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县令命人将骗子尽数押走,又安排师爷登记发还鼎中银钱。
难免有人浑水摸鱼,少投多领。
正混乱间,陈县令忽扬声道:“诸位可还记得那凭空消失的铜鼎?那确是被神明收走,不过非是毒神,而是本地土地!若有人虚报冒领……”
他声线一沉,“土地爷自会收走你家财物抵数!”
南茉闻言挑眉。
这县令倒有些意思。
晚膳,陈县令坚持一定要在府中招待南茉一行人。
南茉拒绝不得,便同意了。
来到府上才知道,这陈县令府上清贫。
府内仅有一名丫鬟与两名家丁,其中一人还兼任车夫。
陈县令膝下五个孩子。
三个亲生,另两个是姐姐难产留下的双胞胎女娃。
因是女儿,夫家不愿抚养,他便接回自己家。
现任夫人明知他带着两个外甥女,仍愿嫁他为妻,后又生育三个孩子。
他还上有双亲常年卧病需药石维持。
那唯一的丫鬟主要便是伺候二老起居。
县令一年俸禄不过六十两,要撑起一大家子生计,实在捉襟见肘。
如今看来,条件宽裕的县令无非两种:要么家底殷实,要么是贪赃枉法之徒。
她在京城时,问过张管家,月例钱就有三十两。
这般对比,倒显得做官不如当大户人家的管家。
晚膳是陈县令夫人带着两个外甥女动手做的,并无稀罕物,不过一篮子白面饼、一锅炖猪肉,余下皆是素菜。
这等简单的吃食,南茉已许久未曾碰过。
她瞧见远处几个娃娃眼巴巴咽着口水,却未当场分食。
南茉临行时,留下野山参两根、银票两千两,并一把匕首与一封手书:【此银可放心用,无人敢指你贪腐。若你他日沦为贪官,这匕首便是你的归宿。】
陈县令展开信笺,指尖触到匕首时微微一颤。
等读完墨迹淋漓的警示,他面向京城方向郑重跪拜:“下官在此立誓,必以清心直道为训,终此一生做百姓父母官!”
三日后,他亲拟奏章呈送京城:
【臣察鬼沙渡县名阴晦不祥,易引邪祟妄念。近有奸人假借“毒神”之名惑众敛财,皆因地名助长淫祀之风。恳请圣恩更名“安民县”,以正风气,永固社稷。】
奏章末尾,他特意提及南茉姑娘拆穿骗局、匡扶正义之举,却隐去了两千两银票之事。
陈县令觉得南茉姑娘应是九天上的仙女,要不然如何解释那个消失的铜鼎。
其他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银钱上,似乎忘记了这件事。
既然无人提及,他便永守此秘密。
皇上广下诏书中曾言明南茉凌驾皇权之上,他曾暗嗤荒唐。
而如今才知,圣言不虚。
自此,那柄匕首永远放在案头青石之下。
寒光如镜,照见初心。
南茉一行人休整一晚,次日继续出发。
*
西夏早朝,户部左侍郎激动出列:“皇上,微臣有要事启奏!”
明煜辰:“讲。”
“南茉姑娘所赠土豆种子已丰收~亩产约两千斤!”
满朝哗然。
明煜辰惊问:“如此之多?”
“回皇上,此乃初次种植尚不熟练之果。
明年应该产量更高,且土豆美味非常,按南茉姑娘所留菜谱烹制,十分可口。”
明煜辰:“送进宫来,朕要亲自尝尝。”
户部左侍郎:“微臣已命人送至御膳房,皇上午膳便可享用。”
明煜辰:“留足明年种粮,余下分发各州府推广种植。”
“臣遵旨。”
退朝后,众臣围住户部左侍郎:“杜大人,可否分些土豆尝尝?”
“这……下官不敢擅自做主啊!”
宋国公笑道:“不多要,一两颗便可。”
杜侍郎思及土豆高产,除预留皇种外确有富余。
“诸位大人可至户部各领三颗尝鲜。待明年丰收,便可大快朵颐了。”
户部与工部督建的院落已近完工,只待移栽花木、添置家具。
明煜辰知道南茉麾下人数众多,暂未让内务府拨派仆役。
若有需要,再拨不迟。
此时十一一行人距京城仅三十里。
明煜辰接到飞鸽传书,即刻率文武百官亲至城门外迎候老夫人。
百姓们见状纷纷议论:
“这是出了什么大事?连皇上都出城了!”
