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月辉下的挣扎-《躯壳之缚:星海虫祖》

  地球。阴冷的风卷着灰烬与尘埃,掠过支离破碎的大地。全球性的地壳剧变在克诺斯舰队造成的创伤上又叠加了新的伤痕。城市化为扭曲的钢筋骨架,掩体坍塌,曾经的生命摇篮如今更像一座无边无际的坟墓,寂静中回荡着绝望的低语。

  “龙穴”基地,人类命运共同体规划与紧急应对总署的核心,如同深渊中的最后堡垒。总执行官李洁站在加固后的观测窗前,目光穿透昏黄的防弹玻璃,落在外面那片死寂的世界。她手中薄薄的电子板屏幕上,一行行数字触目惊心:能源储备、食物配给、净水循环率、可居住区域面积……所有曲线都在无可挽回地滑向深渊。

  “执行官,‘方舟’基地请求紧急能源支援,他们的地热井群因不明原因的地层应力变化,输出功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第七农业区报告,新型合成营养基的真菌污染无法控制,本季度收成预计归零……”

  “亚欧三号交通隧道发生大规模坍塌,幸存者生还希望渺茫,救援队无法抵达……”

  坏消息如同永无止境的潮水,冲击着摇摇欲坠的文明堤岸。每一个决策都意味着权衡,意味着牺牲。李洁感到的不是疲惫,而是一种近乎麻木的沉重,仿佛整个星球的重量都压在她的肩头。

  唯一的,微弱却真实的希望之光,来自头顶那片不再宁静的夜空。

  月球,“广寒宫”前哨站。

  陈明博士隔着观察窗,望着远处那个被巨大几何光纹环绕的幽深入口,眼中布满血丝,却闪烁着近乎狂热的专注。月球内部隐藏的远古遗迹,其科技水平远超人类想象,来源和目的完全未知。他们只能根据其表现出的特性,暂时称之为“月球远古遗迹”或“星之遗物”。

  “广寒宫”团队的工作重心已彻底转向主动攻坚,试图理解并利用这遗迹泄漏出的零星知识和技术。过程无比艰难,如同原始人试图破解超现代引擎。每一次尝试都伴随巨大的风险和资源消耗。

  “能量导流器阵列第三次实验……启动!”陈明的声音沙哑却坚定。

  前哨站外,一组基于破解遗迹能量纹路而粗陋仿制的装置被激活,试图更高效地捕捉和引导从那幽蓝入口(他们称之为“能量虹吸点”)中泄漏出的微弱能量流。

  装置剧烈闪烁,发出不堪重负的嗡鸣,最终冒出一股青烟,再次失败。控制室内一片压抑的沉默。

  但失败并非没有价值。数小时后,一名年轻的技术员从烧毁的残骸中提取出一组异常数据。

  “博士!看这个!虽然装置烧了,但在崩溃前千分之一秒,它似乎成功约束并放大了‘幽能’的特定谐波!这个频率……这个频率或许能用于改善地下农场的光照效率!”

  希望,就诞生于这无数次失败的灰烬之中。

  类似微小的、实用的突破开始零星出现:

  材料小组通过模仿月球金属的某种奇异微观结构,勉强合成出强度更高的复合材料,优先用于加固最危险的避难所结构。

  能源团队改进了“幽能”的接收和转换效率,虽然提升幅度微不足道,却意味着能多维持几个区域的照明或净水系统运转。

  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被“地命总署”竭力放大,通过尚存的通讯网络传递给各个挣扎求存的避难所。它们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心理上的强心剂——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从远古遗产中挖掘出生存的希望!

  然而,内部的裂痕并未因此而弥合。

  “断脊者”组织的极端思想如同野火,在绝望的土壤中找到了新的燃料。他们猛烈攻击“寻月计划”本身。

  “月球是更大的陷阱!”新的煽动者通过劫持的频道声嘶力竭地呼喊,“那光芒是诱饵!谁知道那是什么怪物留下的巢穴!我们挖掘得越深,惊醒它的可能性就越大!那是自取灭亡!”

  恐慌与不信任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底层民众中蔓延。为了争夺一口净水、一块高能压缩饼干的械斗愈发频繁。李洁不得不分出本已捉襟见肘的安保力量,去镇压内部愈演愈烈的冲突,秩序崩坏的迹象随处可见。

  地球人类文明,就像一艘在黑暗暴风雨中破损严重的巨轮。他们刚刚发现远处似乎有一座灯塔(月球),但灯光微弱摇曳,前路遍布暗礁。

  他们只能依靠自己有限的智慧和顽强的意志,摸索着,挣扎着,向着那丝微光的方向,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可能是希望,也可能是万劫不复。他们对星空的真相一无所知,唯一的信念,就是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