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异世冤魂-《卿卿入骨,疯批太子驯养手札》

  法华寺与皇家猎场虽同在京郊,却绝非抬脚便能到的距离。

  马车疾行,也需足足半日工夫。

  此刻天光尚早,午时未至,太后的凤驾却已出现在猎场……

  这便意味着,她定然是天未破晓便从法华寺动身,一路风雪兼程赶来。

  若说这仅是巧合,任谁都不会相信。

  这分明是一场精心算计好的出场。

  更不必说太后方才那番毫不掩饰的斥责,字字句句,锋芒直指慕卿璃这个皇后。

  慕卿璃垂眸静立,唇边凝起一丝若有似无的冷笑……

  来者不善呀!

  而,就在这时,只听那鹤发童颜的了悟大师,深深的宣了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

  了悟大师的佛号声如古钟轰鸣,瞬间压下了场中所有暗涌的躁动。

  他缓缓抬起微阖的眼眸,目光平和,却毫不犹疑的落在了皇后慕卿璃身上。

  “太后娘娘,陛下……”

  “老衲昨夜于禅定中,确见此处星轨紊乱,异气冲霄。非是妖物作祟,而是……天道有隙,异魂入世。”

  他手持念珠,一步步走向场中,明明步履缓慢,却带着无形的压力,最终在距离慕卿璃数步之遥处停下。

  “这位女施主;”

  他凝视着慕卿璃,眼神悲悯而锐利。

  “周身气韵与此方世界格格不入,魂光摇曳,并非此界本源。老衲若未看错,汝之魂魄,并非原主,乃自异世漂泊而来,强占此身,是耶非耶?”

  此言一出,满场死寂,落针可闻!

  异世魂穿?这说法比狐妖惑主更荒诞离奇,却也……更令人毛骨悚然!

  倘若此说坐实,那便是神人共愤的妖邪之祸,按祖制,当受焚身之刑!

  萧凛脸色骤变,下意识地向前一步,将慕卿璃护在身后,厉声道:

  “大师!朕看你也是高僧,修行不易,岂可妄言怪力乱神,污蔑中宫!”

  太后眼中却闪过一丝了然与冰冷的锐光,她拨动念珠的手指停下,缓缓道:

  “大师乃得道高僧,从不打诳语。皇帝,你还要被这孤魂野鬼迷惑到几时?”

  她看向慕卿璃,声音陡然转厉:

  “慕氏!不,或许该称呼你为……占据了我儿媳妇身躯的异世之魂!你还有何话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在慕卿璃身上,充满了惊疑、恐惧和审视。

  婉嫔杜锦欣更是睁大了眼睛,几乎忘了自身的处境她没想到;

  太后和大师竟是要从根子上否定慕卿璃存在的合法性!

  这比单纯的狐妖指控,狠毒了何止百倍!

  但是,此刻她也忽然明白了此前宋昭华被软禁在漪澜中,日日疯癫念叨的“前世今生”究竟所指为何……

  这简直是天赐的良机,是将慕卿璃彻底打入万丈深渊的绝杀之局!

  她猛地挣脱了禁军束缚,连滚带爬地扑到太后和了悟大师脚边,声音因激动和恶毒而尖利变形:

  “太后娘娘!大师!臣妾想起来了……千真万确!她就是异世来的冤魂!”

  杜锦欣伸手指着慕卿璃,眼神狂热……

  “臣妾可以作证!皇后她……她早就不是原来的慕卿璃了!”

  萧凛眸中寒光骤现,厉声震彻雪野:

  “一派胡言……来人给我拖下去……拔了这贱人的舌头,看她还敢不敢污蔑皇后!”

  太后保养得宜的手指重重拍在紫檀木扶手上,厉声喝道:

  “住手!听她说完!”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慕远彬稳步出列。

  紫袍在风雪中翻涌如云,他须发皆张,声如洪钟:

  “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皇后娘娘乃是臣发妻怀胎十月所生,自幼在臣膝下长大,后又拜入齐家门下,桩桩件件皆有迹可循!”

  他目光如炬直视了悟大师:

  “这般清清楚楚的身世来历,岂容这妖僧一句‘异世冤魂’便全盘抹杀?!”

  字字铿锵如金石坠地,在寂静的雪野间激起层层回响。

  太后凤眸微眯,指尖缓缓摩挲着扶手上冰冷的雕纹。

  杜锦欣的声音尖利得几乎要划破寒风:

  那是因为你们全都被她蒙蔽了双眼!

  她急急转向萧凛,眼中闪动着孤注一掷的光芒:

  陛下明鉴!当初的前太子妃宋昭华,是否自从此女入住东宫后便性情大变?那个曾经温婉贤淑的太子妃,是不是变得善妒易怒,判若两人?

  萧凛眸光微凝……

  这话倒是没错。

  宋昭华确实在慕卿璃入主东宫后渐渐变得面目全非。

  但是他认为,那才是宋昭华的本性,往日他只是被宋昭华蒙蔽了而已……

  然而,萧凛这片刻的沉吟,却让杜锦欣认为这就是对她话语的认可……

  杜锦欣见状更是乘胜追击,声音因激动而发颤:

  臣妾记得清清楚楚,当初宋昭华被废黜禁足漪澜殿时,整日疯疯癫癫念叨的就是异世冤魂,祸乱宫闱!如今想来,她的死根本就是因为她窥破了某些人的真面目,这才遭了灭口之祸!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唯有慕卿璃依旧静静立在猎碑之下,唇角甚至还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雪花轻盈地落在她纤长的睫毛上,仿佛在聆听一个与己无关的趣闻。

  小瑄儿听闻杜锦欣此话,身子猛地一颤,稚嫩的脸上浮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凝重。

  齐毓目光沉静如水,声音如古琴般悠远:

  “瑄儿,师父常说的‘守心’,可还记得真意?”

  小瑄儿缓缓抬起头,眼中迷雾渐散,声音虽轻却坚定:

  “徒儿明白了。真相如镜,不因尘埃而改其明;初心若磐,岂可因流言而移其志。母亲的冤屈,是徒儿亲手查证,铁证如山,岂能因他人只言片语便动摇本心。”

  她望向远处傲然而立的慕卿璃,目光渐渐清明:

  “守心之道,在于明辨真伪,而不在于人言可畏。”

  了然大师手持念珠,白眉微垂,声如古钟般沉浑:

  “阿弥陀佛。镜花水月,皆因妄念;业障因果,岂无凭依?老衲若未窥见天机,又岂敢妄断虚实……”

  他缓缓抬眸,目光如澄潭映月,扫过众人惊疑的面容:

  “诸位且看……这世间万象,真伪相生。今日老衲便以佛灯为引,照见那潜藏在皮囊之下的……异世之魂。”

  袖袍翻飞间,一串乌木念珠已悬于指间,每颗珠子都刻着细密的梵文,在雪光中流转着幽微的金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