“我估计,定是大将军凯旋!”
“未曾听闻有将军还朝啊……”
“且等着,来了不就知道了。”
当十一一行人抵达城门时,明煜辰已亲自迎上前来。
他径直走向马车,轻轻扶下老夫人,温声道:“祖母,我是明煜辰,过来接您了。”
他没有自称朕,而是用了我。
表示他对老夫人的尊敬。
老夫人虽目不能视,却准确地将手搭在他臂上,笑道:“怎么能让皇上亲自来迎,老身惶恐。”
“您是南茉的祖母,自然也是煜辰的祖母,这都是应该的。”
明煜辰亲自搀扶老夫人登上马车,十一等人紧随其后。
百官肃立道旁,百姓议论声愈发嘈杂:
“那瞎眼的老太太是谁?”
“瞎说什么!你不要命了?”
“没听说太后尚在啊!”
“我认得!这位是白丞相的母亲。”
“白丞相不是下狱了?”
“那是楚离国细作冒充的!这位老夫人才是真白丞相的亲娘!”
“你是谁啊?怎么知道的这般清楚?”
张管家轻笑:“我曾在相府当差。”
现在也是他的机会,他仍然想去府上当差。
人群中十三和柳静姝也乔装混在人群中。
十三望着御驾心绪翻涌,这本该是他护卫圣驾的时刻。
柳静姝暂时不想出京城,她听说各国使臣要来参加明煜辰登基,万一是楚元夜亲自前来呢。
御驾马车缓缓入城,明煜辰始终搀扶老夫人胳膊,不时温声描述沿途街景。
御驾抵达新修的院落,明煜辰亲自引老夫人入住主屋。
秀芝、闫凤英等人分居院内其他厢房,就近照料。
十一带着齐妙等孩子安置在东跨院,杀手们则住在离大门最近的偏院,既方便守卫又不扰内宅清净。
明煜辰陪老夫人用过午膳,细心为她布菜,讲述土豆丰收等喜讯。
在这里他不是皇上,他只是一个晚辈。
难免有人浑水摸鱼,少投多领。
正混乱间,陈县令忽扬声道:“诸位可还记得那凭空消失的铜鼎?那确是被神明收走,不过非是毒神,而是本地土地!若有人虚报冒领……”
他声线一沉,“土地爷自会收走你家财物抵数!”
南茉闻言挑眉。
这县令倒有些意思。
晚膳,陈县令坚持一定要在府中招待南茉一行人。
南茉拒绝不得,便同意了。
来到府上才知道,这陈县令府上清贫。
府内仅有一名丫鬟与两名家丁,其中一人还兼任车夫。
陈县令膝下五个孩子。
三个亲生,另两个是姐姐难产留下的双胞胎女娃。
因是女儿,夫家不愿抚养,他便接回自己家。
现任夫人明知他带着两个外甥女,仍愿嫁他为妻,后又生育三个孩子。
他还上有双亲常年卧病需药石维持。
那唯一的丫鬟主要便是伺候二老起居。
县令一年俸禄不过六十两,要撑起一大家子生计,实在捉襟见肘。
如今看来,条件宽裕的县令无非两种:要么家底殷实,要么是贪赃枉法之徒。
她在京城时,问过张管家,月例钱就有三十两。
这般对比,倒显得做官不如当大户人家的管家。
晚膳是陈县令夫人带着两个外甥女动手做的,并无稀罕物,不过一篮子白面饼、一锅炖猪肉,余下皆是素菜。
这等简单的吃食,南茉已许久未曾碰过。
她瞧见远处几个娃娃眼巴巴咽着口水,却未当场分食。
南茉临行时,留下野山参两根、银票两千两,并一把匕首与一封手书:【此银可放心用,无人敢指你贪腐。若你他日沦为贪官,这匕首便是你的归宿。】
陈县令展开信笺,指尖触到匕首时微微一颤。
等读完墨迹淋漓的警示,他面向京城方向郑重跪拜:“下官在此立誓,必以清心直道为训,终此一生做百姓父母官!”
