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满仓心情愉悦地走出郑站长的办公室,脚步轻快地迈向收购站的财务室。
一进财务室,他就看到财务人员正忙碌地整理着各种账目和单据。见到魏满仓进来,财务人员微笑着迎上来,递给他一份详细的报表。
魏满仓接过报表,仔细查看起来。昨天的项目都已经核算清楚了,他满意地点点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条鸡的信息,昨天拉了整整十吨,单价为一块五,总计三万块。接着是野猪的情况,9.8 吨的野猪,单价一块二,共计两万三千五百二十块。
然后是大米,十吨的大米,由于其独特的外表和出色的口感,被给予了八毛的单价,这可是普通大米价格的两倍呢!不过这也是因为魏满仓上半年多次运送这种优质大米过来,让许多上层领导都对它赞不绝口,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手续审批,直到四月份才开始给予这样的价格。所以这十吨大米,总共价值一万六千块。
最后,还有今早上那车鸡蛋的信息。在众多职工的齐心协力下,鸡蛋的数量已经清点完毕,整整十五万颗,每颗鸡蛋的价格是两毛,总计三万块。
魏满仓看着这些数据,心中不禁感慨,这还是他第一次往收购站拉鸡蛋呢。以前都是全部存在空间仓库里,等到了港城才出售。
这次四车物资一起39.8吨,总价九万九五百二十块。
会计经过昨天的提醒,早就去了银行取钱。
当魏满仓进来的时候,财务主动把项目递给了他。
魏满仓看过后,财务才把一百捆大团结,共元交给了他。
魏满仓直接用身后的帆布包,全都装了进去。魏满仓签字后,拿着钱和票据,便提早出了收购站。
到了半路,他把帆布包里的钱收进了空间里。
魏满仓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地朝着代购点疾驰而去。
没过多久,魏满仓就如同一颗流星般出现在代购点里。
他停好摩托车,大步流星地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着抓鸡鸭的蔡小莲和巩洁。
魏满仓满脸笑容地走到她们身边,开口说道:“两位女知青,我回来了,等不及了吧?我现在就带你们去收购站报到哦。
不过呢,这里住的人有点多,你们要不要考虑搬出去住呀?收购站刚刚给我分了一套大房子,足足有一百二十平呢,足够你们两个人住啦!”
蔡小莲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她连忙说道:“哇,这么大的房子啊!我现在就想搬出去住呢,巩姐,你觉得怎么样?”
巩洁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好啦!能搬出去住,那简直是再好不过了。昨晚上院子里的鸡鸭叫了整整一夜,吵得我根本没法睡觉,这里简直就像个养鸡场一样。而且院子里到处都是鸡屎鸭屎,臭得要命。”
魏满仓看着两个女人兴奋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说道:“那好,你们赶紧收拾一下行李,跟我走吧。我也是第一次去分房子的地方呢,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看看那套大房子到底在哪。”
二女心里嘀咕道:“你还没去过分的房子,就让我们收拾行李?也不知道你找到到门不?找不到门,光有钥匙可不行。钥匙插进去扭不开,那也是白搭。”
魏满仓骑着摩托车带着二女来到市革委会住宿小区。
大门处的门卫室里走出一个老大爷,把摩托车拦了下来,说道:“你们是来干嘛的?这里是市委小区,可不能乱闯。”
魏满仓说道:“大爷,我们是这里的住户啊。今天刚搬过来的。你看我这房契,上面写着这个小区名呢。”
那老大爷接过魏满仓递过来的红色房本看了看,说道:“上面写着18栋三楼301,确实是这里的。你们进门后往左拐,走到底那栋楼就是了。”
看完房本,大爷这才让开,让魏满仓骑着摩托车进去了。
这个住宿小区,是一片规划齐整的红砖楼群。墙面爬着深浅不一的绿藤,楼道口总摆着几盆家家共用的月季。
小区里没有花哨的景观,只有几棵老梧桐撑开浓荫,树下是磨得发亮的水泥椅子。主干道是石子铺就的,雨天会积下浅浅的水洼,倒映着楼窗里透出的昏黄灯光。
每栋楼门口都挂着木质门牌号,有的还钉着“文明单元”的红漆木牌。阳台晾衣绳上挂满蓝灰中山装、碎花布衫,风一吹就轻轻晃荡,像一面面朴素的旗帜。
孩子们举着自制的纸飞机在梧桐树下疯跑,鞋底踏过积水洼溅起细碎的水花。公共水龙头旁的搓衣声在耳旁响起来,魏满仓不由得侧头看了一眼。
到了最里面的那栋楼,停好摩托车后,两女才分别下车,解开了绑在摩托车上的行李,背在了背上。
魏满仓看着这栋楼,心想,还好是四层的,要是三层,这下上去,就成了蒸笼里的包子了。这么热的天住顶楼,想都不敢想,在里面该怎么过?
