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路在重现?-《嗨!我是朱祁钰》

  虽然汪皇后心思是比较细,但还没细到这种程度。

  背后推手,不是王竑就是李贤。

  而杭贵妃也是一样,但朱祁钰大致能猜到给她支招的是谁。

  余士悦是文官,以前在京师和未登基的宣王有过交道,加上后来又投靠宣王府。

  所以...叫杭贵妃的人就是刑部尚书余士悦。

  不知大伙儿看出来没?

  朱祁钰两个儿子身边的老师,既有文也有武。

  李贤出身武将,十多年前被宣德皇帝召回京师,做了一个礼部尚书。

  王竑,王佐之子。

  被朱祁钰从应天接回京师,到现在已经做到了督察院左都御史兼大理寺右少卿。

  朱见泽的两位老师,也是一样。

  邝埜在六年前没能赶上朱祁钰平叛,所以到现在依旧是兵部尚书。

  虽然已经六十多了,但他仍然想搏一把。

  “余大人,你说陛下是不是信不过我,不然为何让李贤去大同?”

  一想起今日早朝的事,邝埜到现在未能明白。

  我才是兵部尚书吧?让一个户部尚书去,算什么事儿呢?

  沉默良久之后,余士悦有些不太确定地问。

  “估计陛下要打也先了吧?李贤去大同,估摸着是看大同有多少兵,该调集多少人过去,然后户部才好拨粮草。”

  邝埜两手一摊,脸上分明写着‘我不信’。

  “就算如此,也该让我跟李贤一块儿去啊?”

  这问题可把余士悦给难住,当下,两位皇子的四个老师都开始在做准备了。

  李贤脑子灵活,损招又多。

  反观另一边,余士悦跟邝埜只能被动防御。

  不是他俩在等技能CD,而是他俩到现在压根就没技能。

  “不至于,陛下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知道此举危害。让李贤独身去大同,应该就是刚才我所言...”

  余士悦应该想到了什么,才会给了邝埜如此说道。

  邝埜跟着埋头苦思,恍然间明白了。

  “刚登基时,陛下不是说过吗?海外虽然野蛮又未曾开化,但海外却遍地都是黄金...”

  说到这儿,两人指着对方鼻子,异口同声。

  “调李贤离京...”

  确实...

  李贤虽说武将出身,但他现在是文职。

  换句话说,皇长子身边的老师,都是文官。现在朝中武将又多,自然用不着李贤上战场。

  而皇次子身边有一个兵部尚书。

  一旦有战事,邝埜定会立功。

  “陛下应该不是要打也先,我估计,陛下应该要打东边儿...”

  邝埜连连点头,便是赞同余士悦的看法。

  东边不就是矮子们吗?

  这几年朝廷精力都用在土改,还有内部问题上。

  对海岛上飘着的矮子们也没时间过问。

  现在,朝廷有时间了,还有了人。

  自然,也到了算账时间。

  朝廷水师才训练好不久,就这样上战场。李贤一定会反对,所以他才会被调离京师。

  实际呢?

  朱祁钰打算两线开战。

  也就是说,也先要打,海岛上的矮子们也要杀。

  之所以让李贤亲自跑一趟大同,还不是有心思在里头。

  李贤现在是户部尚书,是文官,没机会打仗。

  没机会打仗,他自然就要反对战争。

  如果...

  如果让李贤来打这一仗呢?

  既然李贤都在大同立功了,那么邝埜会不会着急?

  这边在商议这事儿,另一边的两人也在商议。

  “王大人,我此次去大同后,你得多留个心眼儿。余尚书心眼子不多,但坏。”

  李贤似乎很不放心,虽然他知道皇帝卖的是什么药,但就是没法破解。

  也先多次骚扰、掠杀边民,这一仗是必须要打的。

  既然要打,肯定由兵部起头啊。

  但现在呢?

  换句话说,朱祁钰是在问李贤,是你打也先呢,还是由兵部的邝埜去?

  王竑朝李贤拱拱手,然后拍着胸脯保证。

  “李尚书放心,您走后,我每天除了上朝外,就去大本堂教大皇子。实在没去处,回家喝茶睡觉。”

  对此,李贤稍微有些宽心。

  王竑性子直,又急。

  李贤怕自己走后,王竑会掉进余士悦的圈套。

  微微叹口气,远眺远方的李贤无奈地说道。

  “陛下虽不是长子,却能拥有大位。想必,我大明将会把‘长子继承制’慢慢舍弃。”

  “但现在,优势依然在咱们手里。”

  “所以,王大人切莫着急,以免岔了路,以至于咱俩功亏一篑。”

  李贤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

  杭贵妃虽然只是贵妃,朱见泽又是次子。

  可是,杭贵妃家在杭州,其父杭昱又拉拢许多商贾(原来的士绅和乡绅转变为商贾,以后这本书就不会再提乡绅、士绅,都用商贾来做替换。)

  在江南等地,支持皇次子的人,远超身为皇长子的朱见沃。

  在北方,又恰好反过来...

  所以,这两年大明虽然解决了土地、藩王等问题,但南北之争却慢慢在浮现。

  江南,李贤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替朱见沃插进去一只脚。

  而且,这只脚,随时都有可能被人砍掉。

  “李尚书宽心便是,我王竑虽然暴躁,还懂得什么叫忍耐。等过几年后,皇长子再稍微大些,咱们才能动手。”

  李贤听闻这话,朝他微微点头。

  “不错,当下棋局才摆开。双方都还没落子,咱们要一局定输赢,避免出现陛下这样的情况。”

  皇宫内...

  朱祁钰被两个女人闹得实在不行了,只好找借口让两个儿子过来。

  看着面前的两个瓷娃娃,板着脸的朱祁钰问道。

  “最近师傅教的可有忘记?”

  两个娃娃才三四岁,没尿床就算好的了,竟然还想着让他们记住师傅授课内容。

  朱见沃毕竟要稍长一岁,记性也比弟弟朱见泽要好。

  只听他咿咿呀呀,支支吾吾地背诵昨日李贤教给他的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背完头一句,朱见沃就开始扣脑门了。

  一小会儿后便抬头看向朱祁钰。

  “爹爹,我忘了~”

  这句话让朱祁钰苦笑一阵,等心情平复之后才教育两个儿子。

  “知道爹爹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都会什么了吗?”

  两个孩子茫然地摇着头,作为亲爹,恰好今天又有时间,他也打算好好教育下两个儿子。

  “爹爹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已经能熟背三字经、还有百家姓。爹爹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得一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