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院的日常,已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节奏。晨钟暮鼓间,官署内弥漫的不再仅仅是旧纸霉味,更添了矿物灼烧的烟火气、草药蒸煮的苦涩香,以及永无休止的低声争辩与算盘珠子的清脆撞击。狄仁杰虽不常终日坐镇,但每隔三两日,必会亲至,听取各科博士的进展,翻阅新近整理的典籍,有时也会就某个疑难与墨砚先生、王太医等人讨论至忘我。
李元芳则成了格物院与外部防务的联络枢纽。他臂伤痊愈后,精力愈发充沛,每日除了协助张环巡查城防、操练军士,大半时间都泡在格物院,一方面负责院区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将外间市井的动向、各州县报来的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院内研究。
这日,狄仁杰正在翻阅格物院新整理出的《前朝地气异象考》,里面罗列了数十起大业年间各地上报的“地火”、“毒泉”、“异光”等记载,虽大多语焉不详,且多被当时朝廷归为“祥瑞”或“灾异”笼统处理,但结合星陨之事再看,不少记载的地点与时间,竟隐隐与那星陨坠落前后,以及神都地脉走向有所关联。
“大人,”李元芳快步走入,打断了狄仁杰的沉思,“方才西市巡查的弟兄回报,近日市场内几家牲畜行,都反映购进的活畜,尤其是猪羊,多有躁动不安、食欲不振之状,甚至有几头无故暴毙,剖检后也未见明显疫病症状。另外,永和坊一口甜水井,昨日突然泛起浑浊,带有咸涩之味,坊正已命人暂时封闭。”
狄仁杰放下书卷,眉头微蹙。牲畜躁动,井水变异……这与之前他观察到的地温异常、洛水腥气,似乎隐隐呼应。
“可曾查验过那些暴毙牲畜的脏腑?尤其是心脉附近?”狄仁杰问道。
“已命兽医查验,说是……脏腑颜色略深,似有郁结之象,但并非已知毒素所致。”李元芳答道。
“郁结……地气扰动的迹象之一。”狄仁杰沉吟道,“传令下去,让各坊市密切注意此类异常,尤其是水源与牲畜情况,若有发现,立刻上报,不得隐瞒。另,让王太医派人,取样那口变异的井水,仔细查验。”
“是!”
李元芳领命而去。狄仁杰却再无心思看书,他走到格物院庭院中。时值午后,冬日的阳光懒洋洋地洒下,却驱不散他心头的阴霾。这些看似孤立、微小的异常,如同散落的珍珠,而他手中,似乎正握着一条若隐若现的丝线,只待一个契机,便能将其串联起来。
他想起玄衍子记录中那句“地气流转,天象有异”,也想起幽冥教主笔记里对“幽煞”侵蚀生灵的描述。莫非,那星陨核心虽被层层封禁,其无形的影响,依旧能通过地脉水脉,极其缓慢地渗透出来,干扰着地表的一切?
这并非爆发式的灾难,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侵蚀。如同滴水穿石,若不及时察觉并应对,待其积重难返,恐怕为时已晚。
当夜,狄仁杰召来了墨砚先生与王太医。
“二位先生,近日神都多地出现牲畜异常、井水变异之事,你等可知?”狄仁杰将情况简要说明。
王太医捋须道:“老夫已查验过那井水样本,水质确含杂气,微带阴寒腥涩,与那异气性质相似,却稀薄了千百倍,尚不足以致病,但长期饮用,恐对体弱者不利。”
墨砚先生则摊开一幅神都地脉草图,指着西北方向:“枯井为此番地气泄漏之源,虽已被封堵净化,然其下深渊犹在,核心未除。地脉如人身经络,主脉受损,余波必会波及支流。这些零星异常,分布看似杂乱,然细观之,多沿几条次要地脉走向分布,尤其以西北-东南向为甚。”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条隐约的弧线。
“也就是说,地底那东西的影响,正在通过这些地脉支流,缓慢扩散?”狄仁杰目光凝重。
“恐是如此。”墨砚先生点头,“虽势头极缓,危害甚微,然……绝非吉兆。”
狄仁杰沉默片刻,缓缓道:“看来,我们之前的判断没错。封堵与净化,只是治标。格物院的研究,必须加快。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不仅能遏制其扩散,更能从根本上……安抚,或者说,平衡那地底的核心。”
王太医面现难色:“谈何容易。那核心之力,非我等所能想象。即便有那暗金晶体,也仅能被动净化其散逸的阴毒,对其本体,恐是无可奈何。”
“事在人为。”狄仁杰语气坚定,“玄衍子先辈能想到封存,我等为何不能想平衡?即便不能根除,若能寻得一种与之共存、使其无害之法,亦是功德无量。”
他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岩石,直达那幽深的地底。
“从明日起,格物院增设‘地气监测’一科,于神都各处设立观测点,持续记录地温、水质、物候乃至星象变化。同时,集中力量,研究那暗金晶体的生成原理,以及……前朝所有关于安抚地脉、调和阴阳的记载,无论正史野闻,皆不可放过。”
“是!”墨砚先生与王太医齐声应道。
任务愈发艰巨,前路依旧迷茫。但狄仁杰知道,他们不能停下脚步。神都的每一丝异常,都是那地底巨兽发出的微弱信号。他们必须读懂这些信号,在真正的风暴来临之前,找到应对之道。
