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构建系统的第一步:如何选股-《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当所有知识碎片汇聚,韩风明白,是时候将它们熔铸成属于自己的投资罗盘。这个罗盘的第一项功能,就是穿越四千只股票迷宫的选股导航。

  深夜的台灯下,韩风面前摊开着过去三十九章的学习笔记。从最初的K线认知到复杂的dcF模型,从技术指标到宏观分析,知识的拼图已经完整,但他却感到一丝无所适从。

  “知道的越多,反而越难下决定。”他在日志中写道,“四千多只股票,每只都有看涨的理由和看跌的隐患。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筛选标准,我就会永远在信息的海洋里随波逐流。”

  他回想起自己最初入市时的莽撞——听消息、跟风、追逐热点,那些惨痛的教训至今历历在目。而现在,经历了系统的学习后,他决心构建一套能够重复使用、经得起市场考验的选股系统。

  ---

  01 理念基石:从“交易筹码”到“企业股东”

  韩风做的第一件事,是重新定义自己与股票的关系。

  “在构建选股系统前,必须回答一个根本问题:我把股票当作什么?”他自问自答,“如果是交易的筹码,那么技术图形就是一切;如果是企业的一部分所有权,那么生意的本质才是核心。”

  他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决定了他的选股系统必然建立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技术分析将作为增强策略的工具,而非决策的依据。

  基于这个理念,他设定了自己选股系统的三大核心目标:

  第一,确保本金安全。通过严格的筛选排除有重大隐患的公司。

  第二,获得超越市场平均的回报。通过选择优质公司来实现。

  第三,能够持续稳定运行。系统要不依赖个人的临时判断,能够像机器一样重复执行。

  “这个系统,”韩风在笔记上特别标注,“必须能够在我情绪波动时保持理性,在市场狂热时保持冷静。”

  ---

  02 五重滤网:从粗到精的筛选体系

  韩风设计了一个五重滤网的选股流程,每一层滤网都对应着他所学知识的一个维度。

  第一重滤网:行业与政策前景

  “要在有鱼的池塘里钓鱼。”韩风写下了选股的第一原则。

  他设定了三个具体的行业筛选标准:

  1. 行业必须符合“十五五”规划指明的战略方向,包括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

  2. 行业市场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且年增长率高于Gdp增速。

  3. 行业不存在颠覆性技术替代的风险。

  “这一层筛选可以排除掉60%的行业,”韩风估算着,“比如传统的纺织、低端制造等夕阳行业。”

  第二重滤网:护城河与竞争优势

  在剩下的行业中,韩风开始寻找那些拥有强大护城河的企业。他制定了四个必须满足的条件:

  1. 清晰的竞争优势:公司必须在品牌、成本、技术或网络效应中至少有一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 持续盈利记录:过去五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5%。

  3. 行业地位:市场份额进入行业前三。

  4. 定价权:公司能够定期提价而不显着影响销量。

  “贵州茅台就是典型的例子,”韩风举例说明,“它的品牌护城河让其他酒企难以超越。”

  第三重滤网:财务健康与成长性

  这是最量化的一层筛选。韩风列出了一个详细的财务指标清单:

  · 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

  · 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三年为正且与净利润匹配

  · 营收增长率: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

  · 毛利率:稳定或上升趋势,且不低于行业平均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体检报告,”韩风注释道,“任何异常指标都可能预示着潜在问题。”

  第四重滤网:估值安全边际

  即使找到好公司,也必须在好价格买入。韩风设定了估值标准:

  1. 市盈率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值的80%

  2. 市净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 pEG低于1.2

  4. 市值不低于200亿元(排除小盘股的高波动风险)

  “估值是艺术不是科学,”韩风提醒自己,“这些标准提供的是概率优势,而非绝对保证。”

  第五重滤网: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最后一层滤网涉及定性判断,韩风通过以下几个维度评估:

  · 管理层持股情况

  · 历史承诺兑现记录

  · 关联交易比例

  · 分红政策稳定性

  “如果一个公司前三大股东都是知名的价值投资基金,那就是很好的加分项。”韩风记录道。

  ---

  03 实战检验:系统的第一次运行

  为了测试这个选股系统,韩风选择了当前热门的新能源车产业链进行实战演练。

  按照五重滤网,他开始了筛选:

  第一重,行业前景:新能源车是国家战略方向,市场规模超万亿,年增速超过20%,完全符合标准。

  第二重,护城河:他重点关注电池领域的龙头宁德时代。该公司拥有技术专利壁垒和规模成本优势,全球市场份额连续五年第一,护城河明显。

  第三重,财务健康:查阅宁德时代的财报,净资产收益率近三年平均18%,资产负债率55%,营收复合增长率35%,各项指标达标。

  第四重,估值:当前市盈率处于历史30%分位,pEG约0.9,低于设定的1.2标准。

  第五重,管理层:创始人团队技术背景深厚,持股稳定,过去五年承诺的产能和目标基本兑现。

  “宁德时代通过了所有滤网,”韩风在笔记上打了个勾,“它进入了我的核心股票池。”

  同样的流程,他还筛选出光伏领域的隆基绿能、人工智能领域的海康威视等7家公司。整个A股市场,只有不到20家公司通过了全部五层滤网。

  “这个结果令人安心,”韩风评价道,“说明系统足够严格,避免了选择过多导致的决策瘫痪。”

  ---

  04 持续优化:系统的生命力

  韩风深知,任何系统都不是一劳永逸的。他为自己的选股系统设置了两个优化机制:

  第一,季度回顾:每季度检查一次选股标准是否需要调整,特别是行业前景和政策方向的变化。

  第二,失败分析:对任何因基本面恶化而被剔除股票池的公司,进行详细的失败原因分析,从中提炼教训来完善筛选标准。

  在今天的交易日志末尾,韩风写下了自己的选股心法:

  “日期:2025年1月15日

  今日里程碑:构建个人选股系统。

  系统核心:五重滤网选股法。

  心法要点:

  1. 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选股是概率游戏,追求70%的胜率重复做,而不是100%的胜率做一次。

  2. 知道不买什么,比知道买什么更重要:严格的标准帮助我避开90%的陷阱。

  3. 系统不完美,但比没有系统完美得多:接受系统会错过牛股,但只要它能帮我持续找到优质公司,就是成功的。

  4. 一致性是灵魂:绝不在系统外做临时决策,哪怕因此错过暴涨股票。

  下一步:选股解决‘买什么’,接下来需要解决‘何时买’和‘买多少’的问题。”

  合上日志,韩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四千只股票的迷宫,现在有了一张可靠的导航图。虽然他知道这个系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重要的是,他终于摆脱了凭感觉选股的原始状态,走上了系统化投资的职业道路。

  (第四十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