三日后,他亲拟奏章呈送京城:
【臣察鬼沙渡县名阴晦不祥,易引邪祟妄念。近有奸人假借“毒神”之名惑众敛财,皆因地名助长淫祀之风。恳请圣恩更名“安民县”,以正风气,永固社稷。】
奏章末尾,他特意提及南茉姑娘拆穿骗局、匡扶正义之举,却隐去了两千两银票之事。
陈县令觉得南茉姑娘应是九天上的仙女,要不然如何解释那个消失的铜鼎。
其他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银钱上,似乎忘记了这件事。
既然无人提及,他便永守此秘密。
皇上广下诏书中曾言明南茉凌驾皇权之上,他曾暗嗤荒唐。
而如今才知,圣言不虚。
自此,那柄匕首永远放在案头青石之下。
寒光如镜,照见初心。
南茉一行人休整一晚,次日继续出发。
*
西夏早朝,户部左侍郎激动出列:“皇上,微臣有要事启奏!”
明煜辰:“讲。”
“南茉姑娘所赠土豆种子已丰收~亩产约两千斤!”
满朝哗然。
明煜辰惊问:“如此之多?”
“回皇上,此乃初次种植尚不熟练之果。
明年应该产量更高,且土豆美味非常,按南茉姑娘所留菜谱烹制,十分可口。”
明煜辰:“送进宫来,朕要亲自尝尝。”
户部左侍郎:“微臣已命人送至御膳房,皇上午膳便可享用。”
明煜辰:“留足明年种粮,余下分发各州府推广种植。”
“臣遵旨。”
退朝后,众臣围住户部左侍郎:“杜大人,可否分些土豆尝尝?”
“这……下官不敢擅自做主啊!”
宋国公笑道:“不多要,一两颗便可。”
杜侍郎思及土豆高产,除预留皇种外确有富余。
“诸位大人可至户部各领三颗尝鲜。待明年丰收,便可大快朵颐了。”
户部与工部督建的院落已近完工,只待移栽花木、添置家具。
明煜辰知道南茉麾下人数众多,暂未让内务府拨派仆役。
若有需要,再拨不迟。
此时十一一行人距京城仅三十里。
明煜辰接到飞鸽传书,即刻率文武百官亲至城门外迎候老夫人。
百姓们见状纷纷议论:
“这是出了什么大事?连皇上都出城了!”
“我估计,定是大将军凯旋!”
“未曾听闻有将军还朝啊……”
“且等着,来了不就知道了。”
当十一一行人抵达城门时,明煜辰已亲自迎上前来。
他径直走向马车,轻轻扶下老夫人,温声道:“祖母,我是明煜辰,过来接您了。”
他没有自称朕,而是用了我。
表示他对老夫人的尊敬。
老夫人虽目不能视,却准确地将手搭在他臂上,笑道:“怎么能让皇上亲自来迎,老身惶恐。”
“您是南茉的祖母,自然也是煜辰的祖母,这都是应该的。”
明煜辰亲自搀扶老夫人登上马车,十一等人紧随其后。
百官肃立道旁,百姓议论声愈发嘈杂:
“那瞎眼的老太太是谁?”
“瞎说什么!你不要命了?”
“没听说太后尚在啊!”
“我认得!这位是白丞相的母亲。”
“白丞相不是下狱了?”
“那是楚离国细作冒充的!这位老夫人才是真白丞相的亲娘!”
“你是谁啊?怎么知道的这般清楚?”
张管家轻笑:“我曾在相府当差。”
现在也是他的机会,他仍然想去府上当差。
人群中十三和柳静姝也乔装混在人群中。
十三望着御驾心绪翻涌,这本该是他护卫圣驾的时刻。
柳静姝暂时不想出京城,她听说各国使臣要来参加明煜辰登基,万一是楚元夜亲自前来呢。
御驾马车缓缓入城,明煜辰始终搀扶老夫人胳膊,不时温声描述沿途街景。
御驾抵达新修的院落,明煜辰亲自引老夫人入住主屋。
秀芝、闫凤英等人分居院内其他厢房,就近照料。
十一带着齐妙等孩子安置在东跨院,杀手们则住在离大门最近的偏院,既方便守卫又不扰内宅清净。
明煜辰陪老夫人用过午膳,细心为她布菜,讲述土豆丰收等喜讯。
在这里他不是皇上,他只是一个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