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王氏发难-《朝歌云平傅君心》

  上奏者是御史台的御史大夫王彦,此人乃是德贵妃王华的堂叔,亦是王家在朝堂上最为倚重的喉舌之一。

  他手持玉笏,出列上奏,言辞恳切却又字字诛心,目光直视御座上的萧彻:

  “陛下!臣近日接到密报,不敢怠慢,核实查证后,发现一桩关乎边境安稳、涉及前朝余孽之要案!”

  王彦的声音洪亮,如同惊雷,瞬间吸引了满朝文武的注意。

  “镇守北境的苏凛苏将军麾下,有一名名为‘韩铁山’的副将!此人勇猛善战,深得苏将军信任。然据臣查证,此人真实身份,并非韩铁山,而是前朝南梁禁军副统领韩罡!南梁覆灭后,此人侥幸逃脱,改头换面,隐姓埋名,辗转投奔苏将军麾下,竟被其隐匿于军中,委以重任,执掌部分兵权!”

  他顿了顿,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神色各异的同僚,继续加重语气,掷地有声:

  “陛下!韩罡身为前朝将领,对旧主难免心存眷念,对大胤未必忠心!苏将军身为主帅,明知其身份可疑,却将其隐匿军中,委以重任,此举实在令人费解,更有纵容、乃至勾结前朝余孽之重大嫌疑!若此等心怀异志之人身处边境要职,手握兵权,一旦与境外戎族或国内残余势力相互勾结,引狼入室,后果不堪设想!臣恳请陛下,立即下旨彻查苏凛将军及其麾下将领,将韩罡缉拿归案,严加审问,以正国法,以儆效尤,以安军心!”

  说罢,他双手高高举起,由内侍呈上了所谓的“相关人员证词”与“查证记录”,里面详细记录了“韩铁山”即韩罡的过往经历、相貌特征、以及数名“知情人”的指证言辞,看似证据确凿。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

  苏凛是何人?

  不仅是战功赫赫、深受军民爱戴的戍边大将,更是已故开国元勋、镇国萧帅萧攸之的结义兄弟,当今陛下萧彻亦要尊称一声“世叔”!

  其女苏玉璃,更是如今宫中圣眷正浓的贵妃娘娘!

  王家此举,竟是丝毫不顾情面,直接冲着根基深厚的苏家去了!

  而且所用的罪名如此敏感——隐匿、勾结前朝余孽!

  这若是坐实了,便是抄家灭族的滔天大罪!

  谢蕴立于文官之首,手持白玉骨扇,眼帘低垂,遮住了眸中的神色,唇角却似乎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看好戏的笑意,自始至终并未出声附和或反对。

  其他世家官员则面面相觑,或作壁上观,或眼神交流,心思各异,显然都在权衡利弊。

  萧彻高坐龙椅,面无表情地听着王彦的陈述,又接过内侍呈上的那所谓的证词翻阅着,深邃的目光如同万年寒潭,看不出丝毫喜怒。

  良久,他才缓缓合上证词,并未当场表态,只淡淡道:

  “此事朕已知晓,其中牵扯甚广,容后再议。退朝。”

  虽未立刻处置,但王彦这番参奏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前朝后宫,引发了轩然大波。

  朝华宫内,沈朝歌正临窗而坐,看着庭院中那几株即将凋零的秋菊发呆。

  阿箬匆匆从外面进来,脸色凝重地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沈朝歌听闻此讯,手中的茶盏猛地一晃,滚烫的茶水溅出几滴,落在她白皙的手背上,烫出几点红痕,她却浑然未觉,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苏凛将军!

  苏玉璃的父亲,那个正直不阿、一直默默守护着边境安宁的忠勇之将!

  王家竟然将矛头对准了他!

  而且用的是“勾结前朝余孽”这等阴险歹毒、足以让苏家万劫不复的罪名!

  这分明是因她而起,是冲着她来的!

  她既抢了苏玉璃的身份,保全苏家也算是对苏玉璃的补偿吧。

  绝不能因为自己,而连累这位一直庇护着“苏玉璃”的将军!

  这些盘根错节的朝堂争斗,远比后宫女子间的争风吃醋、阴私倾轧更加凶险致命,一招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沈朝歌心中清楚,苏家这一关,她必须过,而且必须赢。

  然而,更让她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人比她更为着急。

  午后,阳光正好,德贵妃王华,竟不顾自己沉重的身孕,亲自来到了朝华宫。

  这是自她有孕以来,首次踏足沈朝歌的宫殿。

  她穿着一身宽大的藕荷色宫装,腹部已微微隆起,行动间略显笨拙。

  脸色带着孕期特有的苍白与憔悴,但那双往日里总是带着几分高傲与算计的凤眸,此刻却异常复杂,交织着疲惫、无奈,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绝。

  “朝歌公主。”

  德妃屏退了所有随行宫人,只留下一个心腹嬷嬷在殿外远处守着,确保无人能偷听。

  她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直接叫出了那个在宫中禁忌的名字。

  沈朝歌端坐于主位的软榻上,并未起身相迎,听到王华如此称呼,面色骤然一冷,眼神锐利如刀:

  “德贵妃可知,宫中眼线繁杂,如此称呼,怕是不妥吧?况且你身子重,行动不便,有何指教,遣个宫人来传话便是,何必亲自劳动大驾,若是有个闪失,本宫可担待不起。”

  王华闻言,唇边勾起一抹苦涩而无奈的笑容:

  “如此紧急时刻,也顾不得许多了。公主放心,你这朝华宫,被陛下护得如同铁桶一般,宫中眼线,怕是安插不到这里来。”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巨大的决心,直视着沈朝歌,开门见山:

  “王彦参奏苏将军之事,我已知晓。此事,并非我授意。”

  沈朝歌闻言,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嘲讽,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诮:

  “哦?不是你授意?可那上奏的王彦,是你琅琊王氏之人,是你嫡亲的堂叔。此事一旦成功,扳倒了苏家,最大的得益者,难道不也正是你和你背后的王氏吗?贵妃娘娘此刻来撇清关系,不觉得太晚了些?”

  德妃她下意识地抚着自己高高隆起的小腹,声音低沉却带着一种异样的清晰与冷静:

  “是,若苏家倒台,受益者或许是我,是王家。但你可曾想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王家内部早已非铁板一块,父亲年迈,族中子弟良莠不齐,有人利令智昏,被谢蕴那奸贼巧言蛊惑,一心只想争权夺势,甚至不惜将整个家族拖入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