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劫起-《洪荒:从水神到天帝,我太想进步》

  周渊心中这般想着。

  面上已经是慨然叹道:

  “镇元子大仙为吾友。”

  “红云道友亦是洪荒之中难得的良善之人。”

  “贫道向来急公好义,人称洪荒及时雨。”

  “若遇朋友遇难而见死不救,非为神圣之道也。”

  “此乃【子母荡魂铃】之子铃,红云道友且贴身拿好。”

  “来日若真个有个万一,有此子铃在手,即使大劫之中,天机因果繁乱,贫道也能隔空出手。”

  一边说着话,周渊一边取出一件弥漫着先天气息,其上雕刻着诡异花纹的漆黑色铃铛递给红云道人。

  红云道人小心收好铃铛。

  诚挚拜谢道:

  “多谢太渊道兄。”

  “来日道兄若有差遣,红云必将竭尽全力,誓死以报!”

  ......

  时光荏苒,光阴飞逝。

  转瞬便是八万载岁月。

  这一日,诸多大能纷纷从闭关之中惊醒。

  他们抬头望天,掐算天机。

  眼中俱是闪过一抹恐慌。

  武夷山闻道宫。

  周渊也从修行之中醒来。

  “北斗移位,龙蛇起陆。”

  “量劫演化!”

  “自此之后天机不明,因果不显。”

  “即使大罗神仙,准圣天尊再次演算天机之时,亦是如观镜中花水中月,不过梦幻泡影。”

  这是最好的时代。

  因果不明,众生便能纵横捭阖,隐藏在大势之下,翻江倒海,在乱世之中一步一步走到最高。

  这是最坏的时代。

  天机不显,亿万生灵便没有了顾忌,劫气迷心,业力纠缠,惟有山河染血,万灵成殇方能了断执念。

  周渊出了闻道宫。

  站在接天云海之中。

  他环视周天寰宇。

  眼中幽深无比。

  “鹿童!”

  一旁侍奉的白鹿童子捧着道钟,上前一步:

  “弟子在。”

  “汝亲自去一趟北冥洲。”

  “告诉柳玄。”

  “可以开始了!”

  白鹿童子面容一肃,稽首道:

  “弟子领法旨!”

  说罢,他便在原地化作了一头白鹿,四蹄升起朵朵祥云,出了接天云海之后直奔北冥洲月华灵府。

  周渊矗立在接天云海悬崖之上,衣袂飘飘,墨发飘扬。

  他望着白鹿童子离开的背影。

  眼中闪过一抹深思:

  ‘按照鸿钧道祖所言,昆仑山之战掀起了此次大劫的序幕。’

  ‘为开劫之始。’

  ‘但直到如今,才有天象异兆显露大劫降临。’

  ‘开来,这开劫第一人......却非昆仑山战场之人。’

  周渊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有着前世的记忆作为凭仗,他到底比别人看的要深一些。

  但如今天机隐匿,因果不显。

  想要再深究下去,却是难有思绪。

  “鹤童。”

  “汝且下去传吾旨意。”

  “自今日起武夷山封山。”

  “各洞弟子不得出山门,不得出洞天。”

  “至于山门外下属宗派道院,由各洞之主自决之。”

  鹤童心中一震。

  她还想要问些什么。

  却见前方的接天云海之中哪里还有周渊的身影。

  只余下一道声音在虚空之中回荡。

  “量劫将至。”

  “杀劫横生。”

  “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惹是生非,生死簿上有名人。”

  鹤童咀嚼着其中意味,忙恭敬道:

  “弟子领法旨。”

  “定将大老爷的意思传到七十二洞之中。”

  兹事体大,她不敢怠慢。

  忙化作一只白鹤,直入九霄之中。

  ......

  北冥宫中。

  鲲鹏老祖一袭黑袍,苍老的眼神之中闪过一抹精光,极为慑人。

  周身隐隐有风水之声响彻,有鲲鸣鹏唳。

  “天机隐匿,因果不存。”

  “大劫来了呀......”

  鲲鹏老祖幽幽一叹,声音回荡在北冥宫中,激荡起阵阵涟漪。

  抚摸着身前的【天妖图录】,其上有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妖文熠熠生辉,流转着妖族的气运,氤氲着玄黄功德。

  “帝俊、太一德薄,不足以王天下。”

  “吾妖族披荆斩棘,以鲜血和战火所开创的基业,不能托付在此等人的手中啊!”

  鲲鹏抬头,似能透过重重天阙,看到那三十三重天上高举的帝座。

  “天帝轮流坐。”

  “那么。”

  “为何不能是吾鲲鹏呢?”

