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入营-《三国江湖记:开局抱紧了华佗大腿》

  第二日下午,终于到达了驻扎的营地。

  皇甫规部是以庵庐的形式扎寨的,目之所及,是一片以粗大原木和夯土矮墙圈出的广阔区域。

  区域内,数十座巨大的圆顶毡帐如同灰白色的蘑菇群落,疏密有致地散布着。

  毡帐用厚实的羊毛毡覆盖,边缘以绳索紧紧捆缚在打入地下的木桩上,抵御着旷野无休止的风。

  毡帐之间,留出宽阔的通道,便于车马辎重通行,也减少了火灾隐患。

  更远处,简陋的木栅栏依着地势蜿蜒,构成营盘的外壳。

  栅栏外,便是望不到边际的枯黄草场和起伏的土丘,一直延伸到天际线模糊处灰蒙蒙的山影。

  “恭迎兄长回营!”一个与董卓有六七分相似、但身形略显单薄、眉宇间多了几分文气的青年快步迎上,正是其弟董旻。

  “营中如何?”

  “一切如常,士卒操练未敢懈怠。”

  “我上次传书于你,让你调查南阳黄氏叔侄三人的动向,可有结果?”

  “南阳黄氏那三人,行迹着实可疑!近三个月以来,屡屡以‘哨探羌胡动向’为由出营。最近一次是五日前归营……那黄睿,竟是断了一条手臂回来的!创口在左臂近肩处,齐根而断。黄晋对外宣称,是遭遇了羌胡精锐斥候的埋伏,力战之下被敌酋重斧劈中……”

  “哦?”董卓浓眉一挑,虬髯微动,“那少将军是何反应?”

  “少将军闻讯震怒!言道羌胡猖獗,竟敢伤我大汉军官!当即点起本部精锐,以‘救援被围斥候、惩戒凶顽’为名,直扑西北方向‘牢姐羌’部落的一处寨子。”

  “结果呢?”

  “攻了半日,寨子没打下来。羌人据险死守,弓矢滚木齐下。少将军所部折损了数十锐卒,羌人那边伤亡也不小。最终……各自退兵了。少将军这几日脸色阴沉得很。”

  董卓的冷哼带上了明显的嘲弄,“哼!莽夫!无谋!”

  众人行至董卓营帐,董卓目光扫过辕门内外肃立的兵卒,最后落在身侧的黄昭与华哥儿身上,大手一挥:

  “旻弟,这两位是华旉和董昭,皆是身负绝学、可敌百人之才,特请入营。带他们去妥善安置,务必以先生之礼相待。一应用度,皆按军中百夫长食邑标准供给,不得怠慢!”

  “喏!”董旻肃然应命,目光在黄昭与华哥儿身上快速扫过,带着几分探究与郑重。

  “二位先生,请随我来。”

  董旻引着二人,在营区穿行。一股混合着皮革、汗臭、牲口气息、柴火烟味以及淡淡血腥气的复杂味道便扑面而来,这是军营特有的、粗粝而真实的气息。

  营内并非想象中那般喧嚣混乱。

  士卒们大多在各自的毡帐附近活动,或擦拭保养武器,或修补甲胄,或三五成群围着简易炉灶低声交谈,虽偶有粗豪的笑骂,但整体秩序井然,透着一股经历过战火磨砺的沉静。

  董旻边走边低声介绍:“中军大帐乃皇甫将军所在,威严肃穆,无事莫近。其左翼,旌旗赤红,乃是少将军皇甫嵩所部精锐,号为‘赤羽营’,战力剽悍,亦最是……桀骜。” 他语气微顿,隐有告诫之意。

  “右翼,玄色大纛之下,便是我兄所领的平羌校尉部。营中将士,多为凉州本地子弟及多年追随兄长的旧部,最是可靠。”

