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鼎盛时期,为了解决边境线与本土核心区距离太远的问题,便仿效唐朝设立了藩镇和节度使。
比如,吐蕃在河西走廊以北地区设置了河西北道节度使,
在青海河湟地区设置了东境五道节度使,
在川西设置了松州五道节度使。
藩镇的性质,懂得都懂。
王朝强大时,它还有那么点积极作用。
一旦王朝由盛转衰,中央形同虚设时,它就会变成瓦解帝国的毒瘤。
大唐是这样,吐蕃王朝也是如此。
只不过,大唐瓦解,中原经历一段乱世后,又迎来了宋朝。
而吐蕃自从王朝瓦解后,就再也未能统一了。
公元842年,吐蕃最后一任赞普——朗达玛被刺杀后。
随后,朗达玛的两个儿子云丹和沃松为了争夺王位,展开长期混战。
而随着吐蕃中央的分裂,吐蕃的地方节度使和地方官员也各自为政,进行了20年多的混战。
这一系列的混战,令吐蕃下层民不聊生。
到了公元869年,由于长年战争和阶级矛盾,
吐蕃全境爆发了一次平民和奴隶的大起义,史称平民和奴隶大起义。
起义爆发后,赞普王室四处亡命。
但由于参与起义的人,派系众多,缺乏统一领导。
所以当平民奴隶起义的高潮过后,
原先的吐蕃王朝就进一步分裂了,变成了“无王无赞普”的豪强割据局面。
到了十世纪初,吐蕃本部分裂为四个王系:
一是、控制拉萨等地的拉萨王系。
二是、控制阿里等地的阿里王系。
三是、控制亚泽地区的亚泽王系。
四是、控制山南的雅隆觉阿王系。
本部之外的地区,局面更加混乱,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
这些小政权,影响力较大的有两个:
一是、割据凉州的温末政权,
二是、聚居在青海东部和甘肃东南部的河陇吐蕃。
后来,温末政权逐渐与河陇吐蕃合并,形成了六谷吐蕃。
与此同时,公元960年,北宋建立。
宋朝建立后,因为种种原因,逼反了西北党项人的首领李继迁。
李继迁反叛后,认为宋朝不好对付。
于是他便把目标盯上了西面实力较弱的六谷吐蕃和甘州回鹘。
甘州回鹘的情况还好一点,毕竟与李继迁的地盘不接壤。遭受的骚扰少一些。
吐蕃六谷部就惨了,屡屡被李继迁骚扰。
面对李继迁的袭扰,吐蕃六谷部的首领——潘罗支,感觉以本部力量难以抵御,就写信给宋朝,恳求宋真宗派兵打击党项。
但由于当时宋朝正与辽国激战,加之宋真宗无意经略西北。因而宋朝就没有出兵帮助吐蕃六谷部的潘罗支。
既然宋朝指望不上,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公元1003年,潘罗支使出诈降计。
他派人给李继迁送信,说自己打不过,有意投降,希望李继迁能亲自前来接受自己的投降。
面对潘罗支的诈降,李继迁身边的将领都劝他别去,
但一向惯用诈降的李继迁,却不知道为什么没听进去,偏要亲自去会会潘罗支。
结果,他就阴沟里翻船了,中了埋伏,被吐蕃人的乱箭射死了。
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承首领之位。
当时的李德明只有二十来岁,别看他的年纪不大,但却是个很有城府的人。
李德明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父亲刚死,部落人心不稳,如果继续与宋朝为敌,可能会被宋朝和六谷吐蕃联合绞杀。
于是,他就派出两路使者,分别到宋朝和辽国请求册封。
而前面也说了,宋辽正处于战争状态,前后打了二十几年,相互拿对方没辙。
现在李德明这支新生力量跑来请封,两边自然都是极力拉拢,避免党项被对手利用。
因此,李德明便同时得到了宋朝和辽国的册封。
当时,宋辽给李德明的册封封号是一样的,都是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
稳住了宋朝,傍上了辽国这个大腿后,李德明随即就对六谷吐蕃展开报复。
潘罗支见李德明找自己玩命,知道自己肯定打不过,就派人去联络甘州回鹘,以及兰州、皂谷、宗哥、觅诺吐蕃诸族。
眼见潘罗支有所准备,实力不弱,来硬的不行,李德明也开始耍诈。
他通过生活在灵州的吐蕃族民联络上了凉州者龙族,对其威逼利诱。
后来,在李德明的威逼利诱下,者龙族的迷般嘱、日通吉罗丹二部落答应作为内应。
公元1004年,六月,
李德明亲率大军进攻者龙族的属地,潘罗支得到消息后,只带了百余名侍卫前去了解情况。
