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最苦逼的打工人-《嗨!我是朱祁钰》

  几天之后...

  王贵也率军与李贤会合,几万大军在火器加持下,在草原上展开肆无忌惮的屠杀。

  这种屠杀让蒙古诸部至少十年内不敢看大明一眼。

  紧接着,于谦也来了大同。

  他来此地还带来皇帝的一份谕旨。

  “于大人是说,陛下要打算迁移蒙人?”

  一脸懵的李贤没想到皇帝会来这招,将蒙人迁入大明国内,让他们与汉人杂居。

  而且,朱祁钰要把这些人全部打散。

  将他们散到大明各地,北至山海关,南至儋州。

  若干年后,这些蒙人就会被同化,甚至忘记曾经自己是蒙人。

  于谦只是微微点头,李贤前脚刚出京师,后脚朝廷就开始准备这件事。

  ......

  京师里,朱祁钰端坐在御书房,余士悦和王竑前来递交奏本。

  当然,并非要弹劾谁。

  “陛下,邝尚书已去福州,以赈灾为名实则剿除倭寇。”

  余士悦已经见识过皇帝手段,他没有胆量说下句话,只能让皇帝自己去领悟。

  “两个户部侍郎,难道还忙不过来?”

  余士悦想说什么,朱祁钰心里门清。

  不就是怕李贤在大同立下泼天大功吗?不就是想让我下一道旨,将李贤召回京师吗?

  对此,余士悦也有话应对。

  “商侍郎与刘侍郎办事效率确实高,但他们没有李尚书那么有经验。再者,商侍郎经常在一二两银子相差上计较。”

  “陛下,福州那边可催得挺紧呀?”

  一直未说话的王竑听闻此话后,只是微微一笑。

  户部的两个侍郎,只有商辂没倒向过谁。

  不是李贤不想拉拢他。

  而是...

  商辂在宣德十九年春闱时,若不是朱祁钰捞他一把,估计现在只剩一堆白骨。

  也就是说,即使商辂在现在和将来,不倒向任何一边,也会相安无事。

  因为,他是天子门生。

  是仁熙皇帝朱祁钰亲自在先帝跟前求来的。

  余士悦这番举动自然逃不过朱祁钰眼睛。

  不就是想让李贤回京吗?

  还有就是贬低刘容,说他做事不太行。

  虽然没提到过刘容半个字,但户部的三人中,唯独没有提过刘容半个不字。

  稍微思忖片刻后,朱祁钰才说道。

  “这样吧,京师离福州几千里,朕让应天府那边动动。”

  余士悦顿时就绷不住了,只是让您将李贤调回来,没让您这样做啊~

  应天府仍旧在皇帝掌控中,但商贾们却基本倒向了另一边儿。

  朱祁钰这样做,就是让余士悦和邝埜动他们在江南各地关系。

  如此一来,朱祁钰才好做打算。

  路,不能再重走啦~

  否则别人会笑话老朱家。

  二人离开御书房后,王竑心情大好,一蹦一跳地围着余士悦转圈。

  “余大人,下官见你心情不大好,要不喝两杯?”

  微微一瞥身边的王竑,余士悦气不打一处来。

  没把皇帝说服将李贤调回来就算了吧,自己还得去应天府一趟。

  应天府的同僚们可不是那么好相处地,他们个个都是忠心的官员,效忠的自然会是皇帝。

  想要从应天府调集粮饷,简直痴人说梦。

  虽然皇帝也说了,他会让那边动弹一下。

  可...

  应天府就是皇帝的私房钱,皇帝怎么可能动用私房钱呢?

  大明现在又不穷,不至于。

  也就是说,余士悦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把米,皇帝还很眼馋。

  两人不欢而散后,王竑觉着该给李贤书信一封,让他知道邝埜因粮草缘故,现在都还没出海剿倭寇。

  当李贤收到王竑的信时,心里更加疑惑了。

  朱祁钰自登基后,做事向来讲究速战速决,这样才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事情要发生,

  为何这次在出海剿倭寇上,却一直拖拖拉拉呢?

  不对,九分得有十分不对。

  没错,朱祁钰不仅要剿灭海上倭寇,还要在东瀛登陆,将生米煮成熟饭。

  将于谦调去大同,是为了让杂事将其绊住,让他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

  之所以拖住邝埜海上剿倭,是在等。

  等李贤把草原战事解决差不多后,再回京南下,与邝埜一起解决东瀛。

  为何一定要让李贤跟邝埜一起进行这场战事呢?

  因为李贤在草原已经打过一场所谓的降维打击,知道其中利弊。

  这样的人和邝埜一起登陆东瀛,不说十拿九稳,至少不会败。

  朱祁钰要的是,一次就成功,决不能打第二次登陆战。

  不是国力耗不起,而是于谦。

  等于谦回京后,东瀛已被拿下...

  福州等地剿倭交给李贤和邝埜,而从朝鲜借道登陆东瀛,则是由樊忠和张軏共同主导。

  李贤和邝埜在海上剿倭,自然会吸引东瀛本土目光。

  而樊忠二人要等,等李贤和邝埜接到朱祁钰旨意后,率军北上,打算登陆。

  这样一来,东瀛本土目光都在李贤和邝埜身上。

  没人会注意到朝鲜的樊忠和张軏。

  等东瀛人反应过来时,恐怕樊忠已经率领大军站稳脚跟。

  再后,樊忠才会接应李贤。

  再说直白点。

  李贤和邝埜做的是脏活累活,最后的功,却要算在樊忠头上。

  因为整个登陆作战,是他樊忠第一个率军登陆的人。

  若不是他登陆成功,李贤和邝埜能不登陆还是一个问题。

  再者,朱祁钰这般做,是在间接削弱两个儿子师傅们的势力。

  此次登陆战若能成功,樊忠便是朝中新贵。

  不仅能打破现有平衡,还能给李贤、余士悦等人当头一棒。

  想想吧~

  李贤辛辛苦苦地打赢也先和鞑靼部,最后去安置蒙人的人却是于谦。

  安置,才是最大的一件事。

  所以,于谦在这件事上才是最大的功臣。

  而登陆东瀛,李贤和邝埜只是剿倭成功。

  他们能登陆,还是人家樊忠帮的忙。

  朱祁钰是不是可以说句,你们咋还给樊忠添乱呢?

  不是朱祁钰过河拆桥。

  而是怕了。

  怕两个儿子走自己的老路。

  大位谁都想坐上去,你们可以窝里横,但只能文,不许武。

  这是朱祁钰的底线。

  李贤前脚收到王竑写来的信,后脚就被皇帝召回京师。

  说是福州那边遇到点麻烦,让李贤先回京一趟,然后又要匆匆赶去和邝埜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