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林妹妹,你这首诗,当为今晚第一-《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修放下筷子,笑着说道:“光吃饭喝酒,未免有些无趣。不如,我们来行个酒令,作作诗,助助兴,如何?”

  一听到作诗,探春和宝钗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林黛玉。

  她们都知道,论诗才,在座的没人比得过这位林妹妹。

  林黛玉被她们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低下头。

  薛宝琴却是拍手叫好:“好呀好呀!我最喜欢作诗了!王爷,我们以什么为题?”

  李修想了想说道:“就以这‘沁芳’二字为题,作一首七言律诗。谁作得好,本王有赏!”

  “好!”薛宝琴兴致最高,第一个拿起笔,铺开纸,凝神思索起来。

  探春也颇有兴致,她虽不以诗才见长,但也是自幼读书,颇有文采,略一思索,便也提笔在手。

  薛宝钗则是微微一笑,看向林黛玉,柔声说道:“林妹妹,这可是你的长项,可要让我们开开眼界才好。”

  林黛玉被众人瞩目,脸颊微红,轻声说道:“姐姐们谬赞了,我不过是胡乱写写罢了。”

  嘴上虽然谦虚,但她的眼中,却闪烁着一种自信的光芒。那是属于才女的骄傲。

  李修看着她们,没有催促,只是端起酒杯,静静地欣赏着眼前这“金钗斗诗”的美景。

  很快,薛宝琴第一个写完。

  她献宝似的将自己的诗稿呈给李修:“王爷,我写好了!”

  李修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园居初入栖芳亭,月色如水夜色清。

  绿柳拂风摇倩影,红莲待放露晶莹。

  席间笑语温情暖,杯中酒香醉意生。

  莫问前尘多少事,今朝只愿伴君行。”

  李修看完,点了点头:“嗯,不错。虽然格律上还有些小瑕疵,但意境到了。尤其是最后一句,写得很好。”

  得到李修的夸奖,薛宝琴喜笑颜开。

  接着,是探春的。她的诗风,就如她的人一样,大气开阔:

  “新园高阁沁芳名,一亭独立水中央。

  曾是荣国三春梦,今为燕王一缕香。

  抛却旧时愁与怨,敢与日月争光芒。

  多谢君王怜弱质,从此扶摇上九天。”

  李修看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这首诗,不仅写了景,更写了她的心境和抱负。

  从“荣国三春梦”到“燕王一缕香”,写出了身份的转变。

  而“敢与日月争光芒”和“从此扶摇上九天”,更是将她的雄心壮志,展露无遗。

  “好一个‘敢与日月争光芒’!”李修抚掌赞道,“探春,你的才情,不输于任何男子!”

  探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笑容。这比任何赏赐都让她开心。

  随后,薛宝钗也呈上了自己的诗作。她的诗,雍容典雅,中正平和,一如她的人:

  “金锁昔年沁芳华,尘缘如梦落谁家。

  幸遇君王援手助,方脱泥沼见彩霞。

  商海泛舟凭智勇,内院理帐赖才嘉。

  不求闻达惊天下,愿为磐石固根基。”

  李修看完,更是满意。

  宝钗的诗,没有探春那么张扬,却更加沉稳务实。

  她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商海泛舟”、“内院理帐”,她要做的是李修事业的基石。这份通透和智慧,实属难得。

  “宝钗,你亦是本王的贤内助。”李修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林黛玉身上。

  她拿着笔,在纸上写写停停,似乎还在斟酌。

  李修也不催她,只是饶有兴致地看着。他知道,真正的好戏,现在才要上演。

  又过了一会儿,林黛玉终于停笔。

  紫鹃小心翼翼地将诗稿呈了上来。

  李修接过来,只看了一眼,眼神就瞬间变了。

  只见那宣纸之上,一行行娟秀而又风骨自在的字迹,写就了一首惊才绝艳的诗篇:

  “潇湘馆里沁芳魂,泪洒千行葬花人。

  前世孤舟飘零客,今生幸作笼中禽。

  君王霸道夺我意,恩情似海困我心。

  此身已属风中絮,不知何处是归尘。”

  这首诗一出,整个栖芳亭都安静了下来。

  探春、宝钗、宝琴,都凑过来看,看完之后,脸上都露出了复杂的神色。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也太……悲了。

  “泪洒千行葬花人”、“前世孤舟飘零客”,写尽了她过去的悲苦。

  “今生幸作笼中禽”,一个“笼中禽”,道尽了她如今名不正言不顺、身不由己的尴尬处境。

  而最妙的,是“君王霸道夺我意,恩情似海困我心”这一联。

  上句写李修的霸道,将她强行从贾府带走,是“夺”。

  下句写李修对她的好,为她治病,为她撑腰,这恩情又像大海一样,将她牢牢“困”住。

  一个“夺”,一个“困”,将她对李修那种又敬又怕、又感激又矛盾的复杂心情,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最后一句“此身已属风中絮,不知何处是归尘”,更是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让人闻之落泪。

  “好诗!好诗啊!”李修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赞叹。

  他看着林黛玉,眼中满是炽热的光芒:“林妹妹,你这首诗,当为今晚第一!”

  他不在乎诗里的悲苦和迷茫,他只看到了那无人能及的才华!

  “本王说过,作得最好的有赏!”李修说着,从自己的腰间解下了一块玉佩。

  那是一块通体温润的羊脂白玉,上面雕刻着双龙戏珠的图案,一看就不是凡品。

  李修站起身,走到林黛玉面前,不顾她的闪躲,亲自将那块玉佩,系在了她的腰带上。

  “这块玉佩,是本王贴身之物,能趋吉避凶。”他俯下身,在林黛玉耳边,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还有,回答你诗里的最后一句。”

  “你的归尘之处,不在风中,而在本王怀里。”

  轰!

  林黛玉的脑子,瞬间一片空白。

  她只觉得一股热气从脚底直冲头顶,整个人都快要燃烧起来了。

  这个男人……他怎么能……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羞愤、甜蜜、慌乱……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的大脑彻底停止了思考,只能呆呆地坐在那里,连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