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年的爱情祭:连理枝下藏凶骨-《刑侦异闻录:血色迷局》

  江毅驱车赶回刑侦队的路上,脑子里反复盘旋着一个疑问——凶手为什么要选择在游乐场抛尸?

  星梦游乐场是本市最热门的亲子游乐场所,周末客流量极大,旋转木马更是核心区域,按理说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会被发现。凶手既然能精心策划潜入、避开监控,显然具备反侦察意识,可他偏偏把尸体留在了这样一个人多眼杂的地方,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到底是图什么?”江毅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揉了揉眉心。以往的抛尸案,凶手大多会选择荒郊野外、废弃工厂这类隐蔽场所,为的就是拖延尸体被发现的时间,给自己争取逃跑或销毁证据的机会。可这起案件,凶手不仅把尸体留在了公共场所,还选在旋转木马这种视野相对开阔的区域,仿佛故意要让别人发现。

  难道是仇杀?用这种方式羞辱死者,或者向某个人示威?江毅想到叶清欢提到的颈部勒痕和连衣裙上的撕扯痕迹,死者生前可能遭受过侵犯或虐待,凶手的恨意或许极深。可即便如此,选择游乐场抛尸也太过冒险,一旦被监控拍到,或者被早起的工作人员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一种可能,凶手对游乐场的环境非常熟悉,知道哪个时间段、哪个位置最不容易被发现。江毅回想起林念恩调取的监控,凶手是在昨晚闭园后潜入,今早开园前离开,刚好卡在游乐场的空档期。旋转木马内侧的小平台被马匹遮挡,夜间光线昏暗,确实不容易被巡逻的工作人员发现。可凶手怎么能确定,不会有工作人员临时到平台休息,或者开园前的清洁人员提前进场?

  “难道是为了混淆视线?”江毅喃喃自语。游乐场里人员流动大,来自五湖四海,案发后警方排查目击者和可疑人员的难度会极大。而且,亲子场所的欢乐氛围与血腥的命案形成强烈反差,容易引发社会关注,或许凶手是想利用舆论压力,干扰警方的侦查方向?

  车子驶入刑侦队停车场,江毅快步走进档案室。十年前的悬案卷宗被放在角落的柜子里,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他根据陆禹白提供的线索,很快找到了那本案卷——《2014年“7·15”公共场所杀人案》。

  卷宗封面已经泛黄,江毅翻开第一页,死者信息映入眼帘:姓名秦可洋,女,28岁,生前从事珠宝设计工作,于2014年7月15日在市中心广场的露天音乐会上被发现死亡,死因同样是机械性窒息,颈部有勒痕,身上戴着一枚缠枝莲纹银质耳钉,随身物品丢失。

  江毅的目光停留在现场照片上,市中心广场的音乐会现场,人群密集,秦可洋的尸体被藏在舞台后方的音响设备旁,同样是公共场所,同样是不易被察觉的角落。

  “又是公共场所抛尸。”江毅心中一凛。十年前的秦可洋案,凶手也是选择了人多眼杂的音乐会现场,抛尸手法与如今的游乐场案惊人地相似。这绝不是巧合,两起案件之间必然存在关联。

  他继续翻阅卷宗,尸检报告显示,秦可洋的死亡时间是案发前一晚的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之间,与此次游乐场案的死亡时间区间大致相同;凶器推测为细麻绳,勒痕形态与此次案件的勒痕有细微相似之处;同样没有找到目击者,监控也只拍到一个模糊的黑色身影。

  “十年前的凶手没抓到,十年后又出现了类似的案件。”江毅皱紧眉头,“是同一人作案,还是模仿作案?如果是同一人,他为什么时隔十年再次作案?如果是模仿,凶手又为什么要模仿十年前的悬案?”

  他注意到卷宗里的一个细节:秦可洋生前曾与一名男子有过激烈的情感纠纷,该男子名叫沈浩,是秦可洋的前男友,两人因感情不和分手,沈浩曾多次威胁秦可洋,案发后被列为重大嫌疑人,但由于缺乏直接证据,且沈浩在案发后不久便离奇失踪,案件最终成了悬案。

  “沈浩……”江毅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个名字,“如果他还活着,现在应该四十多岁了。这次的游乐场案,会不会和他有关?”

  他合上卷宗,快步走向技术科。林念恩还在反复查看游乐场的监控录像,屏幕上不断回放着那个穿着黑色连帽衫的身影。

  “念恩,有没有新发现?”江毅走过去问道。

  林念恩摇了摇头,指着屏幕:“还是老样子,凶手全程遮挡严密,走路姿势很刻意,看不出明显特征。不过我发现,他潜入游乐场时,对监控探头的位置非常熟悉,每次都能精准避开,像是提前踩过点。”

  “提前踩点……”江毅若有所思,“十年前的秦可洋案,凶手也是避开了市中心广场的大部分监控,看来这个凶手要么对作案地点极其熟悉,要么在案发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把十年前的卷宗放在林念恩面前:“你看看这个,十年前的秦可洋案,和这次的游乐场案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公共场所抛尸,都是机械性窒息,都有缠枝莲纹耳钉,凶手都避开了监控。”

  林念恩快速翻阅着卷宗,眼睛越睁越大:“太像了!这简直是翻版案件。你说,会不会是同一人作案?”

  “可能性很大。”江毅点头,“秦可洋案的重大嫌疑人沈浩,在案发后失踪了,至今下落不明。如果他还活着,很可能就是这次的凶手。”

  “我立刻调取沈浩的资料,比对全国的失踪人口信息和监控录像。”林念恩立刻行动起来,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跳跃。

  江毅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匆匆而过的人群。十年前的悬案,十年后的新案,两起案件如同连理枝般缠绕在一起,而游乐场里的那具女尸,就像是藏在连理枝下的凶骨,诉说着跨越十年的爱恨情仇。

  凶手选择游乐场抛尸的原因依旧成谜,但江毅隐约觉得,这个选择背后,一定隐藏着与十年前案件相关的关键线索。或许是为了纪念,或许是为了复仇,又或许是为了完成某种未竟的“仪式”。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陈默打来的:“江毅,十年前的卷宗找到了吗?清欢那边有新发现,死者的dNA比对结果出来了,她和十年前的死者秦可洋,有亲属关系!”

  江毅心头一震:“亲属关系?”

  “对,初步判断是表姐妹。”陈默的声音传来,“清欢还在解剖室进一步确认,你赶紧过来一趟,我们重新梳理案情。”

  江毅挂掉电话,心中的疑问更加强烈。死者是秦可洋的表姐妹,两起案件不仅手法相似,受害者之间还有亲属关系。凶手的目标显然不是随机选择,而是有明确的指向性。

  他快步走出技术科,朝着法医中心的方向赶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走廊里,却驱不散心中的阴霾。跨越十年的两起命案,亲属关系的受害者,公共场所的抛尸选择,还有那枚神秘的缠枝莲纹耳钉,所有的线索都在指向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而凶手的真实身份和作案动机,依旧笼罩在迷雾之中。

  需要我帮你补充“叶清欢解剖时发现的更多亲属关系佐证”,进一步串联两起案件的关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