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议价-《魂穿90喜当爹,手握商城当倒爷》

  这库房宽敞得就像飞机机库一样,里面一摞一摞的,整整齐齐码放着打包好的毛线制品。

  张向东忍不住惊叹道。

  “哇,22吨原来有这么多啊!”

  李景笑着解释了句。

  “这自然码放就是这个样子的,毕竟毛线比较松软嘛。”

  “听说国外已经有那种真空包装的技术,可以把毛线等蓬松的制品压缩得更加节省空间些。”

  张向东听了,对这种自己早已经习以为常的小技术毫无兴趣。

  他现在只对这毛线在系统商城里的收购价格十分好奇。

  张向东直接走上前去,伸手摸了摸那些毛线制品。

  与此同时,他的脑海里立马响起一个机械的声音。

  “叮!发现棉毛线制品。”

  紧接着,又传来提示。

  “棉毛线制品,一斤8元,是否出售?”

  张向东的心脏瞬间“突突”地跳了起来,他心里暗自嘀咕。

  “乖乖,一斤就八块,22吨可就是斤,那不是能卖元!”

  一想到自己的系统商城余额能一下子飙升到35万多,张向东就激动得不行。

  虽然之后还得在系统商城买棉花给纺织厂,但多少自己肯定得赚一些吧。

  不然自己这么屁颠屁颠地奔波,还增加了系统暴露的风险,那可就真是吃力不讨好了。

  李景见张向东摸上毛线后就开始发呆。

  一开始还以为他在仔细鉴别毛线的质量,可看他眼神空洞,一副走神的样子,根本不像是在鉴别。

  李景忍不住开口问道。

  “向东兄弟,怎么样?我们纺织厂生产的毛线,质量还过关吧!”

  张向东回过神来,随口说道。

  “勉强吧。”

  李景听了,顿时语塞。

  但想着还得靠对方帮忙把毛线卖出去,也就没有反驳,只是呵呵笑着说道。

  “向东兄弟,那你看一斤毛线能换取多少的长绒棉呢?”

  张向东心里其实早就打好了算盘,他一开始并不想出价太高,怕惹得有心人关注。

  但又不能出价太低,不然李景肯定不会答应。

  他故作迟疑地缓缓说道。

  “我也不跟李厂长讨价还价了,直接给你我哥们说的最高价吧。”

  “1斤棉毛线换取1.5斤长绒棉,怎么样?”

  李景听了,心里暗自盘算起来。

  “一斤长绒棉只能生产出9两毛线。”

  “22吨毛线全力生产出来,厂里差不多需要接近1个月的时间,员工工资一个月就接近10万块。”

  “要是换不到35吨左右的棉花,厂里不仅白忙活一场,还要倒贴不少钱。”

  “1:1.5的比例,也才只能换到33吨棉花啊。”

  想到这里,李景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向东兄弟,1:1.5这个比例是不是低了一点啊。”

  “我们厂费时费力才生产出这些毛线,要是按照这个比例换,我不仅赚不到钱,还得倒贴。”

  “那我刚刚答应工人们尽快发工资的承诺,怕是也兑现不了啊。”

  “向东兄弟,看在厂里200来号工人、200多个家庭的份上,你就稍微再涨点吧!”

  “让我能有余钱把工人们的欠薪全部补上。”

  张向东心里想着,反正自己这也是左手倒右手,处理起来倒是不麻烦。

  只是他一开始害怕出价太高,现在看李景这么诚恳,又怕自己加多了不好,加少了李厂长又不满意。

  他故作沉着思考了一会儿,说道。

  “那李厂长,你开个价吧,要是合适,我就做主同意了。”

  “我也不想龙凤镇这个支柱企业之一就这么倒下去。”

  李景听了,连忙说道。

  “是啊,有咱们纺织厂在,龙凤镇在滨市范围内那也是数一数二的繁荣啊。”

  说着,他让小赵秘书递过资料,认真盘算了一番,然后说道。

  “向东兄弟,我也不叫高价,就36吨怎么样?”

  李景心想,自己也不想赚钱了,只要能发完工资,还剩下一点也就满足了。

  张向东倒是没想到李厂长居然没有狮子大开口,不由得多看了对方一眼。

  他也不想占太多便宜,想着对方这么痛快,自己也不能小气。

  “既然李厂长这么爽快,我也做主再给你加一吨,22吨毛线换37吨长绒棉吧!”

  李景闻言,顿时喜出望外。

  要知道,一吨长绒棉可就值6000块呢!

  这多出来的一吨,差不多又能给20个人发工资了。

  李景生怕张向东反悔,毕竟他可是打听到,现在许多纺织厂一分不赚都在往外卖毛线。

  他这还能小赚一点,已经是很不错了。

  至于未来厂里的发展,李景还不打算考虑太多,先把眼下安全度过再说。

  他心里还盘算着,年底说不定自己就有机会调回市里了,到时让下一任厂长慢慢头疼去吧!

  想到这里,李景立马吩咐小赵秘书。

  “小赵,快去让老杨把货车开过来,好让向东兄弟早点出发,天黑了路可不好走。”

  张向东暗自赞叹,不愧是国营厂的厂长啊,做事就是雷厉风行。

  不一会儿,一辆东风140货车倒进了库房。

  老杨从车上下来,看到李景后,立马问道。

  “厂长,这次是送哪里啊?”

  “老杨,你去守着小车班就行,这几天货车有向东兄弟自己开。”

  老杨打量着这个张向东,刚刚他也参加了动员大会。

  知道对方是帮自己厂长销售产品的,不是跟自己竞争货车司机岗位的,心里倒也无所谓。

  觉得省得自己跑这一趟,还挺轻松。

  老杨点了点头,便默默地走了。

  老杨刚走,就来了20来号工人。

  这些工人个个干劲十足,不到半个小时,就把两吨打包好的棉毛线装进了140的车厢。

  就算是车厢上有雨蓬的高度限制,也没装到车厢的一半。

  李景看着装好的货车,满意地点点头,对张向东说道。

  “向东兄弟,这一路上就辛苦你了。”

  “希望咱们以后还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张向东笑着说道。

  “李厂长放心,以后有机会肯定还会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