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实战预演:用历史数据回测系统-《股市悟道:十年投资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检验系统,就像将新船放入模拟风暴的水池——唯有经历过去残酷的考验,才能相信它能驾驭未来的风浪。

  2025年4月25日,韩风开始了对长风系统V1.0最为严苛的考验——历史数据回测。他选择的测试平台是交易软件的专业回测模块,这个他刚刚摸索明白的工具,即将成为系统漏洞的照妖镜。

  如果系统连过去都无法驾驭,又凭什么相信它能战胜未来?韩风在日志开头写下这句话,既是自勉,也是对系统的拷问。

  他设定的回测期间是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整整七年,涵盖了一轮完整的牛熊周期。测试标的为全A股市场,初始资金100万元,严格遵循系统的所有买卖规则。

  ---

  01 第一次回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回测参数设置:

  · 股票池:全市场符合五重滤网标的

  · 买入条件:pE<15、RoE>15%、技术突破确认

  · 卖出条件:pE>25或下跌15%

  · 仓位管理:单股不超过5%,行业不超过20%

  按下开始回测按钮的那一刻,韩风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屏幕上,资金曲线开始随着时间轴向右延伸。

  初期表现(2018-2019):

  系统在2018年熊市中表现稳健,低估值策略成功避开了大部分下跌,资金回撤控制在12%以内。2019年年初的反弹中,系统成功捕捉到消费和金融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

  看起来不错,韩风稍感欣慰,防御性得到了验证。

  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

  新冠疫情爆发后的暴跌中,系统按规则在下跌15%时止损多只股票,但随后V型反转中未能及时买回,错过了最好的反弹阶段。

  这是第一个漏洞,韩风立即记录,止损规则在极端波动市场中容易被打脸。

  ---

  02 压力测试:极端行情下的系统表现

  为了更深入了解系统弱点,韩风专门设置了几个极端行情测试。

  测试一:2015年股灾情景模拟

  虽然实际回测期间从2018年开始,但他单独提取了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的数据进行压力测试。

  结果令人震惊:

  · 最大回撤:42.3%

  · 连续止损次数:17次

  · 资金腰斩时间:3个月

  系统的止损规则在系统性风险面前变成了‘钝刀割肉’,韩风分析道,每次下跌15%止损,反弹时又错过,反复几次后损失惨重。

  测试二:2022年熊市检验

  这一次,系统表现有所改善,但暴露出另一个问题:过早抄底。

  2022年4月和10月,系统两次在估值低位发出买入信号,但市场继续下跌,导致买入部分出现较大浮亏。

  价值投资左侧交易的弱点暴露了,韩风沉思,低估之后还可能更低估。

  测试三:板块轮动测试

  他将系统应用于不同行业,发现表现差异巨大:

  · 消费、金融板块:年化收益18.7%

  · 科技、医药板块:年化收益9.3%

  · 周期板块:年化收益-2.1%

  系统对不同类型的股票适应性不同,需要分类制定策略。

  ---

  03 漏洞分析:系统的阿喀琉斯之踵

  经过多轮测试,韩风归纳出系统的五大漏洞:

  漏洞一:止损规则的僵化

  15%的固定止损在震荡市中频繁触发,产生大量摩擦成本。回测显示,有36%的止损交易如果多持有2周,就能扭亏为盈。

  漏洞二:估值指标的滞后性

  基于历史pE的估值方法在行业基本面发生变化时严重滞后。典型案例如2020年的教培行业,估值看似很低,但政策变化后行业逻辑彻底改变。

  漏洞三:技术信号的假突破

  系统对技术突破的依赖导致在震荡行情中频繁被骗线。回测期间共发生89次突破买入,其中32次是假突破,成功率仅64%。

  漏洞四:仓位管理的机械化

  5%的固定仓位忽视了不同股票的风险差异。高波动的科技股和稳定的消费股使用相同仓位,显然不够合理。

  漏洞五:调仓频率过高

  系统在七年内共产生527次交易,年均75次,过高的换手率产生了大量交易成本,侵蚀了收益。

  ---

  04 优化方案:从理论到实践的调整

  针对发现的漏洞,韩风开始制定优化方案。

  优化一:动态止损策略

  · 基础止损仍为15%

  · 但增加基本面和市场环境过滤器

  · 大盘处于熊市时,放宽至20%

  · 个股基本面无忧时,允许适度跌破

  优化二:多维度估值体系

  在pE基础上增加:

