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小王炸:你敢修,我就敢炸!-《抗战:谁说农业系统不牛逼?》

  五龙庙农垦社全体社员,以及参与劳动的官兵们,喜气洋洋拿着镰刀割下今年第一把小麦。

  接着他们把手里的麦子举起来,大声说着吉利话。

  嗯,更像是在喊号子。

  “今年大丰收,嘿!”

  “明年更厉害,嘿!”

  “吃饱了肚子,嘿!”

  “消灭小鬼子,嘿!”

  兼职当摄影师的钱沱沱来了个闪电N连拍。

  她没有这个时代常见的照相机,用的是现手机。

  大家对她手里的小盒子也见怪不怪,都知道这是“最先进的相机”。

  打印相片也方便得很,商城有卖手机打印机。

  当然她也没忘记拍视频。

  接着社员和官兵们,换上最破、最旧的衣服,满面笑容放下镰刀,拿起单人收割机正式开始收割。

  这单人收割机真好用呀,只需要把刀刃对准麦杆挥过去,麦子就像敌军一样一倒一大片。

  有人负责割,有人负责收拢捆好运送。

  很快,亩产出来了。

  “400斤!足足400斤啊!”

  “呜呜呜……我想都不敢想啊!”

  社员们知道亩产400斤后欢呼起来,有些老农甚至还蹲在地上呜呜哭。

  注:为了方便,斤数不是当时的十六两秤,而是现代的十两。

  钱沱沱不太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激动。

  亩产四百斤并不多呀,她在现代了解过,小麦亩产普遍在600斤以上。

  亩产千斤也很多。

  要不是因为这里山地多水田少,不然要是种那位伟大的袁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产量更可观。

  感谢袁爷爷!让大家伙吃饱饭!

  哼,那些鼓吹“碳水不好”的家伙,袁爷爷把他们喂得太饱让他们人话都不会说了!

  “卫冉同志!谢谢你!”

  跟着参加开镰仪式并参与收割的王铁山,激动跑过来有些语无伦次道谢。

  钱沱沱摆摆手:“谢啥,这亩产也不高啊。今年的冬小麦咱再努努力,争取达到亩产八百斤!”

  王铁山瞪大眼睛,仿佛听到了神话,“八百斤?你可真敢想啊!”

  “为什么不敢想?还有亩产千斤我没说呢。”

  一句话让王铁山觉得他在听天方夜谭。

  “卫冉同志,你知道去年晋西北地区小麦的亩产是多少吗?”

  钱沱沱想了想,猜道:“三百斤?”

  不然也不会因为亩产四百而欢呼。

  王铁山苦笑一声:“你想多了。是39斤。”

  钱沱沱声音不自觉提高了些:“你说什么?39斤?亩产?!”

  对方重重点头:“对,就是亩产。所以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么高兴了吧!”

  这次收获比去年多了足足十倍,十倍啊!

  “不,不是,怎么才39斤啊。”

  钱沱沱难以想象这么低的产量,怎么养活人。

  “因素很多。一是种子,战乱让大家都没有什么良种,甚至连种子都没有。要么是被鬼子、鬼子抢走当粮食,要么为了活命,不得不把种粮吃掉。”

  王铁山是农民的儿子,知道种地的苦。

  钱沱沱提供的种子,是在商城里买的良种。

  抗旱,抗伏、抗病、抗虫性极好。

  再加上有她提供的化肥,第一批春小麦虽然因为土地、天气原因,亩产还是达到四百斤。

  “卫冉同志,你活人无数啊!”

  王铁山声音哽咽,他爷他奶就是活活饿死的。

  临死前,想吃一口白面都没能满足。

  就一口白面!都满足不了!

  钱沱沱后退一步,那手摇得跟钱多多用力甩尾巴一样:“不不不,不是我的功劳,是大家的功劳!我就是动嘴而已!”

  王铁山抹去眼角的泪,没再说什么继续去割麦。

  山上山下加起来两百亩的麦子,这不是小麦,是让人活下去的希望呀!

  晚上,钱沱沱吃上了……不怎么香喷喷的麦饭。

  麦饭,不是小麦磨成粉做成的馒头啥的,就是直接煮。

  这可不是故意折腾她,而是和她分享丰收喜悦。

  有什么能在收获当天,就能吃上麦饭让人高兴呢?

  麦粒粗糙,夹着青涩的生味,可她一口一口吃得认真。

  “唉,明天我就出发了,看不到收山药蛋和大豆。”

  还有玉米。

  那时候大家应该会笑得和今天一样开心。

  次日,收拾妥当的钱沱沱,带着她的警卫排,和文常告别出发前往太行第一站:三八六旅主力部队所在的阳全。

  这是钱沱沱来这里后去得最远的地方。

  途中要经过鬼子包围封锁圈,以及晋绥军地盘、中央军地盘。

  不过一路很顺利。

  顺利到让钱沱沱都觉得不真实。

  鬼子据点少了!

  一路上也没有看到多少炮楼、碉堡。

  “铁山同志,你知道为什么小鬼子炮楼少了吗?”

  王铁山还真知道。

  “知道啊,因为你。”

  “关我什么事?”

  钱沱沱可不觉得她平时脑里想象鬼子各种死法,真能“精神攻击”到小鬼子。

  王铁山笑笑,“因为你提供的小王炸,把鬼子炸怕了。”

  “啊,那些玩具?”

  她以为无人机出来后,那些玩具能起的作用就没多大了。

  嗐!

  在老前辈眼里,没有没用的东西,只有不会用的人。

  小王炸虽然是玩具,可它们发挥出来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鬼子想以公路为网,据点炮楼为刀分割根据地,那就用小王炸炸!

  小车车,小飞机能悄无声息靠近炮楼,碉堡。

  遇人炸人,遇物炸物。

  受过培训的地方部队,各种各样的花活那叫玩得一个溜。

  在他们脚上炸,头上炸,腰部炸,想炸哪里炸哪里。

  关上门躲在炮楼里不出来?

  简单,炸开大门让小飞机飞进去进行无差别炸。

  想跑?

  小车车和小飞机追着炸。

  这些小王炸便宜,可着劲儿炸不心疼。

  无人机是真飞机,哪里舍得使劲祸祸?

  而且上级也担心无人机被敌人获得,下令“必要、必胜时候才可以用,坚决不能让任何无人机,哪怕是一颗零件落入敌人之手!”

  小王炸就不一样了。

  整体基本都是塑料,敌人就算捡到残骸也拼不出完整构造,最多知道这是“赛路路”。

  而核心元件,也就是遥控接收装置,在小王炸爆炸后几乎都会在爆炸中损毁。

  海量的小王炸不仅在太岳逞威风,也开始在太行“横行霸道”。

  小鬼子刚开始还死硬死硬,不信邪:“八个牙路!不就是一些小炸弹吗!他们敢炸,我们就敢修!”

  咱用小王炸回应他们:你们敢修,我们就敢炸!大炸特炸!

  白天炸几波,晚上再来几波!

  半夜再来几波!不用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