结果在晚宴上,潘罗支也阴沟里翻船,被者龙族人杀害。
潘罗支死后,六谷吐蕃分崩离析。
比如,吐蕃在河西走廊以北地区设置了河西北道节度使,
在青海河湟地区设置了东境五道节度使,
在川西设置了松州五道节度使。
藩镇的性质,懂得都懂。
王朝强大时,它还有那么点积极作用。
一旦王朝由盛转衰,中央形同虚设时,它就会变成瓦解帝国的毒瘤。
大唐是这样,吐蕃王朝也是如此。
只不过,大唐瓦解,中原经历一段乱世后,又迎来了宋朝。
而吐蕃自从王朝瓦解后,就再也未能统一了。
公元842年,吐蕃最后一任赞普——朗达玛被刺杀后。
随后,朗达玛的两个儿子云丹和沃松为了争夺王位,展开长期混战。
而随着吐蕃中央的分裂,吐蕃的地方节度使和地方官员也各自为政,进行了20年多的混战。
这一系列的混战,令吐蕃下层民不聊生。
到了公元869年,由于长年战争和阶级矛盾,
吐蕃全境爆发了一次平民和奴隶的大起义,史称平民和奴隶大起义。
起义爆发后,赞普王室四处亡命。
但由于参与起义的人,派系众多,缺乏统一领导。
所以当平民奴隶起义的高潮过后,
原先的吐蕃王朝就进一步分裂了,变成了“无王无赞普”的豪强割据局面。
到了十世纪初,吐蕃本部分裂为四个王系:
一是、控制拉萨等地的拉萨王系。
二是、控制阿里等地的阿里王系。
三是、控制亚泽地区的亚泽王系。
四是、控制山南的雅隆觉阿王系。
本部之外的地区,局面更加混乱,族种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百十家。
这些小政权,影响力较大的有两个:
一是、割据凉州的温末政权,
二是、聚居在青海东部和甘肃东南部的河陇吐蕃。
后来,温末政权逐渐与河陇吐蕃合并,形成了六谷吐蕃。
与此同时,公元960年,北宋建立。
宋朝建立后,因为种种原因,逼反了西北党项人的首领李继迁。
李继迁反叛后,认为宋朝不好对付。
于是他便把目标盯上了西面实力较弱的六谷吐蕃和甘州回鹘。
甘州回鹘的情况还好一点,毕竟与李继迁的地盘不接壤。遭受的骚扰少一些。
吐蕃六谷部就惨了,屡屡被李继迁骚扰。
面对李继迁的袭扰,吐蕃六谷部的首领——潘罗支,感觉以本部力量难以抵御,就写信给宋朝,恳求宋真宗派兵打击党项。
但由于当时宋朝正与辽国激战,加之宋真宗无意经略西北。因而宋朝就没有出兵帮助吐蕃六谷部的潘罗支。
既然宋朝指望不上,那就只能靠自己了。
公元1003年,潘罗支使出诈降计。
他派人给李继迁送信,说自己打不过,有意投降,希望李继迁能亲自前来接受自己的投降。
面对潘罗支的诈降,李继迁身边的将领都劝他别去,
但一向惯用诈降的李继迁,却不知道为什么没听进去,偏要亲自去会会潘罗支。
结果,他就阴沟里翻船了,中了埋伏,被吐蕃人的乱箭射死了。
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承首领之位。
当时的李德明只有二十来岁,别看他的年纪不大,但却是个很有城府的人。
李德明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父亲刚死,部落人心不稳,如果继续与宋朝为敌,可能会被宋朝和六谷吐蕃联合绞杀。
于是,他就派出两路使者,分别到宋朝和辽国请求册封。
而前面也说了,宋辽正处于战争状态,前后打了二十几年,相互拿对方没辙。
现在李德明这支新生力量跑来请封,两边自然都是极力拉拢,避免党项被对手利用。
因此,李德明便同时得到了宋朝和辽国的册封。
当时,宋辽给李德明的册封封号是一样的,都是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
稳住了宋朝,傍上了辽国这个大腿后,李德明随即就对六谷吐蕃展开报复。
潘罗支见李德明找自己玩命,知道自己肯定打不过,就派人去联络甘州回鹘,以及兰州、皂谷、宗哥、觅诺吐蕃诸族。
眼见潘罗支有所准备,实力不弱,来硬的不行,李德明也开始耍诈。
他通过生活在灵州的吐蕃族民联络上了凉州者龙族,对其威逼利诱。
后来,在李德明的威逼利诱下,者龙族的迷般嘱、日通吉罗丹二部落答应作为内应。
公元1004年,六月,
李德明亲率大军进攻者龙族的属地,潘罗支得到消息后,只带了百余名侍卫前去了解情况。
结果在晚宴上,潘罗支也阴沟里翻船,被者龙族人杀害。
潘罗支死后,六谷吐蕃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