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操劳一生的养女(25)-《快穿年代:我实习牲,微操即赢麻》

  “我老头子这一辈子最幸运的就是有这样一个孙女。”

  牛秀成比起以前更爱出门溜达了,不光溜达,他还嘴碎。

  “可不是吗,咱们都看了电视,昕昕现在可了不得,都上电视了,那个牛氏感冒药一出来啊,那可是造福全国的事,以后那些个疑难杂症,可不就慢慢都攻克了吗?”

  “昕昕是咱们胡同最出息的孩子,可是给咱们胡同争了光!”

  天知道在电视上看到他们胡同的名字时,他们有多激动。

  四舍五入不也就等于他们也上电视了!

  他们胡同也有闻名全国的一天,他们也跟着沾光,播出后,他们出门都是挺胸抬头,遇到熟人咧嘴一笑就开始闲聊。

  邻居们都这样了,牛秀成只会更甚。

  “嘿,你们也别羡慕,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老头子这样的运道!我们昕昕不仅脑子好使,她还孝顺,这不,瞧我身上这一身,都是昕昕给我置办的。”

  “昨天刮大风,我们昕昕还专门跑回来看我,生怕我忘了关窗被冻着。她学校的事多忙啊,愣是抽出时间来看我,我就怕这孩子休息不好啊!”

  牛秀成说是担忧,当他脸上的得意谁看不出来似的。

  又来了又来了。

  大娘大爷脸上的笑容开始变得僵硬。

  他们也不是不爱和牛秀成聊天,他为人说话风趣健谈,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去过许多地方,各地的趣事风俗都知道不少,和他聊天能涨不少见识。

  可也架不住张嘴闭嘴都是‘我孙女’,‘我家孩子’。

  确实有这样一个孙女也值得挂在嘴边念叨,若是牛昕是他们家的孩子……找人炫耀的人是他们,那也不是不行~

  但是现实总是与期望背道而驰。

  邻居们在牛秀成打开话匣子的当时,再次各家有各家事,没一会现场就只剩牛秀成一个人。

  “你们不愿意听,我还不愿意说了,我钓鱼去,钓鱼回来给我们家昕昕熬汤喝。”

  牛秀成对牛昕的支持在街坊舆论方面,而左鹤对她的支持体现在行动上。

  他直接磕了一颗牛氏感冒药。

  “昕昕,你可真牛啊,刚好你又姓牛,牛上加牛!”

  牛昕得到荣誉比左鹤本人得到让他更加高兴,但在牛昕眼里,左鹤笑的跟二傻子没区别。

  “你有病啊,没病吃什么药?”

  这种行为在她看来,和感冒药即将过期要赶紧吃掉是一样让人迷惑的行为。

  脑子长了泡似的,牛昕直接蹦起来给了他一个脑瓜崩。

  “我有病啊!”

  左鹤感到委屈,但很快发现自己说了句更有病的话,赶紧解释,“啊不是,我是说我真的感冒了,我洗了好几个冷水澡,喷嚏一个接一个。”

  他嘿嘿一笑,“但吃了一颗你的牛氏感冒药,睡了一觉就好全了,真厉害啊。”

  牛昕:……

  你还不如告诉我,你是没病磕药。

  “你是怎么和我考上同一个大学的?”

  “我怎么考上的,你还不清楚吗?”

  也是,牛昕一阵心虚,抬头却是理直气壮,“那你要好好感谢我。”

  “行,我感谢你,请问今天牛昕同学能赏脸一起吃个饭吗?我请你出去吃,听说学校外头开了个饭馆,都说好吃,带你去尝尝?”

  市场开放后,外面私人经营的店铺像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给国有经营带来不小的冲击。

  但市场卷起来了,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至少私人小饭馆的味道,服务态度,都比国营饭店好出好几倍。

  “那我就赏你这个脸吧。”牛昕傲娇的仰头。

  她上个项目刚忙完,早就想趁着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好好探索一下周围环境,探索完了还得紧锣密鼓的进入下一个项目。

  毕竟时间紧任务重,她也是想要进步的。

  连着好几天,牛昕和左鹤几乎吃遍了所有新开的店。

  “可惜了,要不是我爷爷吃不了这些菜,真想也带他来尝尝。”

  牛秀成年纪大了,吃不了那些油腻味重的菜,更何况他还想好好保重好身体,多陪他孙女几年。

  “没事,你多吃点,你高兴了,你爷爷比自己吃了更高兴。”

  “那也是。”

  牛昕一下子就被劝说成功。

  短暂的放纵,是为了更加努力的工作。

  虽然牛昕在别人眼里还是躺得很平,但她的试验一个又一个的成功,连她的老师们都觉得匪夷所思。

  “这孩子天生就该学医搞研究!”姜教授直接下了结论。

  她同期的同学们还在学课本上的知识,牛昕却已经给他们正在学的教材添砖加瓦。

  学着学着,发现越学越多,越学越迷茫。

  众所周知,患者是不会照着教科书上生病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他们还在滑雪场努力站稳不摔倒,牛昕已经丝滑的完成了一套空中极限运动,并纳入必考科目。

  “再过几年,说不定几年时间都不用,她都要成为我们的老师了。”王教授也赞同,同时她感到非常的骄傲。

  牛昕同学是从她的实验室出去的,她才是那个亲眼看着她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成功的人,就连姜教授都比不上。

  王教授得意的不行,牛昕同学的论文还是经她的手过了一遍,姜教授虽然也参与了,但指导老师的名字不过是她施舍的罢了。

  王教授站起身掸了掸衣袖上看不见的灰尘,“我得赶紧去实验室看看了,听说我学生牛昕同学休完假回来了。”

  ‘我学生’三个字,是重音。

  “那也是我学生,我也去。”姜教授哼了一声赶紧跟上。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牛昕好像是住在电视和报纸上,隔三差五就有她的消息。

  次数多了,就算没怎么关注新闻的市民们也都听说过她的消息和事迹。

  当然,还在蹲牢房的陈海涛和岳燕也是。

  鲁城最大的经济支柱是鲁城的纺织厂,虽然市场开放后,私人企业给国营经济带来很大冲击,许多国营厂甚至都发不出工资。

  过去的那一套不再适合现在的市场。

  鲁城纺织厂的经营模式必须跟上时代,而牛厂长敏锐的抓住了机遇。

  鲁城纺织厂的规模扩了又扩,鲁城人民的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具体体现在,就连鲁城牢房的食堂,都装上了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