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阳谋取南阳-《挽天倾之南明复兴》

  看着李定国三万骑兵北上远去的身影,

  傅以渐虽然知道此行风险极大,

  三万南明骑兵,对战,十多万满清骑兵,人数本来就不占优,还在敌占区,且还有拖住满清十多万大军一个月时间,使其不能全力南下,

  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皆都不在南明李定国这边,

  此行虽然危险极大,但却必须有人去做,

  而放眼眼下南明所有武将,既有流动作战经验,又会带兵,同时武艺又高强,还了解中原之地的地形,年轻力壮身体强壮、更会统帅骑兵,且把汉家江山看的重于一切的大将,

  满足以上如此条件的,除了原大西朝,现南明西路北伐主将李定国外,

  再无其他之将,可出其右!

  “明知风险极大,仍敢于一力挡住,

  李定国,真乃是我南明孤胆英雄也!”

  傅以渐感慨一声后,重新恢复了冷静,

  对身边麾下大将焦琏,下令道,

  “焦琏,听令!

  本帅,命你统帅剩下我朝3万骑兵,东下内乡县、镇平县,封锁南阳城内的两万清兵,

  万不可使其出兵从西门北上,破坏我大军如今正在全力修复加固的北面最后一段楚长城!”

  闻言,焦琏立即单膝跪地,抱拳朗声道,

  “末将领命!定当竭尽全力封锁南阳城内之清兵,绝不让他们北上坏我朝大计!”

  说罢,焦琏起身,迅速召集麾下三万骑兵,整军东下而去。

  傅以渐望着焦琏远去的背影,心中暗自祈祷两路兵马都能顺利完成任务。

  此时,负责修复楚长城的剩下十四万士兵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突然,远处南边一名斥候快马赶来,

  “报!大帅,发现南边一小股满清斥候靠近,似在窥探我军动向!”

  傅以渐眉头一皱,冷静下令,

  “立刻派一队精锐骑兵,务必悄无声息地解决掉这股南边南阳城尚可喜所派出的斥候,莫要打草惊蛇。”

  “诺!”

  傅以渐麾下中军骑兵校尉领命后,立刻率领本队骑兵而去,很快消失在尘土之中。

  傅以渐深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楚长城的修复必须争分夺秒,

  而李定国的任务能否成功,将直接影响到南明未来百年的战局走向。

  傅以渐在心中默默为李定国所部三万骑兵将士加油鼓劲,期待他们成功的同时,能平安归来!

  而与此同时,被封锁于南阳城内的尚可喜,

  看着城北的旧楚长城正被十四万南明大军,一点点修复、加固、加高、加厚而干着急,却不敢出兵,

  毕竟他手中只有两万大军,而城外除了城东的南明大将焦琏率领的三万骑兵看着自己外,

  远处还有十四万南明大军,

  2万对战十七万,出城,那就是找死,

  他尚可喜还没有活够呢,

  何况还有南明第一名将傅以渐,亲自坐镇,

  南阳之战胜利的天平,似乎正一点点朝南明这边倾斜,

  当然,前提是李定国,能率领其麾下的三万骑兵,

  将已经从尚可喜处获知如此巨大情报的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

  抽调出的由敬谨亲王尼堪、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大将军何洛会、定远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

  四人率领的十一万八旗主力骑兵大军,

  阻挡于伏牛山以北之地,最少一月时间!

  毕竟如今,此刻,公元1649年,南明隆武四年,满清顺治六年,五月二十五,

  虽然满清山西大同姜镶之乱还没有平定,

  但大同叛军已经被分割包围于大同城和阳和卫,两地,

  且城内叛军粮草已经所剩不多,加之外无援兵,

  最多三、四个月,至九月底,必然因会断粮而内乱,最终被城外满清大军所平定,

  至于陕西蒲城之乱,最新消息显示,已经于五月二十三,提前被吴三桂大军所平定,

  之所以提前了,乃是因为吴三桂放出多尔衮传来的消息,

  若五月底之前,蒲城百姓再不投降,城破后鸡犬不留,屠城!