  · 行业景气度指标

  · 政策环境评估

  ·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

  · 管理层能力评分

  优化三:技术信号确认机制

  · 突破需得到成交量确认

  · 多个技术指标共振才行动

  · 加入时间过滤器(突破后观察3天)

  优化四:风险调整仓位

  引入波动率调整概念:

  · 低波动股票:仓位上限7%

  · 中波动股票:仓位上限5%

  · 高波动股票:仓位上限3%

  优化五:交易频率控制

  · 设置每月最大交易次数(10次)

  · 同一股票最小持有期(1个月)

  · 盈利交易优先持有

  ---

  05 重新回测:优化后的系统表现

  应用所有优化方案后,韩风进行了第二轮回测。

  绩效改善明显:

  · 年化收益率从15.3%提升至18.9%

  · 最大回撤从35.7%降低至28.3%

  · 胜率从58%提升至63%

  · 交易次数从527次降至289次

  所有指标都在改善,韩风感到鼓舞,但最大的收获不是数字的提升,而是系统稳定性的增强。

  极端行情表现改善:

  · 2015年股灾情景:最大回撤从42.3%改善至31.5%

  · 2022年熊市:避免了过早抄底的错误

  · 板块轮动:各行业表现更加均衡

  ---

  06 重要发现:系统的真实边界

  在深入分析回测结果后,韩风得出了几个关键结论:

  结论一:系统有明确的适用环境

  · 牛市和震荡市表现优异

  · 单边熊市仍需配合大盘择时

  · 最适合基本面稳健的成长股

  结论二:风险收益不对称

  系统在85%的时间内贡献20%的收益,而15%的最佳交易日贡献80%的收益。

  这意味着试图通过频繁交易捕捉机会是徒劳的,关键是要在场。

  结论三: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回测期间,系统有连续8个月跑输指数的时期,有连续5次止损的经历。

  实盘中,这种连续挫败很可能导致投资者放弃系统。

  ---

  07 系统的最终调整

  基于回测发现,韩风对长风系统V1.0进行了重要升级。

  增加市场环境判断模块

  · 牛熊判断指标(基于均线、估值、情绪)

  · 不同市场环境下调整仓位上限

  · 极端熊市启动特殊防御策略

  建立信号权重体系

  不同信号赋予不同权重:

  · 基本面信号:权重40%

  · 估值信号:权重30%

  · 技术信号:权重20%

  · 资金流向:权重10%

  设置系统休眠机制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系统自动进入低仓位运行:

  · 连续3次止损

  · 月度回撤超过10%

  · 市场出现极端不确定性

  ---

  08 回测的最终感悟

  深夜11点,韩风在日志上写下回测的最终总结:

  日期:2025年4月28日

  系统回测完成报告

  核心认知:

  1. 没有完美的系统,只有不断进化的系统

  2. 回测的价值不在于证明系统完美,而在于发现漏洞

  3. 实盘中最难复制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

  4. 系统的真正考验不在过去,而在未来

  重要改进:

  1. 建立动态止损机制

  2. 引入多维度估值体系

  3. 优化仓位管理方案

  4. 增加市场环境判断

  下一步行动:

  1. 用模拟盘进行实时检验(3个月)

  2. 建立系统运行日志

  3. 准备5万元资金进行小规模实盘

  关闭电脑,韩风站在窗前久久沉思。回测过程中那些惊心动魄的下跌和激动人心的上涨,虽然只是历史数据的重现,却让他对市场有了更深的敬畏。

  他知道,自己刚刚完成的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测试,更是一次对投资理念的深度梳理。那个在纸上看起来完美的系统,在历史的长河中显露出了它的稚嫩和不足。

  但这就是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在失败中学习,在挫折中完善。

  系统V1.0已经死去,他轻声自语,系统V1.1即将诞生。

  (第四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