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的发酵速度,比农技站里最烈的酵母菌还要快。
不过一天功夫,整个青石镇政府大院里,关于陈默的议论已经从窃窃私语变成了半公开的调侃。
“听说了吗?陈助理要亲自指导咱们镇的农业生产,说是要办个讲座。”
“可不是嘛,王副镇长都快气笑了。管了一辈子农业,临了还得听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轻上课,这叫什么事儿啊。”
“年轻人嘛,刚提拔,急着想烧三把火,可以理解。就是这火烧得有点不是地方,容易燎到自己的眉毛。”
“我听说王副镇长在会上都点他了,说这是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搞形式主义,不解决实际问题。”
党政办的小李给陈默送文件的时候,脸上都带着一丝同情和担忧,欲言又止地劝道:“陈助理,要不……这讲座的事,先缓一缓?现在外头传得太难听了。”
陈默正在看孙农连夜赶出来的讲座方案,闻言只是抬了抬眼皮,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他将文件放到一边,拿起桌上的电话,直接拨给了办公室主任。
“刘主任,麻烦你通知一下,下午三点,在三楼会议室,召开班子扩大会议。所有班子成员、各办公室、站所负责人必须参加。对,我有重要的事情要汇报。”
挂了电话,他对一脸错愕的小李笑了笑:“去忙吧,没什么事。”
小李一头雾水地走了出去,心里直犯嘀咕:这陈助理是要干嘛?都这时候了,不赶紧灭火,还要开大会,这是嫌火烧得不够旺,自己要往上浇一桶油?
消息一传开,整个镇政府都沸腾了。
所有人都觉得,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新来的镇长助理,要和地头蛇王副镇长,在全镇干部的面前,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了。
下午三点,三楼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都加了几个小马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又兴奋的气味,像是在等待一场好戏开锣。
王德贵副镇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挺着微凸的啤酒肚,脸上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他今天特意换了件崭新的白衬衫,端着个大号的保温杯,不时吹开水面的枸杞,慢悠悠地呷一口,一派稳坐钓鱼台的从容。
他身边的几个老资格干部,也都心照不宣地与他交换着眼神,那意思很明显:等着看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怎么收场。
代理镇长刘镇长坐在主位上,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看不出倾向。但他越是这样,众人心里就越是没底。
三点整,陈默推门而入。
他穿着一身半旧的灰色夹克,手里只拿了一个笔记本,脸上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疲惫和……谦卑。
所有准备看他拍案而起、怒斥谣言的人,都愣住了。
陈默没有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而是直接走到了会议桌的前方,对着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
他的声音不高,甚至带着点沙哑,完全没有年轻人应有的锋锐之气。
“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会,是想就最近镇里关于我的……一些传闻,做个检讨。”
检讨?
满屋子的人都懵了,包括王德贵。他准备好的一肚子反驳和讥讽,瞬间被堵在了嗓子眼,不上不下,差点呛着自己。
陈默的脸上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他看向王德贵的方向,态度诚恳得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王副镇长说得对,我一个刚从办公室出来的年轻人,对农业工作确实是‘外行’。我承认,我想搞农技讲座,是有些急于求成了,考虑得不周全,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他这番话一出口,会议室里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这哪是开战,这分明是当众缴械投降啊!
