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唇枪舌剑-《世态炎凉,天生我才撞南墙》

  知府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任由他们在民间胡作非为而袖手为管,我这父母官怎么面对汀州百姓?只要我在位一天,就要努力将那些为非作歹之人清除干净。将那些贪官污吏赶尽杀绝,造福百姓。你好好到民间打听打听,如今平民百姓最憎恨的就是那些粗暴蛮横,打打杀杀的匪人。名门正派,什么名门正派,看上去个个道貌岸然,衣冠楚楚,打着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的幌子,其实暗地里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你查过没有,凡在江湖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哪家没有非义之财?我已下定决心要一查到底,无人可以阻挡我,除非当今圣上。”

  饶是童宏凡天不怕地不怕,也不禁吓了一跳。

  曲三河已经听得出来,后面那几句话是冲着他来的,也吓了一跳,暗暗感到惭愧,知府大人的话虽有些独断,但并非无中生有,胡言乱语。

  童宏凡道:“知府大人有些误解,武林中人仇视官府,也是受人所逼呀!你将那些有劣迹的人缉捕到汀州要好好管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有的人在执行你的令命时有没有做出与你令命有出入的事?如公报私仇呀!你可要明察秋毫啊!别让人给你捅出乱子,让你背黑锅。”

  他没说出那人的名字,但知府也知道他所指的就是宫文达。不觉为之一震,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也是官场中人,应当明白,我对宫文达放心,但不会对他放任自流,仍要严加管教,并且要求更高。这是我的职责。”

  童宏凡见他不仅没有放人之意,反而和自己争执起来,他以往自大惯了,这次难免感到沮丧。但眉头一皱,又计上心来,勉强笑道:“不知知府大人听过花刺帮没有?其实真正对官府构成威胁的不是一些劫匪,而是花刺帮。近年来,几位县令遇刺身亡的案子已查清,都系花刺帮所为。可案犯仍逍遥法外,知府大人为何不下令将案犯缉拿归案?反倒为难习武之人,如果将他们逼上绝境,他们走投无路,投向花刺帮,可不是喜讯。花刺帮总坛在汀州境内,暗杀无辜,搞得官场上人心惶惶。再纵容下去,他们下一个行刺的目标可能就是你了,你可要当心呀!别以为宫文达武功高强,他是保不了你的。”

  知府不屑一笑,道:“别用花刺帮来吓唬我,花刺帮只不过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患,他们若想行刺我,我也只好认命。不过细细一想,他们四处行刺官员,充满血腥之气。固然有错,对犯案之人我们也应当缉拿归案。但治标要治本,扪心自问。被行刺的官员有错没有?如果官府中人都象宫文达那样,尽职尽责,处处为平民百姓着想,会被花刺帮列为行刺对象吗?至于被行刺身亡的几位县令,现在案情已水落石出,这几位县令个个贪脏枉法,官匪勾结,欺上蒙下,鱼肉乡里,人们早已对他们恨之入骨。他们被行刺身亡,那是罪有应得!即便他们不遇刺身亡,我也不会放过他们。”

  童宏凡又是不屑一笑:“知府大人,你这自己打自己脸呀!”

  知府大人道:“不是自己打脸,是自己揭短。官府中出现这样的狗官,而作为一州之主的我未能及时发觉并严加管教,也是失职。但我们只要正人先正己,花刺帮无论多么强大,都将不战而败。”

  童宏凡道:“知府大人可别低估了花刺帮呀!”

  知府满怀信心地道:“花刺帮实力如何。我心中有数,用不着你指教,你的目的是要我放人,那是万万不能,既然我已下决心要好好管教管教他们,不到目的是不甘休的。”

  童宏凡本想再找理由与知府大人软磨硬蹭,最终达到目的,但知府已把话堵死,没有丝毫的退路,看来要他放人的希望已成了泡影。他由于在曲三河面前立下了豪言壮语,若救人不成自然感到非常尴尬,往后岂不颜面扫地?心念及此,恼羞成怒,认为是知府大人诚心与他过意不去,便道:“知府大人,你素来对宫文达言听计从,而对我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其实我哪一方面不如宫文达?请你向我说个明白。”

  知府对童宏凡与自己讨价还价,啰啰嗦嗦的做法早已不耐烦了,此刻见他非但没有去意,反而在自己面前耍浑,当即拍案而起,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及童宏凡的颜面,厉声喝道:“你哪一方面能和宫文达相比?”

  童宏凡道:“对!我是比不上宫文达,难怪知府大人总是对我另眼相看。”

  知府话刚出口才感到自己失言,说道:“我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属下另眼相看,是你自己对你自己另眼相看。”

  童宏凡正自骑虎难下,忽然发现案上一叠厚厚的卷宗封面上写着‘前知府大人的罪证’字样,不免心中一惊,紧张之下,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想道:“前知府几年前已遇刺身亡,没料到知府大人还在收集他的罪证,不知究竟意欲何为?如果前知府大人的罪名已经查清,自己也难免将牵连进去,纵然有许多官场上的友人替自己说情判不了死罪,也得坐几年牢。若是冲着自己来的,可是大为不妙。”

  当即也顾不得许多,冒着犯上作乱要被杀头的危险,迅速拿过卷宗,面上佯装若无其事地道:“前知府大人前几年已遇刺身亡,知府大人不知哪来兴致,还去追查他的罪名。”

  知府大人对童宏凡的无理之举除愤怒之外也感到无奈,说道:“我要让他死得明明白白,同时也要让其他官员吸取他的血的教训,你看看也好,不过要多深思呀!”

  童宏凡怔了一怔,仔细翻阅了一遍,才如释重负,松了口气。

  原来知府大人在查清前知府大人的十大罪状中,并从这十条罪名中,哪一条罪名就足以判他死罪。但令他欣喜的是,无一案例与他有牵连,知府大人千方百计查清他的罪名,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而是想为行刺他的浩木大师洗脱罪名,便把卷宗递了过去,放回原处,说道:“听说行刺前知府大人的刺客与宫文达交情不错,这些年官府始终无法将他缉拿归案,原来是宫文达在暗中相助,只可惜我还被蒙在鼓里,真是不可思议!”

  知府听出他弦外有音,怒道:“胡说!刺客不是被宫文达缉拿归案了么?”

  童宏凡冷冷笑道:“这只不过是掩人耳目、逢场作戏罢了。刺客确实走投无路,被宫文达缉拿归案了,知府大人不是正急着搜集证据为他洗脱罪名么?其实与其说是将刺客缉拿归案了。倒不如说是官府将他保护起来了,免得他被仇家所害。”

  曲三河一听知府要为胡应天洗脱罪名,也不由得大吃一惊,想道:“如果宫文达有胡应天相助,对自己可是不利。”

  知府大人骂道:“一派胡言。”

  童宏凡道:“那知府大人为刺客洗脱罪名干什么?前知府大人即算罪该万死,但也应该由皇上处置才对呀!行刺官府官员,不管是什么理由,毫无疑问都是死罪一条。知府大人既然已将刺客缉拿归案,为何不将其处置呢?或者押解上京邀功领赏也行呀!为何还千方百计为刺客洗脱罪名?其中缘由,恐怕只有知府大人和宫文达才知道了。”

  知府大人道:“我为刺客洗脱罪名,别无他意,是看中刺客一身正气,是可用之才。他行刺知府,虽然有罪,也是为正义铤而走险的,可以将功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