长夜漫漫,格物院的灯火,与狄府书房的孤灯,共同照亮着这条充满未知的求索之路。而神都的夜空,繁星闪烁,静谧之下,暗流依旧。
李元芳则成了格物院与外部防务的联络枢纽。他臂伤痊愈后,精力愈发充沛,每日除了协助张环巡查城防、操练军士,大半时间都泡在格物院,一方面负责院区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将外间市井的动向、各州县报来的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院内研究。
这日,狄仁杰正在翻阅格物院新整理出的《前朝地气异象考》,里面罗列了数十起大业年间各地上报的“地火”、“毒泉”、“异光”等记载,虽大多语焉不详,且多被当时朝廷归为“祥瑞”或“灾异”笼统处理,但结合星陨之事再看,不少记载的地点与时间,竟隐隐与那星陨坠落前后,以及神都地脉走向有所关联。
“大人,”李元芳快步走入,打断了狄仁杰的沉思,“方才西市巡查的弟兄回报,近日市场内几家牲畜行,都反映购进的活畜,尤其是猪羊,多有躁动不安、食欲不振之状,甚至有几头无故暴毙,剖检后也未见明显疫病症状。另外,永和坊一口甜水井,昨日突然泛起浑浊,带有咸涩之味,坊正已命人暂时封闭。”
狄仁杰放下书卷,眉头微蹙。牲畜躁动,井水变异……这与之前他观察到的地温异常、洛水腥气,似乎隐隐呼应。
“可曾查验过那些暴毙牲畜的脏腑?尤其是心脉附近?”狄仁杰问道。
“已命兽医查验,说是……脏腑颜色略深,似有郁结之象,但并非已知毒素所致。”李元芳答道。
“郁结……地气扰动的迹象之一。”狄仁杰沉吟道,“传令下去,让各坊市密切注意此类异常,尤其是水源与牲畜情况,若有发现,立刻上报,不得隐瞒。另,让王太医派人,取样那口变异的井水,仔细查验。”
“是!”
李元芳领命而去。狄仁杰却再无心思看书,他走到格物院庭院中。时值午后,冬日的阳光懒洋洋地洒下,却驱不散他心头的阴霾。这些看似孤立、微小的异常,如同散落的珍珠,而他手中,似乎正握着一条若隐若现的丝线,只待一个契机,便能将其串联起来。
他想起玄衍子记录中那句“地气流转,天象有异”,也想起幽冥教主笔记里对“幽煞”侵蚀生灵的描述。莫非,那星陨核心虽被层层封禁,其无形的影响,依旧能通过地脉水脉,极其缓慢地渗透出来,干扰着地表的一切?
这并非爆发式的灾难,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侵蚀。如同滴水穿石,若不及时察觉并应对,待其积重难返,恐怕为时已晚。
当夜,狄仁杰召来了墨砚先生与王太医。
“二位先生,近日神都多地出现牲畜异常、井水变异之事,你等可知?”狄仁杰将情况简要说明。
王太医捋须道:“老夫已查验过那井水样本,水质确含杂气,微带阴寒腥涩,与那异气性质相似,却稀薄了千百倍,尚不足以致病,但长期饮用,恐对体弱者不利。”
墨砚先生则摊开一幅神都地脉草图,指着西北方向:“枯井为此番地气泄漏之源,虽已被封堵净化,然其下深渊犹在,核心未除。地脉如人身经络,主脉受损,余波必会波及支流。这些零星异常,分布看似杂乱,然细观之,多沿几条次要地脉走向分布,尤其以西北-东南向为甚。”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条隐约的弧线。
“也就是说,地底那东西的影响,正在通过这些地脉支流,缓慢扩散?”狄仁杰目光凝重。
“恐是如此。”墨砚先生点头,“虽势头极缓,危害甚微,然……绝非吉兆。”
狄仁杰沉默片刻,缓缓道:“看来,我们之前的判断没错。封堵与净化,只是治标。格物院的研究,必须加快。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不仅能遏制其扩散,更能从根本上……安抚,或者说,平衡那地底的核心。”
王太医面现难色:“谈何容易。那核心之力,非我等所能想象。即便有那暗金晶体,也仅能被动净化其散逸的阴毒,对其本体,恐是无可奈何。”
“事在人为。”狄仁杰语气坚定,“玄衍子先辈能想到封存,我等为何不能想平衡?即便不能根除,若能寻得一种与之共存、使其无害之法,亦是功德无量。”
他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仿佛穿透了层层岩石,直达那幽深的地底。
“从明日起,格物院增设‘地气监测’一科,于神都各处设立观测点,持续记录地温、水质、物候乃至星象变化。同时,集中力量,研究那暗金晶体的生成原理,以及……前朝所有关于安抚地脉、调和阴阳的记载,无论正史野闻,皆不可放过。”
“是!”墨砚先生与王太医齐声应道。
任务愈发艰巨,前路依旧迷茫。但狄仁杰知道,他们不能停下脚步。神都的每一丝异常,都是那地底巨兽发出的微弱信号。他们必须读懂这些信号,在真正的风暴来临之前,找到应对之道。
长夜漫漫,格物院的灯火,与狄府书房的孤灯,共同照亮着这条充满未知的求索之路。而神都的夜空,繁星闪烁,静谧之下,暗流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