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御前应对,语惊四座-《本宫来自现代经济学院》

  沉重的殿门在身后缓缓合拢,隔绝了外界的喧嚣。踏入正殿的瞬间,一股庄严肃穆、几乎令人窒息的威压扑面而来。殿内金碧辉煌,蟠龙金柱高耸,御座高踞于丹陛之上,两侧鎏金仙鹤香炉吐出袅袅青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龙涎香气。文武百官按品阶分立两侧,命妇们则依序跪拜于御座之下更远处的锦垫之上,鸦雀无声,唯有礼乐悠扬。

  洛晚晚垂首敛目,随着引礼内侍的唱喏,与众人一同行三跪九叩大礼,动作标准流畅,心中却如擂鼓。她能感受到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地落在自己身上,尤其是那来自御座方向的、至高无上的审视。

  礼毕,帝后升座。永熙帝身着明黄龙袍,面容清癯,目光平和却自带不容置疑的威严。皇后娘娘凤冠霞帔,仪态万方,嘴角噙着一抹端庄得体的微笑。宴会正式开始,珍馐美馔如流水般呈上,舞乐翩翩,气氛看似融洽热烈,但每个人都谨言慎行,不敢有丝毫逾矩。

  酒过三巡,帝后开始接受众臣及命妇的依次敬酒祝寿。轮到勋贵女眷时,皇后娘娘的目光在命妇席中缓缓扫过,最终落在了洛晚晚身上。她唇角笑意微深,声音温和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这位便是永安侯夫人吧?起身让哀家瞧瞧。”

  刹那间,殿内似乎安静了一瞬,所有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洛晚晚心头一紧,但面上丝毫不露,从容起身,上前几步,在指定的位置再次敛衽行礼,姿态恭谨柔顺:“臣妇洛氏,叩见皇后娘娘,恭祝娘娘凤体安康,千岁金安。”声音清越,不卑不亢。

  皇后微微颔首,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好奇与闲聊意味:“快平身。哀家听闻,夫人近日将侯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名下还有几间铺子,曰‘云裳阁’、‘珍珑阁’,里头颇有些新奇巧思的物件,连陛下都夸赞过。却不知夫人这般年轻,是如何想到这些,又将家务与外务平衡得如此妥帖的?”

  这个问题,看似家常闲话,实则暗藏机锋。直接问一个勋贵夫人经商之事,本身便带着审视的意味,若回答不当,极易落人口实,坐实“与民争利”、“不务正业”的指责。

  无数道目光瞬间变得锐利起来,尤其是那些本就对洛晚晚出身和行事心存芥蒂的命妇,更是屏息凝神,等着看她如何应对。萧煜在臣工队列中,面色如常,但垂在身侧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收拢。

  洛晚晚心中电转,早已打好的腹稿清晰浮现。她再次微微屈膝,垂眸应答,声音依旧平稳柔和,却足以让殿内众人听清:

  “回娘娘的话,臣妇愚钝,岂敢当娘娘‘妥帖’之赞。不过是谨记祖母太夫人与侯爷教诲,尽己本分罢了。”她先谦逊地将功劳归於长辈和丈夫,姿态放得极低。

  随即,她话锋一转,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更高层面:“至于家中些许琐事,臣妇以为,持家之道,贵在‘体恤’二字。体恤府中仆役辛劳,故而在用度份例上,力求公允,使下人安居,方能尽心效力;体恤庄户耕作不易,故尝试引导他们因地制宜,种植些收益稍佳的作物,改善生计,府中亦能得些实惠。此乃《朱子家训》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之训,臣妇不过遵而行之。”

  她引经据典,将管理行为拔高到“体恤下人”、“遵循古训”的道德层面,避开了纯粹的商业逐利。

  接着,谈到铺子,她更是精心措辞:“至于‘云裳阁’、‘珍珑阁’,臣妇更不敢居功。不过是见如今陛下治下,海晏河清,物阜民丰,四方能工巧匠辈出,有许多精巧物件、匠心独运之作,埋没于市井,实在可惜。便想着借侯府微名,辟一处小小场所,将这些民间巧思汇聚一堂,略加整理,使其得以展现于众。一来,可让更多人见识我朝百工之巧,物华天宝;二来,也可为那些手艺精湛的匠人寻个出路,不负其心血。若说有何成效,皆是托赖陛下圣明,天下太平,方有这百花齐放之盛景,臣妇不过顺势而为,略尽绵力而已。”

  这一番话,可谓滴水不漏。她完全避开了“经商”、“牟利”等敏感词,将开铺子定性为“弘扬百工之巧”、“为匠人寻出路”的文化盛举和慈善行为,最后更是将功劳全部归于皇帝治国有方,马屁拍得不着痕迹,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殿内一片寂静。许多原本等着看笑话的人,都露出了愕然之色。没想到这商户出身的女子,竟有如此机变和口才!不仅化解了难题,还顺势颂圣,将一件可能被诟病的事,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合情合理。

  高踞御座的永熙帝,原本只是随意听着,此刻也不由得多看了洛晚晚两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欣赏。他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哦?弘扬百工之巧,为匠人寻出路……夫人倒是有一番见解。看来萧爱卿娶了位贤内助啊。”

  皇帝金口一开,等于为洛晚晚的言行定了性!那些原本心存轻视或准备发难的人,顿时偃旗息鼓。

  皇后娘娘脸上的笑容也更真切了几分,点头赞道:“夫人年纪轻轻,却能知民间疾苦,晓百工之艰,心怀体恤,不忘根本,实属难得。持家之道,正该如此。”

  “陛下、娘娘谬赞,臣妇愧不敢当。”洛晚晚再次行礼,姿态谦恭至极,心中却长长舒了一口气。这一关,总算有惊无险地过了,而且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她退回命妇席中,能明显感觉到周遭的目光发生了变化。之前的审视、轻蔑减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好奇、探究,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晋王妃向她投来一个赞许的眼神,而那位三皇子妃,则微微蹙了蹙眉,随即又展颜与旁人说话,仿佛无事发生。

  萧煜虽未回头,但紧绷的肩线微不可察地松弛了下来。

  洛晚晚垂眸坐定,指尖在袖中微微颤抖,是紧张过后的余悸,更是初战告捷的激动。她知道,经此一番御前应对,她不仅成功捍卫了永安侯府的颜面,更在帝国最顶层的权力圈中,留下了第一个清晰而积极的印记。这深宫的风云,她算是初步踏入了,并且,站稳了第一步。前方的路或许更加艰难,但此刻,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