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歌闭上眼,再次拨动琴弦,这一次,琴音不再杂乱,而是透出一股清冷孤傲之意,如同寒梅傲雪,于无声处听惊雷。
她顿了顿,问道,
“我们让你查的另一件事呢?德妃先前所用那些‘安神药’的来源,可有眉目?”
阿箬神色一凛,凑得更近些,声音几不可闻:
“太医署那边口风很紧,但半夏偷偷告诉我,德妃娘娘之前用的药方里,有几味药并非太医署常备,像是外头进来的。他有一次无意间看到煎药的宫女,将一些药渣偷偷埋在景仁宫后院偏僻处的花树下,奴婢想法子弄到了一点。”
她从袖中极小心的取出一个用手帕包裹的小包,打开,里面是些已经干枯发黑的药材碎屑。
“奴婢偷偷拿给宫外我们的人瞧了,里面确实混有微量朱砂,还有一味……像是产自北戎的‘忘忧草’根茎,此物罕见,中原大夫极少使用,但少量入药有极强的镇静止痛之效,只是久服易损神智,于孕妇尤为不利。”
北戎……忘忧草……
沈朝歌眼神骤然锐利。
朱砂或许还可说是太医院用药不当或德妃自己求来的偏方,但这北戎特有的药材,绝非寻常途径可得。
能接触到这种罕见药材,并有动机和能力将其送入深宫、精准投给德妃的人却不多。
德妃这一胎,从最初就被算计了。
沈朝歌感到一丝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这后宫,这朝堂,果然从未有过真正的平静。
每一刻的安宁,都是下一场风暴的酝酿期。
“知道了。”
她敛起心神,将药渣包好交还给阿箬,
“不要留下痕迹。”
现在还不是动这件事的时候,这缕蛛丝马迹,或许将来会成为关键一击的导火索。
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给朝华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萧彻的驾临,为这座宫殿增添了几分皇家的威仪,也带来了一丝微妙的气氛。
席间,气氛看似融洽,甚至比往日更添了几分难得的温情。
萧彻似乎心情不错,偶尔会放下玉箸,问一些沈朝歌日常起居的闲话,比如
“今日可有去御花园散步?”
“新贡的东珠,可还喜欢?”,
甚至会亲自夹一筷她喜欢的鳜鱼到她碗中。
沈朝歌则巧笑倩兮,
一一作答,时而娇羞地嗔怪他偏心,时而又故作乖巧地为他布菜。
然而,她心中却清明如镜。
这份温情脉脉之下,是两人心照不宣的试探与默契。
他知晓她真实身份,却选择了纵容,甚至在暗中提供某种程度的庇护;
她明了他已洞悉一切,却无法点破,只能继续戴着“苏玉璃”这张温婉柔顺的面具,在这危险的钢丝上如履薄冰地行走。
两人之间仿佛达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
自那次几近挑明的帐中坦白后,关于她真实身份的那层窗户纸,谁都没有去捅破。
他依旧唤她“爱妃”,她依旧扮演着“苏玉璃”。
一个心知肚明却纵容试探,一个如履薄冰却顺势而为。
他们都清楚,眼下这脆弱的平衡至关重要,一旦打破,引发的连锁反应无人能够预料,亦无人能够完全掌控。
而这平衡的核心,便是维持现状,各取所需。
他需要她这副宠妃身份带来的情感牵绊;
她则需要这层身份带来的庇护与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用以推进她复仇大业。
他们之间的关系,因这共享的秘密和德妃有孕带来的巨大变数,变得愈发微妙难言,像一层包裹着寒冰的蜜糖。
膳后,萧彻并未如往常般在内殿稍作停留,只淡淡吩咐了一句“朕去御书房了”,便起身离去。王敬庸等人连忙躬身相送。
沈朝歌恭送圣驾至殿门,看着明黄龙辇消失在宫道尽头,脸上那恰到好处的娇媚笑容才缓缓褪去,换上一种沉静的思索。
她知道,萧彻必然对近日王谢两家的微妙动向、以及朝堂上那股甚嚣尘上的“祥瑞”之风心知肚明。
以他的掌控欲和深沉心机,绝不会被这种表面的歌功颂德所迷惑。
他按兵不动,甚至看似纵容,恐怕也是在顺势而为,借此平衡朝局各方势力,为他暗中进行的某些事情争取宝贵的时间。
而他最近让她“侍墨”御书房的次数明显增多,留滞的时间也更长,有时甚至会与她讨论一些无关痛痒的诗词典籍。
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他愿意让她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或许是更深层次的试探,或许是想将她这枚“棋子”用得更彻底,又或许……其中也夹杂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难以言说的信任?
