以后你们要多沟通,多合作啊。”

  高渐离没有接话,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张书记,我想尽快看一下省政府最近半年的所有财政支出报告,以及‘吏治整顿领导小组’的预算方案。我需要原始数据,没有经过任何‘整理’的原始数据。”

  张文博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而已经走到门口的陈默,脑海中的【社稷沙盘】,弹出了一条新的提示。

  【目标人物:高渐离】

  【人情值(对您):-30(深度质疑\/理念冲突)】

  【沙盘预警:目标已将您列为“非程序性不稳定因素”,并开始对您主管的相关领域进行“程序性审查”。】

  【正在生成对抗模拟……】

  陈默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

  他知道,真正的战争,从这一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