  鲲鹏老祖眼中闪过勃勃野心。

  他的内心似有一团烈火在燃烧。

  那火中燃烧的是权力,燃烧的是欲望,燃烧的也是对大道的渴望。

  “只待......”

  “只待老祖夺得鸿蒙紫气。”

  “修为更进一步。”

  “妖族天帝之位,又有谁敢与吾争锋!”

  ......

  三十三重天阙。

  大日高悬,普照诸天寰宇。

  凌霄宝殿之上。

  帝俊目光幽幽,双眼如同两轮大日,其中映照着四极八荒。

  “太一,北冥那边可有异动?”

  “那鲲鹏在三万年前便已经在暗中使计,引诱那东王公对红云道人手中的鸿蒙紫气起了心思。”

  “如今,天地之中劫气弥漫,因果不显。”

  “正是彼辈动手的好机会。”

  “吾不认为他们会忍得住。”

  东皇太一金色的眸子中闪过一抹冷意:

  “鲲鹏此獠心高气傲,非郁郁久居人下之徒。”

  “背地里恐怕早就算计着大兄座下的这个位置。”

  “若让其得到鸿蒙紫气......”

  “吾妖族从此以后,恐怕多事矣!”

  帝俊面色不变,淡淡道:

  “这老妖不过网中鱼,笼中雀罢了。”

  “还翻不了什么风浪。”

  “等那鸿蒙紫气到手,本帝自有治他的法子。”

  “你且运转大日,调动太阴,监视天下,巡查寰宇,仔细盯紧了紫府洲和妖师宫。”

  “红云道人那里也注意一下。”

  东皇太一听罢,默默颔首。

  如今量劫兴起,劫气纵横,往日里的天机因果术算之道显然很难施展开来。

  但太阴太阳普照诸天寰宇。

  东皇太一若借助其权柄,巡视四海八荒,虽不能真个明察秋毫,但想要窥伺一二神圣还是能够做到的。

  帝俊望着繁荣的三十三重天阙,看着那枕戈待旦,煞气弥漫的妖族将士。

  ‘年轻的妖族儿郎们渴望功勋了!’

  他心中幽幽一叹。

  这寰宇上下,四合八荒。

  没有人想要看到妖族统一洪荒大世界。

  但那又怎样?

  ‘待本帝取得那鸿蒙紫气。’

  ‘借助天帝之位和鸿蒙紫气,自然能够一窥混元大罗金仙之妙境。’

  ‘到那时候,莫说是三清道人。’

  ‘便是那一位,又真个能拿自家怎么办吗?’

  此次量劫,妖族已然身在劫中。

  惟有奋力一搏,才能脱劫而出。

  “待到来日,踏破紫府洲,斩断祖巫头。”

  “杀得山河染血,星辰破碎。此劫自过!”

  帝俊语气坚定无比,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自信。

  他不是祖龙,妖族也不会做太古三族那样的失败者。

  “只有胜利,一直胜利下去,才能筑造吾妖族天庭的不朽辉煌!”

  ......

  昆仑山。

  仙山永驻,仙鹤常鸣。

  亿万缕仙雾笼罩玉虚宫。

  在那宫殿之中。

  三清道人各自升了云床,讲经论法,好不自在。

  开辟、演化、终结,三种大道箴言演绎漫天异象。

  一时之间,虚空生莲,华彩纷呈。

  良久之后,太清道人才停下讲道的声音:

  “元始、通天,汝等的心乱了。”

  元始天尊怀中的三宝玉如意散发三色神光,周身自有混沌洞开,鸿蒙开辟之景,天尊幽幽一叹,无奈道:

  “量劫已起,天机不明。”

  “却是偏离了吾等的算计。”

  若是天机因果明晰,三清天尊自有千种方法,万般手段能让昆仑山道脉在此纪元之内,登顶寰宇,成为那至高圣地。

  “但如今量劫一起,吾等却也同在劫中。”

  “不敢随意插手因果。”

  元始天尊眼中幽暗难明。

  鸿钧老师此纪元之内不再出那紫霄宫。

  玄门仙道身后便少了定海神针。

  即使三清天尊位格高隆,神通浩瀚。

  ‘但双拳难敌四手。’

  ‘若任由那巫族和妖族乃至于紫府洲继续壮大下去。’

  ‘来日吾三清道脉岂非还要仰仗他们的鼻息。’

  更让元始天尊心中隐隐忌惮的是。

  那天帝之位,堪比混元圣人之尊。

  若帝俊乃至于帝江和东王公其中的任何一人坐稳了那个位置。

  三清道人所设想的化天庭为道门天庭,化世界为玄门仙道世界的宏愿便会动摇。

  灵宝天尊手中捧着诛仙四剑,一缕缕剑气在空中氤氲吞吐,每一息之间都好似有时空破灭,宇宙归墟。

  灵宝天尊眼神淡漠,眉峰一挑:

  “师兄所言有理。”

  “还不如趁着此时那三方势力尚未形成大势。”

  “与他们做过一场,一举奠定吾昆仑山玄门祖庭之位格。”

  太清道人抬了抬眼皮。

  淡淡道:

  “压下他们?”