无论何种原因,这对沈朝歌而言,既是巨大的风险,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夜色渐深,万籁俱寂。
沈朝歌屏退了所有宫人,只带着心腹阿箬,提着一盏小巧的羊角宫灯,再次踏上了前往御书房的路。
宫道寂静,唯有巡夜侍卫规律走过的脚步声和铠甲碰撞声偶尔打破沉寂,宫灯的光晕在地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王敬庸正安静地侍立在门外,手中捧着一个茶盏,见到沈朝歌前来,脸上立刻堆起那惯有的、滴水不漏的笑容,微微躬身:
“贵妃娘娘来了。陛下正在批阅奏折,特意吩咐过了,娘娘无需通传,直接进去便是。”
沈朝歌微微颔首。
萧彻正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身着玄色常服,未戴冠,只用一根玉簪束起部分发丝,神情专注,眉头微蹙,显然正被某份奏折所困扰。
听到脚步声,他并未抬头,只伸出修长的手指,指了指书案旁早已备好的小案几和笔墨纸砚,示意她自便。
沈朝歌敛衽行礼,安静地走到小案后坐下。
御书房内一时间只剩下萧彻手中狼毫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以及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沈朝歌垂眸,看似专注地整理着旁边一架古籍上的落灰,指尖拂过泛黄的书页,心中却如电光石火般飞速运转。
她的眼角余光如同最敏捷的猎豹,敏锐地捕捉着书案上的一切。
她看到萧彻手边那几封已经展开的奏报,封口处的火漆印显示它们来自边境。
虽然看不清具体内容,但那上面熟悉的戎族部落图腾标记和偶尔映入眼帘的“异动”、“增兵”、“粮草”等零星字眼,让她的心微微一沉。
她的目光又悄然扫过书案一侧那半开的暗格。上一次,她冒险从中窃看了关于戎族异动的加密奏报,证实了军械流向的异常。
她顿了顿,问道,
“我们让你查的另一件事呢?德妃先前所用那些‘安神药’的来源,可有眉目?”
阿箬神色一凛,凑得更近些,声音几不可闻:
“太医署那边口风很紧,但半夏偷偷告诉我,德妃娘娘之前用的药方里,有几味药并非太医署常备,像是外头进来的。他有一次无意间看到煎药的宫女,将一些药渣偷偷埋在景仁宫后院偏僻处的花树下,奴婢想法子弄到了一点。”
她从袖中极小心的取出一个用手帕包裹的小包,打开,里面是些已经干枯发黑的药材碎屑。
“奴婢偷偷拿给宫外我们的人瞧了,里面确实混有微量朱砂,还有一味……像是产自北戎的‘忘忧草’根茎,此物罕见,中原大夫极少使用,但少量入药有极强的镇静止痛之效,只是久服易损神智,于孕妇尤为不利。”
北戎……忘忧草……
沈朝歌眼神骤然锐利。
朱砂或许还可说是太医院用药不当或德妃自己求来的偏方,但这北戎特有的药材,绝非寻常途径可得。
能接触到这种罕见药材,并有动机和能力将其送入深宫、精准投给德妃的人却不多。
德妃这一胎,从最初就被算计了。
沈朝歌感到一丝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这后宫,这朝堂,果然从未有过真正的平静。
每一刻的安宁,都是下一场风暴的酝酿期。
“知道了。”
她敛起心神,将药渣包好交还给阿箬,
“不要留下痕迹。”
现在还不是动这件事的时候,这缕蛛丝马迹,或许将来会成为关键一击的导火索。
眼下,她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给朝华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萧彻的驾临,为这座宫殿增添了几分皇家的威仪,也带来了一丝微妙的气氛。
席间,气氛看似融洽,甚至比往日更添了几分难得的温情。
萧彻似乎心情不错,偶尔会放下玉箸,问一些沈朝歌日常起居的闲话,比如
“今日可有去御花园散步?”