王德贵的脸上,轻蔑的笑意更浓了。他清了清嗓子,拿出了老前辈的派头,慢条斯理地开口:“陈助理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是好的嘛。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但做事不能光凭一腔热血,还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老同志的经验嘛。农业上的事,尤其如此,一步一个脚印,急不得。”
他这番话,看似宽宏大量,实则是在陈默的“投降书”上,又狠狠地踩了一脚,坐实了陈默“鲁莽无知”的形象。
“王副镇长批评得是。”陈默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连连点头,像个虚心受教的小学生,“我这两天闭门思过,深刻反省。我发现我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所以,我原来的那个讲座方案,必须推倒重来。”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最后目光再次落回到王德贵身上,眼神里充满了“真诚”的求助。
“但是,刘镇长把农业和扶贫这一块的工作交给我,我不能撂挑子。技术推广的事,肯定还是要搞的,只是不能再像我之前想的那么简单粗暴。所以,我今天开这个会,主要是想向各位,尤其是有着丰富农业工作经验的王副-镇长,请教一个问题。”
王德贵呷了口茶,心里舒坦极了,大手一挥:“有话就说嘛,大家都是为了工作。”
陈默似乎是受到了鼓舞,往前走了一步,声音也大了一些。
“是这样,孙农那边搞的那个土壤快速检测技术,我觉得是个好东西。我想搞一个试点,就选一个村,从测土、配肥、到后期技术指导,搞一个完整的科学种田示范点。如果成功了,再向全镇推广。这样既能避免形式主义,又能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实效。”
这个提议听起来合情合理,没人能挑出毛病。
王德贵点了点头:“嗯,这个想法,比你之前那个靠谱点。”
“但是!”陈默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搞示范点,就需要一批质量绝对过硬的肥料作为基础。我这个‘外行’,对市场上的农资产品两眼一抹黑,生怕好心办了坏事,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不仅项目搞砸了,还坑了老百姓。那我的罪过就更大了。”
他看着王德贵,语气里充满了信赖和恳求:“王副镇长,您在农业口工作了几十年,是咱们镇里最权威的专家。您人脉广,眼光毒,肯定认识不少靠谱的供应商。所以,我想……能不能请您受累,帮我们这个试点项目,推荐一个信得过、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化肥供应商?价格贵点没关系,关键是要真材实料,能出效果!这样,项目成功了,功劳是大家的,万一失败了,责任也是我这个牵头人来担,绝不连累您。”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姿态放得低到了尘埃里。
既承认了自己是外行,又把王德贵高高捧起,奉为权威;既表达了要干好工作的决心,又把推荐供应商这个最关键、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主动“交”了出去。
这简直不是在请教,而是在送礼,送一个既能捞钱又不用担责的绝佳机会。
王德贵的心脏,不争气地猛跳了几下。
他看着陈默那张年轻、真诚甚至带着点“天真”的脸,心中最后一点警惕也烟消云散了。
他断定,这个姓陈的年轻人,是被自己这一轮舆论攻击给打怕了,彻底服软了。现在急着想找个台阶下,甚至不惜把好处送上门来,以求和解。
他小舅子那个农资服务部,前阵子刚用他老婆的名字注册的,正愁没有大单子。这十五万的“高效复合肥”才刚入账,要是再搭上陈默这个“示范点”项目,那可又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而且,这是陈默当着全镇干部的面,主动请求他推荐的。以后就算出了问题,也是陈默这个项目负责人能力不行,跟他这个“好心帮忙”的推荐人,能有什么关系?
想到这里,王德贵脸上的笑容再也绷不住了,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哎,陈助理你这么说就见外了嘛。”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为镇里办事,哪有什么连累不连累的。既然你信得过我,那我就给你推荐一家。”
他故意沉吟了片刻,像是在脑海中仔细筛选。
“我倒是知道一家,叫‘德贵农资服务部’的。他们老板虽然年轻,但很有想法,专门从国外引进技术和原料,搞高效复合肥。前阵子,我们搞那个‘测土配方’试点,用的就是他家的肥,效果嘛……还不错。村民反响都挺好。”
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撒着谎,仿佛那批坑农害农的劣质化肥,是什么灵丹妙药。
陈默立刻做出喜出望外的表情,掏出笔记本和笔,认真地记录下来:“德贵农资服务部?好,好名字!王副镇长,那太感谢您了!我明天就带人去联系,一定把这个示范点,办成咱们镇的标杆工程!”
会议室里,众人神色各异。
一些心思活络的,已经品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而刘镇长,一直带笑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极其隐晦的精光。他看着陈默,仿佛是第一天认识这个年轻人。
这一手“示弱”,这一招“请君入瓮”,玩得可比当面锣对面鼓地吵架,要高明太多了。
会议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结束。王德贵心满意足地走了,路上还在跟人吹嘘,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敲打敲打,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陈默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下午的阳光照在他脸上,他脸上的谦卑和苦涩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冷静。
他知道,那条贪婪的鱼,已经死死地咬住了他撒下的香饵。
接下来,就是收网的时候了。
ps:王副镇长已经上钩,你觉得陈默会在农技讲座上如何设计,才能让王副镇长在最得意的时候,摔得最惨?