  若五月底之前投降,则每户可分得粮一石,良田一亩,免除全家一年徭役,

  蒲城百姓权衡利弊之下,于五月二十三,全城投降了清军,

  多尔衮也信守承诺,全城都分了粮,得了田,

  当然,不如此也不行,

  毕竟此刻,南明北伐大军之西路军已经攻克了陕西汉中、东路军攻克了淮河以南之地,

  如今,南明中路军正在大规模修复加固旧楚长城,以彻底围死天下之中的南阳盆地,据为己有,抢占先机,

  还派前锋大将李定国,率领三万骑兵,杀奔北面洛阳而来,

  意图牵制北面清军,

  但多尔衮明知,李定国三万骑兵为偏师,乃是南明为了彻底封锁南阳盆地而故意放出的诱饵,

  虽然明知李定国三万骑兵为诱饵,

  但满清却不得不先吃下此诱饵,

  此乃是阳谋,南明名将傅以渐的阳谋,

  若满清放着李定国三万骑兵不管不顾,

  那李定国的三万骑兵,就是南明北伐中原的利器,

  一旦其攻破洛阳,洛阳不保,则中原必动乱,

  或者其突然快速北上,从河南进入山西或者山东,再北攻此刻满清兵力异常空虚的京师北京城,

  一旦满清中枢京师北京被攻破,那偏师变主力,未尝不可,

  毕竟满清此刻才占领北方,不过六年,且此刻山西大同叛军由在,

  真到那时,李定国三万骑兵变为十万,灭亡满清,不是不可能,

  虽然成功的可能性为万万分之一,

  但万万分之一,也是巨大威胁,

  作为满清此刻实际上的统治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不得不考量如此情况的发生,

  故,明知南明名将傅以渐,派李定国三万骑兵北上为诱饵,多尔衮也不得不首先派大军吃下这股诱饵,才可挥军南下,救援南阳盆地!

  明知南明此举的企图,却不得不按南明的套路走,这就是阳谋,真正的阳谋,

  也是兵法之中所说的,

  “以正合,以奇胜,正、奇结合,天下至胜!”

  为了应对南明李定国三万北伐骑兵之威胁,多尔衮只能如此,先派大军全力绞杀李定国,再南下救援南阳盆地之十万清军!

  而经过三天时间的昼伏夜出,五月二十八这天,

  李定国三万大军,来到了南召县西南的云阳关,

  看着如此雄关,李定国也犯难也,

  “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看来想要快速攻克5000满清绿营兵驻守的云阳关,还得另想他法,地图!”

  李定国朝身边亲卫大喝一声,

  闻言亲卫立刻取去随身携带的地图,一番查看后,

  李定国有了注意,大喝一声道,

  “冯双礼,听令,

  本帅令你,统帅2万大军,打着本帅军旗,在关前佯攻,以吸引对面清军注意!”

  “末将得令!”

  “余下大军,入营休息,入夜后,随本帅,悄悄返回南召,

  绕行伊阙古道,从关后偷袭!”

  “诺!”

  公元1649年,南明隆武四年,满清顺治六年,六月初一,

  李定国亲自率领一万,绕后偷袭云阳关,

  前后夹攻之下,一举攻克了5000清军驻守的云阳关,

  封死了宛洛古道,南下进军南阳盆地的南边第一雄关——云阳关!

  之后,亲率三万,由原大顺、大西两朝百战精锐老兵组成的南明全国最精锐的骑兵,

  沿宛洛古道西段,少有人走的伊阙古道,北上朝洛阳盆地杀去,

  而此刻,多尔衮也已经派平定晋东南、晋西南的山西南边的,敬谨亲王尼堪,率领所部三万平乱骑军南下救援洛阳,

  平定陕西关中蒲城之乱的平西王吴三桂、监军李国翰,两人率领麾下三万骑兵,

  汇合关中定西大将军何洛会的两万大军,共五万骑兵,

  从关中平原,沿崤函古道,东进,救援洛阳,

  同时,下令洛阳的定远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率领所部两万大军,坚守洛阳,

  四部清军,共十万战力强悍的八旗主力骑兵大军,正朝洛阳汇集而来!

  打算以逸待劳,先绞杀,敢于孤军深入的李定国所部三万南明骑兵主力,

  再南下救援南阳盆地和汉中平原!

  毕竟,若放着李定国所部三万骑兵在满清后院四处放火,若其攻克洛阳,

  或者让其北窜到大同,救出大同之地的余下之五万叛军,

  再从大同东进此刻兵力空虚的大清京师北京城,

  那满清就彻底玩完了,

  相比之下,若汉中平原、南阳盆地为满清之手和足,

  则洛阳盆地就是满清的心脏、京师北京就是满清的大脑,

  手、足断了,还可以重新按上,但心脏和大脑若停了,那满清就完了,

  故,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才会下令,

  由敬谨亲王尼堪为主帅、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大将军何洛会、定远大将军郑亲王济尔哈朗,三人为副帅,

  四人率领十万八旗主力骑兵大军,全力绞杀敢于孤军深入洛阳之地的,南明李定国所部的三万骑兵,

  南明定北侯李定国所部三万骑兵,PK,满清由敬谨亲王尼堪为主帅统领的十万满清骑兵,

  此战,不仅将决定天下之中唯二的,除洛阳盆地之外的南阳盆地之最后归属,

  还将关系满清之中心——洛阳盆地的安危!

  更可能影响到南明、满清,南、北两朝,未来百年之战争走向,

  甚至将如南、北朝一样,最终决定南明、北满,两朝,谁将最终笑到最后,

  百年之后,一统天下!

  中原大战,一触即发,即将上演……

  本卷完,请继续关注下卷,中原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