“新贡的东珠,可还喜欢?”,
甚至会亲自夹一筷她喜欢的鳜鱼到她碗中。
沈朝歌则巧笑倩兮,
一一作答,时而娇羞地嗔怪他偏心,时而又故作乖巧地为他布菜。
然而,她心中却清明如镜。
这份温情脉脉之下,是两人心照不宣的试探与默契。
他知晓她真实身份,却选择了纵容,甚至在暗中提供某种程度的庇护;
她明了他已洞悉一切,却无法点破,只能继续戴着“苏玉璃”这张温婉柔顺的面具,在这危险的钢丝上如履薄冰地行走。
两人之间仿佛达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
自那次几近挑明的帐中坦白后,关于她真实身份的那层窗户纸,谁都没有去捅破。
他依旧唤她“爱妃”,她依旧扮演着“苏玉璃”。
一个心知肚明却纵容试探,一个如履薄冰却顺势而为。
他们都清楚,眼下这脆弱的平衡至关重要,一旦打破,引发的连锁反应无人能够预料,亦无人能够完全掌控。
而这平衡的核心,便是维持现状,各取所需。
他需要她这副宠妃身份带来的情感牵绊;
她则需要这层身份带来的庇护与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用以推进她复仇大业。
他们之间的关系,因这共享的秘密和德妃有孕带来的巨大变数,变得愈发微妙难言,像一层包裹着寒冰的蜜糖。
膳后,萧彻并未如往常般在内殿稍作停留,只淡淡吩咐了一句“朕去御书房了”,便起身离去。王敬庸等人连忙躬身相送。
沈朝歌恭送圣驾至殿门,看着明黄龙辇消失在宫道尽头,脸上那恰到好处的娇媚笑容才缓缓褪去,换上一种沉静的思索。
她知道,萧彻必然对近日王谢两家的微妙动向、以及朝堂上那股甚嚣尘上的“祥瑞”之风心知肚明。
以他的掌控欲和深沉心机,绝不会被这种表面的歌功颂德所迷惑。
他按兵不动,甚至看似纵容,恐怕也是在顺势而为,借此平衡朝局各方势力,为他暗中进行的某些事情争取宝贵的时间。
而他最近让她“侍墨”御书房的次数明显增多,留滞的时间也更长,有时甚至会与她讨论一些无关痛痒的诗词典籍。
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他愿意让她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或许是更深层次的试探,或许是想将她这枚“棋子”用得更彻底,又或许……其中也夹杂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难以言说的信任?
无论何种原因,这对沈朝歌而言,既是巨大的风险,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夜色渐深,万籁俱寂。
沈朝歌屏退了所有宫人,只带着心腹阿箬,提着一盏小巧的羊角宫灯,再次踏上了前往御书房的路。
宫道寂静,唯有巡夜侍卫规律走过的脚步声和铠甲碰撞声偶尔打破沉寂,宫灯的光晕在地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御书房内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王敬庸正安静地侍立在门外,手中捧着一个茶盏,见到沈朝歌前来,脸上立刻堆起那惯有的、滴水不漏的笑容,微微躬身:
“贵妃娘娘来了。陛下正在批阅奏折,特意吩咐过了,娘娘无需通传,直接进去便是。”
沈朝歌微微颔首。
萧彻正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几乎要将他淹没。
他身着玄色常服,未戴冠,只用一根玉簪束起部分发丝,神情专注,眉头微蹙,显然正被某份奏折所困扰。
听到脚步声,他并未抬头,只伸出修长的手指,指了指书案旁早已备好的小案几和笔墨纸砚,示意她自便。
沈朝歌敛衽行礼,安静地走到小案后坐下。
御书房内一时间只剩下萧彻手中狼毫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以及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沈朝歌垂眸,看似专注地整理着旁边一架古籍上的落灰,指尖拂过泛黄的书页,心中却如电光石火般飞速运转。
她的眼角余光如同最敏捷的猎豹,敏锐地捕捉着书案上的一切。
她看到萧彻手边那几封已经展开的奏报,封口处的火漆印显示它们来自边境。
虽然看不清具体内容,但那上面熟悉的戎族部落图腾标记和偶尔映入眼帘的“异动”、“增兵”、“粮草”等零星字眼,让她的心微微一沉。
她的目光又悄然扫过书案一侧那半开的暗格。上一次,她冒险从中窃看了关于戎族异动的加密奏报,证实了军械流向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