  “巫族、妖族乃至于紫府洲皆是吾玄门仙道之人。”

  “今日吾等能压下他们,来日岂非也能压下玄门之中其他道脉?”

  “若惹了众怒,便是老道也要感到棘手。”

  太清道人神色不变。

  “元始、通天。”

  “要记住,吾等只是有了成就天道圣人的资格,却非真个是天道圣人。”

  “吾等说到底也只是一尊混元金仙而已。”

  “而洪荒大世界之中的混元金仙又岂止两掌之数,洪荒世界之中的先天至宝又岂止【太极图】、【盘古幡】和那【诛仙四剑】!”

  “老道和汝等还没有资格去和那滔滔大势做抗争。”

  太清道人眼中似有纪元更迭,人道演化,世界演变。

  “巫妖兴盛乃是天道大势。”

  “正如太古时代三族驱逐凶兽而王于四极八荒。”

  “吾玄门仙道战胜浊煞神魔道途而兴盛于诸天寰宇。”

  “那巫族和妖族则是本纪元取代太古三族,取代神族道脉的纪元主角。”

  “合该兴盛。”

  “非人力可阻拦之。”

  见元始天尊和通天道人沉默。

  太清道人微微摇头:

  “汝等急什么。”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盛极而衰乃是天道常理。”

  “量劫演化,争斗自然会越发惨烈。”

  说到这里,太清道人幽幽一叹:

  “而到了那时候。”

  “洪荒众生再也忍受不住此等大战,便是吾等前去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之时。”

  元始天尊和通天道人微微颔首,俱是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

  洪荒之中因为大劫的来临而风声鹤唳。

  不少神圣道君纷纷关闭山门,将道场隐匿于寰宇时空之中。

  不再插手过问世俗之事。

  由此,在大劫来临之时。

  洪荒大世界竟然陷入了久违的宁静之中。

  但不少大能却默默的观察局势的发展,在其中感受到了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

  如此,一过又是三千载岁月。

  万寿山。

  五庄观。

  红云道人一袭红色道袍,正在五庄观中打坐修行。

  自那日与周渊论道之后。

  红云道人和镇元子也俱有所得。

  两万载岁月之前。

  镇元子便摸到了混元金仙的门槛,开始了漫长的闭关苦修。

  而红云道人则在五庄观中为其护道。

  这一日。

  和旬日一样,风平浪静,无有事端。

  却见得清风明月前来禀报:

  “红云师叔。”

  “外面有一道童,言说乃是师尊故人弟子,前来拜见。”

  红云老祖眉头一皱,心中升腾起一抹狐疑。

  他神识一扫,便见得万寿山外。

  一名身着青衣,头上挽着两个发髻的童子正神色惊恐的朝着身后张望。

  那后边似有什么了不得的大恐怖之物一样。

  “是寒拂道君的道童。”

  “怎得如此慌张?”

  “莫非是寒拂道友那边出了什么事故不成?”

  红云老祖微微皱眉。

  那寒拂道君乃是一株先天寒梅得道,志向高洁,素来与他及镇元子友善。

  如今若真个是他出了事,却不好不管不顾。

  红云老祖沉吟片刻。

  又让清风明月去问了那青衣童子几个问题。

  确定无误之后,才开了法阵,放了这童子进来。

  “弟子拜见道君。”

  “多谢道君活命之恩。”

  青衣童子一脸感激的稽首拜谢。

  “汝不在山中侍奉寒拂道友,来此万寿山作甚?”

  此话一出。

  青衣童子不由得眼眶泛红,悲痛道:

  “启禀道君。”

  “老师原本在那山中清修,平日里不问世事。”

  “只前些日子出门一趟,也是气运勃发,得了一株先天灵根。”

  “但谁知就是这一株先天灵根惹出了祸端。”

  “竟惹得强人打上了道场。”

  “老师不敌,只好匆匆将吾等给发送了出来。”

  “让吾等各自投奔老师故友。”

  “吾这厢正是要来投奔镇元子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