  他带着二人穿过一片相对安静的营区,来到右翼靠后的一处空地。

  这里是一顶独立的毡帐,虽不算华丽,但明显比普通军卒的营帐宽敞整洁许多,帐外还留有一小块空地。

  “此帐专为二位先生准备,僻静少扰。帐内已备下卧榻、案几、灯盏、炭盆等物。稍后自有军士送来被褥、清水、饭食。一应所需,只需告知帐外守卫,自会有人去办妥。”

  “有劳董司马费心。”华哥儿拱手致谢,态度温和。

  黄昭也连忙抱拳:“多谢董司马。”

  董旻点点头,脸上露出些许笑意:“二位不必客气。兄长对二位极为看重,日后同在营中效力,便是袍泽。二位先安顿歇息,若有要事,可随时至前营寻我。”

  送走董旻,黄昭与华哥儿进入毡帐。

  黄昭有些郁闷,“没想到黄睿那厮居然从妖虎口中活了下来,只是断了一臂,还真是命大。”

  华哥儿盘膝坐在毛毡上,闻言抬眸,“此事我早有预料。他若真死了,我也不会变成那通缉令上的‘协犯’。既来之,则安之。此地虽为虎狼之穴,却也是淬炼之所。记住,谨言慎行,多看少说。”

  与此同时,在营中的另一处帐篷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和血腥气。黄睿斜倚在卧榻上,脸色惨白,左肩处厚厚的绷带隐隐透出暗红。

  他对面,都尉黄晋盘膝坐在毛毡上,眉头紧锁,眼神沉郁。

  “叔父,我不甘心!还没有小贱种和那郎中的消息吗?”

  黄晋缓缓摇头:“按你最后所见,他们是往窑洞沟方向去了。那是董卓的老巢,我们的人根本插不进去手。之前收买的那个内应……”他瞥了一眼黄睿,“被你处置得太急,如今连个打探消息的都没了。”

  “那就这么算了?!”

  “稍安勿躁!他们不可能在里面躲一辈子!只要敢露头……临洮的赵捕头那里,我已经打点妥当。一旦有这两人的确切消息,他的人会立刻飞马来报!”

  就在这时,毡帘被一只布满老茧的大手掀开,一道虎背熊腰的身影带着帐外的寒气大步踏入。

  来人正是黄忠,他眼如点漆,扫过帐内二人,目光在黄睿惨白的脸上停留一瞬。

  “忠哥,你回来了,那边情况如何?”黄琼顾不得疼痛,急切地问。

  “你留下的那几处‘暗手’,已尽数被人拔除。董卓……也回营了。”

  “可恶!”黄睿一拳砸在榻沿,牵动断臂,痛得他咬牙切齿,“一定是黄昭那小贱种!坏我大事!”

  黄晋重重叹了口气:“唉……本想借那些布置,让董卓家中‘白幡高挂’,拖他在家守孝一年半载。没了这碍事的,我们襄助少将军,迅速荡平周边几个羌胡部落,取了这份泼天军功,便可风风光光回荆州了。如今……全盘皆输!”

  “哼!”黄忠闻言,浓眉一拧,毫不掩饰语气中的鄙夷,“这等背后阴损、祸及家眷的勾当,本就下作!败了,岂非天理昭彰?”

  黄睿勃然大怒,强撑着坐直,厉声道,“黄汉升!兵者诡道!成王败寇,何论手段?!倒是你!”

  他死死盯着黄忠,怨毒几乎要溢出来,“那日老贼遁逃,你引弓在手,箭在弦上,为何迟迟不发?!最后那箭……分明是故意射偏!你究竟站在哪一边?!”

  “背后放冷箭,非丈夫所为!某不屑!”黄忠声音陡然拔高,眼中正气凛然。

  黄晋猛地一拍面前矮几,“够了!若非汉升及时赶到,斩杀了那头妖虎,你此刻焉有命在?!都给我住口!”

  黄睿被叔父的怒气压住,只得恨恨地闭上嘴。

  黄忠面色冷硬,对着黄晋抱拳一礼:“营中尚需巡视,末将告退!”说罢,再不看黄睿,转身掀帘,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