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新程-《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

  省城开往县城的早班车,裹着一身露水汽,噗嗤噗嗤地喘着粗气,停在了灰扑扑的长途汽车站院里。引擎声歇了,那满车的喧嚷却像是刚开了闸,呼啦啦地涌了下来。扛着麻袋的,拎着活鸡的,抱着娃娃的,南腔北调搅和在一起,把这清晨的寂静撕了个粉碎。

  晓燕和方芸挤在人群里,好不容易才把那个装着铺盖卷和零碎物事的麻袋从车顶的行李架上拖下来。麻袋沉甸甸的,除了来时的行装,更多了省城衙门那份盖着红戳的通知,几本卷了边的旧杂志,还有晓燕心里头那份沉甸甸、却又让她脚步轻快的收获。

  “可算回来了!”方芸踩在县城略显坑洼的水泥地上,使劲伸了个懒腰,贪婪地吸了一口带着熟悉煤烟味儿的空气,“还是咱这儿好,闻着都踏实!”

  晓燕没说话,只抬眼望着车站外头那熟悉的街景。矮趴趴的铺面,歪歪扭扭的电线杆,早起蹲在门口刷牙漱口的老街坊……一切都像是被时光遗忘在了原地,与她刚刚经历的那番省城的风波与开阔,隔着一层看不见的膜。可她看着这熟悉的一切,心里头却不再是离家时那份憋着股劲、要出去闯荡的忐忑,而是多了几分历经风波后的沉静,与一种要把新见识带回来的急切。

  两人扛着麻袋,穿过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往“林记”的厂子走。离着老远,就看见厂子那新修不久的铁门大开着,沈技术员和李师傅,还有几个老师傅,竟都站在门口张望着。一瞧见她们的身影,沈技术员那瘦高的个子第一个蹦了起来,挥舞着胳膊,像个孩子。

  “回来了!回来了!”他嚷嚷着,几步就冲了过来,不由分说地从晓燕肩上接过那沉甸甸的麻袋,眼眶竟有些发红,“晓燕!方芸!你们可算回来了!咋样?都顺利不?”

  李师傅也拄着根随手抄来的木棍,颤巍巍地走上前,布满老茧的手一把抓住晓燕的胳膊,嘴唇哆嗦着,混浊的老眼里闪着水光:“燕儿……受苦了……咱那牌子……保住了?”

  “保住了!李大爷,保住了!”晓燕用力点着头,把省城的事儿,拣那要紧的,在厂门口就跟大伙儿说了一遍。说到衙门里那漫长的等待,说到顾知行的点拨,说到那石破天惊的电话通知,工人们都围了上来,听得鸦雀无声,时而揪心,时而振奋。

  当晓燕拿出那份盖着红戳的正式通知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李师傅用那双微微颤抖的手,接过那几张薄薄的纸,凑到眼前,仔仔细细地看,仿佛那不是字,是能救命的仙丹。

  “好!好哇!”他反复念叨着,老泪纵横,“陈默要是能看见……他能看见……”

  这话像根细针,轻轻扎在晓燕心尖最软的那块肉上。她脸上的笑容淡了些,抬头望了望厂房屋顶那湛蓝的天,仿佛真能看到陈默那沉默而温和的笑容。她在心里默默地说:默子,咱这第一步,算是替你,也替咱“林记”,迈出去了。

  回到厂里,一切都还是老样子。机器轰隆隆地转着,面粉的粉尘在阳光投下的光柱里飞舞,空气里弥漫着熟悉的、甜丝丝的点心香气。可晓燕看着这熟悉的一切,眼光却不一样了。她不再仅仅是个守着锅灶、盯着手艺的当家人,省城那一趟,像给她心里装了个更远的了望哨。

  她把工人们都召集到一块儿,没站在高处,就和大家挤在满是面粉袋的仓库里。她把省城的见闻,那些大铺子的门面,那些花样翻新却未必实在的点心,还有报纸上说的“市场经济”、“竞争”、“品牌”那些词儿,用大伙儿能听懂的白话,一五一十地说了。

  “……咱‘林记’这牌子,是保住了,可往后,不能光指着衙门给咱做主。”晓燕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省城里那阵势,俺算见识了,光有好手艺,不够!还得会吆喝,还得让人家认你这块牌子!咱不能总窝在县城这一亩三分地,咱得想着,咋让咱这点心,走到更远的地方去!”

  工人们听着,有的点头,有的皱眉,有的交头接耳。沈技术员却是听得两眼放光,激动地搓着手:“晓燕说得对!咱得创新!得把咱的传统手艺,跟……跟那现代的东西结合起来!”

  李师傅在一旁,吧嗒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眯着眼看着晓燕,半晌,才悠悠地吐出一句:“燕儿,你这趟出去,见识长了,心也大了。是好事。可甭忘了,咱‘林记’的根,是啥。”

  “俺忘不了,李大爷。”晓燕看着老师傅,语气坚定,“根,就是咱这实打实的手艺,是咱这点心里头的人情味儿。走出去,不是要丢了根,是要让咱这根,扎到更肥的地里去!”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自行车铃响,邮递员在门口喊:“林晓燕!电报!”

  晓燕心里一跳,赶紧跑出去。是一封从省城发来的电报,落款是“顾”。电报很短,只有寥寥数语:“事毕甚慰。近闻地区将办食品展销会,规模甚大,或可留意。知行。”

  食品展销会?地区办的?晓燕捏着那薄薄的电报纸,心潮一阵澎湃。这真是刚想打瞌睡,就有人递枕头!省城的风波刚平,一个更大的舞台,似乎就在眼前展开了。

  她回到仓库,把电报的内容跟大家一说,刚刚平静下去的场面又热闹起来。

  “展销会?那可是大场面!”

  “咱……咱能行吗?”

  “咋不行?咱连省城的官司都打赢了!”

  晓燕看着议论纷纷的工人们,抬手压了压,脸上浮现出这些天来最明亮、也最沉稳的笑容:“行不行,得试了才知道。这展销会,咱‘林记’,必须去!”

  她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窗外那株冒出新芽的老槐树上,语气里带着一种破土而出的力量:“咱不光要去,还要带着咱最好的东西去,让外边的人瞧瞧,咱这县城的老手艺,一点也不比省城的差!”

  归途的疲惫,仿佛在这一刻被这新的目标冲刷得干干净净。晓燕知道,从省城回来,不是结束。守着这摊子过安稳日子的念头,在她心里已经淡了。一条更宽阔、也注定更崎岖的路,就在脚下,等着她,带着“林记”,一步一步,踩出去。

  风从敞开的仓库大门吹进来,带着春日泥土的气息,和一丝隐隐约约、属于远方的喧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