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潇湘馆?-《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

  宝琴性子活泼,又善诗词,正好可以陪着黛玉解闷。

  至于晴雯那个小丫头,性子烈了点,不过调教一下,也是个可造之材。

  金钏和珍珠,一个外放,一个内敛,都是聪明人,知道该怎么在这王府里活下去。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李修闭上眼睛,感受着体内那股霸道绝伦的力量,心中豪情万丈。

  这个天下,迟早是他的。

  第二天一早,李修刚练完一套枪法,就见探春带着几个管事妈妈走了过来。

  “王爷。”探春屈膝行礼,神色间带着几分干练。

  “起来吧。”李修将霸王枪交给一旁的典韦,接过丫鬟递来的毛巾擦了擦汗,“这么早过来,可是园子里的事有什么难处?”

  栖云园比之前的燕王府大了十倍不止,光是下人就添了数百,要将这么大一个园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回王爷,都是些小事。”探春递上一本册子,“这是昨儿新采买的下人和各处修缮的账目,请王爷过目。”

  李修接过来随意翻了翻,见上面条目清晰,一笔一划都记得清清楚楚,不由得点了点头。

  “你做得很好。”李修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本王说过,这内院之事,全权交给你处置,不用事事都来回我。你看准了,就放手去做。”

  “是,妾身明白。”探春心里一暖,嘴上恭敬地应着。

  她知道,王爷这是在给她最大的信任和体面。

  “还有一事。”探春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园子里的人手还是有些不足,尤其是懂得花草养护和园林修葺的匠人。妾身想着,是不是可以从外面再招募一批?”

  “准了。”李修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人手不够就招,银子不够就从账房支。”

  “妾身遵命。”探春心中大定,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对了,”李修像是想起了什么,

  “林妹妹那边,你多上点心。她身子弱,吃穿用度都要用最好的。厨房那边你亲自去盯着,药膳一天都不能断。还有她院子里的丫鬟婆子,都给本王挑些机灵稳重的。”

  “王爷放心,妾身都安排好了。”探春笑着回道,“林姐姐住的潇湘馆,一应事务都是妾身亲自过问的,不敢有丝毫怠慢。”

  “潇湘馆?”李修挑了挑眉,“这名字倒是不错,谁取的?”

  “是林姐姐自己取的。她说喜欢那里的竹子,便取了这个名字。”

  “嗯,她喜欢就好。”

  李修点了点头。

  “王爷,妾身就先去忙了。”探春见李修似乎在想事情,便知趣地准备告退。

  “去吧。”李修挥了挥手。

  看着探春带着人离去的背影,李修心中很是满意。

  探春的管理才能,确实是顶尖的。

  把偌大的栖云园交给她,自己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探春是内务总管,宝钗是财政大臣,宝琴和黛玉负责貌美如花和陶冶情操,晴雯、金钏、珍珠这些丫鬟,也能各司其职。

  自己的这个班底,是越来越像样了。

  李修心情大好,决定去看看自己的另一位“财政大臣”。

  薛宝钗此刻正在园子一角的暖房里,指挥着下人整理从火锅店送来的账本。

  她穿着一身素雅的衣裙,脸上未施粉黛,却自有一股雍容华贵的气度。

  看到李修走进来,她连忙放下手中的账本,起身行礼:“王爷怎么过来了?”

  “过来看看我的财神奶奶。”李修笑着走到她身边,很自然地搂住她的腰,“听说我们的火锅店,昨天又破了记录?”

  薛宝钗的脸微微一红,任由他抱着,嘴上却条理清晰地回道:

  “回王爷,昨日‘天下第一锅’总店和新开的两家分店,三店总流水共计一万三千二百两,除去各项成本,纯利约在八千两左右。”

  “一天八千两?”李修听得也是心头一跳。

  他虽然知道火锅店赚钱,但也没想到会这么赚钱。

  一天八千两,一个月就是二十四万两,一年下来就是近三百万两白银!

  这可比他这个燕王的俸禄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要知道,他这个亲王,一年的正经俸禄也就一万两白银,加上各种赏赐补贴,顶天了也就几万两。

  跟这火锅店比起来,简直是毛毛雨。

  “宝钗,你可真是本王的贤内助啊。”李修高兴地在薛宝钗的脸上亲了一口。

  薛宝钗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亲密举动弄得心头鹿撞,脸上飞起两片红霞,嘴上却嗔道:“王爷,这还有人看着呢。”

  “看着又如何?本王亲自己的女人,天经地义。”李修毫不在意地说道,反而将她搂得更紧了些。

  暖房里的下人们早就识趣地低下了头,眼观鼻,鼻观心,假装自己是木头人。

  “王爷就会欺负我。”薛宝钗小声地嘟囔了一句,声音里却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没察觉到的娇嗔。

  “本王还给你带来了个好东西。”李修笑着,从怀里掏出两个拳头大小、长相奇特的块茎。

  “这是何物?”薛宝钗好奇地接过来,翻来覆去地看。

  这东西呈椭圆形,表皮是土黄色的,上面还有些坑坑洼洼的小眼。

  “此物名为土豆,旁边那个叫红薯。”李修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可是真正的宝贝,能亩产数千斤的祥瑞之物!”

  “亩产数千斤?!”薛宝钗大吃一惊,手里的土豆差点没拿稳。

  她出身皇商之家,对农事也并非一窍不通。

  如今大魏的稻米,一亩地能产个三四百斤,已经算是大丰收了。

  这东西,竟然能亩产数千斤?

  这怎么可能!

  “本王知道你不信。”李修看着她震惊的表情,觉得有趣极了,“所以,本王才把它们交给你。”

  他指了指暖房外面的一大片空地:

  “本王已经让玄龙卫开辟了一片试验田,也找来了最有经验的老农。从今天起,这片地就交给你了。你给本王把这土豆和红薯种下去,好生伺候着。本王要亲眼看看,它到底能不能亩产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