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贫道就是道家先贤-《嗨!我是朱祁钰》

  李贤身先士卒,带领几千号人轻松就登陆,接下来就是争夺战。

  由于海盗们对地形十分了解,所以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全部占领海岛。

  要不是有火器加持,李贤早就被海盗们撵下了海。

  邝埜一直在战船上,用千里眼看岛上情况。

  只要李贤被赶出山洞,他就下令战船瞄准洞口开炮。

  几番争夺下来,海盗们终是吃亏在人数上。

  死伤者不计其数,刘忙见跟随自己多年的兄弟一个个死在自己面前。

  耳边又传来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有无数躺在地上哀嚎声。

  起身,解除身上所穿戴的皮甲,又将自己脱个精光。

  见一赤身男子单独走出山洞,李贤都做好了开枪的准备。

  只要一声令下,刘忙就会被打成筛子。

  还未等李贤下令,就停留忙高呼道。

  “降了~我们降了~”

  话音刚落不久,一群赤身男子纷纷走出山洞,他们手中没了兵器...

  ......

  清点完战利品,李贤跟邝埜的嘴巴都合不拢。

  金银珠宝数目远超他们想象,而且还得到一份地图...

  这份地图与皇帝所画的欧洲地图极为相似,只是这份更为详细...

  本来是要将刘忙就地处决,可刘忙却告诉李贤跟邝埜,说屠村之人并非他。

  而是...东瀛人。

  坐在石头凳子上,李贤对刘忙似乎很嫌弃。

  “可有确凿证据?”

  刘忙摇头苦笑着,回道。

  “我上哪儿给你找证据去?我也是大明的子民,最多抢点钱财粮食,怎会伤人性命。”

  “更何况是屠村?这事儿要是做了,死后会下油锅的。”

  邝埜也觉得刘忙不会做这种事。

  原因很简单,刘忙抢沿海村庄已是常态,一说起他,许多人沿海村民都知道。

  但是...

  沿海的村民最多是骂几句,而对东瀛人而言,村民们则是咬牙切齿。

  因为有确凿证据证明东瀛人有过屠村,反而刘忙屠村证据没有。

  就算有,也是道听途说。

  何况,刘忙曾抢过东瀛...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刘忙带领海岛屠村,变成了事实。

  “既然你说没有屠过村,那东瀛人屠村,你可知?”

  邝埜在李贤耳边轻言几句,随后李贤就问出这话。

  刘忙听闻此问后,先是一愣,接着咬牙切齿地回道。

  “当然知道,就因为这事儿,我也带兄弟们去东瀛抢劫的。谁晓得他们都穷得揭不开锅,老子只好一把火烧了那座小村庄。”

  对于这个回答,李、邝二人深信不疑。

  因为坊间传言是东瀛人在大明屠村在前,随后便是刘忙登陆东瀛,抢劫当地人,还劫掠过往船只。最后才是谣传,说刘忙时常屠村。

  也就是说,东瀛人找不到刘忙所在地,就算找到了也不好打,因为他在大明。

  为了能消除这个隐患,东瀛人想出一个恶毒计划,四处散布谣言,说刘忙只要抢劫就要屠村。

  这样一来,大明朝廷就不得不出手。

  朝廷出手解决刘忙后,算是给东瀛解除一个隐患,而他们在海上就没了威胁,也能随时在大明沿海登陆...

  “既然是这样,那东瀛人应该在附近有一座海岛作为据点吧?”

  李贤之所以会这样问,那是因为东瀛对抢劫之心没死透,肯定得像一头饿狼一样,随时准备来咬一口。

  点点头,刘忙朝北边努努嘴。

  “几十里外还有一座岛,那座岛跟这座岛有点像,上面也有山洞。去年我就想将那座岛拿下,只是...”

  说着,刘忙看看二人,见邝埜朝他点头后,才接着说。

  “我在那里损失一百多弟兄后,不得不退回来。岛上情况比这里还复杂,上面山洞林立,各洞又相通,若想拿下真心不易。”

  “还有就是,这群矮子不知道吃了什么,见我们登陆就举刀冲上来,好像我们就是他的杀父仇人...”

  按刘忙所言,矮子们虽然个子不咋地,但作战比较勇。

  是勇,不是猛。

  双手举刀,见人就砍。就算明知道是死,也要冲上来。

  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李贤正摸着下巴的胡须,肩膀上突然被人重重一拍,吓得他差点跳起来。

  转头一瞧。

  嘿~居然是张乘风。

  “道长何时来的此地?”

  面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张乘风,别说邝埜了,就是李贤也被狠狠惊了一下。

  “张道长,你是何时来的?”

  问完这话,李贤就觉得没问到重点。

  索性再问一句

  “道长是何时来的福州?我离京之时,道长还在京外柏树观打坐吧?”

  对于这几个问题,张乘风嗤之以鼻。

  “首先回答李大人第一个问题,贫道随大军一起上的岛。”

  “再回答李大人第二个问题,李大人离京时,贫道确实还在观中打坐参禅。”

  “倘若贫道说,我来福州是御风来,归去时可踏月而回,李大人与邝大人信吗?”

  邝埜将满脸的不信写在脸上,可嘴上却说着。

  “信,道长神出鬼没,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琢磨不...”

  “不透个屁,贫道在京师烦了,打算出来走走,恰好遇上你们出海。”

  张乘风平日在朱祁钰面前就没个正形,更别说李贤等人了。

  还未等李贤开口说话,就听他接着刚才的话。

  “皇帝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诛之。东瀛人抢我大明百姓,屠我衣食父母。这是杀父之仇,得报。”

  “依贫道看,东瀛人不仅冥顽不明,又是未开化的异类,这种人怎可留存于世。”

  “再说了,他们杀我衣食父母,咱得还回去。”

  “道家有言,今世仇今世了,不能像和尚们一样,信什么来世。”

  李贤将眉头微微一撇,问道。

  “我怎未听说过此话?道家哪位先贤说的?”

  熟练地伸出右手,在李贤头上弹一个脑瓜崩。

  “贫道说的,几百年后,贫道也算道家先贤中的一分子。”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张乘风得知李贤要来福州剿倭寇后,才闻着他的味来的。

  京师里头,他确实待烦了。

  来福州一为散心,二来嘛~修心。

  张乘风这段时日听了不少有关东瀛抢劫大明的流言,导致他道心不稳。

  道心都不稳了,还修个屁的道。

  既然如此,还不如来趟福州,先把道心稳住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