想想上辈子他读高三的时候,教室就是一栋八十年代的楼,虽然楼顶铺了水泥板隔热层。但是夏天在里面上课,扇扇子是一点用都没用,一直全身冒汗。
感觉在里面就像一个水里刚捞出来的人。每次和同学调侃,上课时间要到了,我们又要进蒸笼里面上课了。
每每回忆,他都感觉那房子里的温度绝对比外面太阳底下还要高十度,实在是恐怖。
魏满仓带着两女上了三楼,这里的楼明显带有毛熊风格,全都是筒子楼。估计是受了北边的影响。
用钥匙打开绿油油颜色的木门,三个人走了进去。
只是这大门的颜色他不大喜欢,居然是草绿色的,不大好。以后非得弄一桶红色油漆来,把颜色改了。
一进财务室,他就看到财务人员正忙碌地整理着各种账目和单据。见到魏满仓进来,财务人员微笑着迎上来,递给他一份详细的报表。
魏满仓接过报表,仔细查看起来。昨天的项目都已经核算清楚了,他满意地点点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条鸡的信息,昨天拉了整整十吨,单价为一块五,总计三万块。接着是野猪的情况,9.8 吨的野猪,单价一块二,共计两万三千五百二十块。
然后是大米,十吨的大米,由于其独特的外表和出色的口感,被给予了八毛的单价,这可是普通大米价格的两倍呢!不过这也是因为魏满仓上半年多次运送这种优质大米过来,让许多上层领导都对它赞不绝口,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手续审批,直到四月份才开始给予这样的价格。所以这十吨大米,总共价值一万六千块。
最后,还有今早上那车鸡蛋的信息。在众多职工的齐心协力下,鸡蛋的数量已经清点完毕,整整十五万颗,每颗鸡蛋的价格是两毛,总计三万块。
魏满仓看着这些数据,心中不禁感慨,这还是他第一次往收购站拉鸡蛋呢。以前都是全部存在空间仓库里,等到了港城才出售。
这次四车物资一起39.8吨,总价九万九五百二十块。
会计经过昨天的提醒,早就去了银行取钱。
当魏满仓进来的时候,财务主动把项目递给了他。
魏满仓看过后,财务才把一百捆大团结,共元交给了他。
魏满仓直接用身后的帆布包,全都装了进去。魏满仓签字后,拿着钱和票据,便提早出了收购站。
到了半路,他把帆布包里的钱收进了空间里。
魏满仓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般地朝着代购点疾驰而去。
没过多久,魏满仓就如同一颗流星般出现在代购点里。
他停好摩托车,大步流星地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着抓鸡鸭的蔡小莲和巩洁。
魏满仓满脸笑容地走到她们身边,开口说道:“两位女知青,我回来了,等不及了吧?我现在就带你们去收购站报到哦。
不过呢,这里住的人有点多,你们要不要考虑搬出去住呀?收购站刚刚给我分了一套大房子,足足有一百二十平呢,足够你们两个人住啦!”
蔡小莲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她连忙说道:“哇,这么大的房子啊!我现在就想搬出去住呢,巩姐,你觉得怎么样?”
巩洁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好啦!能搬出去住,那简直是再好不过了。昨晚上院子里的鸡鸭叫了整整一夜,吵得我根本没法睡觉,这里简直就像个养鸡场一样。而且院子里到处都是鸡屎鸭屎,臭得要命。”
魏满仓看着两个女人兴奋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说道:“那好,你们赶紧收拾一下行李,跟我走吧。我也是第一次去分房子的地方呢,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看看那套大房子到底在哪。”
二女心里嘀咕道:“你还没去过分的房子,就让我们收拾行李?也不知道你找到到门不?找不到门,光有钥匙可不行。钥匙插进去扭不开,那也是白搭。”
魏满仓骑着摩托车带着二女来到市革委会住宿小区。
大门处的门卫室里走出一个老大爷,把摩托车拦了下来,说道:“你们是来干嘛的?这里是市委小区,可不能乱闯。”
魏满仓说道:“大爷,我们是这里的住户啊。今天刚搬过来的。你看我这房契,上面写着这个小区名呢。”
那老大爷接过魏满仓递过来的红色房本看了看,说道:“上面写着18栋三楼301,确实是这里的。你们进门后往左拐,走到底那栋楼就是了。”
看完房本,大爷这才让开,让魏满仓骑着摩托车进去了。
这个住宿小区,是一片规划齐整的红砖楼群。墙面爬着深浅不一的绿藤,楼道口总摆着几盆家家共用的月季。
小区里没有花哨的景观,只有几棵老梧桐撑开浓荫,树下是磨得发亮的水泥椅子。主干道是石子铺就的,雨天会积下浅浅的水洼,倒映着楼窗里透出的昏黄灯光。
每栋楼门口都挂着木质门牌号,有的还钉着“文明单元”的红漆木牌。阳台晾衣绳上挂满蓝灰中山装、碎花布衫,风一吹就轻轻晃荡,像一面面朴素的旗帜。
孩子们举着自制的纸飞机在梧桐树下疯跑,鞋底踏过积水洼溅起细碎的水花。公共水龙头旁的搓衣声在耳旁响起来,魏满仓不由得侧头看了一眼。
到了最里面的那栋楼,停好摩托车后,两女才分别下车,解开了绑在摩托车上的行李,背在了背上。
魏满仓看着这栋楼,心想,还好是四层的,要是三层,这下上去,就成了蒸笼里的包子了。这么热的天住顶楼,想都不敢想,在里面该怎么过?
想想上辈子他读高三的时候,教室就是一栋八十年代的楼,虽然楼顶铺了水泥板隔热层。但是夏天在里面上课,扇扇子是一点用都没用,一直全身冒汗。
感觉在里面就像一个水里刚捞出来的人。每次和同学调侃,上课时间要到了,我们又要进蒸笼里面上课了。
每每回忆,他都感觉那房子里的温度绝对比外面太阳底下还要高十度,实在是恐怖。
魏满仓带着两女上了三楼,这里的楼明显带有毛熊风格,全都是筒子楼。估计是受了北边的影响。
用钥匙打开绿油油颜色的木门,三个人走了进去。
只是这大门的颜色他不大喜欢,居然是草绿色的,不大好。以后非得弄一桶红色油漆来,把颜色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