不过一天功夫,整个青石镇政府大院里,关于陈默的议论已经从窃窃私语变成了半公开的调侃。
“听说了吗?陈助理要亲自指导咱们镇的农业生产,说是要办个讲座。”
“可不是嘛,王副镇长都快气笑了。管了一辈子农业,临了还得听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年轻上课,这叫什么事儿啊。”
“年轻人嘛,刚提拔,急着想烧三把火,可以理解。就是这火烧得有点不是地方,容易燎到自己的眉毛。”
“我听说王副镇长在会上都点他了,说这是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搞形式主义,不解决实际问题。”
党政办的小李给陈默送文件的时候,脸上都带着一丝同情和担忧,欲言又止地劝道:“陈助理,要不……这讲座的事,先缓一缓?现在外头传得太难听了。”
陈默正在看孙农连夜赶出来的讲座方案,闻言只是抬了抬眼皮,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他将文件放到一边,拿起桌上的电话,直接拨给了办公室主任。
“刘主任,麻烦你通知一下,下午三点,在三楼会议室,召开班子扩大会议。所有班子成员、各办公室、站所负责人必须参加。对,我有重要的事情要汇报。”
挂了电话,他对一脸错愕的小李笑了笑:“去忙吧,没什么事。”
小李一头雾水地走了出去,心里直犯嘀咕:这陈助理是要干嘛?都这时候了,不赶紧灭火,还要开大会,这是嫌火烧得不够旺,自己要往上浇一桶油?
消息一传开,整个镇政府都沸腾了。
所有人都觉得,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新来的镇长助理,要和地头蛇王副镇长,在全镇干部的面前,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了。
下午三点,三楼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都加了几个小马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又兴奋的气味,像是在等待一场好戏开锣。
王德贵副镇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挺着微凸的啤酒肚,脸上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他今天特意换了件崭新的白衬衫,端着个大号的保温杯,不时吹开水面的枸杞,慢悠悠地呷一口,一派稳坐钓鱼台的从容。
他身边的几个老资格干部,也都心照不宣地与他交换着眼神,那意思很明显:等着看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怎么收场。
代理镇长刘镇长坐在主位上,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看不出倾向。但他越是这样,众人心里就越是没底。
三点整,陈默推门而入。
他穿着一身半旧的灰色夹克,手里只拿了一个笔记本,脸上带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疲惫和……谦卑。
所有准备看他拍案而起、怒斥谣言的人,都愣住了。
陈默没有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而是直接走到了会议桌的前方,对着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下午好。”
他的声音不高,甚至带着点沙哑,完全没有年轻人应有的锋锐之气。
“今天召集大家开这个会,是想就最近镇里关于我的……一些传闻,做个检讨。”
检讨?
满屋子的人都懵了,包括王德贵。他准备好的一肚子反驳和讥讽,瞬间被堵在了嗓子眼,不上不下,差点呛着自己。
陈默的脸上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他看向王德贵的方向,态度诚恳得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王副镇长说得对,我一个刚从办公室出来的年轻人,对农业工作确实是‘外行’。我承认,我想搞农技讲座,是有些急于求成了,考虑得不周全,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他这番话一出口,会议室里响起一片细微的骚动。这哪是开战,这分明是当众缴械投降啊!
王德贵的脸上,轻蔑的笑意更浓了。他清了清嗓子,拿出了老前辈的派头,慢条斯理地开口:“陈助理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是好的嘛。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但做事不能光凭一腔热血,还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老同志的经验嘛。农业上的事,尤其如此,一步一个脚印,急不得。”
他这番话,看似宽宏大量,实则是在陈默的“投降书”上,又狠狠地踩了一脚,坐实了陈默“鲁莽无知”的形象。
“王副镇长批评得是。”陈默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连连点头,像个虚心受教的小学生,“我这两天闭门思过,深刻反省。我发现我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所以,我原来的那个讲座方案,必须推倒重来。”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最后目光再次落回到王德贵身上,眼神里充满了“真诚”的求助。
“但是,刘镇长把农业和扶贫这一块的工作交给我,我不能撂挑子。技术推广的事,肯定还是要搞的,只是不能再像我之前想的那么简单粗暴。所以,我今天开这个会,主要是想向各位,尤其是有着丰富农业工作经验的王副-镇长,请教一个问题。”
王德贵呷了口茶,心里舒坦极了,大手一挥:“有话就说嘛,大家都是为了工作。”
陈默似乎是受到了鼓舞,往前走了一步,声音也大了一些。
“是这样,孙农那边搞的那个土壤快速检测技术,我觉得是个好东西。我想搞一个试点,就选一个村,从测土、配肥、到后期技术指导,搞一个完整的科学种田示范点。如果成功了,再向全镇推广。这样既能避免形式主义,又能真正让老百姓看到实效。”
这个提议听起来合情合理,没人能挑出毛病。
王德贵点了点头:“嗯,这个想法,比你之前那个靠谱点。”
“但是!”陈默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搞示范点,就需要一批质量绝对过硬的肥料作为基础。我这个‘外行’,对市场上的农资产品两眼一抹黑,生怕好心办了坏事,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不仅项目搞砸了,还坑了老百姓。那我的罪过就更大了。”
他看着王德贵,语气里充满了信赖和恳求:“王副镇长,您在农业口工作了几十年,是咱们镇里最权威的专家。您人脉广,眼光毒,肯定认识不少靠谱的供应商。所以,我想……能不能请您受累,帮我们这个试点项目,推荐一个信得过、产品质量有保障的化肥供应商?价格贵点没关系,关键是要真材实料,能出效果!这样,项目成功了,功劳是大家的,万一失败了,责任也是我这个牵头人来担,绝不连累您。”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姿态放得低到了尘埃里。
既承认了自己是外行,又把王德贵高高捧起,奉为权威;既表达了要干好工作的决心,又把推荐供应商这个最关键、也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主动“交”了出去。
这简直不是在请教,而是在送礼,送一个既能捞钱又不用担责的绝佳机会。
王德贵的心脏,不争气地猛跳了几下。
他看着陈默那张年轻、真诚甚至带着点“天真”的脸,心中最后一点警惕也烟消云散了。
他断定,这个姓陈的年轻人,是被自己这一轮舆论攻击给打怕了,彻底服软了。现在急着想找个台阶下,甚至不惜把好处送上门来,以求和解。
他小舅子那个农资服务部,前阵子刚用他老婆的名字注册的,正愁没有大单子。这十五万的“高效复合肥”才刚入账,要是再搭上陈默这个“示范点”项目,那可又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而且,这是陈默当着全镇干部的面,主动请求他推荐的。以后就算出了问题,也是陈默这个项目负责人能力不行,跟他这个“好心帮忙”的推荐人,能有什么关系?
想到这里,王德贵脸上的笑容再也绷不住了,变得和蔼可亲起来。
“哎,陈助理你这么说就见外了嘛。”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摆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样,“为镇里办事,哪有什么连累不连累的。既然你信得过我,那我就给你推荐一家。”
他故意沉吟了片刻,像是在脑海中仔细筛选。
“我倒是知道一家,叫‘德贵农资服务部’的。他们老板虽然年轻,但很有想法,专门从国外引进技术和原料,搞高效复合肥。前阵子,我们搞那个‘测土配方’试点,用的就是他家的肥,效果嘛……还不错。村民反响都挺好。”
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撒着谎,仿佛那批坑农害农的劣质化肥,是什么灵丹妙药。
陈默立刻做出喜出望外的表情,掏出笔记本和笔,认真地记录下来:“德贵农资服务部?好,好名字!王副镇长,那太感谢您了!我明天就带人去联系,一定把这个示范点,办成咱们镇的标杆工程!”
会议室里,众人神色各异。
一些心思活络的,已经品出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而刘镇长,一直带笑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极其隐晦的精光。他看着陈默,仿佛是第一天认识这个年轻人。
这一手“示弱”,这一招“请君入瓮”,玩得可比当面锣对面鼓地吵架,要高明太多了。
会议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结束。王德贵心满意足地走了,路上还在跟人吹嘘,说现在的年轻人,不敲打敲打,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陈默最后一个走出会议室,下午的阳光照在他脸上,他脸上的谦卑和苦涩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冷静。
他知道,那条贪婪的鱼,已经死死地咬住了他撒下的香饵。
接下来,就是收网的时候了。
ps:王副镇长已经上钩,你觉得陈默会在农技讲座上如何设计,才能让王副镇长在最得意的时候,摔得最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